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巧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作者:赖月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不良情绪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 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产妇分为基础组(n=75,基础产科护理)和干预组(n=75,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产妇阴道分娩发生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高,护理后焦虑、抑郁及产后出血量、总产程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不良情绪及分娩质量.
作者:李艳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32例/组.对照组予以安宫黄体酮治疗,实验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艳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宫腔镜、彩超以及病理3种不同诊断方式对子宫内膜病变的临终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50例拟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宫腔镜、彩超、病理诊断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 病理组织学诊断,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9例,子宫内膜癌癌者1例;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增厚患者3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0例;宫腔内镜诊断,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5例.结论 阴道彩超诊断更加便利有效,宫腔镜诊断更加可靠,病理学检查可作为金标准.
作者:吴洪立;侯素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2例瘢痕子宫第二次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直接选择第二次剖宫产,38例经阴道试产,27例阴道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率为37.55%.结论 产科医师应综合分析孕妇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孕妇的意愿,尽量做出安全合理的分娩方式.
作者:张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妇炎消胶囊对早期妊娠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进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纳入的时间段在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单双号来进行分组处理,单号为观察组(n=45),结合使用妇炎胶囊来进行药物流产;双号为对照组(n=45),采用常规药物流产.分别观察两组中产妇的全流产率、出血时间和不完全流产率.结果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全流产率要显著更高,出血平均时间更少,不完全流产率也显著更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炎消胶囊应用于早期妊娠药物流产,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全流产率,并且产妇出血的时间也有了明显的减少,用药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樊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5日~2016年10月25日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76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麻醉,参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快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参照组并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罗哌卡因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学习.
作者:吴万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阴道炎症是临床上妇科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疾病位置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对疾病难于启齿,导致病情的迁延及恶化,故而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治疗手段相辅相成才能取得佳的医疗效果.本文对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的临床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PDCA循环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科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5年5月-2016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工作质量及科室满意度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后各科室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及科室满意度.
作者:宋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两组各80例.常规组治疗采取孕三烯酮,研究组治疗采取米非司酮.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指标.结果 研究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价值高,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王婉婷;王茹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ABCB1基因多态性对乳腺癌紫杉类药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2日~2016年10月22日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HRM技术回顾性分析其ABCB1基因分型,所有患者均性紫杉类药物治疗,分析乳腺癌患者ABCB1基因型与使用紫衫类化疗药物疗效的关系.结果 C1236T位点化疗有效率:51.3%为CC型、69.8%为CT/TT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677T/A位点化疗有效率:53.4%为GG型、68.2%为GT/A+TT/AT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435T位点化疗有效率:41.7%为CC型、75.3%为CT/TT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行ABCB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乳腺癌应用紫衫类药物化疗疗效有重要参考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徐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风险管理策略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乳腺癌化疗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风险管理策略,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治疗配合程度和治疗积极程度的对比.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在化疗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治疗配合程度和治疗积极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实验在乳腺癌化疗护理中实行风险管理策略,效果显著,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积极配合,使得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
作者:孟庆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80例分两组,切除组进行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切除治疗;保留组则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就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和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术后上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保留组乳腺癌治疗总有效率和切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术后上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长于切除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有效减少上臂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胸大肌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2015年9月~2016年10月的本院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24例,观察组-延续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躯体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抑郁评分为(38.00±3.25)分,且躯体功能各项指标情况良好,优势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躯体功能和心理状况的影响非常显著.
作者:孙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15例,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SDS、SAS评分.结果 相对于甲组的满意度,乙组更高;相对于甲组的SDS、SAS评分,乙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细菌性阴道感染患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好,心理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吕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中的风险大大降低,而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使用剖宫产手术可以挽救胎位不正或脐带绕颈等不能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和母亲的生命、同时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等,所以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产科领域的一种重要术式.
作者:张仝琼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卵巢早衰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疾病,也是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关于对卵巢早衰的治疗目前主要停留在激素维持治疗的阶段,尚无根治该病的方法.拥有可再生功能的干细胞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卵巢早衰临床前的实验研究,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家族的重要分支,有望成为卵巢早衰治疗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总结近年来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的临床前研究成果,提出其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希望对卵巢早衰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孙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加减当归芍药散对肝郁脾虚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53例门诊痛经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水煎400 mL,1剂/d,2次/d.14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PGF2αPGE2值、副反应情况来评估当归芍药散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服用加减当归芍药散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57%,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GF2αPGE2值变化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当归芍药散对肝郁脾虚型痛经疗效肯定,可以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吴亚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8日~2016年10月27日我院接收的盆腔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5例,参照组予以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94.3%,参照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6%,参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盆腔炎时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氧氟沙星,其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高思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42例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出现月经稀发,月经紊乱的症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组患者均使用达英35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达英35+中药的联合治疗方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后患者月经情况.结果 治疗组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月经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疗法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失调症状上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津保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