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华;何伟波
患儿,女,8岁.右上腹持续疼痛1月,近1周来疼痛加重并伴皮肤、巩膜黄染3天来我院就诊.该患儿曾于半年前因肠道蛔虫病在他院治疗.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莫菲氏征(+),其他未见异常.B超检查:空腹时,胆囊大小正常,壁厚0.5cm,腔内可见数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胆囊下方,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呈椭圆形,大小为4.8cm×3.4cm×2.8cm,其内可见多条弯曲条索状强回声光带,后方不伴声影(图1).固定探头,静止观察,胆囊及胆总管内强回声光带均固定不动.脂餐后,胆囊体积缩小,胆总管囊性扩张增大为6.4cm×5.1cm×4.0cm(图2).胰腺回声正常.B超诊断:1.胆囊炎,胆囊蛔虫;2.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伴蛔虫(残骸).手术所见: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厚,粗糙,腔内可见数条蛔虫残骸,胆总管呈囊性扩张,其大小为6.2cm×4.8cm×4.5cm,穿刺抽出310ml棕褐色胆汁,内有多条蛔虫残骸.
作者:戴宇静;李晓萌;郭敏;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男性,2岁8个月.近10天来,烦燥不安、食欲不振,消瘦,腹部膨隆而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5℃,消瘦,腹部膨隆,两侧腹部扪及巨大包块,表面凹凸不平,无明显界限,质实,固定,与体位变换无关.血尿常规,未见异常.B超检查:左上腹部肿物,大小约8.3cm×9.2cm,表面凹凸不平,包膜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内部回声紊乱,强弱不均,肿物中心部分为稍强回声,大部分为偏低回声,可见少量无回声区,未见强回声钙化斑.脾位置上移,未见正常左肾声像图;右侧腹部检查,肝形态正常,于肝下缘探及巨大肿物,形态、大小及图像特征同左侧相似,无正常肾形态声像图.超声诊断:双侧肾母细胞瘤.CT印象:双侧肾母细胞瘤.讨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据统计,90%发生于7岁以前,高峰期在2~4岁,偶见于成人,男女发病率相等,多为单侧,双侧仅为2.1%.本例为双侧肾母细胞瘤,实属罕见.肿瘤一般约鸡蛋大至儿头大,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凹凸不平,有假包膜.肿瘤生长迅速,可发生变性、出血、坏死,并可穿过包膜,向肾脏周围组织扩延.
作者:游万城;林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多普勒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的方法,对于监测胎儿胎盘循环及胎儿颅脑循环有十分重要意义.能及时、有效地纠正胎儿的循环障碍,确保胎儿宫内安全.资料与方法本组选择在我院行孕期健康体检及在妇产科分娩的孕妇175例,正常组140例,异常组35例,年龄22~30岁,平均26.8岁,孕龄17~42周.依不同的孕期分出7组.正常组无妊娠合并症,末次月经准确,停经月份与孕龄相符.异常组包括妊高症,羊水减少,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胎儿宫内窘迫.仪器使用Apogee-CX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配3.5MHz及7.5MHz扇形机械扫描探头.设定多普勒取样容积3mm.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加速度(AC),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MIN),阻力指数(RI),RI=(PSV-EDV)/PSV,搏动指数PI,PI=(PSV-EDV)/MIN,流速单位cm/s.孕妇取平卧位,常规检查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头围、腹围、胎盘及羊水情况,估测胎龄.选择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标准切面,力求使声束与血流方向平行,各指标取不同时相测4~5次,取均值.
作者:曹渝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提高肾脏微小结石的显示率.方法:使用利尿剂使肾集合系统快速积水,利用积水暗区作透声窗,诊断肾盂肾盏内微小结石.结果:通过利尿后超声检测,85.8%的患者肾脏发现微小结石,大者0.4cm,小者0.2cm,后经中西医联合排石证实.结论:利尿后超声对患者的微小肾结石准确检出率高,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李莉;张文云;殷春霞;甄景琴;邓荷萍;张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9岁.因血精1月余来诊.泌尿外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精液化验:WBC+,RBC++++.经直肠超声(探头频率6.5MHz)检查示:前列腺39mm×21mm×29mm,形态正常,内部回声较均匀.前列腺横断面中央区示11mm×7.5mm无回声,壁清晰,欠光滑,内透声好.内示5.1mm×4.1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图1).前列腺纵切面示该无回声区位于右侧精囊腺根部射精管走行区,呈梭形.双侧精囊腺大小形态正常.超声诊断:右侧射精管囊肿并结石.CT检查示右侧射精管区内见约10mm×8mm低密度区,内可见一高密度灶,CT诊断为射精管囊肿并结石.
