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辉;杨权
硬脑膜外巨大血肿多为颅脑外伤引发,紧急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该疾患的佳方法.作者认为手术虽简单,但尚有一些不容忽视,尤其应提醒初学者注意,若能及时妥善处理,则不但能挽救患者性命而且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否则常可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选择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病例3例以之说明.
作者:谢泽宇;庄明华;张增良;杨少锋;丁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肽类生长因子一方面可通过雌激素受体产生雌激素样效应,某些方面又与雌激素有协同作用.本文探讨了肽类生长因子与雌激素受体之间信息联系的可能机制.
作者:佘白蓉;秦达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应激引起的高糖皮质激素血症可引起海马各个亚区形态结构损害,主要表现为:CA3和CA1区锥体细胞萎缩和死亡;苔状纤维-CA3的突触减少;齿状回颗粒细胞再生减少.其机制可能有三: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神经营养因子下调.后两者的作用可能是通过NMDAR-Ca2+-NO路径生成过量的NO,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终引起海马功能结构损害.
作者:吴东辉;杨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去神经支配骨骼肌粗提液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的作用,了解外周神经损伤后SCs大量增殖的机理.方法:将新生大鼠SCs培养标本分为加正常骨骼肌提取液组,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提取液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个标本.通过活细胞计数和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观察两种肌肉提取液对SCs增倍时间的影响.结果:对照组SCs增倍时间为8天,正常骨骼肌提取液组为7天,而去神经支配骨骼肌提取液组为5.5天.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SCs可能受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刺激而增殖加快.
作者:冯广友;常晓兰;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肝脏再生中增殖与凋亡均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这其中有大量基因活动参与(凋亡相关基因,如诱导基因、抑制基因等).这些基因对调控肝细胞增殖与凋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Rb蛋白是一个关键性的调节因子.本文就肝脏再生中增殖与凋亡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沈文律;沈凯;范丽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临床医生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开始从科研型向实践型转化,并逐渐使高学历与高能力得到有机的统一;代替传统医学模式的循证医学给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挑战,循证医学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十分迫切.
作者:张元春;刘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一氧化氮是体内多种组织或细胞产生的免疫调节分子,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关系密切,起免疫调节作用,在排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发生了改变,并影响着器官移植的成功.可作为监测早期排斥反应的一项指标,及选择性治疗策略.
作者:吴俊东;沈文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其恶性表现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的机制一直是一个热点课题.蛋白聚糖(PGs)的正常表达与代谢是维持细胞外基质稳定的重要大分子之一,而在肿瘤组织中,PGs发生了异常表达,具体表现在其质与量的异常改变.为了阐明PGs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有关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国外PGs与肿瘤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李王安;周瑞莉;林金涨;陈玮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例(男性)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观察.结果:3例均表现为反应迟钝、智力减退,语言障碍、肌张力低下.头颅CT或MRI见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侧脑室旁、内囊后肢及枕叶等白质均见异常改变.结论:语音低沉、四肢肌张力低、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CT、MRI的广泛性、对称性的特殊改变是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重要表现.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吴育彬;魏丽玲;郑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理想信念是人的灵魂、精神支柱,如何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具有正确理想信念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我们认为,理想信念应建立在科学认知、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
作者:黄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概述西欧和北美的研究生教育情况.重点介绍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生教育.
