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克隆我国重要蚊媒的防御素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分别提取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致乏库蚊、中华按蚊的基因组DNA和总RNA.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防御索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PCR和RT-PCR.结果分别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预期片段,将片段切胶纯化后进行序列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比较,显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扩增片段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段则与已发表的防御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且不具备特征性的6个半胱氨酸序列.结论克隆出埃及伊蚊和自纹伊蚊的防御素基因,蚊虫防御素基因的同源性高低与其遗传分类距离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作者:支国舟;陈晓光;周晓红;彭鸿娟;林立丰;易建荣;江静娴;张淑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辅酶I(NADH)对体外培养正常肝细胞系L02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即用模拟缺氧液及复氧液处理;(3)NADH+缺血再灌注损伤组(NADH+I/R组),即先加NADH(终浓度为400μ/ml)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处理后1、6、12、18、24 h凋亡率及12 h时p16、p21、p53和Bc1-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NADH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上调Bc1-2蛋白表达,下调p53、p16、p21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NAD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L02肝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Bc1-2家族蛋白及p16、p21、p53蛋白有关.
作者:徐小平;李开宗;窦科峰;刘发全;张积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都梁软胶囊和都梁丸的镇痛作用、对血瘀动物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毒性作用.方法在小鼠热板和扭体反应模型上,观察用药后舔足潜伏期和扭体数的改变;采用LG-R80全自动血液粘度测试仪测定血瘀大鼠模型全血、血浆的粘度变化;并行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观察.结果都梁丸5 g/kg@kg.w.及都梁软胶囊10、5、3 g/kg@b.w.均能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并延长小鼠舔足潜伏期.服用都梁软胶囊0.5 h后即可出现止痛作用,而都梁丸则在服用1 h后才能观察到止痛作用.都梁软胶囊和都梁丸均能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实验未发现药物毒性反应.结论无论是胶囊还是丸剂均有明显的止痛、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作用,但都梁软胶囊在止痛方面起效快,且临床应用有效、安全.
作者:邓虹珠;陈育尧;陈江华;肖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用荧光PCR(fluorescence PCR,F-PCR)方法研制结核分支杆菌(TB)DNA检测试剂盒,通过临床试验评价其性能,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方法F-PCR是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所产生的PCR方法.由于采用完全闭管荧光检测,避免了PCR后处理导致的假阳性污染;又采用了荧光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应用F-PCR检测了297份肺结核病人和249份非结核对照者的痰液标本,以改良罗氏培养法、金胺荧光染液涂片法、Abbott公司的LCx试剂盒检测作为对照.结果设计合成了TB F-PCR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率49.1%,灵敏性89.2%,特异性98.8%,符合率93.6%.结论F-PCR在灵敏性上显著优于培养法和涂片法,与LCx试剂盒检测无显著差异.F-PCR试剂盒可以检测TB的真实感染情况,对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考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程钢;何蕴韶;周新宇;邓文国;李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三期皮肤梅毒可分为结节性梅毒疹及梅毒树胶肿[1].2001年7月我院收治了1例结节性梅毒疹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航;胡志奇;周再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道7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结果等,并对该症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进行讨论.
作者:齐秋长;朱立新;贺文;覃承诃;王立君;杨俊;汪枚初;韩赛平;彭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凝血栓蛋白-1I重复序列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儿肺组织中扩增凝血栓蛋白-1 I型重复序列基因,通过连接反应构建重组克隆载体和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获得了预期的扩增产物——凝血栓蛋白-1 I型重复序列基因,测序结果经GenBank分析,一致性为99%.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TSP-1 I型重复序列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李小卫;刘伊丽;吴平生;周忠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右位心病理特征,探讨其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总结32例右位心临床资料,对其主要的合并畸形、诊断方法及其中16例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3例镜面右位心中8例存在大动脉转位(TGA)、单心室、动脉共干等复杂畸形;右旋心以生理矫正型TGA多见(11/17),且多数伴有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8/11);2例孤立右位心则为TGA和完全型房室管畸形并存.主要根据X线检查(胸腹平片、肺门断层片、高千伏胸片、超高速CT)、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主要有:Fontan类手术8例,解剖矫治术7例,剖胸探查1例.存活13例病人中8例为复杂畸形,5例行改良Fontan术或全腔肺动脉连接术.结论镜面右位心也可合并复杂心血管畸形,右旋心、孤立右位心的合并畸形有一定规律;X线检查对右位心的诊断、分型有重要帮助,而超声心动图、超高速CT则是明确心内畸形和手术条件的主要手段;Fontan类手术(改良Fontan或全腔肺动脉连接术)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右位心较有前途的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作者:冀亚琦;孙培吾;胡佳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损伤的周围神经能否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方法切取SD乳鼠损伤和未损伤的臂丛及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培养雪旺细胞,72 h后分别收集培养基,即得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及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中的MIF含量.结果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IF含量明显高于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对照组,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I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损伤的周围神经能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MIF,在激活巨噬细胞、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涛;秦建强;霍霄鲲;余磊;熊绍虎;刘大庸;钟世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氨酸增强的胃肠外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南方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20g/d)1周,检测及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IL-2R、NK、C3、C4、CH50、IgG、IgA、IgM等指标).结果结直肠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CD4+、CD4+/CD8+、NK、IL2R)在术后第4天、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精氨酸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增进肠外营养的效果.
