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慢性病已经对全世界人群的生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中50%-70%患有慢性病[1].
作者:张军丽;杨振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社区托幼机构作为一个新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卫生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入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切实保障入托儿童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于2002年8月,对邹城市48家社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彩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健康促进志愿者(以下简称志愿者)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一支新型力量,在社区各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忠元;王波;刘玮;吴菊英;唐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人口死因资料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可为疾病防治和研究提供重要信息,现将我区2001年循环系疾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姜虹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连锁经营本来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商业经营模式,以其规范划一的商品质量和标准化的服务管理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
作者:沈慰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卫生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医院医务科是医院管理工作的职能科室之一,医务科长的职责是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防保等工作.
作者:孙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卫生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应激性溃疡发生于应激状态下的多发性胃溃疡称为应激性溃疡.其中由严重烧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称为Cyrling溃疡;颅脑外伤、脑肿瘤或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溃疡称Cushing溃疡;应用皮质醇后发生的溃疡称类固醇溃疡.
作者:房殿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于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462例,其中124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利用疝囊膜无张力修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亚;赵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改变孕妇体位矫正枕后位,以降低难产发生率.方法:选择经腹部触诊及B超检查为枕后位的先兆临产产妇共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观察组各100例,试验组指导产妇侧俯卧位并适时人工破膜,静滴催产素等干预措施,对照组不作体位指导.结果:实验组81%经阴道分娩,对照组40%经阴道分娩.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侧俯卧位并适时应用预防性干预,是降低难产及剖宫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并且提高了阴道分娩的质量.
作者:薛玉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伴随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病历单纯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的时代已经结束,其在处理医疗纠纷时的原始证据作用,及在医保医疗付费时的凭据作用日显突出.
作者:刘志勤;毛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哮喘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慢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患,哮喘发作时多表现为屡发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作者:曹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念珠菌迄今发现150种以上,只有8种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均为条件致病菌.它们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牛形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艾滋病的流行等使白包念珠菌的机会感染增多.
作者:曹育爱;金合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加之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病人免于死亡,使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日益增长.
作者:那开宪;余平;郑自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一种多发性的纠纷类型.在我国,由于正处在社会和医疗体制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医疗纠纷的增长及其处理中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更是异乎寻常.
作者:张海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哮喘肺外症状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对298例哮喘的肺外表现进行收集,分类并加以归纳分析.结果:298例哮喘中变应性鼻炎发生率高,为33.2%.此外还有皮疹、腹痛、腹泻、心律失常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等.发现重症哮喘时有骶2~4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案例2例.结论:应该将哮喘的肺外症状作为一个概念加以重视,观察和分析哮喘的肺外症状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作者:江志雄;卢琴红;蔡琴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目前死亡率仍高于10%.自1991年4月至2002年11月共救治癌症伴上消化道大出血35例,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恰当到位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患者病情恶化,为后期治疗奠定较好的基础,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绍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对中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各地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但目前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理想的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内容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突破其目前的局面,使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被老百姓普遍认可和充分利用,恐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作者:代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