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筛选人肾癌相关基因

王莹;陈葳;李旭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肾癌, 差异表达基因
摘要:目的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人肾癌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方法 以肾癌细胞株RLC-310和肾近曲小管细胞株HK-2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提取mRNA,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进行正反两向消减杂交,获得人肾癌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结合反向Northern斑点印迹杂交,筛选差异基因克隆,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正向和反向文库共包含1200多个阳性克隆,经斑点杂交筛选后,对213个差异克隆进行测序并经BLAST分析,得到14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肾癌相关的高表达基因67个,低表达基因77个,其中新EST 14个,未知功能基因21个;对测序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细胞生长、黏附、凋亡等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结论 该文库质量可靠,所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和新的基因为进一步筛选肾癌特异性相关基因,绘制肾癌差异基因表达谱,终阐明肾癌发生、发展、转移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研究靶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肉桂油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目的 以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制备肉桂油缓释胶囊.方法 应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后,以溶出度的测定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工艺及处方优化,并用红外光谱法考察药物与载体是否具有相互作用.结果 所得优化处方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可持续释药12 h,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药物与辅料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固体分散体.结论 通过以上处方和工艺制得的固体分散体胶囊具有明显缓释作用,工艺简单,重现性好.

    作者:姚琳;邓康颖;罗佳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99mTc-tetrofosmin显像与超声检查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99mTc-tetrofosmin(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并与超声检查做比较.方法 50例女性受检者均行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及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并比较99mTc-TF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及超声检查在乳腺癌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99mTc-TF平面、断层显像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74.2%、93.5%、87.1%,特异性为66.7%、73.3%、80%.结论 99mTc-TF显像尤其是断层显像是一种新的有效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可与超声检查相媲美.

    作者:陈青;安秀艳;梁宏;丛淑珍;岳殿超;吴克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偶发性肾癌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偶发性肾癌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治并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83例已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其他肾癌进行比较.结果 偶发肾癌的发生率为30.7%,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是诊断偶发肾癌的早手段,CT是主要的手段;偶发性肾癌分期明显低于其他肾癌(P<0.01)、体积(平均肿瘤直径3.9 cm)明显小于其他肾癌(P<0.01)、5年生存率(83.8%)明显高于其他肾癌;多变量分析显示TNM分期和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分化是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 偶发肾癌的发现率并不低,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手段.TNM分期低、细胞高分化、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较好的预后因素.

    作者:赵俊峰;郑少斌;张香梅;吴芃;药晨;杨旭凯;赵国志;姜耀东;赵善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和患者的预后.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50.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或)血尿,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确诊有癌栓.结果 21例手术者中,术前多普勒超及CT均可发现腔静脉癌栓,MRI对腔静脉癌栓的范围能更加清楚显示.手术均行肾癌根治加腔静脉内癌栓切除,术后随访0.5~5年,无瘤生存19例,2例手术后死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积极行肾癌根治术加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国志;郑少斌;谭万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及体征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和体征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链脲佐菌素1次或多次腹腔注射,分别建立大鼠和小鼠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变化,以进食量(g)/体质量(g),饮水量(ml)/体质量(g)计算进食量系数和饮水量系数.结果 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60 mg/kg糖尿病成模率为65.0%,血糖在注射后15 d达到高峰,15~25 d保持在较高水平,25d后出现明显的下降.小鼠链脲佐菌素200 mg/kg分5次建立糖尿病成模率为90.0%,血糖的动态变化与大鼠类似,但血糖下降不明显.在这两个糖尿病模型中,动物的饮水量系数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的相关性高,相关系数r>0.97.结论 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在造模开始后的15~25 d维持在较高水平,可作为观察降血糖药物疗效的适宜时段.饮水量系数是反映血糖的水平变化的适宜指标.

    作者:余传林;朱正光;雷林生;陈娜娜;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谷氨酰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8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GLN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入院确诊后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肠外营养,GLN组静脉滴注Aln-Gln 1周,对照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补充Gln前1 d和补充后第7天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Gl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 GLN组补充Gln后第7天血清Gl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 d后GLN组血清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7d后GLN组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体脂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留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补充Gln可明显改善临床恢复结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8和TNF-α水平有关.

