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英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不明原因咯血患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出血病灶的同时给予止血治疗。结果炎症为主要的咯血病因,占52.7%,其次为肺癌23.6%,结核11%,纤维支气管镜诊断阳性率为87.3%。镜下发现有活动性出血23例,镜下局部综合止血治疗后显效者15例,有效者 5例,无效者 3例,有效率为8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的少中量咯血患者必要且安全,对咯血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黄长明;吴瑕;仇海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合理性,了解其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依从性进行调查。从而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临床控制率。方法对本院近一年以来在门诊部体检或者就医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人的服药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共376例参与调研。结果在376例患者的调查中,随着病程的加长用药的依从性也逐渐升高。病程在10年以上的依从性为39.7%,10年以下的依从性为28.8%。总的依从性较好者为32.7%。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合理者为264例,不合理者为115例,不合理者占总人数比例为30.6%。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各项指标进行针对性用药,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配合使用,并关注老年人对药物使用的心理活动,加强对药物的督促服用,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
作者:刘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 D-二聚体增高对交叉配血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 D-二聚体升高老年患者40例,同期 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40例,取其外周静脉血1.8 mL,测定 D-二聚体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不同水平 D-二聚体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和自身对照阳性情况。结果 D-二聚体升高者发生次侧和自身对照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 D-二聚体正常者(P <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合并有 D-二聚体升高者,对交叉配血的次侧和自身对照均存在影响,从而导致交叉配血的结果异常,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马秀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手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60例宫腔粘连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术后防粘连方法,观察术后宫腔粘连恢复情况。结果60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顺利完成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治疗组32例采用IUD +戊酸雌二醇,3个月后随访宫腔粘连恢复情况。治疗组再粘连10例(31%),月经量减少25例,术后改善15例(60%);对照组再次粘连15例(53.5%),月经量减少21例,术后改善 8例(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结合 IUD 并戊酸雌二醇可以有效的预防粘连复发及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悦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雷贝拉唑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经内镜确诊。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 =29)与对照组(n =29)。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g;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用量增加到每天2次,每次20 mg,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 d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镜下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内镜下的总有效率为72.41%,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连续7 d 口服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g 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每天1次,每次20 mg 的治疗方案。
作者:杭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奥沙利铂化疗致患者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择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行奥沙利铂化疗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总结因奥沙利铂化疗导致神经毒性反应的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神经毒性反应共50例,其中1度31例,2度12例,3度5例, 4 度 2例,其余12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本组患者有 2例中途停止化疗,其余60例患者均完成化疗。结论对奥沙利铂化疗中出现神经毒性反应的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帮助患者完成治疗。
作者:黄丽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用柔肝化纤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方法将7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n =42)和对照组(n =37),治疗组以柔肝化纤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对照组以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3%(P <0.05);两组患者腹围、尿素氮(BUN)、Cr(肌酐)等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24 h 尿量、血清白蛋白(ALB)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柔肝化纤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
作者:丁竞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结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60)与观察组(n =60)。对照组行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行阿德福韦酯片结合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HBV 转阴率与 HBeAg 血清转换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但观察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HBV 转阴率为88.3%(53/60),高于对照组的73.3%(44/60)(P <0.05);观察组 HBeAg 血清转换率为13.3%(8/60),低于对照组28.3%(17/60)(P <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结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抗病毒,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侯丽娟;王宏伟;段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利普刀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持续阴道流液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出现阴道胀痛和创面出血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相对于以往微波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汪淑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 3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9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10例,植物生存 2例,死亡10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再次手术率、迟发性血肿发生率和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令人满意,并发症较少。
