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4057
  • 国内刊号:44-1731/R
  • 影响因子:0.82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第二届)
  • 医药卫生综合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1年05期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脂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血脂水平与心脏病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2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病者血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发生心脏病事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 高总胆固醇(TC)≥6.2 mmol/L者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6.2 mmol/L者(P<0.01);心肌梗死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越高,其发生心脏病事件机率越多(P<0.01).结论:高TC及高LDL-C心脏病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甘油三脂(TG)水平与心脏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关系.

    作者:黄基立;魏水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子宫峡部上方1 cm处切除大部分宫体及其内膜,保留少部分宫体及内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量及性生活质量.并与传统的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P<0.05),但两组手术的术后月经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既保留了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简单易行、创伤小、对性生活影响小的优点,又使患者在术后每月仍有少量月经,有助于维持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心理平衡.

    作者:陈新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气钡双重造影诊断贲门癌

    贲门区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早期癌变较易漏诊、误诊.为提高诊断水平,我们分析了43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病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茂恩;许家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52例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后脑内迟发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颅脑外伤后出现脑内迟发血肿的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 脑挫裂伤是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DTICH)的重要基础,脑损伤程度越重,其发病率越高.结论: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的原因多样.降低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作者:袁集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体会

    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常见,本文是作者等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6例20只眼手术的体会.

    作者:黄志雄;李日昆;严雪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46例急诊处理的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急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46例运用腔内技术、手术探查尽快明确梗阻部位及性质并及时引流尿液.结果: 肾功能恢复正常39例,6例明显改善,1例死亡.结论: 运用腔内技术、手术探查尽快明确梗阻部位及性质并及时引流尿液处理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效果满意.

    作者:车斯策;肖聪勤;魏鸿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夏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18例分析

    目的: 了解夏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优点.方法: 对18例长干骨骨不连患者,经彻底清除病灶,凿通骨髓腔,植骨后,采用夏氏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骨不连于3.5~8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3周.结论:夏氏外固定器装卸方便,操作灵活,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四肢长干骨骨不连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陆行;叶茂;陈保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93例重型外伤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加深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外科医护人员对重型外伤患者心功能的了解,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93例重型外伤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与其痊愈或好转后心电图对照比较.结果:重型外伤患者受伤后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其痊愈或好转后(P<0.01).结论:重型外伤患者心脏功能较其病发前差,应予重视.

    作者:李国佩;岑凯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与外科处理

    目的:总结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不同部位与程度的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采用不同的术式,综合评价其外科治疗方法.结果与结论:36例中治愈35例,术后十二指肠瘘2例,死亡1例;十二指肠损伤虽然早期诊断较困难,术中探查也易被漏诊,但只要加强全身与局部检查,动态观察,认真进行综合分析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的,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完全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金呈祥;严天富;莫明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中肠扭转的防治

    目的: 总结术中肠扭转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 对8例术中肠扭转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在术中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其中6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好,1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1例术后第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术中肠扭转是腹部手术并发症之一,病因有病人方面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诊疗要点是必须在术中发现,术中及时处理.

    作者:刘付战;梁毅;陈春雷;方寒柳;何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湛江市605名中老年机关干部的血脂和血糖水平分析

    心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血脂、血糖异常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糖尿病的特征之一.为了解我市直机关中老年干部的血脂及血糖水平,笔者对605名机关干部进行了检查,现将其血脂及血糖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林小菊;刘义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四种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4种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简称Perthes病)的疗效.方法:将97例(103髋)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分为4组进行疗效观察.分组如下:A组(保守治疗)32髋;B组(基本手术方法,本法主要改善股骨头血循环)22髋;C组(基本手术方法+骨盆截骨术)26髋;D组(基本手术方法+股骨上端内翻截骨术)23髋.结果:经2~10 a随访,4组的优良率依次为:C组92.3%,D组91.3%,B组77.3%,A组53.1%;B、C、D组的疗效均优于A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c=19.261,P<0.001);B、C、D组的优良率虽以C组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及时改善股骨头血循环是治疗Perthes病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股骨头的包容可能效果更好.

