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非阿片类止痛类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探讨

郑虹;冯晶;马丹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3种非阿片类止痛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16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A、B、C 三组,每组54例。其中 A 组患者给予加巴喷丁,B 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C 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止痛治疗。在治疗前、后根据 NRS 疼痛调查量表分别对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治疗,3组患者的疼痛感较治疗前均有所减轻;其中,A 组和 B 组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优于 C 组(P <0.05);A 组与 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 A、B两组相比,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反而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及卡马西平3种非阿片类药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有疗效,在治疗时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加重患者病情。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和脑利钠肽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IL-1)和脑利钠肽(BNP)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5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57例,设为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三组受试者的空腹血样标本并进行离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的 BNP 与 IL-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对照组的 BNP 与 IL-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 BNP 与 IL-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普通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 BNP 与 IL-1水平,检测上述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梁妙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综合参数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 HFEI(心衰超声指数)进行评分,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对70例患者重新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的 HFEI 变化情况。结果HFEI 诊断有症状 CHF 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95.6%、82.5%、98.3%。BNP(脑尿钠肽)与平均 E/e′(经二尖瓣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 TDI 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运动速度的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经二尖瓣左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SV(收缩末期容积)、LAVI(左房容积指数)呈正相关,与 DT(E 峰减速时间)、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患者治疗后的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NYHA 心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HFEI 进行心功能评价,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局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局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脾局灶性、实质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常规超声与彩超造影检查,对病灶的增强方式、增强时间与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技术:①增强方式与增强时间:脾局灶良、恶性病变增强方式均以低增强、整体增强为主要增强方式。恶性病灶增强强度达高峰时间及开始减退时间分别为(18.46±4.46)s 与(30.26±9.35)s;良性病灶增强强度达高峰时间及开始减退时间分别为(24.31±5.53)s、(49.15±11.18)s,恶性病灶各项数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诊断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53例,恶性肿瘤47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59%及71.43%,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脾局灶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可以作为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董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左半肝与左肝外叶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左半肝与左肝外叶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 CT 表现结合术中所见,使用左肝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术,对照组则单纯实施左肝外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结石残留、术后胆管炎比率,并统计肛门排气时间、出院时间和术后复发时间。结果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和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和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左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结石分布情况选择,切忌单纯采用左肝外叶切除,以减少术后复发率。

    作者:刘锡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2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低于对照组的26.9%(P <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江钦文;黄伟桢;高悦恩;张育斌;黄济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34例以及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取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6%,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均有着较好的疗效,相比较泮托拉唑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左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方法将179例胆囊炎胆石症老年患者随机分成 A 组(n =105)和 B 组(n =74),B 组采用抗菌消炎、溶石药物治疗,A 组在 B 组基础上采用清肝利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92.38%,高于B 组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 <0.05);1年后 A 组复发率为7.62%,低于 B 组的2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3,P<0.05)结论中药清肝利湿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作者:付继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导致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心力衰竭导致胸腔积液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特殊检查及其实验室检查方法。结果心力衰竭所导致的胸腔积液大多数症状为两侧积液或者右侧积液;胸腔积液的性质中漏出液的患者居多;纠正心力衰竭可减少胸腔积液,多数患者加胸穿抽液进行治疗后可显著缓解。结论根据心力衰竭导致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胸腔积液。