作者:颜云;刘秀娟;颜世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海水浴体疗运动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每日1小时海水浴体疗运动,每周1疗程共4疗程.应用经颅多普勒记录体疗前后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患者脑血流参数中Vs、Vd、Vm较疗前和对照组疗养后显著增高(P<0.05),S/D、PI显著降低(P<0.05),RI较疗养前显著降低(P<0.05),较对照组疗养后呈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技术安全、直观地显示了老年冠心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征,客观反映了海水浴体疗运动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康复疗效.
作者:林玲;戴蓉;林龙;王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研究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糖尿病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数据.方法:检测47例患者(94条腿)和30例对照(60条腿)的股动脉、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流速(V-rev)和舒张期正向血流峰值流速(V-dias)等指标.结果: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相比下肢动脉V-rev和V-dias峰值流速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2.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V-max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下肢动脉的舒张期各相血流峰值流速下降对监测糖尿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蕾;孙爱萍;李行道;胡轶智;梁彩霞;朱宁;宋祥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因颈椎病入院.查体: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T波低平.心脏超声检查:各房室腔无扩大;无胸骨旁四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见房间隔中部变薄,呈弧线样细光带回声,似囊袋状持续性向右心房膨出(图1),膨出范围约20mm×18mm;CDFI见其内血流回旋,色彩较暗,未探及穿隔血流.主动脉瓣舒张期返流,返流速度400cm/s,返流束长度5.6cm.超声诊断:1.房间隔膨胀瘤;2.主动脉瓣中度返流.
作者:蒋银花;赵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38岁,因胸闷气短6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血压:110/80mmHg.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通气功能和ECG均无异常发现.正侧位胸片示左肺中野占位性病变.胸部CT扫描:膈左侧占位性病变,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至膈水平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病变.CT值约为-84~-102Hu,主要累及中、后纵膈,左肺动脉及分支受压迫,包绕食道及降主动脉,边界光滑,可见包膜结构,胸椎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检查:右室流出道低限,左室后壁运动幅度低限,二、三尖瓣及主、肺动脉瓣启闭好,CDFI各瓣膜区未探及异常血流,于左房及房室环后方可见8.0cm×7.6cm椭圆形中等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图1).对降主动脉及胸主动脉形成包绕但无明显压迫(图2).肿物下部位于左膈肌之上.超声诊断:后纵膈实性占位(脂肪瘤可能性大).手术中所见:主动脉弓外侧可见一呈哑铃形脂肪瘤,大小为14cm×8cm×6cm,从下叶支气管与下肺静脉之间穿出,下肺静脉旁肿物大小7cm×6cm×5cm,其上部分大小为6cm×2cm×3cm,内有结节感,在包膜内分离肿物,分别切除.瘤体重约800g.
作者:张蕾;王彩荣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2岁.因左阴囊内肿块1年就诊.专科检查:左睾丸增大,质硬,无压痛;附睾头、尾部均触及25mm×15m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彩超检查:左睾丸增大,边界不规整,睾丸结构紊乱,见以低回声为主均杂乱回声,部分呈网格状,内见少量不规则中等回声;左附睾头、尾均探及25mm×15mm低回声光团,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左附睾、睾丸内未见明确血流(图1).超声提示:左附睾、睾丸结核.术中所见:左睾丸增大;左附睾头、尾均见25mm×15mm表面光滑质硬肿物,切开睾丸、附睾,内为干酪样物.术后病理诊断:睾丸、附睾干酪样结核.讨论附睾结核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结核,超声表现为附睾区的低回声结节,外形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结节内可见强回声光斑.而睾丸结核则少见,常由附睾结核直接蔓延或由淋巴途径感染而来.
作者:刘皎然;贺江勇;曹士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性,22岁.以产后37天,下腹痛10余天来我院就诊.妇查子宫不规则增大.B超查:子宫形态不规则增大,约96mm×10mm×73mm,前壁、左宫角、后壁均可见结节状回声向外突起(图1).前壁结节状异区大小39mm×23mm,内为细密低回声光点;
作者:陈永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经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加高压氧治疗.HBO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MCAVs.Vm.PI).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程度轻、持续时间短,MCAVm血流速度在6~8天,13~15天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分别低11.1cm/s,20.2cm/s(P<0.01),PI的下降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CD能及时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且HBO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临床恢复优于对照组.
