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患者持续输注丙泊酚PK和PD的生物周期节律观察

张芹

关键词:丙泊酚, 生物学节律,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摘要:目的:评价ICU患者持续输注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的生物学节律。方法22例应用持续丙泊酚输注的患者纳入研究,采血样的同时记录脑电图双频指数(BIS)的值、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体温,并使用双室模型描述丙泊酚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结果中央及外周分布容积分别为VC=27.7 L、VT=801 L、室间清除率CLD=2.73 L/min。收缩期血压(SBP)对丙泊酚代谢清除率有影响。丙泊酚药物动力学方面,无明显的生物学节律性。并在BIS计分内未观测到明显的生物学节律性。结论昼夜周期不影响ICU患者的丙泊酚药物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学,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亦无夜间-白天差异;心率和体温存在生物学节律性。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息肉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发现并切除结直肠息肉是防治结直肠癌的关键。研究表明结直肠息肉是饮食、遗传、慢性炎症刺激、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导致肠上皮细胞出现的异常增生的结果,因此加强对结肠息肉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认识,从而提高结肠息肉的诊治水平,对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具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结合新近几年国内外的新研究进展,将结肠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总结作一综述。

    作者:房玉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对鲁甸县龙树乡卫生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9 min,平均出血量为94.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1例切口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操作轻便、切口小、费用便宜等优势,在基层医院有推广的价值和必要。

    作者:范怀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上段输尿管大体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泌尿外科在2013年3月~2015年4月治疗的11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疗效研究对象,将116例分为无管化PCNL组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HLL)组,每组58例,采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碎石、排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UHLL组手术时间为(50.6±2.4)min,无管化PCNL组为(36.8±4.2)min,无管化PCNL组的碎石成功率与排石成功率均显著高于UHLL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管化PCNL术治疗上段输尿管大结石的疗效显著。

    作者:高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其中湿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及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作者:苏布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给予口服骨化三醇胶丸及碳酸钙D3片治疗,B组患者在骨化三醇胶丸及碳酸钙口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骨密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各部分骨密度值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内分泌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治疗效果良好,可进行临床推荐。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泛影葡胺灌肠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10%泛影葡胺灌肠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经10%泛影葡胺灌肠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的37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37例结肠癌患者术前多层螺旋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按Dukes改良分期标准,术前多层螺旋CT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总符合率91.9%。结论10%泛影葡胺灌肠结合多排螺旋CT能有效提高术前结肠癌诊断率,提高结肠癌术前Dukes改良分期准确率,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对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以及据此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胃癌浆膜面侵犯与病理结果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测证实47例浆膜遭受侵犯,28例浆膜未受侵犯;其中包括18例临近组织结构受到侵润。CT检测胃癌浆膜侵犯敏感度89.36%(42/47),特异性67.86%(19/28),准确率80.14%(61/7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浆膜遭受侵犯之后,其CT主要表现为浆膜面粗糙、癌肿邻近脂肪间隙模糊、癌肿结节状外突。CT检测对浆膜表面粗糙的敏感度较高,不过特异性相对较低,在临床诊断中尽量结合各种CT征象进行综合观察诊断。

    作者:石林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正交试验优选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蒲公英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黄酮总量为判断标准,考察微波提取法中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微波功率对黄酮总量的影响。结果蒲公英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6 min,提取次数为3次,微波功率为462 W,实测蒲公英总黄酮得率为3.82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佳提取工艺简便、经济、可行。

    作者:王婧怡;高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乳腺理疗仪联合乳疾灵和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理疗仪联合乳疾灵和他莫昔芬片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理疗仪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他莫昔芬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乳疾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为88.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相对于对照组的32.86%有显著下降(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理疗仪与他莫昔芬片治疗基础上联合乳疾灵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进行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有效干预前后的19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结果临床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后,儿童与老人的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率下降了8.87%,应用抗感染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率下降了14.48%,应用中药注射剂后不良反应率升高了7.68%,由此可见,进行合理用药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某院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干预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蒯碧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受药物注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以及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接受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期12周的疗程结束后对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进行对比,并统计两种患者的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 hPG、HbA1c等血糖指标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C肽(FC-1P)、餐后2h C肽(2 hC-1P)等胰岛功能指标在治疗后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P<0.05);而且观察组2 hC-P的改变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的总低血糖发生率(20.0%)较对照组(48.0%)低(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应遵守择优原则,即选择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明显改善血糖指标,而且不易产生低血糖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疗法。该疗法疗效确切,值得被临床采纳并推广。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24 h血糖波动均值(GM)、血糖波动系数(GV)以及血糖稳定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24 h GM值、G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糖波动,且并未增加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80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香砂养胃丸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味给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转阴率上,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p阳性22例,治疗后Hp阳性6例,Hp转阴率为72.7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p阳性20例,治疗后Hp阳性15例,Hp转阴率为25.00%;治疗组患者的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能够有缓解临床症状,从病理根源上提高临床疗效,提高Hp转阴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李才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的用量、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同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6,P<0.05);联合组患者在镇痛药物用量以及皮疹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差异显著(t=5.638,7.519,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联合组患者共1例发生PHN,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共9例发生PHN,其发生率为30.00%,两组差异显著(χ2=8.374,P=0.004)。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具有镇痛效果好,加快患者愈合,安全可靠并且减少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2),所有病例均采用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作者:姜国林;毛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艾滋病患者干预前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特征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病毒干预前的血脂异常和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未进行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80例艾滋病患者,调查分析其血脂和眼底的变化情况。结果血脂检查中:8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总胆固醇(TC)异常,其中TC降低有29例;有75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有30例患者三酰甘油(TG)异常,其中21例患者TG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异常。眼底检查中:有49例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硬化,Ⅰ级硬化32例(40%);Ⅱ级硬化12例(15%);Ⅲ级硬化3例(3.75%);Ⅳ级硬化2例(2.5%)。结论艾滋病患者在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已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现象,且大多数患者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症状。HIV病毒对血脂异常和眼底动脉硬化均有相关性。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中药临床应用中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对2010年~2014年期间发生的中药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影响中药用药安全性的因素较多,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4年之前的1.26%下降到2014年后的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或中成药有着较多的客观风险,对其加强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作者:孙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药健脾养胃方治疗胃癌作用机理的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健脾养胃方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健脾养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抑制率17.93%明显低于试验组33.7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细胞凋亡(52.56±1.15)明显高于对照组(8.73±0.3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健脾养胃方治疗胃癌对胃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有一定效果,对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临床中对中药与肿瘤形成和转移之间的研究报道不多,临床中仍然需要更加深入、更加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分析。

    作者:孙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LNG-IUS治疗,观察组采用LNG-IUS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比较治疗第l、3、6个月两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及阴道点滴出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痛经、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及阴道点滴出血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3个月痛经、月经量评分、点滴出血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子宫体积缩小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痛经、月经量评分、点滴出血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NG-IUS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提高短期疗效,快速控制痛经、月经量多、点滴出血时间长等症状。

    作者:笪海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