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针刺在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

刘燕

关键词:脑卒中, 子宫肌瘤, 中药内服, 针刺, 吞咽障碍, 疗效, 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合并针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患者9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49例和(中药联合针刺配合中医护理组)观察组49例.采用VFS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治疗前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46例/93.87%、48例/97.95%)优于对照组(42例/85.71%、43例/87.75%),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中药联合针刺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住的共41子宫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POP-Q分度及PFDI-20评分、PFIQ-7评分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28.67±4.5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7.49±5.1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91±1.05)d.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患者POP-Q分度及PFDI-20、PFIQ-7评分情况获得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韦芳秀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护理专案在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护理专案对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本科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按照护理常规护理.2018年3月~6月选择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护理专案护理.结论 运用护理专案的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发生率降低,改善了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水平.

    作者:廖伟娟;韦海丽;何静清;甘芝华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在县级妇幼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县级妇幼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间100名早期妊娠于我院妇科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名患者均于数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其中使用超声检测者50例(试验组),未使用超声检测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漏吸、子宫穿孔、宫内组织残留、宫颈粘连)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县级妇幼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术过程中添加超声引导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短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痛苦.

    作者:朱定泰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产前超声诊断小耳畸形1例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中耳外耳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外耳形态异常,经常还会伴有外耳道狭窄或者闭锁,影响患者的听力,导致患者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外观及生活,因此超声在产前诊断中对于小耳畸形的诊断至关重要.而目前文献报道超声诊断小耳畸形的病例较少.现报道我院超声诊断25周的胎儿左耳小耳畸形1例.

    作者:谢忱忱;董虹美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反加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采取醋酸亮丙瑞林和反加替勃龙联合治疗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本文数据验证目标即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入的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随机法实施对比,每组收入患者均为26例,参照组行醋酸亮丙瑞林单独治疗,试验组行醋酸亮丙瑞林和反加替勃龙联合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2水平、LH水平、FSH水平、临床有效统计值与参照组实施计算,P<0.05,统计学展现计算分析意义.结论 将醋酸亮丙瑞林和反加替勃龙联合治疗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呈现显著作用.

    作者:翟振远;刘国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妇科术后腹胀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探讨妇科手术后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患者发生腹胀的护理效果以及实际表现.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与腹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2±0.6)分,而对照组为(73.1±0.5)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能良好避免术后腹胀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加强手术预后,提高术后恢复情况,并且还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娅玲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大剂量(20 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剂量(10mg/d)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血液中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大剂量的米非司酮,临床上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患者的肿瘤体积、激素水平等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说明其更适于临床实际应用.

    作者:范开慧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38例,选取时间2015年1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2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4.83±3.51)分、抑郁评分为(45.52±4.57)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4.74%,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后,可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几率,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且其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查丽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瘢痕子宫中期引产致子宫破裂伴膀胱破裂1例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致子宫破裂伴膀胱破裂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2016.06收治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致子宫破裂伴膀胱破裂1例的报道.结果 给予开腹子宫修补+膀胱修补+双侧输尿管D-J管植入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子宫破裂及膀胱破裂需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刘玉双;刘淑文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子宫肌瘤不同时期的性激素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 探究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内膜不同时期相关激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01-2017.12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各组中子宫内膜分泌期与增生期比例1:1,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性激素的水平差异.结果 整体上研究组患者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及孕酮表达水平分别为78.36±18.25 pg/mL、28.84±10.29 mIU/mL、29.05±15.76 ng/mL、41.66±8.90 mIU/mL、6.65±2.21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34±12.26pg/mL、15.81±6.33mIU/mL、10.15±5.64 ng/mL、8.98±2.92 mIU/mL、0.45±0.19 ng/mL(P均<0.05);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内膜时期比较分析显示除促卵泡生成素外,其他激素在分泌期均显著高于增生期(P均<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生成素及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辅助临床对肌瘤的诊断及肌瘤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刘瑞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分为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分别采用改良宫颈锥切术、冷刀椎切术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术中观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体高度并未出现严重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宫颈粘连、HPV感染率等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切缘阳性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予以改良宫颈锥切术进行疾病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优化手术过程,降低并发症,有推广价值.

    作者:罗庚秋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中医护理对血瘀肾虚患者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对血瘀肾虚患者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择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87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43例和(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组)观察组44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痛经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临床疗效及发生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及痛经程度评分数据各项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及痛经程度评分数据各项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及发生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42例/95.45%、43例/97.72%)优于对照组(38例/88.37%、39例/90.69%),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以提高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子宫体积及痛经程度,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于推广.

    作者:白小杰;狄文玲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就诊的4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均就诊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将其中行会阴正中切开术的23例设为观察组,与另外的23例行会阴侧切术的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产妇切口愈合及感染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I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裂开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会阴正中切开能明显减少分娩出血量,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促进产妇尽快出院,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周丽敏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中医健康教育在甲亢联合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健康教育在甲亢联合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17年10月~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甲亢患者联合月经不调,随机抽取119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和(中医健康教育护理组)观察组,例数分别为59例、6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甲状腺素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甲状腺素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甲状腺素指标、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给予甲亢联合月经不调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的中医健康指导,有助于改善其各项甲状腺指标,同时提高了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杨倩;刘艳芳;刘艳芹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预防及治疗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以降低淋巴囊肿感染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妇科肿瘤手术后化疗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接受替硝唑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应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比较两组淋巴囊肿感染率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淋巴囊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89%vs44.44%),且治疗后发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0±1.22)dvs(11.79±1.34)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配合G-CSF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淋巴囊肿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攀;陆晓媛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本单位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集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5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分2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参照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对比,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康复后盆底肌收缩时间对比,显著短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满意度对比,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于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王美记;李艳华;张传印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行保守治疗的40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B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整体疗效明显优于甲氨蝶呤,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辛海琴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在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64例卵巢囊肿患者展开研究,分为2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比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复发生率仅为6.2%,对照组高达25.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古丽布斯坦·吐尔洪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持续性宫颈炎患者,对照组给予干扰素a-2b凝胶治疗,观察组给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并减少不良反应,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周琴丽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MYX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包块消失时间(2.2±5.1)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3.3±10.1)天,研究组的住院时间(7.4±3.3)天少于对照组(12.1±4.5)天,而且研究组的月经恢复时间(0.7±0.6)月也显著少于对照组(1.8±1.2)月.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对于异位妊娠的患者来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郑申莉 刊期: 2018年第36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