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白丽萍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 人文关怀护理, 焦虑情绪, 睡眠障碍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定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内分泌科管理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内分泌科管理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内分泌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两组统计结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基本操作、心理辅导、营养指导等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9%(89/90)、96.7%(87/90)、97.8%(88/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9%(80/90)、87.8%(79/90)、86.7%(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语言态度两方面的护理满意度为95.6%(86/90)、97.8%(88/90),与对照组的90.0%(81/90)、94.4%(85/90)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分泌科管理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应用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特别是护理细节方面的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姜丁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异位妊娠护理中休克指数的应用及作用

    目的 研究分析异位妊娠护理中休克指数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 择选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辖区医院医治异位妊娠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并且依据手术中实际测量的出血状况对其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各45例.两组患者都采用休克评定和手术中实际出血量测量,对比SI≤1.0组、1.01.5组的各项指标变化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休克指数平均值为(1.1±0.2),试验组患者的休克指数平均值为(0.3±0.09),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护理中利用休克指数,能够有效评定患者具体的休克状态以及休克程度,给血容量补给的整合和诊治策略的设计提供参考,并且对患者出血量和休克状况的评定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徐升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格列美脲、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格列美脲、阿卡波糖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1组25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4例.治疗1组接受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治疗2组接受格列美脲、阿卡波糖治疗;治疗3组接受格列美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治疗1组明显优于治疗2组、治疗3组,三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三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焦国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应激和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手术应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应激水平和术后疼痛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率和血压等应激指标变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减少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身体快速康复.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氧喋呤在宫外孕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氧喋呤在宫外孕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宫外孕患者78例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甲氧喋呤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氧喋呤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明显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氧喋呤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考虑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焦美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保妇康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宫颈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用药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应用保妇康栓联合阿奇霉素,对比两组疗效、疾病复发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94.23%、5.76%,均优于对照组的73.07%、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阴道流血消失时间、阴道排液消失时间、糜烂面愈合时间3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支原体宫颈炎中应用保妇康栓联合阿奇霉素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江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HMGBl与RBP4联合检测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组蛋白Bl(HMGBl)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联合检测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MGBl与RBP4水平.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比较两组的血清HMGBl与RBP4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l为(79.2±13.6)ng/L,RBP4为(28.6±6.7)ng/L,对照组血清HMGBl为(21.3±5.4)ng/L,RBP4为(11.8±3.4)ng/L,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l与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患者血清HMGBl为(64.5±10.2)ng/L,RBP4为(18.5±4.6)ng/L,观察组2患者血清HMGBl为(93.6±12.7)ng/L,RBP4为(38.5±11.6)ng/L,观察组2患者血清HMGBl与RBP4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MGBl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4%,血清RBP4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72%,血清HMGBl与RBP4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0%,由以上结果可知,血清HMGBl与RBP4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HMGBl与RBP4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MGBl与RBP4有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作者:魏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宫颈糜烂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宫颈糜烂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再进行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7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52.08%,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4.58%,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糜烂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及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盆腔内妇科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CT检查,对照组采用B超检查,将不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经实验室病理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8例、卵巢良性肿瘤15例、子宫颈癌患者中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4例、子宫肉瘤患者共2例、卵巢癌患者共3例.CT诊断准确率88%高于B超诊断准确率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B超在诊断盆腔内妇科肿瘤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法的选择,以期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及时介入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作者:索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激素替代治疗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减激素替代治疗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和安阳市地区医院妇产科确诊妊娠合并甲减患者156例,检测妊娠合并甲减激素替代治疗达标者87例、未达标39例或未治疗者30例所分娩的新生儿156例TSH和T4,比较妊娠合并甲减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达标与未达标或未治疗患者所分娩新生儿TSH和T4.结果 妊娠合并甲减激素替代治疗达标组分娩新生儿TSH和T4异常与未达标者和妊娠合并甲减未治疗所分娩新生儿TSH和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替代治疗妊娠合并甲减不达标和未治疗分娩新生儿TSH和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甲减症者激素替代治疗和未治疗者分娩新生儿TSH和T4异常,为减少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均需要激素替代治疗并且达标,新生儿TSH和T4基本正常,在整个孕期中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减少或消除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作者:刘玉宁;祝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通过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卵管插管通液方法治疗,1个月后记录两组的总有效率,随访6~18个月,以统计两组的受孕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个月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56/64),对照组:70.3%(45/6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受孕率:治疗组:76.56%(49/64),对照组:45.3%(29/64),治疗组受孕率比对照组高;两个小组在以上两项指标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能显著优化不孕不育患者的疗效,改善受孕率,适于推广.