    作者:冯燕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IM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7例的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 IM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37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采用IMP方案治疗,具体方案是: 第1天用MMC 10 mg/m2静注;第1~5天每天用IFO 2 g(江苏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静滴,DDP 20 mg静滴;美斯纳(MESNA)每次0.4 g,分别于IFO后0、4、8 h各静注1次.4周重复疗程.结果: 37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12例;进展(PD)3例.CR+PR共22例(59.5%).中位生存期8个月.结论: 采用国产IFO组成的IM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具有价格便宜,效果确切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文德;郑登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单纯阴茎下曲的手术治疗及随访

    目的:研究单纯阴茎下曲畸形术式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单纯性阴茎下曲12例,年龄3~25岁,采用多种术式进行矫正.结果:本组12例属Ⅰ期治愈有11例,并随访6个月~3 a,手术效果满意,1例术后出现尿瘘行手术修补.结论:单纯阴茎下曲手术的治疗,应根据不同型选择其不同术式,并按具体情况作适当改进,才可达佳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许志坚;李普云;袁子彦;陈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阿替洛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力衰竭(HF)的疗效.方法:106例AMI并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替洛尔治疗组(简称阿尔组)56例,对照组50例.阿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6.25~12.5 mg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心率(HR)、血压(BP)、射血分数(EF)、心功能.结果:阿尔组显效22例(39.3%),有效26例(46.4%),无效8例(14.3%),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11例(22.0%),有效18例(36.0%),无效21例(42.0%),总有效率(5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心率均有明显降低,EF提高,心功能改善,但以阿尔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洛尔对AMI并HF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海燕;许勇艺;董学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观察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海洛因成瘾者(成瘾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目.结果:海洛因成瘾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0.01),CD 4+/CD 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海洛因成瘾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

    作者:陈梅;袁汉尧;何德;刘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49例肺部良性肿物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肺部良性肿物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49例肺部良性肿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有28例诊断为肺部良性肿物(占57.1%),21例疑为肺癌,误诊率为42.9%.49例均经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肺部良性肿物症状与影像学方面不易与肺癌鉴别,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傅春利;方万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绞痛性输尿管结石的输尿管镜诊治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诊治绞痛性输尿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对50例绞痛性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镜诊治.结果:输尿管镜对绞痛性输尿管结石有较高的检出率(92.0%),同时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可即时有效地处理结石.结论:输尿管镜是诊治绞痛性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黄长青;韩见知;高绍青;李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寻找鼻腔深部出血点及微波治疗

    目的:探讨鼻腔深部止血的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寻找到鼻腔深部出血点,并用微波治疗.结果:46例中有39例一次治愈,4例经再次烧灼治愈,余3例由于出血凶猛,改作前后鼻孔填塞止血.43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易发现确切的出血点,再用微波治疗,有止血可靠、病人痛苦及损伤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理想的止血方法.

    作者:陈基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物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1例临床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我科自1990年10月以来收治了药物所致急性肾功能哀竭31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黎晓辉;卢叶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膀胱镜下机械碎石术103例

    目的: 观察膀胱镜下机械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和后尿道结石的疗效.方法: 用膀胱镜下机械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82例,男性后尿道结石20例和结石嵌顿于右输尿管膀胱出口1例,共103例.结果: 103例全部治愈,不良反应仅表现为轻度血尿.结论: 膀胱镜下机械钳碎石术是治疗膀胱和后尿道结石的一种有效方法,且操作简便、安全性好、费用低、恢复快、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江卓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为更好地进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3例35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结果: 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较易发生前房出血、虹膜色素脱落,后囊混浊比例高,术后早期渗出较多,眼底有渗出、出血者占171.1%,视力均<0.2.结论: 术前血糖应控制在8 mmol/L以下,选择大直径的人工晶体,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及时处理渗出出血,后囊混浊等对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较为重要的措施,视力预后与眼底明显相关.