作者:宋京翔;卿三华;黄祥成;齐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提出一种医学图像中值滤波算法,以改进经典中值滤波存在的不足.方法将模式识别中的ISODATA聚类引入到中值滤波算法中,将分类的结果作为参数来确定如何进行中值滤波,以及是否需要进行中值滤波处理.结果本算法能够滤除严重的脉冲噪声干扰,同时保持图像细节.结论本算法跟经典中值滤波算法相比,提高了信噪比,增强了图像质量.
作者:席卫文;周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突然意识不清5 min,于1995年10月9日入地方医院,头部CT示左颞顶叶占位病变,诊断为胶质瘤,行开颅手术,近全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病理报告结核瘤.术后抗结核治疗,痊愈出院.1996年10月因言语不清、右肢体无力、行走困难1月行复查,头部MRI示左颞顶叶巨大占位病灶,为肿物复发,收入我院.
作者:周青;周敬安;耿琪;刘策;王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筛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转录后调节序列中与干扰素α治疗应答有关的差异位点.方法采用PCR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1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上的转录后调节序列(HPRE)片段扩增后测序,与GenBank中来源于欧美人群的乙型肝炎序列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中国慢性HBV感染者HPRE的β2区,存在3个位点变化,分别为ntl 504(T→C),占75.0%;ntl 508(C→T),占57.1%,C→G,占10.7%;nt1509(C→T),占60.7%.而在欧美HBV感染者的HBV DNA序列中均不存在上述位点变化.HPRE位点差异的发生率与HBVDNA水平未见明显相关.结论不同种族HBV感染者转录后调节序列的差异可能与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性有关.
作者:邢同京;骆抗先;侯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化疗药物剂量对肝细胞癌(HCC)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行选择性TACE.A组(n=18)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肿瘤直径小于5 cm者给予丝裂霉素(MMC)2~4 mg;在5~8 cm之间者给予MMC4~6 mg及表阿霉素(EPI)10 mg;大于8 cm者给予MMC6~8 mg、EPI 10 mg及卡铂(CBP)100mg.B组(n=18)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MMC 10 mg、CBP300 mg及EPI 40mg).术前和术后1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NK、CD4+/CD8+、CD4+CD45+、CD4+CD29+、CD8+CD28+、CD8+CD28-).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细胞亚群均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NK、CD4+/CD8+、CD4+CD29+、CD8+CD28-无显著变化,但CD4+CD45+显著下降(P<0.05),CD8+CD28+明显增高(P<0.001);B组CD4+、CD4+CD29+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8+、CD8+CD28-显著增高(P<0.05).结论常规剂量化疗药物TACE可明显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而小剂量化疗药物TACE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卢伟;李彦豪;何晓峰;陈勇;曾庆乐;裘玉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人体内后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并涂以胶原制成胶原涂层煅烧骨(TBCc),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POB),构建复合物TBCc-POB;将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小鼠背部右侧皮下,4周取材;同时将该复合物植入兔背部右侧肌袋内,8周取材.两种动物均在对侧相应部位植入单纯TBCc作为对照,并在相应时间内取组织块常规处理后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植入材料在皮下及肌袋处均有成骨细胞大量生长、增殖,并有软骨组织、骨组织形成,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将TBCc-POB材料植入体内后,成骨细胞能够存活并产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作者:顾为望;许永华;曹宏卿;张保东;卢开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合适的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式,研究X线照射供体对异体肢体移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按供者是否进行一次性X线照射(5 Gy)预处理将受者分为非照射组与照射组.切除SD大鼠的相应肢体,将Wistar大鼠的肢体移植给SD大鼠.术后长效青霉素抗炎治疗,观察宿主及移植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进行大鼠异体肢体移植16例(非照射组与照射组各8例),非照射组成功6例,移植肢体存活时间为(12.0+2.4)d;照射组成功7例,移植肢体成活时间为(24.7±8.1)d,两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X线照射供体可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对急性排斥反应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作者:马忠立;裴国献;朱立军;石玉生;陈龙华;张敬良;王珂;陈滨;魏宽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热应激预处理模型.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大鼠丙二醛(MDA)浓度,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的MDA含量明显增高(p〈0.01),并有随再灌时间延长不断升高的趋势,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热应激预处理后,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增强SOD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的水平.
作者:孙永建;王前;裴国献;郑磊;谭雄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报道7例鼻咽、鼻腔外扩展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治体会,探讨范围广泛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径路、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者:郭梦和;李永贺;黄以乐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