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观察

余忠红

关键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选择氧气雾化器完成雾化吸入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分为B1组(观察组75例)与B2组(对照组75例)。B2组:选择超声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B1组:选择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对比B1组与B2组患儿完成治疗后效果表现。结果:B1组与B2组患儿分别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B1组患儿与B2组患儿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完成治疗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方面,B1组患儿优于B2组患儿极其明显(P<0.05)。结论: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选择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在促进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疗程以及降低临床表现出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表现了重要的意义,成功凸显了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后降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仅单独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74.7%),两组患者经护理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范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冯秀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乙肝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同时辅以各项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保护肠粘膜和营养支持等。治疗1周后,如果患者粪便无脓血,胃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可辅助中成药物(复方甘草甜素等)进行强化治疗。结果:70例患者中55例HBV-DNA转阴,2例病情好转,13例病情恶化。结论: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其他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田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支架联合VSD治疗开放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能量损伤致四肢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分期手术治疗GustiloⅢA和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0~64岁,平均33.48岁。ⅢA型31例(胫腓骨19例,股骨10例,肱骨1例,尺桡骨1例),ⅢB型5例(胫腓骨4例,肱骨1例)。结果:36例患者中30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平均18个月)。23例骨折正常愈合,5例出现针道感染,拆除外支架后感染得到控制,2例出现慢性骨髓炎,经过病灶清除治愈,6例骨折延迟愈合。软组织经VSD护创,植皮或皮瓣移植,创面均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生命征平稳后急诊行清创,骨折外支架固定,软组织经过多次清创,VSD敷料护创,植皮,部分骨外露患者经邻近皮瓣转移,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杨正杰;沈洁;肖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胫骨骨折不愈合28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8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分析造成其不愈合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3年5月8年间所收治的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从12岁到73岁,平均38.7岁。交通事故所致17例,重物砸伤所致6例,摔伤所致4例,被别人打伤1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19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在0.6—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根据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胫骨骨折不愈合可以有胫骨本身解剖及生理特点,外伤程度及部位,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几个方面原因。

    作者:张庆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食管癌手术病人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组为21.67%,对照组为3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防止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DF-1/CXCR4轴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中的作用

    1简介早期在骨髓中发现存在少量非造血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1]。这就是后来命名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的研究不仅仅集中在研究该细胞的生理学特性,同时集中在以MSC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上。至今已有近400个MSC为基础的临床注册实验研究治疗多种疾病。早发现的MSC是从骨髓提取的,但是后来研究发现在很多组织都可以提取MSC,包括胎盘,脐带,脐带血、脂肪等部分[2,3]。由于缺乏特异性标记或表面分子,这些MSC只是被定义为:具有贴壁生长特性,表面表达CD73, CD90,和CD105,但一般不表达 CD34, CD45, CD14,和HLA-DR,同时具有定向分化成脂肪、成软骨、成骨特性的一组细胞[4]。尽管从不同组织提取的MSC 具有相似的表型和细胞特性,但是研究显示,其细胞活性、募集和归巢能力是明显不同的[5,6]。由于胚胎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存在很多伦理问题及政策性限制。所以骨髓和脂肪来源的MSC研究和应用多。

    作者:修一平;曹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无痛肠镜检查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无痛麻醉进行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ES和PF,每组各50例。ES组全麻中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PF组全麻中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min、胃镜检查操作开始即刻、操作开始后3 min、操作结束时、操作结束后15 min时点HR、MAP、RR、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注射痛和肌颤的发生率,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毕40 min时头痛、头晕的发生率,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以及操作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 PF 组的HR 和MAP 明显低于ES 组;PF 组中共有16例患者出现了SpO2一过性下降至93%以下,通过托起下颌或面罩加压给氧等处理后得以改善。两组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达到离院标准的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毕40 min时头痛头晕的发生率以及内镜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方法安全、可靠,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更稳定。