    作者:杨四清;徐建国;李立涛;徐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盐负荷对AngⅡ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平滑肌氯通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盐负荷对AngⅡ模型大鼠血压及血管平滑肌钙激活性氯通道(mCLCA4)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AngⅡ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用AngⅡ药泵(100 ng·kg-1·min-1)皮下输注2周;对照组除不给予AngⅡ干预外与模型组相同,正常饲养2周.2周后去除模型组药泵,于2组中各选6只取材分析后,再将模型组和对照组各分为高盐组(4% NaCl)和正常盐组(0.6% NaCl)干预12周.观察大鼠的钠代谢及血压变化.自盐负荷起,每隔4周取材用标记好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原位杂交观察各组大鼠动脉血管平滑肌钙激活性氯通道mCLCA4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输注AngⅡ2周的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但血管平滑肌mCLCA4 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模型大鼠的高盐组与正常盐组在各时点的血压均无明显差异;高盐干预4周时,血管平滑肌mCLCA4 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高盐干预至8周及12周时,高盐组mCLCA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时点正常盐组(P<0.01).对照组中,高盐组各时点血管平滑肌mCLCA4的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盐组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各时点血压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给SD大鼠AngⅡ(100 ng·kg-1·min-1)皮下慢性输注,可使其血压升高,但AngⅡ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可能和mCLCA4的表达变化无直接联系.AngⅡ输注2周可对抗短期高盐干预(4周)使mCLCA4 mRNA表达上调的作用.高盐摄入对正常SD大鼠血管平滑肌mCLCA4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但对其血压无显著升压作用,说明mCLCA4的表达上调可能拮抗盐的升压作用.

    作者:方媛;刘治全;郑勇;叶涛;何岚;王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防治作用.方法 46例气虚血瘀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3例,全部病例均予以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结果 治疗5 d后,治疗组多个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心型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峰值前移.结论 益气活血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损伤,可能与其减少心肌酶的释放有关.

    作者:文小敏;袁晓清;贺运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下颌骨撞击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进行下颌骨撞击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揭示下颌骨骨折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根据Hanau合架原理,3例标本分别制备成下颌骨撞击模型,MTS-858生物材料试验机进行下颌骨颏部水平方向撞击试验.人体下颌骨标本利用激光三维扫描系统获得下颌骨模型,有限元软件ANSYS7.0分析.结果 3例标本均在颏部骨折,下颌骨颏部撞击力峰值为(2151.10±125.18)N;响应时间为(17.3±2.3)ms.ANSYS动态显示下颌骨颏部受到撞击后下颌骨内部的应力变化,颏部撞击点应力大,应力变化曲线显示在颏部距上缘1.92 cm处出现峰值,大应力为3201.35 kPa.结论 下颌骨撞击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方法结合量化了颏部受力下颌骨骨折的有关参数,为揭示任意合位下颌骨撞击下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刘阳;李鉴轶;赵卫东;姜楠;张美超;钟世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杀草强对FRTL-5细胞甲状腺激素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杀草强对FRTL-5细胞中甲状腺球蛋白基因(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钠碘转运体蛋白基因(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shr)、甲状腺转录因子基因1(ttf-1)和双链复合蛋白8基因(pax-8)转录的影响,初步探索其干扰甲状腺激素活性的机制.方法 0.001、0.01和0.1 mg/ml杀草强分别处理FRTL-5细胞24 h,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观察杀草强对tg、tpo、nis、tshr、pax-8和ttf-1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 杀草强各剂量组使tg基因转录均显著增强;杀草强高剂量组使pax-8和tshr基因转录显著降低,使ttf-1基因转录显著降低;杀草强各剂量组对tpo和nis基因无显著影响.结论 杀草强干扰甲状腺激素活性可能与其对tg,tshr,pax-8和ttf-1基因的影响有关.

    作者:潘红梅;张立实;吴德生;王津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马尔尼菲青霉对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的表达及TNF-α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马尔尼菲青霉对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的表达及促炎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 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相菌液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TLR-2、TLR-4及Dectin-1的平均荧光强度;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的受体;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TNF-α的浓度;Real 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段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马尔尼菲青霉可使巨噬细胞TLR-2、TLR-4、Dectin-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增高,并激活巨噬细胞产生TNF-α.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上调了巨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及Dectin-1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激活与TLR-2、TLR-4及Dectin-1的表达上调相关.

    作者:赵文杰;席丽艳;马黎;张军民;李希清;鲁长明;李飞;曾翰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由Hb H病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引起的一个罕见中间型地中海贫血病例及其产前诊断应用

    目的 分析1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索进行重症β地贫复合血红蛋白H病这类复杂基因型组合方式的产前诊断临床实践.方法 表型检测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测量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组分.采用反向点杂交技术诊断β地贫基因突变,采用缺口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α地贫缺失突变.通过基于家系调查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探讨该病例的发病机制.利用羊水细胞DNA对该家系1例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先证者诊断为β0/β+地贫(βCD17A>T/βIVS2-654C>T)双重杂合子复合血红蛋白H病(--SEA/-α4.2)的偏重的中间型地贫患儿,其父母分别为β地贫杂合子合并轻型α地贫和β地贫杂合子合并静止型α地贫个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家庭的地贫高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结果显示胎儿的基因型为重症β地贫合并静止型α地贫,通过遗传咨询实施了中止妊娠.结论 首次报道罕见中间型地贫案例,为国内外产前诊断提供可借鉴的临床经验.

