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在屈指肌腱修复中的应用

胡争波;谢广中;何启新;梅林军;刘治军;于小光

关键词:指屈肌腱, 粘连,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
摘要:目的 总结屈指肌腱修复术中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术后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46例开放性锐器伤致屈指肌腱完全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34指)及对照组(23例,32指).治疗组在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屈指肌腱后,在肌腱吻合口近、远端1 cm及腱鞘吻合处表面外涂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对照组直接用改良Kessle法加外周加强缝合法修复.术后3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2.3%;1指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对照组优良率62.5%,5指出现伤口延迟愈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4.1855,P<0.05).结论 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胶可有效预防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的肌腱粘连,不影响伤口愈合.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家兔胆汁的光谱特性及降压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家兔新鲜胆汁的光谱特性及其降压效应.方法 家兔新鲜胆汁稀释200倍后,直接在紫外光谱仪下测定;新鲜采集胆汁,干燥后压片,在红外光谱仪上的测定其红外光谱;21只SD大鼠,体质量250 ~ 300g,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胆汁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胆汁组在全麻下行左肾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除不做肾动脉结扎外,其余操作一样.待大鼠基本康复后,模型组、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灌胃,胆汁组用家兔胆汁(0.3 mL/100 g)灌胃.4周后,全麻下劲总动脉插管,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大鼠血压.结果 家兔胆汁有独特的紫外、红外光,紫外光谱中276、386 nm处各有一紫外吸收峰,强度分别是0.419和0.314;红外光谱在指纹区1015.39- 1090.64cm-1和918.26-968.40cm-1处各有一组特征吸收峰;降压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比假手术组增高[(15.8±1.2)vs(12.8±0.8) kda],胆汁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为(12.8±1.8) kPa,明显较模型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兔胆汁有独特的紫外、红外光谱,可以作为鉴别家兔胆汁的可靠指标,同时家兔胆汁能有效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具有开发为降压药的潜力.

    作者:罗红梅;万洁;白森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课评对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

    目的 了解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课评对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9月~2009年7月有基础医学课程理论课教学任务的16名中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8人.监控专家对实验组、对照组教师进行连续3学年的监控听课,并只对实验组教师进行课评,同时要求实验组教师每次课评后进行整改;对对照纽教师只进行监控听课,不进行课评和整改.对每组及组间的每学年教学质量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第3学年教学质量评分高于前两年的教学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也高于对照组第3学年的教学质量评分(P<0.01).结论 课评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作用,并且需长期性实施才能更有效.

    作者:王瑾;黄培春;柯湛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9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评价阳性及阴性患者1h和24 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7%(32/95).其中HLA-I抗体27例;HPA抗体1例,HLAI+HPA抗体4例;3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41.1%(39/9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h和24 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78.1%)明显高于阴性患者(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7.5%)与未配型组(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血小板交叉配型可减少同种免疫反应,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日成;张家明;陈锦艳;黎阳;卢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雾化吸入金喉健辅助治疗喉结核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喉结核患者使用金喉健辅助雾化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喉结核患者106例均进行抗痨治疗,其中51例使用金喉健雾化吸入(研究组),另有55例使用薄荷水雾化吸入(对照组).比较抗痨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声嘶伴咽痛)、局部病灶及痰菌改变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局部病变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8.6%vs27.3%,92.2% vs 58.2%,58.8%vs32.7%,均P<0.05).结论 雾化吸入金喉健辅助治疗喉结核能有效地改善声嘶、咽痛的症状,促进局部病灶的愈合和痰菌阴转,提高抗痨效果.

    作者:简奕娈;刘宝瑛;邓惠娟;苏肖敏;孔少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奥美莫沙组,每组48例.奥美莫沙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1次/d)联合莫沙比利(5mg,3次/d)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谷维素(30 mg,3次/d)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及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胀、腹痛、早饱、嗳气、反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效果较奥美莫沙组更显著(P<0.01).联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奥美莫沙组(Hc=6.188,P<0.05).结论 奥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黄珏凡;林福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跟骨骨折随机分2组,微创组和切开固定组,每组29例,分别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跟踪随访并采用AOF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随访12 - 60个月,微创组疗效优良率为96.6%(28/29),明显高于切开固定组的72.4%(21/29)(P<0.05).微创组有1例(3.4%)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开固定组术后出现血管神经损伤2例,术后发生感染、局部肿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8%.结论 切开钢板内固定较为牢靠,可应用于关节面粉碎严重的跟骨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切口小,效果满意,软组织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黄晓生;谭维义;詹振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电视胸腔镜在支气管肺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支气管肺囊肿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3月至2010年4月选择性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肺囊肿48例,其中纵隔型支气管肺囊肿采用囊肿摘除术,肺内囊肿直径≤5 cm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肺内囊肿直径>5 cm采用囊肿切开缝扎支气管漏口,感染严重伴周围肺组织破坏的巨大肺液气囊肿采用肺叶切除术.结果 48例支气管肺囊肿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均成功,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支气管肺囊肿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是首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志辉;陈恩碧;肖蔼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课程的认知调查

