学术投稿

肝转移癌超声漏诊分析

王秀云;李雪艳;郑秀兰

关键词:肝转移癌, 超声, 漏诊原因, 主观因素, 肿瘤手术, 仪器性能, 胃肠道, 检出率, 肝右叶, 直径, 医生, 盲区, 检查, 方法, 材料, 表面
摘要:目的:分析肝转移癌漏诊原因,提高其超声检出率.材料与方法:胃肠道肿瘤手术时已有肝转移癌而超声未检出者10例,从不同方面分析肝转移癌的超声漏诊原因.结果:漏诊肝转移癌多位于肝表面及肝右叶膈顶部,可为单个或多个,直径0.5~1.0cm,漏诊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肝转移癌超声漏诊原因与超声伪像干优、仪器性能、检查盲区存在及医生主观因素有关.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病例,我院经超声检查诊断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8岁.因左颈部包块进行性肿大一月余来就诊.体格检查:患者左颈部内缘可见一直径约4.0cm大小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触痛不明显,突出于颈表面,该处皮肤未见明显异常.既往病史:该患者于一年前左颈部受过刀砍伤,当时中三刀,其中两刀位于颈后部和颈肩部,另一刀位于左胸锁乳突肌内侧.经当地医院急诊缝合,伤口愈合后出院至今.

    作者:郝金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先兆早产合并羊膜带形成1例

    患者,女,25岁,G1P0,孕24周.询问病史该患者孕2个月时,出现过先兆流产症状,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至24周,再次因阴道少量流血入院.彩超见:胎儿双顶径6.0cm,枕额径7.3cm,头围21.3cm,腹围21.1cm,股骨4.1cm,肱骨3.9cm,胎心率158次/分,羊水深5.0cm,羊水指数为17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下段,成熟度为Ⅱ级.于羊膜囊内胎盘右下方见一纤细的条状中强回声,长约6cm,止于右侧壁羊膜囊,并可见其在羊水中浮动(图1).CDFI:示其上未探及明确血液信号(图2).彩超诊断:1.单胎中期妊娠合并先兆早产;2.羊膜囊内条状回声(羊膜带形成).该患者经临床治疗维持至孕38周,产一男婴,身长49cm,体重2900g,羊水800ml,并于羊膜囊内见一狭窄索带样羊膜带.讨论羊膜带为羊膜囊内纤细的索带状物.可起自羊膜并止于羊膜;由于其可在羊水中自由浮动,也可缠绕于胎儿胎体及肢体,造成局部发生基质发育障碍,其缺损可累及所有组织甚至骨组织,导致限制性胎儿畸形.

    作者:宋文玲;孙秀红;刘春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胆囊蛔虫1例

    患儿,女,8岁.右上腹持续疼痛1月,近1周来疼痛加重并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曾于半年前因肠道蛔虫病在他院治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其他未见异常.B超检查:空腹时,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5cm,腔内可见数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胆囊下方,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呈椭圆形,大小为4.8cm×3.4cm×2.8cm,其内可见多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图1).固定探头,静止观察,胆囊及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带均固定不动.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胆总管囊性扩张增大为6.4cm×5.1cm×4.0cm(图2).胰腺回声正常.B超诊断:1.胆囊炎,胆囊蛔虫;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蛔虫(残骸).手术所见: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粗糙,腔内可见数条蛔虫残骸,胆总管呈囊性扩张,其大小为6.2cm×4.8cm×4.5cm,穿刺抽出310ml棕褐色胆汁,内有多条蛔虫残骸.

