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广佛手黄龙病病原的研究

贺红;潘超美;吴立蓉;黄海波;张桂芳

关键词:广佛手/微生物学, 黄龙病/诊断, 生物学鉴定法
摘要:[目的]建立鉴定广佛手黄龙病病原的有效方法,为无毒苗木的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在广佛手主要种植区进行调查,了解黄龙病的发病状况;根据柑桔黄龙病病原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对样品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广东肇庆地区的广佛手出现类似柑桔黄龙病的症状,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表现发病症状的广佛手样品中有400bp的特异性DNA片段出现,而健康的样品中则没有扩增出特征带,表明广佛手的感病症状是由黄龙病病原引起的.[结论]PCR技术是广佛手黄龙病病原鉴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诱变微核率变化筛选抗肿瘤中草药的尝试

    [目的]观察黄芪等中草药对蚕豆根尖细胞诱变微核率的影响,筛选具有抗肿瘤、抗诱变作用的中药.[方法]采用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提高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观察中药对微核率的降低程度.[结果]黄芪、黄连、芦荟、甘草、刺五加、枸杞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由EMS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1),艾叶和木槿花则无明显作用;黄芪和甘草均对蚕豆根尖细胞本底微核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利用降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作为指标是筛选抗肿瘤中草药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陶少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压药、利尿药、激素等);治疗组36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雷公藤多甙片、金水宝胶囊、复方三七胶囊等中成药,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同时给予中药辨证治疗(主要分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4型).治疗6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有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均有所升高,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降脂作用和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含量的升高作用均不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明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59例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医证候特点及早期中西医结合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分别采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5年间159例AP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级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结果]MAP组97例,其中肝郁气滞型18例,肝胆湿热型60例,脾胃实热型16例,瘀热互结型2例,蛔虫上扰型1例;SAP组62例,其中肝郁气滞型7例,肝胆湿热型31例,脾胃实热型11例,瘀热互结型4例,气阴两虚型4例,腑闭血瘀型4例,内闭外脱型1例.经Ridit分析,MAP组和SAP组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分析:MAP痊愈61例(62.89%),显效36例(37.11%),无效和死亡均为0例;SAP组内科保守治疗62例,痊愈20例(32.26%),显效12例(19.35%),无效26例(41.94%),不适合手术而内科保守治疗死亡4例(6.45%),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转行手术治疗26例,术后全部好转出院.两组疗效比较,MAP组疗效优于SAP组(P<0.01).MAP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SAP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5 d.[结论]MAP和SAP均以湿热、气滞、血瘀等实证为主,但SAP有部分表现为腑闭血瘀型和内闭外脱型等危重证型.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对MAP的疗效满意,可免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对SAP的疗效较差,有大约一半的病人需转外科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也可为其创造必要的手术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尚文璠;黄穗平;余绍源;河文峰;罗云坚;张敏洲;谭志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柴芩平胃胶囊对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

    [目的]观察柴芩平胃胶囊(CQPC)对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QPC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66、8.33、4.17g/kg),小柴胡冲剂组(10g/kg);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B-Ⅱ式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复制大鼠反流性残胃炎模型,各组按设计剂量灌胃给药,连续4周;分别采用ELISA、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QPC对胃粘膜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p53 mRNA、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结果显示胆汁反流可引起模型大鼠胃粘膜细胞凋亡增加,野生型p53 mRNA、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或P<0.01);高、中、低剂量CQPC均可减少胆汁反流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野生型P53 mRNA、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均P<0.05或P<0.01).[结论]柴芩平胃胶囊治疗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胃粘膜细胞凋亡,调节各种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鸿;侯家玉;田德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广佛手黄龙病病原的研究

    [目的]建立鉴定广佛手黄龙病病原的有效方法,为无毒苗木的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在广佛手主要种植区进行调查,了解黄龙病的发病状况;根据柑桔黄龙病病原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对样品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广东肇庆地区的广佛手出现类似柑桔黄龙病的症状,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表现发病症状的广佛手样品中有400bp的特异性DNA片段出现,而健康的样品中则没有扩增出特征带,表明广佛手的感病症状是由黄龙病病原引起的.[结论]PCR技术是广佛手黄龙病病原鉴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贺红;潘超美;吴立蓉;黄海波;张桂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补肾活血汤(由熟地、山茱萸、淮山、龟板、何首乌、枸杞、巴戟天、肉苁蓉、石菖蒲、远志、水蛭、蒲黄、紫河车、太子参、陈皮等组成)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肾活血汤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都可喜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VD患者的智力障碍程度,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VD患者的生活能力,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7.5%,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的MMSE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MMSE及ADL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1),其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能改善V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这可能与其改善V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作者:汤湘江;老膺荣;杨志敏;黄培新;雒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环维黄杨星D抗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观察环维黄杨星D(Cvb-D)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Cvb-D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2、1.1、0.55mg·kg-1·d-1),消心痛组(25mg·kg-1·d-1),各组按设计剂量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20mL/kg的蒸馏水,连续30 d;末次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由尾静脉注射1.5 U/kg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各组心电图(ECG),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含量.[结果]Cvb-D高、中、低剂量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均低于模型组(P<O.05或P<0.01),均可提高血浆SOD活性,降低血浆MDA、LDH、CPK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Cvb-D对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降低缺血性心肌酶的释放量有关.

    作者:周玖瑶;李锐;廖雪珍;张英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通痹合剂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通痹合剂是我院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专科用药,由南蛇藤和鸡血藤等多味中药组成.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通痹合剂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作为质控指标之一.

