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茜;陈静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妇女52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宫颈细胞筛查,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0名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19例,其检出率为4.87%;130名接受巴氏细胞学检查,显示阳性6例,其检出率为4.62%。其中液基细胞学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巴氏细胞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灵敏度及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筛查效果,对于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的临床筛查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作者:杜月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阴道B型超声可视(简称超导可视),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简称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所门诊自愿终止妊娠(孕期<70天)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早孕妇女2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超导,可视微管吸宫,对照组自愿采用传统手术行人工流产手术。对比两组术中的疼痛分级,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疼痛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超导可视,一次性微管,能有效减轻妇女疼痛,减少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聂冰;张薇;王伟;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女性更年期焦虑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中医诊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更年期焦虑合并糖尿病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B1与B2组。B1组57例患者选择中药治疗配合实施降糖药物治疗;B2组56例患者选择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焦虑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B1组焦虑评分明显优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更年期焦虑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药物选择中医药,可以将焦虑评分显著降低,显著提高女性更年期焦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正常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未进行无痛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等。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位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好,产程时间短,剖宫产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乔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护理心得。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参照组应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应用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马银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女性更年期强迫症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强迫症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强迫症妇女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D1组与D2组。D1组40例患者,选择经颅磁刺激+舍曲林进行治疗;D2组39例患者,选择舍曲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更年期强迫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在Y-BOCS评分以及HAMD评分方面,D1组优于D2组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更年期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临床选择经颅磁刺激+舍曲林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Y-BOCS评分以及HAMD评分等显著改善,终显著提高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家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症所致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患者115例,将其分为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克罗米芬,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化痰中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雄性激素(T)、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方联合传统西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所致不孕症的疗效显著,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可有效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曼月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曼月乐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子宫内膜、血红蛋白等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5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曼月乐在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疾病上均有一定的作用价值,但是曼月乐可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薛艳;满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气腹压力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低气腹压力组和高气腹压力组。高气腹压力组应用14 mmHg高气腹压;低气腹压力组应用10 mmHg低气腹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PETCO2、SOD、NE。结果低气腹压力组患者术前PETCO2、SOD、NE跟高气腹压力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不同时间点低气腹压力组患者PETCO2、SOD、NE波动幅度均低于高气腹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气腹压力对机体应激的影响不一样,以10 mmHg低气腹压对机体应激小,安全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宫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中医辩证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2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1例。参照组予以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对比两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陶海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复合乳腺阻滞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64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患者,患者均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将其随机分为基础麻醉组和复合麻醉组,各32例,基础麻醉组患者接受基础麻醉和局部麻醉,复合麻醉组患者给予基础麻醉及25%罗哌卡因行腋中线T2-7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复合麻醉组的镇痛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基础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波动较小,明显优于基础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基础麻醉复合乳腺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对呼吸循环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柳跃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基于常规护理方法之上,利用心理护理方法辅助护理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待护理一段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的心理护理之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大幅下降,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卵巢囊肿临床治疗时,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压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等具有正面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惠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LEEP联合干扰素栓及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54例,均为曾经给予物理治疗后效果不佳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LEE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栓及保妇康栓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糜烂患者,在LEEP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栓及保妇康栓治疗,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汝婵;曹森杨;毕红;刘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产科麻醉中低浓度布比卡因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行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低浓度布比卡因,观察组为0.25%布比卡因,对照组为0.5%布比卡因,对比评估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疼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布比卡因在产科麻醉中效果优于0.5%布比卡因,具备安全可靠、副作用低以及镇痛佳的优势,且恢复速度快;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耿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基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并及时发现临床护理工作存在的缺陷,改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周全的临床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紫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05例,将其根据不同止血方式分为缝合组、超声刀组、电凝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进行治疗。采用缝合、超声刀、电凝三种不同方式止血。比较观察三组术前、术后1个月E2、FSH、LH等血清激素水平,术后6个月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术前所有患者E2、FSH、LH等血清激素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缝合组患者E2、FSH、LH等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电凝组E2、FS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缝合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储备功能降低构成比明显低于超声刀组、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刀、电凝止血相比,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缝合止血,可有效避免对卵巢组织的损伤,大程度保护卵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出血原因提出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行阴道分娩后出血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分娩产后出血原因中,因子宫收缩乏力20例(50.0%),软产道损伤6例(15.0%),胎盘因素10例(25.0%),其他原因4例(10.0%)。这说明引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原因就是子宫收缩乏力。另外,与子宫收缩乏力一起排在前三位的有软产道损伤以及胎盘因素。结论针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原因来看,包含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为了降低出血问题发生率,需要从阴道分娩过程加以注意,并重视孕期产妇保健工作。在后期的护理及治疗中,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问题。
作者:张佳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29例和乙组30例。甲组采用病理学检查方式,乙组采用超声检查方式,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甲组诊断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26例,诊断率为89.6%;乙组诊断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30例,诊断率为100.0%。说明乙组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采用妇科超声检查能准确诊断,并且能对不同类型的病变进行鉴别,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针灸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比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作者:吴艳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