    作者:戴宇静;李晓萌;郭敏;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糖尿病患者36例和对照组45例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壁粗糙,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增高.其中合并脑梗塞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更为明显,斑块的形成更为多见,且斑块随年龄增长有增多的趋势.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对早期防治脑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俊雨;翟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胎儿脐带绕颈的B超诊断与评价

    目的:评价B型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晚期妊娠孕妇进行B超检查,观察胎儿颈后有无压迹、脐血管回声及脐带拉直征等.结果:在62例胎儿中,有脐带绕颈者30例,其中绕一周者22例,绕两周者6例,绕三周及三周以上者2例;B超诊断与产后符合率为91%.结论:B型超声诊断本病快捷准确,为临床观察产程,选择生产方式和时机提供有效方法.

    作者:赵瑞虹;刘旭;蒋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B超诊断足月妊娠并阴道壁巨大囊肿1例

    患者,女性,26岁.以停经38周而入院.既往无不适.月经规律无特殊.妇检提示:阴道中段有一囊性包块从阴道右后壁突入阴道内,上界达盆底,宫颈被挤向阴道左上角.入院诊断:G1P038w孕LOA.阴道壁囊肿?超声所见:胎儿系列正常,于胎头左后方探及大小为12.0cm×10.0cm×11.2cm的光点略减低异常区,包膜完整,内呈细小点状回声,分布均匀,后壁回声增强(图1).超声诊断:单胎,胎儿存活,头位.胎盘功能Ⅲ级.阴道壁粘液性囊肿.术中所见: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子宫左旋,周围无粘连.于盆底触及一囊性包块自阴道向上突出.经阴道行阴道壁囊肿穿刺术,抽出乳白色豆腐渣样混浊液体约500ml,冲洗后注入无水酒精20ml.穿刺液检验:李凡他试验(+++).细胞计数0.8×109/L,淋巴细胞35%,中性粒细胞65%.

    作者:杜海兵;张英;杨翠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少量积液的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

    目的:探讨一种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各种少量积液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少量积液的患者,使用16GBD套管针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治疗共136次,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注药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6次穿刺均一次成功,经本方法治疗后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症状缓解迅速、病程明显缩短,且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局限性少量含液性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满足临床需求,减轻病人痛苦,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值得推广.

    作者:金仲群;张莉;刘怡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利尿后超声诊断肾脏微小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提高肾脏微小结石的显示率.方法:使用利尿剂使肾集合系统快速积水,利用积水暗区作透声窗,诊断肾盂肾盏内微小结石.结果:通过利尿后超声检测,85.8%的患者肾脏发现微小结石,大者0.4cm,小者0.2cm,后经中西医联合排石证实.结论:利尿后超声对患者的微小肾结石准确检出率高,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李莉;张文云;殷春霞;甄景琴;邓荷萍;张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用CDFI对52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包括髂外、股、及胫后动脉),观测多项血流参数.结果:高压组较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动脉内膜厚度(IMT)明显增加(P<0.01);而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则明显减小(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趋于严重.结论:CDFI能动态评价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展过程及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颖;郑贯中;李有忠;常洪波;史建玲;曹红梅;巩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玻璃体后脱离1例

    患者,女性,27岁.已婚,因头晕、视物模糊2月余而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听诊无特殊;血沉4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眼科查眼底示:右眼玻璃体内有大量出血,乳头上方玻璃体内可见新出血区,视网膜动脉旁可见大量微动脉瘤,建议做眼彩超.采用东软NAS 1000HF彩超仪,探头频率10MHz.患者取仰卧位,眼闭合,眼外涂耦合剂直接探查.右眼纵轴径2.2cm,横轴径2.1cm;前房、晶状体、后房、玻璃体层次清楚,玻璃体内回声不均,可见回声增强光点及絮状物;玻璃体后界与球壁之间,示一弧形强回声带,带长约1.32cm,带前端与球侧壁不相连,成漂浮状;强光带与球壁之间可见0.2cm的液性暗区.左眼球纵轴径2.2cm,横轴径2.2cm,玻璃体内回声不均,可见点片状强回声在液性暗区内浮动.彩超提示:①双眼玻璃体混浊;②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图1).

