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蜂胶醇提物对扑热息痛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马秋霞;贾凤兰;阮明;张宝旭

关键词:蜂胶醇提物, 扑热息痛, 急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C57BL/6MT(-/-)小鼠
摘要:目的 研究蜂胶醇提物对扑热息痛(Paracetamol,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C57BL/6 MT(-/-)小鼠63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7只,各组于每天上午9点至10点称重,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NS20mL·kg~(-1),蜂胶醇提物组分别给予12.5,25,50和100 mg·kg~(-1)蜂胶醇提物,20%乙醇+A-PAP组和20%乙醇对照组给予20 mL·kg~(-1)乙醇,蜂胶醇提物对照组给予100 mg·kg~(-1)蜂胶醇提物,均为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d;后1次给药30 min后,除正常对照组,蜂胶醇提物对照组和20%乙醇对照组sc NS 10 mL·kg~(-1)之外,其余各组均sc APAP 380 mg·kg~(-1)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ALT、AST和LDH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和肝体比;测定肝组织匀浆GSH,GSSG和MDA的含量.结果 与APAP模型组相比,蜂胶醇提物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中MDA的含量,升高GSH、GSH/GSSG比值,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蜂胶醇提物对照组GSH的含量与GSH/GSSG比值升高;而20%乙醇对照组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蜂胶醇提物对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相关文献
  • 蚯蚓纤溶酶抗肝癌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肝癌高转移原位移植瘤模型,造模后7 d将裸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EFE高、低剂量组,共3组,每组7只,每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1600,800 uku/kg EFE灌胃,连续30 d.实验结束时完整剥除种植瘤并称重;肉眼直接观察种植瘤的肝内播散及腹腔种植情况,计算肝内播散率及腹腔种植率;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肺转移肿瘤灶的数目;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中FAK(focus adhesion kinase)及β1-整合素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EFE低、高剂量组原位种植瘤瘤重减轻(P<0.05或P<0.01);种植瘤肝内播散率和腹腔种植率降低,其中,EFE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转移灶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在原位种植瘤和移植瘤中FAK及β1-整合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方面,EFE高、低剂量组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FE具有抗肝癌转移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EFE能够抑制FAK及β1-整合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常春霞;陈洪;季红;张治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枳朴方中空栓对术后肠粘连大鼠肠浆膜的影响

    目的 观察枳朴方中空栓对术后肠粘连大鼠肠浆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枳朴方中空栓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1周后杀检,取回肠组织扫描电镜观察肠浆膜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肠浆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扫描电镜下枳朴方中空栓组可见肠浆膜间皮细胞排列整齐,网状结构排列呈梭形,大小均匀,形态接近正常,基底层暴露的区域间皮细胞有新增生的趋势.透射电镜下可见枳朴方中空栓组间皮细胞修复较好,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模型组间皮细胞消失,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活跃.结论 枳朴方中空栓能促进肠浆膜问皮细胞增生,改善肠浆膜超微结构,保护肠浆膜,可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作者:张恒;唐德刚;王宁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基于RAPD的青天葵遗传多样性及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及优化青天葵样品总DNA的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探讨不同品种的青天葵及其替代品、伪品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关系.方法 使用高盐低pH值法提取总DNA,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从49条随机引物中筛选能扩出清晰条带的引物,对22个青天葵样品及伪品进行RAPD分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扩增出的条带进行聚类分析,以Shonnon's指数和Nei's指数对青天葵遗传多样性进行估算.结果 高盐低pH值法提取的新鲜样品纯度高,药材纯度低,但都能用于RAPD.选取能扩增出清晰条带的19条引物,把鲜品与干品分别聚类分析.干药材中小叶与中叶距离较近,与大叶及毛叶距离远.新鲜叶片中三种青天葵为一类,青天葵与其组培品、毛叶与红薯叶距离稍远,与车前草、积雪草距离远.青天葵种群遗传多样性Shonnon's指数为0.463,Nei's指数为0.267,种群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基因流为0.94.结论 不同品种青天葵间及伪品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可用此方法鉴别青天葵.青天葵的遗传多样性大多是由地理环境造成的.