    作者:梁崇玺;范家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7.9%.正常甲状腺组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可能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罗国庆;吴华;吴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36件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 研究烤瓷熔附金属(PFM)修复体失败的原因.方法: 对36件修复体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6件失败的主要原因:(1) 松动脱落;(2) 瓷崩和基牙病变.结论: 确保PFM成功的关键应从适应证、牙体预备、铸件试合、烤瓷工艺和咬合恢复等方面考虑.

    作者:胡银桂;吴飞;梁敏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RMP)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均予常规剂量阿托品及辅助控制呼吸(A/C)通气,32例(治疗组)予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36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氯磷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60±102)h,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320±100)h,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75%.结论: 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劳永光;陈耀伟;周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后颅窝肿瘤引起三叉神经痛11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后颅窝肿瘤的诊断、治疗问题.方法:对本院近5 a来确诊为后颅窝肿瘤引起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11例的临床表现、CT和MRI特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发作时间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尽早行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作者:李智斌;黄鸿镳;冯正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热性惊厥165例临床分析

    热性惊厥(FC)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1995年1月~2001年1月本院共收治小儿惊厥165例,并对其中63例(1995年1月~1998年1月部分住院患儿)进行电话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逢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体酮与定痉灵联合治疗肾绞痛50例的体会

    肾绞痛临床上常用阿托品加度冷丁治疗,而度冷丁属管制药物,基层医院往往缺如.笔者应用黄体酮与定痉灵治疗肾绞痛,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雄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液稀释复合光量子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粘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复合光量子综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采用少量多次高容性血液稀释、紫外光及低强度He-Ne激光体外照射与充氧血液磁化等处理后自血回输;对照组:4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液静滴.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T段、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肌耗氧指数等变化及不良反应,并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心肌耗氧指数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血液稀释复合光量子综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粘滞血症的患者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好,简便易行.

    作者:罗发强;尹梅祥;陈启华;叶国鸿;杜志恒;沈均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蝮蛇抗栓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影响初步观察

    目的:观察蝮蛇抗栓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抗凝降粘药在糖尿病的防治作用中提供有意义的线索.方法:以蝮蛇抗栓酶治疗2型糖尿病22例,与未用蝮蛇抗栓酶治疗20例作对照.2组采用降糖药物相似.结果: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血糖下降,血液粘滞性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P<0.01),而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蝮蛇抗栓酶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机制来促进血糖的控制.

    作者:曾坚;郭行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人胃腺癌上皮钙粘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E-cd)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10例异型增生、92例胃腺癌E-cd的表达.结果:E-cd在异型增生、早期和进展期胃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8/10)、61.5%(8/13)和48.1%(38/79),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cd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E-cd的阳性表达率下降主要见于弥漫型胃癌.结论:E-cd阳性表达同胃癌分化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其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作者:林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在开胸术后的应用

    目的:了解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效果,比较PCIA组(n=86)与传统止痛方法组(对照组,n=52)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CIA组的VAS评分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PCIA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CIA对开胸术后疼痛者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吴才;章五一;陈德兴;王景强;廖历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外周血HBV DNA 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癌90例,应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 DNA和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 外周血HBV 5项标志物均阴性的30例肝癌患者中16例 HBV DNA 阳性,阳性率53%.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和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但HBV DNA 阳性者比阴性者降低更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HBV的致癌作用.

    作者:叶文桃;周宇;崔生达;王继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例

    我院在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于1999年8月以来对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放置支架6枚,报道如下.

    作者:康甲顺;叶广宁;程锦辉;梁大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检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并比较不同心衰程度间的血清IL-6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45例心衰患者血清IL-6的水平,与30例正常人(NC)血清IL-6的水平比较,并对心衰程度不同的患者血清IL-6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心衰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心衰程度的增加而增高(P<0.001).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IL-6可能参与心衰的发生及病理变化过程,血清IL-6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衰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杨彬;王淑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诊断

    目的: 总结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27例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大部分脑组织缺如,7例脑组织完全缺如,被水样低密度囊腔充填;27例均示丘脑、基底节、小脑、脑干基本正常,大脑镰、透明隔完整.结论: 幕上巨大水样低密度囊腔,仅见少量残留脑组织或完全消失,幕上脑室消失,可见完整的大脑镰及透明隔,是积水性无脑畸形的典型CT表现.当CT表现典型时一般诊断不难,而表现不典型时常需与前脑无裂畸形、开放型脑裂畸形、重度幕上脑积水等鉴别.

