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铭;胡荣亮;陈善成;卢家璋;王红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将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小柴胡汤组、丹那唑组、联合用药组(小柴胡汤+丹那唑)及对照组.利用图像分析腺上皮高度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各用药组在位、异位内膜环加氧酶-2(COX-2)的表达.结果:用药组腺上皮高度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为明显;小柴胡汤组和联合用药组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但丹那唑组和对照组异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对大鼠内异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小柴胡汤治疗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下调异位内膜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实现的.
作者:潘丽;郑辉;何斯纯;王自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与路易体痴呆(DLB)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25例PD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5例中5例为伴痴呆的帕金森病(PDD),初发症状为震颤11例,步行障碍6例,运动迟缓4例及吞咽困难1例.16例(69.9%)出现了视幻觉,24例(96%)对左旋多巴有反应,15例(65%)死于肺炎,3例死于肠梗阻.按DLB的病理学分类,25例中新皮质型5例,边缘型6例,脑干优势型14例.结论:本组PD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是DLB的脑干优势型改变.PDD的病理类型是DLB的新皮质型和边缘型.病理上诊断为PD的患者,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左旋多巴的反应率,晚期患者多数死于肺炎并发症.
作者:郭黎;森秀生;板谷昌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多向分化与Ki67蛋白表达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人正常卵巢组织和20例良性、4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黏液细胞分化和Ki67、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结果:(1)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Ki67表达阳性率85.37%,其表达程度随组织学分级(P<0.01)、临床分期升高而增高(P<0.05),癌细胞增殖指数与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呈正相关;(2)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中CgA表达阳性率66.6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组织分级Ⅲ级表达强度强于Ⅰ级(P<0.05);(3)一些腺癌的腺腔、癌细胞胞浆、黏液上皮可见黏液分布.结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存在黏液细胞分化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Ki67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蒋立艳;王自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与EB病毒VCA-IgA抗体的水平和疗效的关系.方法:联合检测58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后TSGF水平与VCA-IgA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58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TSGF水平与VCA-IgA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动态监测TSGF和VCA-IgA抗体对于评价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聂林;王奕鸣;李萍;庄承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比较鼻咽癌上颈部预防照射和全颈部预防照射的颈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异,以探讨N0期鼻咽癌颈部放疗的范围.方法:选取156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0期鼻咽癌患者,其中80例接受上颈预防照射(上颈照射组),76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全颈照射组).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上颈照射组和全颈照射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8.7%、90.7%、81.3%和97.3%、85.1%、78.4%(P>0.05),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9.3%、82.7%、72.0%和87.8%、79.7%、68.9%(P>0.05),颈部复发率分别是5.0%和3.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颈淋巴结阴性的鼻咽癌患者只需作上颈部预防性照射.
作者:郭凯平;何燕;邓超;马芳;邹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微波+消前列腺炎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微波+消前列腺炎方,对照组(单纯中药组60例、单纯微波组60例)进行治疗.重点观察临床症状、前列腺液的白(脓)细胞、卵磷脂小体、精子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7%,单纯微波组总有效率78.33%;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6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单纯中药组比较P<0.01;与单纯微波组比较P<0.05.结论:微波配合消前列腺炎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炎症细胞及提高精子质量方面较单纯中药或微波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陈栋;陈恕仁;洪衍波;邓列华;章岳娟;蔡明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例患者,男,4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5 d,多为阵发性干咳,有时痰中带少量鲜血.发病以来无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2×109/L,中性粒细胞72.7%,淋巴细胞17.3%.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而行CT检查.CT表现为左肺下叶基底段紧邻后胸壁处团块状致密影,大层面约3.1 cm×3.7 cm,边缘毛糙,其内密度不均匀、无钙化,平扫CT值15~53 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0~70 Hu,并有多个周围有环形强化的低密度区(图2);病灶周围肺组织内见片状模糊影;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大者直径约0.8 cm.所见肋骨无骨质破坏改变.
作者:殷亮;李恒国;罗良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PD-L1基因的常规和可变剪接变异体mRNA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RT-PCR方法从胃癌和正常胃组织的总RNA中扩增PD-L1的cDNA,并将扩增产物通过测序鉴定.结果:4例胃癌标本中,从病例2中扩增到常规和可变剪接变异体,但以常规剪接体为主,病例3仅扩增到常规剪接体PD-L1 Ⅰ,病例4扩增到其可变剪接变异体PD-L1Ⅱ,而病例1两种剪接形式均未扩增到.在2例正常胃组织中均只扩增到可变剪接变异体PD-L1Ⅱ.结论:PD-L1基因在大多数胃癌组织中表达,正常与胃癌组织中还表达可变剪接变异体PD-L1Ⅱ,提示表达产物的剪接方式具有多样性.