    作者:黄中和;普素;陈德美;付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附睾结核合并睾丸结核声像图表现1例

    患者,男性,22岁.因左阴囊内肿块1年就诊.专科检查:左睾丸增大,质硬,无压痛;附睾头、尾部均触及25mm×15m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彩超检查:左睾丸增大,边界不规整,睾丸结构紊乱,见以低回声为主均杂乱回声,部分呈网格状,内见少量不规则中等回声;左附睾头、尾均探及25mm×15mm低回声光团,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左附睾、睾丸内未见明确血流(图1).超声提示:左附睾、睾丸结核.术中所见:左睾丸增大;左附睾头、尾均见25mm×15mm表面光滑质硬肿物,切开睾丸、附睾,内为干酪样物.术后病理诊断:睾丸、附睾干酪样结核.讨论附睾结核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结核,超声表现为附睾区的低回声结节,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强回声光斑.而睾丸结核则少见,常由附睾结核直接蔓延或由淋巴途径感染而来.

    作者:刘皎然;贺江勇;曹士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脾破裂及左肾挫裂伤1例

    患者,男性,27岁.因左胸腹及左髋撞伤疼痛一小时急诊入院.查体:左季肋区及左侧腹部红肿,皮下淤血,左腹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脾区叩痛阳性,未叩击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如常,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左髋关节活动受限,余未见异常.腹腔穿刺未抽出血性液体,导尿为肉眼血尿,尿色深黄,化验RBC 0~7个/HP WBC 2~6个/HP.CT腹部平扫示:1.脾损伤;2.左侧肾损伤.胸腹及骨盆拍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1.脾破裂;2.肾挫裂伤(左);3.腹壁挫伤;4.髋关节软组织挫伤.B超所见:脾脏显像尚清晰,脾门处脾厚4.0cm,肋下未及,实质回声不均匀,于脾脏中下极可探及大小约2.4cm×2.3cm的不均质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内以弱回声为主(图1).于脾周可见一层薄无回声区,前后径约0.6cm(图2).左侧肾脏大小为11.3cm×4.9cm×4.6cm,轮廓线尚清晰,实质回声不均匀,于中极可探及大小约4.1cm×2.6cm的不均质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以较强回声夹杂低回声为主,左肾集合系统散乱(图3).左输尿管显示不清,脾肾间隙及膀胱直肠窝可有少量移动性暗区.

    作者:王秋月;毛建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妇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399例妇科急腹症进行诊断并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结果:超声诊断正确率92.3%,其中宫外孕、炎性包块、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卵巢囊肿破裂分别为90.7%、93.3%、63.4%、80.1%、78%.结论:超声诊断在妇科急腹症中占重要地位,其声像图有相似之处,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鉴别.

    作者:何小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B超诊断胎盘边缘血肿1例

    孕妇,34岁.孕3产2,停经36周余,因阴道见红伴不规则宫缩6小时来诊.入院前行B超检查:胎儿右枕前位,双顶径9.3cm,脑中线居中,脊柱完整,连续性好;胎心规则,心律134次/分;羊水暗区6.1cm,透声良好;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厚度2.3cm,成熟度Ⅱ级,在其下缘显示6cm×5cm×4cm实性强PL:胎盘;T:血肿回声区,回声光点粗大,不均匀,形态稍不规则,境界清晰,并向胎儿面突出;在胎盘母体面与子宫壁间未见分离声像.B超诊断:1.宫内单胎存活;2.胎盘边缘血肿. 入院4小时后自阴道顺娩一健康男婴,体重3.05kg;分娩中羊水呈淡血性,量约600ml;胎盘娩出后检查,见其边缘凸出一包块,大小与超声所见相似,内有凝血块约100g.产后诊断:1.孕足月自然顺娩;2.胎盘边缘血肿.