    作者:奉崇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联合 GP 化疗治疗晚期 NSCLC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晚期 NSCLC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联合 GP 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给予 GP 方案化疗,每间隔21 d 为1周期,2周期后给予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RR(CR + PR)为47.6%,对照组为30.9%,治疗组临床获益率 CBR(CR + PR + SD)为80.9%,对照组为59.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差异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8.1%,高于对照组的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中三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 B6注射液联合 GP 化疗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较单纯给予 GP 方案化疗更为有效,患者耐受性更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陈丹;何肇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疏风解毒胶囊在皮肤科拓展性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各型皮炎、湿疹、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使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自身敏感性皮炎、淤积性皮炎、染发皮炎、湿疹、荨麻疹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83.3%、100%、90.5%、90.9%,平均治愈时间为11 d、15 d、9 d、9 d、8 d,治疗期间患者未见明显皮肤红肿、瘙痒等药物相关不适反应,肝肾功能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在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疾病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沈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型与同步放化疗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的分型及与同步放化疗(CCRT)的关系。方法选取胶质瘤患者200例,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采用 CCRT 治疗,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溶解分析法对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 CCRT 之间的关系。结果200例胶质瘤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分级 WHO Ⅰ级4例:经检测示,均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87例:经检测示,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 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 7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60例;WHO Ⅲ级66例:经检测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8例;WHO Ⅳ型43例:经检测示,s GBM 7例,p GBM 36例。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82例,其中 IDH175例,IDH2 7例。本组平均生存期22.8个月。40例术后接受 CCRT 患者中,IDH1/2突变26例,占65%,其余为野生型。第10个月,IDH1/2突变型中,患者比率为20%。而肿瘤进展在 IDH1/2野生型患者中,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故 IDH1/2突变与术后放疗效果无关。结论 IDH 突变同样在中国人群胶质瘤患者中存在,但间变性胶质瘤中 IDH 突变与术后 CCRT 效果无关联。

    作者:罗唯师;罗国轩;黄凯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法莫替丁和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应用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消化性溃疡患者82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溃疡症状彻底消失时间、消化功能完全复常时间、临床用药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泮托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对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邹德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Herbert 螺钉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与分析 Herbert 螺钉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均给予 Herbert 螺钉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该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4.5±5.4)d。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该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临床功能评价显示,患侧与健侧的屈伸活动度与旋转活动度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 Herbert 螺钉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突出,患者康复率较高,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 =60)和对照组(n =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如禁食、胃肠减压、使用抗菌药物或胆碱能抑制剂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起2 d 内,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消退。在住院天数和淀粉酶恢复的时间这两项参数对比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复查腹部 CT 胰腺水肿改善率,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滴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快速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减治疗时间,对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静文;王鹏飞;高文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脘痛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

    作者:林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临床药理研究分析

    丹红注射液为红棕色澄明液体,其主要作用为活血通络,化瘀通脉。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该药物还可同时应用于治疗内分泌系统、肾脏系统及肝脏系统疾病,对于骨科疾病、生殖泌尿疾病以及急诊酒精中毒也具有较好疗效。该药物主要从丹参、红花中提取而成,随着临床对中药丹参与红花的机制以及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该药物适应证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当中。

    作者:杨天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甘精胰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内分泌科住院的15例脆性糖尿病患者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胶囊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空腹血糖、餐前及餐后2 h 血糖、凌晨3点的毛细血管血糖及低血糖发作次数。结果15例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血糖波动较治疗前减少(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胶囊可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血糖波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阳焕军;周圣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 D-二聚体增高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 D-二聚体增高对交叉配血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 D-二聚体升高老年患者40例,同期 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40例,取其外周静脉血1.8 mL,测定 D-二聚体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不同水平 D-二聚体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和自身对照阳性情况。结果 D-二聚体升高者发生次侧和自身对照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 D-二聚体正常者(P <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合并有 D-二聚体升高者,对交叉配血的次侧和自身对照均存在影响,从而导致交叉配血的结果异常,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马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因头晕,发现下肢瘀斑入院。在外院查血小板极低,紧急转入我院,诊断为低血小板血症,给予输注血小板,但患者渐出现尿血及消化道出血,给予止血、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精神症状加重,复查血小板升高后再次下降,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粒系以分叶核为主,红系及巨核细胞减少,修正诊断为:TTP。行血浆置换治疗7次,患者终成功获救。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瑞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龄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识情况及保健措施的调查

    目的:调查军队离退休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以及社区保健增进健康的措施。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部队部分单位、部队≥80岁长住老年人进行逐个问卷调查,选取人数556人,男性374人,女性182人。结果应答人数528人,应答率94.96%;80~84岁组、85~89岁组、≥90岁组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为46.8%、50.9%、46.7%。高血压病患者未遵医嘱按时用药者的比例为32.4%;高血压相关基本常识的认识水平较低,对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病的不知情率为28.9%。结论老龄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识情况及保健措施均有待于提高,须采取综合措施,深入社区加强疾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促进健康,提高部队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如平;张建君;王萍;邓水秋;洪新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