作者:孟璇;王欣;葛朝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种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各种少量积液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少量积液的患者,使用16GBD套管针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治疗共136次,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注药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6次穿刺均一次成功,经本方法治疗后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比较,症状缓解迅速、病程明显缩短,且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治疗局限性少量含液性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满足临床需求,减轻病人痛苦,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值得推广.
作者:金仲群;张莉;刘怡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左肾静脉综合征患者用彩超在空腹状态下取平卧位、直立位和脊柱后伸位经上腹部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左肾静脉(LRV)扩张部位与受压部位内径并计算其扩张倍数、肠系膜上动脉(SMA)与主动脉(AO)夹角角度.结果:平卧位时,患者LRV扩张倍数2.1~4.2倍,SMA与AO夹角角度10.89°~16.74°;直立位和脊柱后伸位时,LRV扩张倍数进一步增大、SMA与AO夹角角度则进一步变窄.结论:超声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准确、可重复性强,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张雅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疾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囊腺型增生44例;(2)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54例;(3)子宫内膜息肉10例;(4)子宫粘膜下肌瘤12例;(5)子宫内膜癌6例.结论: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红;李峻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超声诊断的主动脉根部扩张,结合临床探讨其发病主要病因.方法:500例病人均经胸常规超声测量、了解记录病史.结果:病因中高血压占59.4%,临床待查者13.2%,冠心病7.8%,健康体检查4%,糖尿病2.4%.结论:目前主动脉根部扩张多见病因为高血压.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女,11个月.因反复血尿8天,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于左腹部扪及一10cm×10cm的包块,活动差,质硬.化验:尿红细胞++++,潜血+++,蛋白++,肾功(-).B超检查:于左肾内下方探及向外突起的一大小约为11.0cm×8.0cm×10.0cm的实性光团(图1),边界规则,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内部回声光点粗大,分布欠均质.肾盏扩张,内径为0.8cm.B超诊断:左肾母细胞瘤.手术所见:于左肾下极见一直径约为11cm的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周围未见转移灶.病理结果:左肾母细胞瘤.讨论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肾胚胎瘤等,为起源于胚胎性生肾组织(后肾始基)的恶性混合瘤.可有家族性或遗传性.常见于幼儿,多数在5岁以前发病,2/3在3岁以内[1].
作者:成淑娟;耿伏果;周志霞;耿佃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阴囊疾病的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灌注信息.结果:睾丸肿块表现为无痛性肿大,肿块内血流灌注信息对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俞丽仙;朱玉存;周燕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2例胎儿颜面部行三维扫查、表面三维重建成像;将三维成像结果与胎儿娩出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三维表面成像对颜面结构的显像效果、对颜面结构畸形的正确判断能力,并分析影响成像的因素.结果:142例中获得胎儿颜面表面三维图像者133例,成功率93.4%;133例已成像胎儿中,颜面正常儿115例,其三维成像诊断与产后检查相符;颜面部畸形者18例,其中单发畸形11例,多发复合畸形7例,经三维成像正确诊断16例,漏诊2例,三维表面成像诊断颜面畸形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对颜面畸形病灶检出率82.3%.结论:颜面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效果,可立体、直观、全面地显示颜面结构的外形及比邻关系,为临床提供了胎儿颜面畸形部位及程度的形象化图像依据,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李丽娟;谢红宁;孔秋英;蔡文;郭念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摄片存档).剖腹探查:见小骨盆入口处几乎全被大结节状纤维组织所填满封闭,直肠与双侧输尿管包裹于其中,其前方与膀胱紧密粘连.直肠上段狭窄,其以上肠管扩张,整个结肠系膜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和缩短,乙状结肠、横结肠等均难于移动.临床疑为恶性肿瘤,取结节样物作快速病理切片.切片镜检,可见多数小动脉炎,其管壁增厚,呈纤维素样变性,管壁及其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数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附近脂肪组织中出现小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到处见纤维母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以及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病理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对被包裹受压阻塞的器官进行松解后关腹.术后一周超声复查,见腹部肠管扩张消失,双侧肾积水及双侧输尿管扩张消失,但发现肾门至髂总动脉水平的腹主动脉周围有环绕的均匀性低回声,宽处2.9cm(图1),该段腹主动脉稍变窄,CDFI见湍流信号(图2).结合手术所见,超声诊断突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胡于凤;张天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