    作者:李强;李莉艳;莫秋华;冯晓勤;徐湘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NAi技术抑制乳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在体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siRNA)结合阳离子脂质体是否能有效在体转染乳腺癌细胞,以期为RNAi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 (1)建立裸鼠肿瘤动物模型,计算成瘤率.(2)体外转染乳腺癌细胞,常规动物接种,测量肿瘤体积和动物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3)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肿瘤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水平,采用ELISA检测动物血清及肿瘤抽提蛋白中EGF含量.结果 MDA-MB-231、ZR-75细胞成瘤率依次为30.00%、88.89%,MDA-MB-231细胞的成瘤能力明显弱于ZR-75细胞.ELISA检测结果证实ds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将血清及肿瘤组织抽提蛋白中的EGF含量分别降低16.77%、12.59%.Real-time PCR结果表明dsR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下调21.05%.结论 (1)采用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结合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在体转染乳腺癌细胞.(2)在体实验中RNAi效应持续的时间明显长于体外实验.(3)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序列设计的siRNA可作为极具开发前途的抗肿瘤新药,其在体实验中触发RNAi可能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吴伟东;方驰华;杨正心;包佳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检测肝动脉狭窄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超声造影在检测肝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应用CDFI和超声造影对10条犬的肝动脉进行检查,每条犬按照肝动脉正常、50%、70%、90%、100%狭窄的顺序进行,狭窄模型均经X线血管造影证实成功建立.后对CDFI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 以CDFI检查的血流峰值、加速度时间以及阻力指数为指标进行检测,其对肝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50%和89%.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1%和98%.经检验二者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造影对于诊断肝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要优于CDFI.

    作者:王娜;龚渭冰;吴凤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香菇多糖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作用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减轻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毒副反应的效果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计两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51)用紫杉醇和5-Fu方案;治疗组(n=32)用香菇多糖、5紫杉醇和5-Fu方案.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估,同时测定胃癌患者NK细胞活性和CD4/CD8用以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在血液学(P<0.01)、胃肠道(P<0.01)、皮肤及毛发(P<0.05)上的毒副反应明显下降;而且较对照组能免疫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香菇多糖可减轻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毒副反应,而且增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颜强;张奕廷;张运来;黄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清脂软胶囊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大鼠脂肪肝变性程度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清脂软胶囊对高脂模型大鼠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高胆固醇脂肪乳剂以制备大鼠高血脂模型,以清脂软胶囊为治疗组,血脂康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实验动物治疗3周后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同时显微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脂软胶囊二个剂量组(150、75 mg/kg)对高脂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水平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对高密度脂蛋白有一定的升高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同时,清脂软胶囊组动脉硬化指数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肝脏病理结果显示,清脂软胶囊可以减轻高脂模型大鼠肝脏脂肪病变的程度.结论 清脂软胶囊可以调节高脂模型大鼠血脂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减轻模型大鼠脂肪肝的病变程度.

    作者:佟丽;陈育尧;郭友立;杨江梅;黄永全;林善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27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临床大肠癌组织标本中Hsp27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大肠癌细胞株中Hs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χ2test,P>0.05),但其过表达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负相关(Fisher's exact test,P=0.035).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sp27基因和蛋白在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620细胞中呈低表达,在低淋巴结转移潜能的SW480细胞中呈高表达.结论 Hsp27和大肠癌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可能为负相关,可能在阻止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赵亮;李祖国;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无感染、固定失败、长期的挠神经麻痹、骨不连等并发症,肩和肘的功能好.患肢感觉、肌力和血液循环好.结论 此种手术入路是可行的,对有上臂内侧伤口和美观要求较高的病人尤其适用.

    作者:裴宪武;孙绍斌;王金伟;宋金辉;柏传毅;王坤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共聚物微泡造影剂的制备与体外二次谐波特性研究

    目的 用PLLA-PEG-PLLA共聚物为外壳材料制备微泡造影剂,建立体外声学性质测定装置和方法.方法 用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三嵌段共聚物;用双乳化法制备空心造影剂微泡;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貌;测定微泡的粒径分布;体外测试微泡的二次谐波特性.结果 获得一系列在生理盐水中分散性很好的空心微泡,在低机械指数下呈现很好的二次谐波增强信号增强.结论 以共聚物PLLA-PEG-PLLA为外壳材料,采用双乳化法得到的空心微泡可以用作为超声造影剂.

    作者:靳巧锋;钟跃;罗祥林;罗燕;彭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NAi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siRNA)表达框(SEC)快速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再将有效SEC的siRNA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染HSFs,获得稳定抑制效果.结果 经过筛选的有效SEC可特异性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分别至野生株的5.00%和6.48%),载体介导的有效干扰序列可稳定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抑制效果达30 d(分别至阴性对照的25.21%和22.12%).结论 SEC和载体介导的RNAi均可有效并且特异性抑制COL1A1和COL3A1在HSFs中的表达.

    作者:王琼;彭振辉;王万卷;耿松梅;牛新武;王梅;刘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