    目的 调查非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法医学重要性的认识、选课需求及知识接收情况等,以指导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对我校2011年选修法医学的3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对法医学的兴趣、学习法医学的意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教师授课方式及节奏等.结果 85.0%(289/34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法医学;44.1%(150/340)的学生觉得法医学很神秘,想多了解;80.9%(275/340)的学生认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效果较好.大二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对知识深浅的感受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非法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医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选修课教学需要在授课内容、讲授方法、考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提高法医学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陈锐;赖小平;唐剑频;许传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咽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鼻咽癌细胞和37例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细胞和鼻咽黏膜柱状上皮细胞中,CD14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5%和43.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82%和64.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鼻咽癌细胞中CD147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0.269,P<0.05).结论 鼻咽癌细胞中CD147异常高表达,而E-cadheri表达下降,二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鼻咽癌上皮间质转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丹;赵颖海;景志亮;罗爱华;姜汉国;李飞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26例体检者心踝指数的测定及运动干预对心踝指数高于正常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步行运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及运动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126例体检者,测定心踝指数(CAVT)、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调查受检者的日常计步运动量.然后根据CAVI分3组(A组70例CAVI低于正常值;B组28例CAVI在正常范围;C组:28例CAVI高于正常值).分析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再加大C组的运动量进行干预,三月后复查.结果 运动干预前,A组的计步运动量、HDL-C高,B组次之,C组低.A组平均动脉压、血糖、LDL-C、TC低,B组次之,C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运动干预后,C组的计步运动量、平均动脉压、血糖、HDL-C、LDL-C、TC水平接近B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步行运动能影响血压、血脂、血糖,运动干预对延缓动脉硬化有利.

    作者:廖梅;孙梅;梁巧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提高对经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稀释性低钠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均恢复正常,术后血清钠水平恢复至(140.86±4.87)mmol/L,与手术前的(141.21±4.97)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中有的放矢的观察是及早发现低钠血症的关键,积极熟练的治疗和抢救配合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海莲;肖碧玲;梁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 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尔倚;梁丽萍;吴爵慧;黄丽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孕妇体质量指数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对其分娩结局及其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564例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根据BMI,分为A组(孕前体重正常,即BMI< 24者)、B组(孕前体质量超常,即BM≥24者)、C组(产前体质量正常,即BMI< 28者)、D组(产前体质量超常,即BMI≥28者),比较其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 A、B、C组的分娩方式及体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高于A、B、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的孕期增重均分别较A、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产后出血、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孕期体质量增加和产后出血、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A、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BMI过高者其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体质量亦较高,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可减少不良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陶静;林尤雅;周莲珠;陈海蝶;钟美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再调查

    目的 了解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 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839名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7年5月广东医学院在校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6.7%(56/839).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成隐核心症状(包括强迫性上网、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和网络成瘾耐受性)及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时问管理和人际及健康)的得分情况与非网络成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在国内属中等水平,无性别、年级差异,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作者:雷鸣;蔡晓颖;温少恒;陈锦菊;陈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PAR-γ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PPAR-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对膀胱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构建好的Ad-PPARγ腺病毒转染到35株BIU-87膀胱癌细胞株中(实验组),以35株同株未经转染的BIU-87细胞株作为对照(对照组),使用RT-PCR检测CD147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CD147基因的mRNA表达值为(4.51±0.86),对照组为(9.31±0.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AR-γ基因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冯自卫;毕学成;李东;陈庆科;冼志勇;郑祥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BMP-2和p38MAPK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骨成型蛋白(BMP)-2和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和扩增小鼠BMSC,分为对照组、BMP-2组及阻断剂组,其中BMP-2组加入BMP-2,阻断剂组加入SB203580(p3SMAPK通路阻断剂)和BMP-2.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量、p38MAPK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MP-2组BMSC中ALP活性和钙沉积量增加(P<0.01),p38MAPK表达较早出现.阻断剂组p38MAPK表达明显延迟,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BMP-2可通过p38MAPK通路促进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孙欣;曾荣;郭伟韬;肖启贤;王斌;黄云;林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依托咪酯自控镇静术在甲状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在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自控镇静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甲状腺腺瘤诊断标准、年龄18 - 40岁、麻醉ASA为Ⅰ ~Ⅱ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病人自控镇静(PCS)组和麻醉医生控制镇静(ACS)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等指标,记录患者满意度评分、合作程度评分、镇静评分和依托咪酯用量、皮质醇(COR)的浓度.结果 (1)同组对比,PCS、ACS组镇静30min后MAP、HR均有下降(P<0.05或0.01),手术结束时恢复正常;SPO2、R则没有明显变化(P>0.05);(2)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合作程度评分PCS组高于ACS组(P<0.01或0.05);镇静程度评分ACS组大于PCS组(P<0.01);(3)依托咪酯用量PCS组少于ACS组(P<0.01);同组对比,两组的COR均较术前下降(P<0.01或0.05),但COR浓度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相对于ACS,依托咪酯PCS应用于甲状腺瘤切除术具有镇静水平满意、患者满意度、合作程度高、依托眯酯用药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铭锋;张雪莲;车志新;陆灿雄;梁德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安全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鼻饲知识知晓度、鼻饲管脱出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鼻饲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vs 72.0%和98.0%vs78.0,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vs16.0%,0% vs 18.0%,2.0%vs24.0%,P<0.05).结论 安全护理模式可保证鼻饲患者的营养、水分、药物的安全供给,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陈凌云;阮华娟;肖碧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隐丹参酮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的作用,不仅能阻碍肿瘤细胞增殖,而且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进行分化和促进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肿瘤细胞侵袭和防止其向远处转移.本文主要对CPT抗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弓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矫治面部老化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面部老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脂肪供区,在肿胀麻醉下,利用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纯化后将脂肪颗粒注射在面部老化时出现的流失部位.结果 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治面部老化130例,注射1~2次后104例取得满意效果,充填后面部老化凹陷部位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和外形好,与周围组织无界限;26例填充部位出现瘀斑和肿胀、上或下睑的表面轻度凹凸不平等轻度的并发症,术后1a均可自行改善.结论 利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矫治面部老化,不留疤痕,塑形容易,塑形后形态视觉效果良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且方法简单,是一种理想的矫治面部老化的方法.

    作者:李越;梁杰;张培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