作者:吴仁华;霍霞;饶海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广东省近年来开展的两项伤害干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对中小学生采取以安全促进教育和消除隐患为中心的干预试验研究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但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及体制特点,提出对今后干预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并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客观验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有利于分析和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学过程有关辅助手段的应用,为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陈玮莹;蔡绍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二色桌片参糖蛋白GPMI-Ⅰ和GPMI-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肝脾等器官重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二色桌片参体壁进行水煮提取、分离、过Sephadex G-200柱层析,获得二色桌片参糖蛋白Ⅰ(GPMI-Ⅰ),GPMI-Ⅰ里的蛋白部分经酶解后得二色桌片参糖蛋白Ⅱ(GPMI-Ⅱ).结果:GPMI-Ⅰ在30mg/kg及120mg/kg剂量下可显著降低荷瘤小鼠的肝指数(P<0.01,P<0.025).同时随着其剂量增加,抑瘤作用也明显增强(P<0.001).而经蛋白酶水解后的糖蛋白GPMI-Ⅱ在剂量20mg/kg时对小鼠肉瘤S180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抑瘤率达48.8%.同时发现,GPMI-Ⅱ在40mg/kg剂量下能够显著地降低荷瘤小鼠肝指数(P<0.05).结论:GPMI-Ⅰ和 GPMI-Ⅱ对小鼠S180肿瘤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粤;苏文金;吴萍茹;方金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选择一种高效、简便快速、价格合适的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的DNA的质量,以及各种方法所需时间及其费用.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了改良.结果:3种方法提取的DNA的质量都能达到相关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但在操作程序、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别.结论:Genomix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活性好、价格便宜,适合于大样本的DNA提取.
作者:胡盛平;朴英姬;陈玲;张庆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RY基因在性分化和发育中的作用.方法: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技术结合PCR技术检测外周血SRY基因.结果:在12例性分化异常患者中,有7例核型为46,XY,SRY(+),其中1例为睾丸女性化综合征.说明性腺病理有睾丸与外周血SRY相符.另有5例核型为46,XX.其中1例外周血SRY(+),显示性反转综合征;1例为Turner嵌合型综合征,核型为46,XX/45,X,SRY(-),但睾酮升高(12.7nmoL/L).正常成年女性睾酮参考值(0.7~2.8)nmoL/L.3例外周血SRY为(-).结论:SRY基因检测比外周血核型更能预示睾丸组织的存在,性腺的病理取决于性腺部位的染色体核型和SRY基因.除SRY基因外,可能存在多个参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基因.性分化异常表现出高度遗传异质性.
作者:刘鸿禧;常晓兰;李伟明;李玫;林珏龙;陶学训;方裕森;蔡应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使临床医学本科生对预防医学的整体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应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方法:制作以选择题为主的<预防医学复习题库>软件.结果:将使用该题库2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归为使用组,将使用题库不到2小时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对使用组及对照组学生<预防医学>结业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学生平均考试分数间的差别不显著(P=0.055);而两组学生选择题的平均成绩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组学生的选择题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预防医学复习题库>对学生掌握、巩固预防医学所授知识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李丽萍;张晓滨;孙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连接蛋白43(Cx43)含量和分布模式的改变.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4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分别为0、1、3、6 h的急性心肌缺血,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双重标记的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缺血心肌Cx43含量和分布的改变进行定量研究.结果:①对照组Cx43象素密度2.25±0.12;1 h缺血组Cx43象素密度1.75±0.15,较对照组减少了22.2%;3 h缺血组1.35±0.21,减少了40.0%;6 h缺血组1.04±0.14,减少了53.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心肌细胞端对端连接处Cx43含量约为侧对侧连接处的1.36倍,缺血6h后,侧对侧连接处Cx43含量反而为端对端连接处的1.6倍;③对照组各层心肌细胞Cx4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中间层心肌Cx43含量较其他层心肌Cx43含量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短时间心肌缺血时Cx43已开始大量降解,分布也发生明显的改变,各层心肌Cx43降解程度明显不同.
作者:林吉进;李玉光;霍霞;王东明;张元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能准确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从而评价了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介入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作者:尹恺;张元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利用可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在电视监视下对75例患儿进行诊断性空气灌肠和复位治疗.气压选择8~14.6kPa.结果:整复成功68例,成功率91%.整复失败7例,其中1例发生肠穿孔.整复失败病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选择适当的空气压力,配合适当的手法按摩,电视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法治疗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郑浈浈;邱礼德;陈振强;刘国瑞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