    作者:周卫国;刁胜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脐血总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总蛋白含量,为临床不同胎龄出生的新生儿营养状况的评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新生儿出生断脐时取血,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浆总蛋白含量.结果: 不同胎龄组新生儿脐血总蛋白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以足月儿组脐血总蛋白含量较高;早产儿的脐血总蛋白含量随其体重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胎龄及体重可影响胎儿血浆总蛋白含量.

    作者:彭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0.2 g,对照组单用氨苄青霉素3.0 g,均静脉滴注,2次/d,7~14 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P<0.01),并能较快的缓解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良反应发生率4.8%低.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其不良反应亦少.

    作者:谢维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对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榄香烯乳配合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56例,观察其外周血中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总数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或0.01),两组差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0.001).结论: 榄香烯乳配合化疗药物治疗老年性进展期胃癌,可保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为机体抵抗肿瘤,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作者:邓卫平;官成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国公酒加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公酒加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1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抗感染、复温、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国公酒、维生素E混合微温后按摩,4次/d.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96.5%,硬肿消退时间(2.8±1.2) d,住院时间为(4.5±2.5) d;对照组: 总有效率63.8%,硬肿消退时间为(4.6±2.5) d,住院时间为(7.0±3.2) d.两组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国公酒、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庄良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52例老年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与体会

    目的:提高老年人食管癌开胸手术治疗成功率及降低其围术期死亡率.方法:对52例老年食管癌实行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处理、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100%,无死亡病例.出现吻合瘘2例,呼吸衰竭、窒息各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术后预防呼吸、循环衰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梁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的经验.方法:对1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征、手术暴露、减少术中出血措施及残肝胆管损伤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76.5%,其中右半肝切除7例,右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为15.4%.结论:对小儿肝母细胞瘤,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早期手术切除,其预后良好.

    作者:梁宇强;张奕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维肝冲剂治疗病毒性肝炎9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维肝冲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97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55例,慢性42例)患者接受维肝冲剂治疗(维肝组),每次1小袋(含10 g),每日3次,疗程8周,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物;另选49例急性肝炎作对照(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和一般护肝治疗).结果:维肝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包括乏力、纳差、口苦、恶心呕吐、肝大等)以及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有明显效果,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0.05),但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阴无明显效果(两组比较P>0.05).两组在服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维肝冲剂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可改善症状和肝功能.

    作者:龙尧;莫凡;陈明妃;郑春梅;郑伟强;冯冰;高孝慈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治疗非结石原因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治疗非结石原因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的意义.方法:对非结石原因所致急性输尿管梗阻12例进行输尿管镜治疗.结果:通过输尿管镜治疗,病人很快恢复输尿管通畅,缓解症状,肾功能恢复.结论:对于持续肾绞痛、胀痛或突发少尿、无尿者,特别是伴有程度不同的肾积水或上尿路扩张者,若未发现泌尿系结石,应及时行输尿管镜治疗.