    作者:黄一丹;董良;曾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加强疼痛教育护理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疼痛教育护理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为林很粗昂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5月间我院骨科收治骨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2例予以疼痛教育护理,而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疼痛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达中重度疼痛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8.5±6.4,远远高于对照组87.6±10.2,两组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疼痛教育护理干预模式是骨科无痛护理新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同时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影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9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共治愈134例(A组),死亡40例(B组),未愈25例(C组),比较A、B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时以及出院之前等各个时点的临床资料。结果:与B组相比,A组入院时的中心静脉压(CVP)、压力调整心率(PAHR)等指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肌酐正常者少于A组,尿蛋白异常者、尿量减少者及血尿酸异常者均多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乌司他丁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患者要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有内环境紊乱、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严重低蛋白血症、氧合指数低以及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等,采用乌司他丁、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及 CBP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0例,据尿蛋白检验分为正常组、微量、临床三组各30例,行相关指标检验。结果:正常组Cysc提示阳性率43.33%,优于Cr13.33%、BUN16.67%;微量组Cysc提示阳性率达到93.33%,优于β2-MG80.00%、Cr23.33%、BUN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于糖尿病早期肾脏病变诊断效用较好,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理想标志物。

    作者: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3例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400μg联合缩宫素10U(观察组,n=62)或缩宫素20U(对照组,n=61)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分别为(122±49) mL和(221±48)mL,产后出血率为1.6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产妇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确切。

    作者:李艳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流动肺结核病人结核病防治机构利用情况探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了流动肺结核病人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利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80例流动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利用情况。结果:本组肺结核患者初次就诊时,15.7%的患者会选择结防机构,但是有76.8%的患者均在结防机构确诊。经调查比较,初次就诊时选择结防机构与选择非结防机构的家庭人口数、家庭总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水平、在现居住地有无亲人、从现居住地到近的卫生院所需时间、从现居住地到县结防所所需时间等因素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大对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投入与宣传,提高流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

    作者:王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自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了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荣誉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和不足,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中主要存在资金发展缺陷、专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足以及流动性较大等突出问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规章制度、完善人员组合、明确工作职责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解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化管理网络。为今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作者:马义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科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目的:评估门诊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门诊外科60岁以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及非肿瘤患者术前进行调查评价其心理健康状况。分为外科肿瘤组、非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结果:外科肿瘤组GDS评分显著高于非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非肿瘤组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门诊老年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在就诊流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时鸿超;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芪与伪品药蜀葵的鉴别

    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野生资源正慢慢枯竭,商品货源日趋紧张,市场上常有不法商贩以药蜀葵根冒充黄芪销售,二者功效有明显差别,所以对黄芪和药蜀葵根的鉴别特征进行比较是必要的。结合文献,本文采用根类中药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理化鉴别法等方法对黄芪和药蜀葵进行鉴定。

    作者:孙圣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首次化疗肿瘤患者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首次化疗肿瘤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26例首次化疗肿瘤患者的心理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结果:患者对化疗的心理需求包括: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化疗费用及化疗并发症;对健康知识的心理需求: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后果、化疗效果、不良反应所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化疗期间所注意事项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对医护人员的需求: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治疗费用、治疗的安全性及化疗的健康知识。结论:首次化疗肿瘤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而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确保患者可顺利化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4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发生胃肠瘫患者4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差异意义;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胃肠道疾病术后胃肠瘫,明显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作者:雷洪升;傅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从事生活护理的行为意愿调查

    目的:研究临床护士对从事生活护理的行为意愿,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120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各项基本资料及意愿程度,统计分数。结果:护士对足部清洁、大小便失禁、全身擦洗行为意愿较低,分数分别为(2.88±1.02)分、(3.24±0.97)分、(3.42±0.88)分;不同年龄、学历、家庭、出生地护士对从事生活护理意愿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人员应对护士加强基础教育与社会实践,增强其对生活护理工作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护理水平。

    作者:陆慧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软件使用率较低、护理人员操作能力较差、系统操作较为复杂医院对运用护理信息系统不给予重视等因素,严重影响护理信息信息化建设,阻碍医院护理人员工作的发展,由于把护理工作站点当成医生信息的处理站点,不但降低使用效率,还降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增加护理工作量。结论:护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只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护理信息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力度培养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助于护理信息化建设管理,消除阻碍护理信息化建设障碍,有利于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

    作者:景雪霏;杨爽;郭红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我站自2013年1月起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制定采血护理环节质量考核标准及考核项目,在护理中展开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血站采血环节出现的血液报废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实施采血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后血液报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献血者对采血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中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大幅降低血液报废率,为血液安全性提供有力保证,值得推广。

    作者:王宇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