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

曹志亮;史晶晶

关键词:利福喷丁, 利福平, 初治涂阳肺结核
摘要: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和利福平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吡嗪酰胺、异烟肼以及乙胺丁醇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利福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孔洞闭合率(63.33%),痰涂片转阴率(90.91%)以及病灶吸收率(90.9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的疗效优于利福平,且不良反应更少.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初评

    目的 评估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40例无痛人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0例患者分成两组,20例患者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设作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在丙泊酚麻醉同时复合地佐辛麻醉设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以后停止用药,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MAP、HR、RR、SpO2、麻醉时间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宫缩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理想,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术后宫缩程度轻,应用后无不良反应,麻醉安全性较高.

    作者:方丽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冷藏药品流通环节冷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确保冷藏药品用药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医院冷链管理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对入库验收、药物的存放以及设备等相关因素予以探讨,从而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 部分医院对于药品冷链管理无较强的意识,无充分的硬件投入,无完善的制度,同时专业知识了解程度缺失,因此需要提升运输条件,对冷藏设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加强保温措施等,确保医院采用的冷链药物具有安全性.结论 医院需要对冷链相关环节的管理进行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而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减少人为原因产生的药品效价降低现象与不良反应现象,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性.

    作者:易仁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抗NMDA受体脑炎研究进展分析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研究进展.方法 从抗NMDA受体脑炎流行趋势、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近年抗NMDA受体脑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认知.结果 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率较高、症状复杂且无特异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段,可对疾病作出准确鉴别诊断,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结论 对抗NMDA受体脑炎发病机制、特点及检查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可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赵玉;王义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改进工作模式降低药品报损率的分析

    目的 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报损导致的资源及经济损失.方法 持续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以降低药品损失,在PIVAS运行期间,分析药品报损的原因,改变传统的配置模式,采用科学药库管理模式,分析与比较药品报损率、细胞毒类药品报损率、各环节药品报损率.结果 药品报损金额与报损率均较改进PIVAS工作模式前大幅度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持续改进PIVAS工作模式,能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减少PIVAS由于药品管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成本流失.

    作者:王娟娟;李丽;刘永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比较

    目的 对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单双号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8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癫痫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加用丙戊酸钠,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并了解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有差异,且低于研究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小儿癫痫治疗中,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均有满意效果,安全性较高,但左乙拉西坦在改善患儿认知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临床价值更突出.

    作者:马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顺运内八卦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轻度慢性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A组30例,采用小儿推拿疗法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B组30例,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及患儿治疗期间复发次数.结果 A组、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日间症状评分及患儿治疗期间复发次数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推拿疗法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法,是较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徐婉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线粒体动力学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关于线粒体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在治疗脓毒症中扮演的角色尚不明确.关于脓毒症心肌损伤研究比较多的是线粒体功能异常,推测有许多机制都参与了线粒体功能损伤,而对于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和修复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时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张媛媛;董艾莉;王妍妍;谢克亮;于泳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用于小儿支气管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儿科门诊治疗的86例支气管炎患儿纳入研究,基于门诊时间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应用盐酸氨溴索,观察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连续用药7 d,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小儿支气管炎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氨溴特罗口服液,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罗才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帕金森病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单纯经左旋多巴治疗)和观察组(37例,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予以评价.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第4、8和12周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PDR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经左旋多巴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抑郁程度下降,病情获得有效控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滕文丽;孙春蕾;杨晶;马光洪;刘献成;李炯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探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热原因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我院ICU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热患者,分析血清PCT和CRP水平与发热原因之间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较非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热患者行PCT和CRP检测,可以初步鉴别发热原因,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丽;徐旭;赵珂;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采取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联合组(n=40),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肝外胆道切除+胆肠吻合术治疗,对所有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状况及患者的近期生存状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2年,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较长(P<0.05).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采取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效果优良.

    作者:刘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对急性胆囊炎患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所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瞿光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行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压、BMI、三酰甘油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熙;张玉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4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期中青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象,对入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临床资料,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及转归差异.结果 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存在各种慢性病36例(90.00%)、消化系统临床症状不典型22例(55.00%)、中重度贫血19例(47.50%)、出血原因为胃溃疡22例(55.00%)、急性胃黏膜糜病变10例(25.00%)、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2例(30.00%)、出血停止时间(7.56±2.14)d、死亡5例(12.50%),高于中青年组的8例(20.00%)、9例(22.50%)、10例(25.00%)、14例(35.00%)、4例(10.00%)、3例(7.50%)、(4.78±1.99)d、0(0.00%)(P<0.05).中青年组十二指肠球溃疡16例(40.00%)、其他诱发因素22例(55.00%)高于老年组8例(20.00%)、6例(15.00%)(P<0.05).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因复杂,多合并有全身性慢性疾病,预后较差,急诊处理中应重视合并症的同步检测和对症治疗,以有效控制出血.

    作者:邱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益生菌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96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口服蒙脱石散;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腹泻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83.33%(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且无肝肾功能及血象异常情况.结论 益生菌联合0.9%氯化钠溶液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以扩大阿司匹林维生素C在临床的使用范围.方法 以交联聚乙烯比咯烷酮(PVPP)、微晶纤维素和乳糖比例、30%乙醇为因素和以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运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对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终的制备工艺方法从成品率、含量、崩解时限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阿司匹林维生素C分散片的佳制备工艺为:PVPP的量为15%,乳糖和微晶纤维素的比例为2:1,30%乙醇的量为35%.方法验证结果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该方法符合药典要求,简单易操作,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吴孙志;林良惠;林晓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治疗进展

    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事户外工作者易患此病,推测紫外线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同时,以往临床上诊断为翼状胬肉的部分病例经病理学检查却发现实际是眼表肿瘤增生,近年来手术联合药物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本文就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实施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15例单纯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结肠镜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糜烂、水肿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加上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黄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分析研究进展

    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损伤.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母亲的逐渐增加,以及医学上对低血糖检测技术的提高,新生儿低血糖性的脑损伤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对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分析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立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 研究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1月多发性硬化患者76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地塞米松静滴治疗以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多发性硬化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治疗时间、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EDSS评分、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发性硬化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EDSS评分、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观察组EDSS评分、SF-36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症状,促进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消退,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杜德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