作者:段玉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门诊药房处方实时干预审核的作用与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某院门诊药房的589例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某院经处方实时干预审核后门诊药房的610例处方进行对比,分析2年间处方的不规范率以及药物使用不适宜情况。结果分别对2年间的处方进行观察,2013年~2014年某院门诊处方不规范率(4.91%)与2012年~2013年的不规范率(34.97%)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3年~2014年某院门诊药物使用不适宜情况(4.10%)与2012年~2013年(32.09%)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某院门诊药房处方实时干预审核的作用与效果显著,减少了处方不规范以及药物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联合健儿清解液预防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2例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 A组、B 组、C 组。A 组患儿给予常规止咳化痰,匹多莫德治疗;B 组给予常规止咳化痰,健儿清解液治疗;C 组将匹多莫德和健儿清解液联合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再次感染次数及病程观察。结果 A 组的有效率为73%,B 组为64%,C 组为92%,三组患儿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三组患儿在1个月内、3个月内、6个月内再次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 <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健儿清解液预防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小儿反复感染次数,可预防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
作者:成学俊;梁欢容;马惠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重症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6例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重症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探讨临床对该类患儿不同临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结果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1±1.4)d,其中治愈患儿113例,临床治愈率97.41%,有 3例患儿分别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发热严重感染以及呼吸系统的功能衰竭。结论提高护理人员预防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意识,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提高护理人员对常见并发症的识别、观察以及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的能力,是改善和提高重症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疾病的预后的重要保证。
作者:艾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的分型及与同步放化疗(CCRT)的关系。方法选取胶质瘤患者200例,均为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采用 CCRT 治疗,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溶解分析法对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 CCRT 之间的关系。结果200例胶质瘤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标准分级 WHO Ⅰ级4例:经检测示,均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87例:经检测示,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 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 7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60例;WHO Ⅲ级66例:经检测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8例;WHO Ⅳ型43例:经检测示,s GBM 7例,p GBM 36例。存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82例,其中 IDH175例,IDH2 7例。本组平均生存期22.8个月。40例术后接受 CCRT 患者中,IDH1/2突变26例,占65%,其余为野生型。第10个月,IDH1/2突变型中,患者比率为20%。而肿瘤进展在 IDH1/2野生型患者中,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故 IDH1/2突变与术后放疗效果无关。结论 IDH 突变同样在中国人群胶质瘤患者中存在,但间变性胶质瘤中 IDH 突变与术后 CCRT 效果无关联。
作者:罗唯师;罗国轩;黄凯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用于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共68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疗法,观察组38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参考 Mazur 标准对两组病例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与不适症状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优良率为92.1%,与对照组的86.7%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更短,不适症状发生率更低,相对于对照组更占优势(P <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运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有突出疗效,能够尽早恢复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能有效避免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等情况。
作者:董爱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各型皮炎、湿疹、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使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平均治愈时间。结果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自身敏感性皮炎、淤积性皮炎、染发皮炎、湿疹、荨麻疹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8%、83.3%、100%、90.5%、90.9%,平均治愈时间为11 d、15 d、9 d、9 d、8 d,治疗期间患者未见明显皮肤红肿、瘙痒等药物相关不适反应,肝肾功能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雷尼替丁、贞芪扶正胶囊在治疗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疾病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作者:沈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其治疗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方法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利拉鲁肽治疗为观察组,另一组接受格列美脲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体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各指标明显下降,降糖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P <0.05)。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糖事件概率低。结论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田绍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蒲地蓝口服液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2%及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及皮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患儿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黄维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丘脑出血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对照组进行传统内科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4周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乙肝患者血清 HBV-DNA 与前 S1抗原检测的方法进行探讨,了解检测 HBV-DNA 及前 S1抗原在诊断乙肝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5例乙型肝炎患者,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进行 HBV-DNA 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的乙肝“两对半”、前 S1抗原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患者经过检测后,在不同乙肝“两对半”的模式下,乙肝患者的 HBV-DNA 以及前 S1抗原的阳性率与 HBV-DNA 的阳性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检测时,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有效性,必要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能够为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考核与预后治疗提供必要的实验室数据。
作者:王启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