    作者:李斌;韩见知;杨信;高绍青;黄长青;杨水华;庄乾元;章咏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53及PCNA在皮肤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p53及PCNA在皮肤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皮肤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上升(P<0.05);PTNMⅢ、Ⅳ期皮肤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TNM Ⅰ、Ⅱ期(P<0.05).PCNA指数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高(P<0.05);PTNM Ⅲ、Ⅳ期皮肤癌组织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PTNM Ⅰ、Ⅱ期(P<0.05).p53阳性组PCNA指数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结论:p53及PCNA表达与皮肤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皮肤癌的发生与演进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两者的检测对估测皮肤癌的恶性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莉;张刚;汤少明;梁杰;黄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法复苏新生儿窒息102例体会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1],我院应用新法复苏术抢救新生儿窒息102例,痊愈出院100例(98.0%),近期随访均无脑缺血缺氧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桂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螺纹钉银粉玻璃离子核对残根与残冠修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螺纹钉银粉玻璃离子核对残根、残冠修复的疗效.方法: 将1997年9月~2000年9月间门诊就诊需行桩核修复的残根、残冠140例140个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3个牙采用螺纹钉银粉玻璃离子核;对照组47个牙采用铸造核桩修复.结果: 经随访1~3 a,运用螺纹钉核桩修复的成功率为97.8%,运用铸造核桩修复的成功率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螺纹钉核桩修复残根、残冠虽未能提高其成功率,但它克服了铸造核桩存在的操作繁琐、多次复诊,不易一次成功的缺点,具有既疗效肯定又操作简便,同时缩短疗程,减少病人的就诊时间与开支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单位或临床经验少的年青医师.

    作者:高树群;谢培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海洛因中毒致急性肺水肿14例的抢救体会

    海洛因中毒并发急性肺水肿,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危及生命.本文是我们收治14例的抢救体会:

    作者:吴金波;窦敬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36例广东地区汉族人TGF-α/TaqI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基因Taq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正常中国广东汉族人群的分布,计算各型的基因频率.方法:用盐提取法提取136例广东地区正常汉族人白细胞的DNA,后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TGF-α基因TaqI多态性,并与高加索人群比较.结果:TGF-α基因的TaqI C突变点C1(TaqI-)、C2(Taq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和8%;C1C1、C1 C2和C2 C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15%、1%.与高加索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位点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具有多态性,与高加索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张文广;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对鼠小脑颗粒细胞存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对鼠小脑颗粒细胞(CGC)存活的影响.方法:光镜观察NMDA和酒精对细胞所产生的作用.结果:NMDA在无酒精条件下促进细胞生存,并抑制酒精对细胞所产生的神经毒性作用而减少细胞死亡.结论:NMDA对小脑颗粒细胞具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戴德;Nicholars J.Pantazis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与p16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抑癌基因p16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3例正常肺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的CpG岛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有12例(40%)肿瘤组织检测到p16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而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p16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该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主要失活机制.

    作者:何建猷;伍俊;周宇;梁标;王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本文是对15例气管切开后即予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燕群;马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经口气管插管并留置了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低,插胃管时遇到的护理问题多.为提高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预防插胃管并发症,本文对11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时所遇到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亚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5例急性鱼胆中毒的护理体会

    鱼胆中的某些成分如胆酸、胆汁毒素、氰化物等具有细胞毒作用,如果生食鱼胆,这些毒素被机体吸收,可引起多脏器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中毒性肝炎.重笃者,抢救不及时可死亡[1].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急性鱼胆中毒病人15例,采用以血液透析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笔者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叶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断指(肢、掌)再植术后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

    断指(肢、掌)再植手术时间长,术后极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休克一经发生病情发展迅速,易诱发血管危象,导致手术失败,重者造成死亡,因而护理难度大.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近年来我们对断指(肢、掌)再植术后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盘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高校后进生的转化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班的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邬红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思考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注意到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它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情况,更有效地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和策略.

    作者:尤洪芸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医学生实习中的常见误区

    临床实习有不少学生在此阶段并不能很好把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为提高教学质量,现将笔者的实践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颜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次教考分离试卷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学校进行了教考分离的尝试,改变了教师本人讲课、辅导、命题、阅卷、评分的主观性考试方法.为完善教考分离,现就1998年临床医学系本科教考分离的试卷作一分析(见表1),进而提出进一步搞好教考分离的一些建议.

    作者:蔡波;刘锡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临床带教应重视护士实习生自信心的培养

    护校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因此,带好护士实习生(简称护生)实习,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时,除了传授专业的知识外,还应重视对护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她们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

    作者:叶兰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293例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技术不难,但技术不当可引起术后出血、感染及邻近脏器操作损伤等并发症[1].本文是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1月对293例肾实质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体会.