作者:迟晓云;徐丽慧;查庆兵;何贤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CTA)、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对腹部血管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157例按正常组、肝癌组、肝功能差组及腹主动脉瘤组进行不同时相的CTA、CTP扫描,根据三维容积重建影像质量分为1、2、3级血管影像.结果:CTA 18~22 s,CTP 42~47 s扫描一级影像高达75%~85%,主动脉瘤组在18 s时扫描影像质量好,正常组与肝功能差组无区别.肌腱韧带重建窗重建影像达一级影像者多.结论:双排螺旋CT的CTA、CTP腹部血管检查对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科、器官移植科的术前、术后评价及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筛选恰当的扫描延迟时间,选择合适的准直器厚度和螺距,使用相应的三维容积重建技术从而得到了优质影像.
作者:罗蒂林;李国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的感染状况,探讨本地区AIDS患者发生HHV-8感染相关疾病的可能风险.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检测患者唾液中的HHV-8 DNA.结果:在广州地区AIDS患者唾液中HHV-8 DNA阳性率为20.0%,而对照组的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广州地区的AIDS患者中存在较高的HHV-8感染.
作者:张立伐;兰绍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岩白菜素对小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正常脑组织和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分别与岩白菜素作用后生成脂质过氧化产物及通过比色法测定岩白菜素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岩白菜素对脑的保护作用.结果:岩白菜素能有效地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发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结论:岩白菜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蒲含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作者:曹明溶;劳学军;龚瑾;梁忠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无菌条件下将C57BL/6J胎鼠肝脏制成单细胞悬液,雄性胎肝悬液体外贴壁培养纯化,传3代后将贴壁细胞移植于心肌毒素(cardiotoxin)造成的雌鼠骨骼肌损伤部位,2月后处死受鼠,取相应骨骼肌组织固定、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雌性受体小鼠骨骼肌组织内供体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样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在骨骼肌组织内发现存在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细胞,同时呈现骨骼肌组织的部分特征,表型为desmin+/Flt-1-/CD-45/F-4/80.结论:胎肝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骨骼肌样细胞.
作者:姜铧;张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以bcl-2基因为靶标有效siRNA-2(small interferenceRNA)能否提高急性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HT)敏感性.方法:将siRNA转入原代白血病细胞并与HT联合培养,于24、48、72 h,用苔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原代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2(1 μmol/L)与HT组(0.2 μmol/L)联合作用,在72 h内均能显著降低原代白血病细胞存活,细胞数从3×105/mL下降到1.2×105/mL左右;显著抑制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Bcl-2和P53蛋白表达率下降到对照的1/2左右.结论:siRNA-2能提高原代白血病细胞对HT敏感性.
作者:胡海燕;张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7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单纯的可脱性弹簧圈(GDC/EDC)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可脱性弹簧圈技术进行瘤内栓塞.结果:37例均获成功栓塞,其中动脉瘤完全填塞28例,填塞90%以上9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一年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林;乔宏宇;莫小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lara细胞蛋白(CC16)基因的38A/G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经严格配对选取COPD患者与非COPD受试者共3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两组CC16的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OPD与非COPD组CC16基因第1外显子第3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A基因型频率:17.5%vs 17.5%;GG基因型频率:34.9%vs42.8%;AG基因型频率:47.6%vs 39.7%;等位基因A频率:41.3%vs 37.3%;等位基因G频率:58.7%vs 62.7%).结论:CC16基因第1外显子38A/G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COPD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刘升明;周玉民;李冰;吴义;黄志宏;汤泰秦;冉丕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州暨南大学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利用年度体检的机会,对高校人群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的问卷调查及全面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腰围,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并将结果进行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比较.结果: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2.5%,男多于女,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青年组较低,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上升明显(P<0.01);在该组代谢综合征人群中,高体重指数检出率为高,其次为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无任何一项异常者,男女合计在青年组约72%,中年组约50%,老年组约30%,多项异常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广州高校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与北京及上海相近,男多于女,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明显.中年人群约半数以上、老年人群约七成出现不同程度代谢异常,提示这2组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作者:王凤新;刘国宁;郑自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茶碱血清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应用此法和常规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HPLC和FPIA法测定58份茶碱血清样品,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HPLC法(Y)和FPIA法(X)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282 5+1.064X(r=0.988 1).r的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用HPLC法和FPIA法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FPIA法相比,该HPLC法不仅同样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而且检测成本较低,也可作为监测茶碱血清浓度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俊杰;杨杲岚;陈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可溶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EGFR)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带信号肽的sEGFR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Rs或pEGFP-N1空载体转染HeLa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以免疫印迹法分析培养上清中的sEG-FR.结果:转染pEGFP-N1的HeLa细胞,48 h后EGFP的表达百分率可达83%,而转染pEGFRs载体的HeLa细胞EGFP阳性率为4.8%,表明由于插入的sEGFR基因包含终止密码而抑制了EG-FP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也得到一致的结果.进一步以抗EGFR结构域L2的抗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证明,转染pEGFRs的HeLa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表达sEGFR,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83 000和80 000两种产物.结论:转染表达载体的HeLa细胞分泌表达sEGFR.
作者:徐丽慧;洪岸;何贤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美克尔憩室是一种先天性胃肠道疾病,是小儿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发病率1.5%~3.0%,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1].但术前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对8例因腹痛、消化道出血疑诊为美克尔憩室的儿童腹部放射性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美克尔憩室的诊断价值.
作者:袁中满;徐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