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外科处理

金呈祥;严天富;莫明表

关键词:十二指肠,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不同部位与程度的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采用不同的术式,综合评价其外科治疗方法.结果与结论:36例中治愈35例,术后十二指肠瘘2例,死亡1例;十二指肠损伤虽然早期诊断较困难,术中探查也易被漏诊,但只要加强全身与局部检查,动态观察,认真进行综合分析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的,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完全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因特网检索护理文献

    因特网(Internet)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如何在网络中做到快速、准确地查找资料,是医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就本人多年的实践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对鼠小脑颗粒细胞存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对鼠小脑颗粒细胞(CGC)存活的影响.方法:光镜观察NMDA和酒精对细胞所产生的作用.结果:NMDA在无酒精条件下促进细胞生存,并抑制酒精对细胞所产生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减少细胞死亡.结论:NMDA对小脑颗粒细胞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戴德;Nicholars J.Pantazis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本文是对15例气管切开后即予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燕群;马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滤纸血斑标本采集的体会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3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3种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和防治,给发育中婴儿脑及精神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而在新生儿中开展筛查十分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新生儿筛查的质量.本文是如何提高标本合格率的体会.

    作者:程兰君;陈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断指(肢、掌)再植术后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

    断指(肢、掌)再植手术时间长,术后极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一经发生病情发展迅速,易诱发血管危象,导致手术失败,重者造成死亡,因而护理难度大.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近年来我们对断指(肢、掌)再植术后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盘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开胸术后的应用

    目的:了解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效果,比较PCIA组(n=86)与传统止痛方法组(对照组,n=52)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CIA组的VAS评分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PCIA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CIA对开胸术后疼痛者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吴才;章五一;陈德兴;王景强;廖历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体会

    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常见,本文是作者等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6例20只眼手术的体会.

    作者:黄志雄;李日昆;严雪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93例重型外伤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加深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外科医护人员对重型外伤患者心功能的了解,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93例重型外伤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其痊愈或好转后心电图对照比较.结果:重型外伤患者受伤后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其痊愈或好转后(P<0.01).结论:重型外伤患者心脏功能较其病发前差,应予重视.

    作者:李国佩;岑凯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中肠扭转的防治

    目的: 总结术中肠扭转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 对8例术中肠扭转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在术中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其中6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好,1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1例术后第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术中肠扭转是腹部手术并发症之一,病因有病人方面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诊疗要点是必须在术中发现,术中及时处理.

    作者:刘付战;梁毅;陈春雷;方寒柳;何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同步检测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热原的比较

    目的:考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以明确供试品对鲎试验是否有干扰作用,并用家兔法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供试品对鲎试验无干扰作用,家兔法热原检测的结果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的结果极为吻合.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是可行的.

    作者:姚玉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991~2000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儿死亡分析

    为提高我院儿科医疗水平,现对我院1991~2000年住院患儿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祝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贲门癌

    贲门区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癌变较易漏诊、误诊.为提高诊断水平,我们分析了43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病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茂恩;许家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293例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技术不难,但技术不当可引起术后出血、感染及邻近脏器操作损伤等并发症[1].本文是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1月对293例肾实质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体会.

    作者:许梅;邱丽清;张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RMP)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均予常规剂量阿托品及辅助控制呼吸(A/C)通气,32例(治疗组)予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36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氯磷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60±102)h,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320±100)h,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75%.结论: 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劳永光;陈耀伟;周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临床带教应重视护士实习生自信心的培养

    护校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因此,带好护士实习生(简称护生)实习,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时,除了传授专业的知识外,还应重视对护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她们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

    作者:叶兰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5例急性鱼胆中毒的护理体会

    鱼胆中的某些成分如胆酸、胆汁毒素、氰化物等具有细胞毒作用,如果生食鱼胆,这些毒素被机体吸收,可引起多脏器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中毒性肝炎.重笃者,抢救不及时可死亡[1].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急性鱼胆中毒病人15例,采用以血液透析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笔者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叶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外周血HBV DNA 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癌90例,应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 DNA和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 外周血HBV 5项标志物均阴性的30例肝癌患者中16例 HBV DNA 阳性,阳性率53%.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和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但HBV DNA 阳性者比阴性者降低更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HBV的致癌作用.

    作者:叶文桃;周宇;崔生达;王继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0.2 g,对照组单用氨苄青霉素3.0 g,均静脉滴注,2次/d,7~14 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P<0.01),并能较快的缓解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良反应发生率4.8%低.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其不良反应亦少.

    作者:谢维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链球菌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进

    链球菌是一种致病菌,是微生物细菌形态的一种代表,也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标本之一.传统方法制得的标本不清晰,很难找到典型的形态,为此作了改进.

    作者:陈南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关于网络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波及到教育领域的必然产物,是庞大的教育需求和传统的教育供给不足矛盾发展的结果,更是信息时代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使然.它预示着教育理论、模式、观念甚至是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为人们开辟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对网络课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作者:顾爱群;陈晓;陈讠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