    作者:许梅;邱丽清;张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滤纸血斑标本采集的体会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3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3种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和防治,给发育中婴儿脑及精神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而在新生儿中开展筛查十分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新生儿筛查的质量.本文是如何提高标本合格率的体会.

    作者:程兰君;陈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有机氟中毒103例临床分析

    有机氟类农药因其毒力强,毒性稳定,中毒后对人畜损害大,已被禁止使用,但仍时有中毒病例发生.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有机氟类杀鼠药(俗称邱氏鼠药)中毒103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梁桂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连续记录病人的心电生理状况,捕捉心律失常和一次性心肌缺血疏而不漏;平板运动试验可记录到心脏负荷状态下的心电改变,是评定心功能的重要方法.为观察两者在协助诊断冠心病中的意义,本文就60例病者作一分析.

    作者:陈虹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孕50例效果观察

    终止中期妊娠的方法很多,我院自1998年6月至12月,试用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双米)终止妊娠13~26周共50例,并与利凡诺尔引产效果对照,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少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巨大儿280例临床分析

    巨大儿的发生似有上升趋势,产前诊断及正确处理能降低母婴并发症.为提高产科质量,本文对我院5年来分娩的巨大儿作一分析.

    作者:苏静;陈敦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清开灵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清开灵注射液是纯中药复方制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肝炎等治疗,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时见报道[1,2].为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原因,笔者收集10例清开灵过敏史者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林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关于网络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波及到教育领域的必然产物,是庞大的教育需求和传统的教育供给不足矛盾发展的结果,更是信息时代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使然.它预示着教育理论、模式、观念甚至是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变革,将为人们开辟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对网络课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作者:顾爱群;陈晓;陈讠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细胞分析仪校准物的改进

    在临床工作当中,为保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定期进行校正.校正时按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有关标准[1],必须用与之相配套的校准物,但这一校准物有时难以购得,且价昂,为此我们探讨了用新鲜血代替校准物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的研究.

    作者:全洪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利用因特网检索护理文献

    因特网(Internet)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如何在网络中做到快速、准确地查找资料,是医护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就本人多年的实践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链球菌标本制作方法的改进

    链球菌是一种致病菌,是微生物细菌形态的一种代表,也是微生物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标本之一.传统方法制得的标本不清晰,很难找到典型的形态,为此作了改进.

    作者:陈南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991~2000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儿死亡分析

    为提高我院儿科医疗水平,现对我院1991~2000年住院患儿的死亡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祝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湛江市霞山区妇女乳腺疾病的筛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患的状况,为制定妇幼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红外线电脑扫描仪对霞山区妇女8 889人乳腺组织进行扫描检查.结果:8 889例中,检出乳腺癌7例,患病率为78.7/10万;患乳腺疾病2 616例,患病率29.6%.在职业分布上,教师发病明显高于服务员、干部、工人;乳腺增生症并患妇科肿瘤率为17.2%,乳腺正常者患妇科肿瘤率为6.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乳腺增生症虽属良性,但不典型增生仍有癌变危险,定期借助红外线扫描仪进行防癌筛查,具有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诊疗水平等优点.

    作者:张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家兔法同步检测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热原的比较

    目的:考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以明确供试品对鲎试验是否有干扰作用,并用家兔法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供试品对鲎试验无干扰作用,家兔法热原检测的结果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的结果极为吻合.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氟哌酸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是可行的.

    作者:姚玉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Sysmex SF-3000血液细胞分析仪性能的检测与应用

    检验仪器飞速发展,目前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型号多种多样.我院新购买了日本东亚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Sysmex SF-3000血液细胞分析仪(以下简称SF-3000),该仪器每次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5种组分在内的23个项目;若测定结果异常,在输出结果时分别以分布图和文字给予提示[1].我们对该仪器性能进行了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凯;熊剑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