    作者:杜勤;魏智强;田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四君子汤复方总多糖对肠黏膜Peyer's结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复方总多糖对小鼠肠黏膜Peyer's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君子汤复方总多糖(SJZPS)组和四君子汤去蛋白多糖(SJZFP)组,肉眼计数Peyer's结细胞个数和面积,流式细胞(FCM)定量分析法(Annexin V 联合PI)测定Peyer's结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Peyer's结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Peyer's结个数和面积均小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SJZPS组和SJZFP组Peyer's结个数和面积,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Peyer's结细胞凋亡率大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SJZPS组和SJZFP组Peyer's结细胞凋亡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Peyer's结BCL-2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SJZPS组和SJZFP组Peyer's结BCL-2蛋白表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JZPS和SJZFP均可抵抗肠黏膜Peyer's结细胞的凋亡,具有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大鹏;周联;张志敏;王青;王培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狭基线纹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 对狭基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狭基线纹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1)、迷迭香酸(2)、迷迭香酸甲酯(3)、咖啡酸(4)、阿魏酸(5).结论 化合物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邓洁薇;张翠仙;林朝展;熊天琴;祝晨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RBL-2H3细胞模型应用于体外评价TCMI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RBL-2H3细胞,血塞通等7种TCMI与其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计数脱颗粒的RBL-2H3细胞,显色法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组胺含量,观察TC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正常RBL-2H3细胞出现少量脱颗粒现象,血塞通、清开灵、双黄连、脉络宁、香丹、穿琥宁等能显著引起细胞脱颗粒;血塞通、穿琥宁和柴胡注射液能不同程度促进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血塞通、清开灵注射液可显著引起RBL-2H3细胞组胺释放.结论 RBL-2H3细胞脱颗粒的检测方法敏感、重复性好,其结果与临床报道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有评价TCMI所致的类过敏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罗霞;王青;周联;董燕;江益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白芍总苷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狼疮性肾炎减毒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雷公藤多苷(TG)治疗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小鼠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 取B6D2F1代杂交小鼠建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LN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LN)组、TG组、TG+TGP组,每组6只,另设正常对照组6只.TG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剂量为30 mg·kg~(-1)·d~(-1);TG+TGP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及白芍总苷灌胃,剂量分别为30 mg·kg~(-1)·d~(-1)和200 mg·kg~(-1)·d~(-1),正常对照组和LN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给药1次,各组给药方法及时间均相同,共计4周.实验结束时,观察并比较各组小鼠的24 h尿蛋白排泄率(UPE)、肝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LN组相比,TG组、TG+TGP组小鼠的24 h UPE、尿素(BUN)、肌酐(SCr)显著降低(P<0.05或P<0.01),TG+TGP组显著低于TG组(P<0.05或P<0.01).与LN组相比,TG组小鼠的ALT、AST和MDA均显著增高(P<0.01),SOD、GSH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TG组相比,TG+TGP组的ALT、AST、MDA均显著降低(P<0.01),SOD、GSH均显著增高(P<0.01).TG+TGP组对LN肾脏病理改变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TG组(P<0.05或P<0.01).结论 TGP对TG治疗LN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李振彬;王志强;宫彩霞;耿丽芬;惠乃玲;朱建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雷公藤药材中有效部位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部位总二萜内酯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Kedde显色法,检测雷公藤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采用重量法,检测雷公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比较了8批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其中河南产雷公藤(批号:080706)总二萜内酯含量高,四川产雷公藤(批号:081030,081031)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雷公藤.结论 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雷公藤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检测的可控标准.

    作者:施栋磊;朱华旭;潘林梅;郭立玮;周学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参皂苷Re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人参皂苷Re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阐明人参皂苷Re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人参皂苷Re组,共3组,每组10只.人参皂苷Re组每天灌胃给药50 mg/kg,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人参皂苷Re组和模型组大鼠在灌胃1h后进行中等运动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速度为15 m/min,坡度0°,跑台20 min,间歇40 min,再跑台20 min,每天1次,连续14 d.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各组织丙二醛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结果 人参皂苷Re组血清、肝组织和骨骼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人参皂苷Re组红细胞、肝和骨骼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人参皂苷Re能降低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肝和骨骼肌MDA含量,提高红细胞、肝和骨骼肌SOD活性,从而达到抗疲劳的作用.

    作者:冯毅翀;赵自明;陈媛;潘华山;李嘉鸿;卞伯高;汶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1978~2008年医药学期刊,收集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120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多样,其中以溶血反应数量多,共32例,构成比为21.33%;其余依次为皮肤损害31例(20.67%),循环系统损害24例(16%),呼吸系统损害19例(12.67%),消化系统损害17例(11.33%),药物热11例(7.33%)和过敏性休克9例(6.00%)等.结论 溶血反应是葛根素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超剂量、不合理配伍、过敏性体质等可能是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嘉瑞;张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诱导大鼠产生脑缺血耐受的时间剂量探讨

    目的 探讨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产生的缺血预处理时间剂量.方法 采用前脑一局灶脑缺血耐受模型,短暂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预处理,72 h后行后一次局灶性脑缺血2 h(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预处理时间剂量分别为10 min、20 min,通过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率,探讨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产生的佳缺血预处理时间剂量.结果 10 min和20 min短暂的脑缺血预处理均可以保护大脑抵御下次严重的缺血,使缺血梗死面积显著缩小;10 min缺血预处理时间组和20 min缺血预处理时间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10 min缺血预处理时间组脑梗死面积百分率小于20min缺血预处理时间组.结论 10 min缺血预处理时间是较好的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的时间剂量.

