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赵彩艳;毕锦秀;杜美容;刘杨
目的 探讨在治疗急性盆腔炎时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比组以青霉素、甲硝唑为治疗药物;研究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比组77.27%(34/44).同时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能够有效提升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佐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分层法将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29例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克霉唑栓+酮康唑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自拟苦参洗液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治疗的总有效率、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所有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苦参洗液与常规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单纯西医治疗(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自拟苦参洗液与常规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复发率为1.5%(1/65),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的18.8%(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冲洗液结合常规西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手术的出血量、手术后发热率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对于患者的痛苦可有效减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幸丽;关灿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康复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医院进行产后42 d复查出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康复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确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惠红;严玱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对比.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异位妊娠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诊断,观察组采用阴道B超诊断,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的对比差异性.结果 经阴道B超敏感度为93.83%,特异度为88.89%,诊断正确率为93.83%,漏诊率为6.17%;腹部B超敏感度为64.20%,诊断正确率为64.20%,特异度为44.44%,漏诊率为35.80%,误诊率为55.56%,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中诊断效果更为显著,其可有效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潘翠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13例为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子宫体或底部局限性增大,在T1WI表现为等信号,在T2 WI表现为斑点状高信号影.17例为弥漫型子宫腺肌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子宫内膜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子宫体积显著增大,在T1WI表现为等信号,在T2 WI表现为雪花状.对两者病灶区域扫描增强,其强化程度和强化时间均迟于子宫正常肌层,病灶中央囊样出血部位不强化[1-2].结论 对临床怀疑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能够辨别其与其他内膜病的区别,帮助医生在术前评估子宫腺肌病,值得推广.
作者:徐江;苏本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血液常规检查对妊娠期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诊疗的妊娠期贫血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研究组,其中小细胞性贫血者为研究A组,大细胞性贫血者为研究B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不同孕期孕妇贫血情况与两组血液指标检验结果.结果 患者孕期不断进展,患者贫血几率则越大;研究A组RDW比对照组高,且Hb、MCV、MCHC、MCH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MCH、RDW、MCV比对照组高,且RBC、Hb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随孕期不断进展,患者贫血几率则越大;定期对开展血液常规检查,可及时发现其贫血程度,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芦翼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萎缩性阴道炎患者22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13例.观察组通过雌激素、甲硝唑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阴道清洁度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萎缩性阴道炎采取雌激素联合甲硝唑疗效良好,并能改善患者阴道清洁度.
作者:孙巧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针对阴道炎诊断,讨论引导分泌物五联检查法的应用意义,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五联检查法,同时应用显微镜法进行诊断,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临床对比.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显微镜法检测患者白细胞阳性占比75.6%,乳酸杆菌阳性占比58.5%;五联检查法检测患者白细胞阳性占比74.1%,乳酸杆菌阳性占比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法检测患者细菌性阴道炎占比28.8%,念珠菌性阴道炎占比22.1%,滴虫性阴道炎占比19.1%;五联检查法检测患者细菌性阴道炎占比27.9%,念珠菌性阴道炎占比22.4%,滴虫性阴道炎占比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阴道炎患者,临床实施阴道分泌物五联检查法,同样可以获得精确的诊断结果,并且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在操作方面相对简单.日后,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将五联检查法推广应用.
作者:周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对孕妇维生素D缺乏及对胎儿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收的待分娩产妇90例,按照其分娩前体内所含的维生素D水平,分成观察组59例(缺乏维生素D的孕妇)与对照组31例(维生素D含量正常的孕妇).分娩时留取胎儿的脐带血,观察记录分娩后胎儿的各项体征.结果 检测两组胎儿体内维生素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其母亲在孕晚期时的维生素D含量呈正相关;比较组间胎儿的头围、身长、胸围以及体重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研究表明,较多的孕妇会存在程度不等的维生素D缺乏现象,会直接影响体内胎儿维生素D的含量以及骨骼的发育.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光电离子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育龄妇女乳腺增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和小金丸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腺增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11.2±2.9)d,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00%,随访1年内复发率为20.00%.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7.4±3.0)d,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0%,随访1年内复发率为4.00%.结论 光电离子在乳腺增生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彦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研究孕期健康教育应用于妇产护理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同时进行孕期教育,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7%(42/43),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护理中应用孕期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认可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朱育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对比不同容量小水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但宫颈成熟度不足的产妇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采用不同容量的小水囊进行引产,对比三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以及宫颈评分.结果 乙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高为96.96%,其次是丙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3.93%,甲组促宫颈成熟有效87.87%;丙组和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0 mL小水囊和150 mL小水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都有明显效果,90 mL小水囊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宫颈成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婷婷;薛茹;聂金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健康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方法?2015年3月~2015年12月对蠡园街道1694名35~65岁健康妇女进行HPV病毒基因检测,分成6个年龄组计算妇女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率,分析各个年龄段与高危型HPV阳性感染率的关系,并将阳性病例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随访.结果?1694名妇女中检出176例高危型HPV病毒感染者,感染率10.4%,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病毒感染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1~65岁年龄段阳性率高,56~60岁年龄段阳性率列第二,结合细胞学筛查确诊2例CINⅡ级,2例CINⅢ级病人.结论 检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结合细胞学筛查可为宫颈癌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张枫枫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5例,为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详细记录治疗的具体进展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本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8.46%(64/65),经过治疗之后,有13.85%(9/65)的患者在术后3~5天之后疼痛感仍未消失,且有15.38%(10/65)的患者出现了身体低热的现象.本组治疗中有1.54%(1/65)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问题,导致治疗无效.结论 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接受接入性栓塞治疗效果安全、显著,具有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应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总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总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相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证明,相比传统护理方式,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助产士全程陪伴的服务,对比两组的分娩效果.结果 观察组刨宫产率较对照组高,且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对照组的产后胎儿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分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能够减少孕妇的痛苦,提高自然分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婴儿健康分娩,有助于孕妇成功分娩,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运用.
作者:陆丹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析循证护理模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以确诊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管理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围产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新生儿发病率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的减少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新生儿的发病率.
作者:次仁卓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20例,分为两组,分别选择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过治疗后,比对均出血量、均手术用时以及肌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产生,比对手术后下床活动用时、肛门排气用时、抗生素用时以及住院用时,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会产生较大的创伤,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刘伟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产褥期妇女保健和育儿知识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为期,挑选处于产褥期的女性372例,对其保健和育儿知识认知进行调查.结果 其中产褥期保健知识认知平均评分为(11.73±3.26)分,育儿知识认知平均评分为(5.71±1.81)分,影响该类知识认知的因素包括户口所在地、文化程度、从事职业.结论 产褥期女性对保健和育儿知识的认知程度较差,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文化水平、职业及户口所在地等.
作者:丁亚茹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