    作者:张瑛;杨庆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阴囊疾病的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灌注信息.结果:睾丸肿块表现为无痛性肿大,肿块内血流灌注信息对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俞丽仙;朱玉存;周燕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超声诊断指标的再探讨

    目的:评价现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某些超声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3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声像图与肝穿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各型慢性肝炎的声像图表现分为直接征像与间接征像,直接征像包括肝脏的包膜、大小、实质回声及分布的改变,间接征像包括门静脉(PV)宽度、脾静脉(SV)宽度、脾脏大小及胆囊壁的改变.直接征像在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实质回声及分布具代表性,轻、重度慢性肝炎相互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轻、中度之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性.间接征像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型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脾脏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具代表性,轻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结论:超声评价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对判断慢性肝炎病情轻重程度,特别在鉴别轻度与中、重度慢性病毒性肝炎有重要价值.

    作者:孟繁坤;徐策;张海英;郑颖;丁蕾;李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外部性脑积水超声诊断及诱发电位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超声诊断的价值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必要性.方法:应用实时超声显像仪,先用低频率探头,观察颅内各结构及脑室形态大小,再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大脑纵裂宽度.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脑电波形、波幅、阈值及潜伏期Ⅰ、Ⅳ、Ⅴ波并进行记录.结果:347例经前囱扫查,冠状切面上,大脑纵裂宽度>3mm;矢状切面上,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3mm;部分伴有轻度脑室扩大.347例EH患儿ABR异常177例,占51%;双侧异常109例.单侧异常68例,其中左侧异常38例;右侧异常30例.异常表现为波形延长、缺失、波间期延长,重者为反应阈升高.结论:超声诊断EH是一种价值廉、快速简洁、重复性好、无创的影像技术.同时对EH患儿进行ABR检查,能及时反映脑干功能状态,其优点是无损伤,特异性强,不受年龄和意识水平影响,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信息.

    作者:符柳江;魏青;罗慧;吴惠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2例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摄片存档).剖腹探查:见小骨盆入口处几乎全被大结节状纤维组织所填满封闭,直肠与双侧输尿管包裹于其中,其前方与膀胱紧密粘连.直肠上段狭窄,其以上肠管扩张,整个结肠系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和缩短,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均难于移动.临床疑为恶性肿瘤,取结节样物作快速病理切片.切片镜检,可见多数小动脉炎,其管壁增厚,呈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附近脂肪组织中出现小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到处见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病理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对被包裹受压阻塞的器官进行松解后关腹.术后一周超声复查,见腹部肠管扩张消失,双侧肾积水及双侧输尿管扩张消失,但发现肾门至髂总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有环绕的均匀性低回声,宽处2.9cm(图1),该段腹主动脉稍变窄,CDFI见湍流信号(图2).结合手术所见,超声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胡于凤;张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三维超声成像在卵巢囊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肿瘤的三维超声重建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20例卵巢囊性肿瘤进行二维超声及二维基础上的三维超声重建.结果:20例患者的重建图像均较满意,三维超声成像在卵巢囊性肿瘤中显示其立体形态和内部的分隔,乳头样突起及砂粒样等结构.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卵巢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作者:裴红;罗福成;陈训;童清平;连娟;毛萍;陈永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巨大腹主动脉瘤1例

    患者,男性,54岁.近日发现进食后上腹部胀痛明显来诊.查体:上腹部剑突下隆起,可触及一包块,固定、不移动.建议彩超检查.超声所见:纵切面,上腹部剑下与脐之间可探及120mm×58mm呈梭形囊状膨大的液性暗区,其前后壁与正常的腹主动脉前后壁相连续,管腔相通.其内可见斑块状中低回声附着在后壁内膜上,表面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图1).横切面,可探及椭圆形无回声区,过界清楚.前后径与左右径均较正常腹主动脉明显增大.CDFI:梭形囊腔内可见红色、深红色、兰色、深兰色血流,流速缓慢,频谱形态为涡流.而囊腔上端与腹主动脉相连处为五彩血流流速较快.远端流速减慢,频谱形态均为层流.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作者:姜燕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