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教考分离试卷的分析

蔡波;刘锡仪

关键词:教考分离, 临床医学, 考试方法, 教育事业, 教学质量, 主观性, 阅卷, 学校, 试卷, 评分, 命题, 教师, 讲课, 辅导, 本科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学校进行了教考分离的尝试,改变了教师本人讲课、辅导、命题、阅卷、评分的主观性考试方法.为完善教考分离,现就1998年临床医学系本科教考分离的试卷作一分析(见表1),进而提出进一步搞好教考分离的一些建议.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寻找鼻腔深部出血点及微波治疗

    目的:探讨鼻腔深部止血的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寻找到鼻腔深部出血点,并用微波治疗.结果:46例中有39例一次治愈,4例经再次烧灼治愈,余3例由于出血凶猛,改作前后鼻孔填塞止血.43例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易发现确切的出血点,再用微波治疗,有止血可靠、病人痛苦及损伤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理想的止血方法.

    作者:陈基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次教考分离试卷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学校进行了教考分离的尝试,改变了教师本人讲课、辅导、命题、阅卷、评分的主观性考试方法.为完善教考分离,现就1998年临床医学系本科教考分离的试卷作一分析(见表1),进而提出进一步搞好教考分离的一些建议.

    作者:蔡波;刘锡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RMP)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均予常规剂量阿托品及辅助控制呼吸(A/C)通气,32例(治疗组)予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36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氯磷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60±102)h,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320±100)h,治疗组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率75%.结论: 大剂量氯磷定冲击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劳永光;陈耀伟;周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临床带教应重视护士实习生自信心的培养

    护校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是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也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因此,带好护士实习生(简称护生)实习,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临床带教教师带教时,除了传授专业的知识外,还应重视对护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她们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自觉地学好专业知识和各种技能.

    作者:叶兰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293例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活检的技术不难,但技术不当可引起术后出血、感染及邻近脏器操作损伤等并发症[1].本文是我科自1998年4月~2000年11月对293例肾实质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体会.

    作者:许梅;邱丽清;张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总结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的经验.方法:对13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的手术指征、手术暴露、减少术中出血措施及残肝胆管损伤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76.5%,其中右半肝切除7例,右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三叶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为15.4%.结论:对小儿肝母细胞瘤,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早期手术切除,其预后良好.

    作者:梁宇强;张奕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夏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18例分析

    目的: 了解夏氏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优点.方法: 对18例长干骨骨不连患者,经彻底清除病灶,凿通骨髓腔,植骨后,采用夏氏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骨不连于3.5~8月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3周.结论:夏氏外固定器装卸方便,操作灵活,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四肢长干骨骨不连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陆行;叶茂;陈保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细胞分析仪校准物的改进

    在临床工作当中,为保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定期进行校正.校正时按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有关标准[1],必须用与之相配套的校准物,但这一校准物有时难以购得,且价昂,为此我们探讨了用新鲜血代替校准物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的研究.

    作者:全洪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国公酒加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8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公酒加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1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抗感染、复温、改善微循环、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国公酒、维生素E混合微温后按摩,4次/d.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96.5%,硬肿消退时间(2.8±1.2) d,住院时间为(4.5±2.5) d;对照组: 总有效率63.8%,硬肿消退时间为(4.6±2.5) d,住院时间为(7.0±3.2) d.两组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国公酒、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庄良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高校后进生的转化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班的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邬红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治疗非结石原因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治疗非结石原因所致的急性输尿管梗阻的意义.方法:对非结石原因所致急性输尿管梗阻12例进行输尿管镜治疗.结果:通过输尿管镜治疗,病人很快恢复输尿管通畅,缓解症状,肾功能恢复.结论:对于持续肾绞痛、胀痛或突发少尿、无尿者,特别是伴有程度不同的肾积水或上尿路扩张者,若未发现泌尿系结石,应及时行输尿管镜治疗.

    作者:李斌;韩见知;杨信;高绍青;黄长青;杨水华;庄乾元;章咏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为更好地进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3例35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结果: 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较易发生前房出血、虹膜色素脱落,后囊混浊比例高,术后早期渗出较多,眼底有渗出、出血者占171.1%,视力均<0.2.结论: 术前血糖应控制在8 mmol/L以下,选择大直径的人工晶体,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及时处理渗出出血,后囊混浊等对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较为重要的措施,视力预后与眼底明显相关.

    作者:梁崇玺;范家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巨大儿280例临床分析

    巨大儿的发生似有上升趋势,产前诊断及正确处理能降低母婴并发症.为提高产科质量,本文对我院5年来分娩的巨大儿作一分析.

    作者:苏静;陈敦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症患者的措施之一,本文是对15例气管切开后即予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燕群;马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0.2 g,对照组单用氨苄青霉素3.0 g,均静脉滴注,2次/d,7~14 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6%(P<0.01),并能较快的缓解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不良反应发生率4.8%低.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的疗效明显优于氨苄青霉素,其不良反应亦少.

    作者:谢维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7.9%.正常甲状腺组织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与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可能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罗国庆;吴华;吴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外周血HBV DNA 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HBV DNA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癌90例,应用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 DNA和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 外周血HBV 5项标志物均阴性的30例肝癌患者中16例 HBV DNA 阳性,阳性率53%.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和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但HBV DNA 阳性者比阴性者降低更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影响HBV的致癌作用.

    作者:叶文桃;周宇;崔生达;王继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术中肠扭转的防治

    目的: 总结术中肠扭转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 对8例术中肠扭转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均在术中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其中6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好,1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1例术后第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术中肠扭转是腹部手术并发症之一,病因有病人方面因素亦有医源性因素,诊疗要点是必须在术中发现,术中及时处理.

    作者:刘付战;梁毅;陈春雷;方寒柳;何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诊断

    目的: 总结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对27例积水性无脑畸形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大部分脑组织缺如,7例脑组织完全缺如,被水样低密度囊腔充填;27例均示丘脑、基底节、小脑、脑干基本正常,大脑镰、透明隔完整.结论: 幕上巨大水样低密度囊腔,仅见少量残留脑组织或完全消失,幕上脑室消失,可见完整的大脑镰及透明隔,是积水性无脑畸形的典型CT表现.当CT表现典型时一般诊断不难,而表现不典型时常需与前脑无裂畸形、开放型脑裂畸形、重度幕上脑积水等鉴别.

    作者:周卫国;刁胜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滤纸血斑标本采集的体会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3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3种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早期发现和防治,给发育中婴儿脑及精神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而在新生儿中开展筛查十分重要,但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新生儿筛查的质量.本文是如何提高标本合格率的体会.

    作者:程兰君;陈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