    作者:黄月纯;孙亦群;吴敏;席萍;唐洪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针灸法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法组(对照组)50例,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残疾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价63例社区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ADL和降低残疾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社区病人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或治疗,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整体针灸法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郭元琦;陈丽仪;区轩明;符文彬;欧爱华;李伟雄;樊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广藿香指纹图谱的差别.[方法]取不同产地广藿香样品6个,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部位中成分的薄层行为相似,而甲醇提和石油醚提部位中的成分则存在较大差别,主要为高要产广藿香与其他产地的差别,可用于广藿香的产地鉴别.[结论]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作为简便、快速、稳定地区别不同产地广藿香的指标.

    作者:袁旭江;霍务贞;李苑新;朱盛山;姜红宇;涂瑶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清痹洗方熏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热痹证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清痹洗方(由稀莶草、黄柏、赤芍、生地、汉防己、苍术、旱莲草、蜂房、乳香、没药、徐长卿、红花、牛膝、威灵仙、冰片、薄荷等药物组成)熏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痹洗方熏洗,并口服通痹灵片和尼美舒利;对照组只服用通痹灵片和尼美舒利,不用清痹洗方熏洗.两组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病人和医生评价等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中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中RF、CRP、ESR、WBC和PLT等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治疗组血中CRP、ESR、PLT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清痹洗方熏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热痹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敖雪仁;陈春雪;曾慧妍;廖世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木香种子质量研究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也是我国生产中药沉香的唯一植物资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1].白木香的野生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目前,广东省电白县建有5 000亩的白木香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基地,为了规范药材生产,我们开展白木香种子质量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民;徐鸿华;徐梓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科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7例临床报告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房颤)病人行瓣膜替换加微波消融术后的疗效.[方法]对7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持续性心房纤颤史12个月至44年的患者,在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行微波心内膜消融术,观察术毕、术后24h、出院时的心律情况.[结果]术毕7例全部房颤消失,代之为节性心律,其中4例需临时起搏;术后24h房颤复发1例;出院时房颤复发2例.全组均无栓塞等并发症,无术后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行瓣膜替换手术同时做微波消融操作方便,可将房颤心律转为窦性心律,但对有左房血栓、心房壁钙化的病例,效果不理想.

    作者:陈晓伟;阮新民;林宇;周汉槎;胡佳心;林冬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葛根素介入配合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郄穴为主配合中药介入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计算器数字随机法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L4-S1夹脊穴和外丘、委中、侠溪等特定穴,配合葛根素注射液介入病变腰椎间盘椎间孔附近治疗;对照组针刺治疗同治疗组,配合常规穴位注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3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525,P=0.012),且治疗组的平均疗程比对照组为短(P<0.001).治疗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总评分、疼痛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的IL-6含量均下降,而治疗组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而对照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的介入治疗与针剌的协同作用优于葛根素的穴位注射合常规针刺.这可能与介入治疗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更有利于外周血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从而消除神经根炎症有关.

    作者:庄子齐;江钢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消脂护肝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血脂、肝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对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脂护肝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血脂、肝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机理.[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消脂护肝方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采用体积分数为40%CCl4豆油溶液按前3周2 mL/kg,后3周1 mL/kg剂量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期间中药组灌服消脂护肝方(12.4 g·kg-1·d-1),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肝功能、血脂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瘦素(Leptin)、瘦素长型受体OB-RL的含量.[结果]消脂护肝方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方具有抑制脂肪肝形成作用;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消脂护肝方组大鼠下丘脑组织内Leptin、0B-RL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脂护肝方可使脂肪肝大鼠升高的血脂和损伤的肝功能恢复至正常,其可能的机理是与升高下丘脑组织中Leptin、OB-RL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玲;顾恪波;张卓;李道本;谢纪文;刘建国;杨胜兰;陈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法对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疗效影响的初步探索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针剂香丹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影响.[方法]将肾移植术后发生ATN的2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均使用环孢素A、泼尼松、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需要采用护肝、保护胃粘膜及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不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在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清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较低(P<0.05).治疗组在3个月内发生2例次急性排斥反应(AR),对照组发生1例次AR,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针剂香丹注射液能促进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恢复.

    作者:陈铭;汤水福;陈刚毅;邱云桥;孟磊;卢春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物农药对阳春砂结果率及产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生物农药对阳春砂结果率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用植物田间试验方法观察生物农药A(高效生物免疫杀菌剂,75.76mg·m-2·次-1)、生物农药B(可食用低聚糖类物质,30.30mg·m-2·次-1)、生物农药C(鱼藤精乳油,1.89mg·m-2·次-1)以及高、中、低浓度生物农药A(75.76mg·m-2·次-1,分别稀释500、800、1000倍)对阳春砂结果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生物农药及高、中浓度的生物农药A均能提高阳春砂的结果率和产量,其中生物农药A以中浓度作用为优.[结论]合理运用生物农药是提高阳春砂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作者:张丹雁;刘军民;徐鸿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川芎、当归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川芎、当归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β-CD与精制芎归提取物(XGRE)的比例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包合的佳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环糊精包合川芎、当归挥发油的佳工艺为A3B2C3,即按mβ-CD:mXGRE=6:1的比例包合,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 h.

    作者:李慧;边宝林;孟繁蕴;王一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感灵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重感灵片用于表邪未解、郁里化热引起的重症感冒,由毛冬青、羌活等7味药材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安乃近2味西药组成,具有解表清热、疏风止痛的功效.该方原标准中没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方法,药典的方法是用滴定法测定含量.我们对重感灵片进行了质量标准的改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进行含量测定.

    作者:古星妙;刘东辉;冯彪;梁远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