    作者:方晓艳;白明;李建平;孙建宁;苗明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白花蛇舌草诱导HSP70表达对H22肝癌细胞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白花蛇舌草诱导HSP70表达对H22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经过白花蛇舌草和党参处理后的小鼠活体腹水H22肝癌细胞免疫小鼠,用HSP70单抗封闭后分为白花蛇舌草未封闭组与封闭组、党参未封闭组与封闭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共5组,每组10只,然后再以培养的H22肝癌细胞攻击小鼠形成移植瘤;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移植瘤小鼠瘤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白花蛇舌草组移植瘤小鼠瘤组织细胞核中可见较多棕褐色阳性颗粒,与党参组相比,细胞凋亡数及染色强度明显增多、增强;白花蛇舌草及党参组细胞凋亡的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尤以白花蛇舌草组更为明显.尽管白花蛇舌草和党参未封闭组与封闭组组间细胞凋亡的差异并无显著性,但白花蛇舌草未封闭组较封闭组具有凋亡数增多和染色强度增强的趋势.结论 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诱导H22肝癌细胞移植瘤小鼠瘤组织HSP70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胡玲;罗晓韵;谢宇晖;唐纯志;崔娜娟;王洪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清络通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RANKL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QLT)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3~5代FLS,MTT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FLS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含药血清对FLS RANKL表达的影响.结果 QLT大剂量含药血清作用72 h,RA患者FLS增殖受到抑制,对RANKL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 QLT大剂量含药血清可抑制RA患者FLS的异常增殖,并下调RANKL的表达,这可能是清络通痹颗粒治疗RA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艳;周学平;王明艳;周玲玲;杨研华;沈计荣;陆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滤-超滤法精制苦参水煎液的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精制苦参水煎液的工艺,并与醇沉法作对比.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通过选择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作为清洗剂清洗膜.结果 微滤与超滤联用技术处理的苦参水煎液的除杂率及有效成分得率均优于醇沉法,且微滤-超滤法常温下操作,周期短,膜的清洗方便.结论 微滤与超滤法联用技术可替代传统的醇沉法精制苦参水煎液.

    作者:高红宁;金万勤;郭立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磷酸川芎嗪大鼠鼻腔给药靶向脑部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评价磷酸川芎嗪(TMP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部药动学特性.方法 大鼠鼻腔给予或静脉注射TMPP 10 mg·kg~(-1)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部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部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TMPP鼻腔给药吸收快,迅速入脑,且在脑部的停留时间更长;AUC_(0-∞分别为(698.26±122.59),(446.25±107.44)μg·min·mL~(-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_(max)分别为(8.99±2.51).(9.03±2.08)μg·mL~(-1);T_(max)分别为(10.17±3.49),(9.86±2.94)min,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MPP鼻腔给药后迅速入脑,AUC_(0-∞).值高于静脉注射,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作者:晏亦林;叶勇;周莉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桔梗皂苷胶囊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桔梗皂苷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桔梗皂苷D含量为检测指标,应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桔梗皂苷胶囊进行佳制备工艺筛选.结果 终得到桔梗皂苷胶囊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3 h、提取3次、加水量10倍、醇沉浓度为65%,药醇液静置48 h.结论 该工艺制备可靠,质量稳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勤;陈尘;吕凌;崔颖;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三叶人字草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三叶人字草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组((0.0165 g/kg))和三叶人字草高、中、低剂量组(16.0,8.0,4.0 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之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联合应用脂多糖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和四氯化碳(CCl_4)的方法制备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给药5周.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和尿常规,取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三叶人字草水煎液能够明显地减轻IgA肾病大鼠蛋白尿和血尿的状况,对各肝功能指标TP、ALB、AST、ALT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地减轻IgA肾痛引起的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 三叶人字草对IgA肾病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玖瑶;王霞;余应嘉;孙毅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独活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化独活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_9(3~4)正交设计,以独活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独活挥发油的水蒸气提取方法.结果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独活粉碎度80~100目,12倍加水量,浸泡10 h,提取11 h.结论 此提取工艺简便易行,通过验证实验,在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27%.

    作者:杨木华;杨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正交试验优选枳实中新橙皮苷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枳实中新橙皮苷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新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对枳实中新橙皮苷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提取次数为影响枳实中新橙皮苷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提取工艺为6倍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

    作者:黄爱华;曾元儿;迟玉广;陈海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律失常及IMA、H-FABP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情况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组织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 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20,10,5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均为灌胃给药,喂养7 d,末次给药2 h后进行手术.除假手术组在手术时只穿线不进行冠脉结扎和再灌注之外,其余各组采用冠脉结扎再松开的办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并对大鼠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常规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IMA、H-FABP的表达.结果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心肌IMA含量显著增加,H-FABP含量显著降低.丹参酮ⅡA干预后,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心肌组织IMA含量显著降低、H-FABP水平明显升高,丹参酮ⅡA高、中剂量组心肌组织IM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H-FABP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情况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肌组织IMA的升高和H-FABP水平的降低.

    作者:杨萍;贾钰华;李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