    作者:赵淑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孕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1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研究孕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1水平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妇女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妊娠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孕妇血管内生长素因子以及受体-1的水平比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经血常规检测后,观察组孕检结果以及变化妊娠结局检测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妊娠患者的孕晚期FPG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孕期血清内皮生长因子指标与受体-1水平呈负相关作用(P<0.05).而关于妊娠结局的判断,观察组妊娠患者刨宫产8例,对照组6例(P<0.05).结论 在临床中,孕妇血管内生长因子与受体-1的水平呈现负相关作用,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在临床中,需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才能够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彭久君;袁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个性化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产科常规护理进行传统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产妇进行个性化母乳喂养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乳头疼痛和损伤发生率、在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乳房肿胀和乳头疼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个性化母乳喂养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母乳喂养不良状况,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对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不孕不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药联合中药用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疗效满意,是免疫性不孕不育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袁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围绝经期妇女的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 本次研究针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社区保健和护理干预,记录护理和保健信息,进行效果比对、观察和总结.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管辖区域内进行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资料收集.在资料收集的过程当中为社区基层妇女提供常规妇科检查达5123人,其中存在100例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综合病症表现,针对这100例患者病症进行定期的追踪和访查,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信息回顾性分析.针对100例患者采取的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包含对患者生活作息的指导,饮食和心理的调整,以及患者妇科疾病的检查和对性生活的保健知识宣传等.在护理期间除了日常健康知识教育还需要辅助增加一定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结果 在社区展开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和相关的护理干预,需要针对患者进行病症的治疗,希望能够患者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阴道干涩病症,提升妇女患者正常的性欲需求,缓解患者出现的头部疼痛和胸闷心悸情况.梳理患者烦躁的情绪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时常出现的潮热和盗汗现象.以上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得到显著的干预和控制,就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社区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基层的社区妇女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的工作,从实际的护理工作出发,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病症进行良好的干预和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恢复效果,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症得到缓解,值得在社区乃至整体医疗工作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白文玲;申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护理

    目的 对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采用常规妇产科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妇产科手术治疗期间出现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阴道卵黄囊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阴道卵黄囊瘤是发生于阴道,是来源于生殖细胞向胚外结构分化、具有胚体外卵黄囊样结构特点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累及婴儿或4岁以下的儿童.目前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标准,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王朝荣;刘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采取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采取改良体位对保留时间的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试验组灌肠后采取改良体位(平卧位头低臀高,床与臀部>60°),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右侧卧位,观察周期为10天,经期停用,比较不同的体位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灌肠后采取的体位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长于传统体位保留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保留时间<1 h8例,1~4 h45例,>4 h67例.结论 在我科开展改良体位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在肠内保留时间的观察,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魏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小剂量分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比较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血清hCG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G水平变化及恢复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确切,但甲氨蝶呤小剂量分次给药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次剂量给药.

    作者:谭雪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妊娠糖尿病母儿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与妊娠糖尿病母儿结局的临床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娩孕产妇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妊娠糖尿病者)33例和正常组(剩余孕产妇)79例.所有孕产妇在医院定期行产检、并于医院的一般资料及病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子痫前期、早产、感染、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酮症酸中毒、围产儿死亡各项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将糖尿病组患者依据血糖水平控制疗效分为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良组,对比两组各种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子痫前期、早产、感染、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酮症酸中毒、围产儿死亡各项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均远远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除新生儿低血糖和围产儿死亡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子痫前期、早产、感染、巨大儿及新生儿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均远远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与不良母儿结局存在正向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疗效与不良母儿结局存在负相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较易出现不良母儿结局且血糖控制疗效越好不良母儿结局发生率越低,应对孕妇加强糖尿病筛查并对确诊者及时给予规范化治疗以改善母儿结局.

    作者:李卫文;毕红;曹森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