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往往预后不良.如能配合治疗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对病人的预后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我科近年来收治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本人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和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皮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本文进行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电性参数来描述取代基的性质,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对其抑制活性建立了满意的预测模型.
作者:吕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7年12月8日吉林市龙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一社区诊所报告:辖区内一小学多名学生患腮腺炎正在诊所接受治疗.为准确核实疫情大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人员前往诊所和学校进行现场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核实诊断,此次疫情从10月20日开始到12月9日结束,历时60天,全校共发生病例65例,罹患率14.44%,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淑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昏厥是一突发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由于一时性脑缺血或缺氧所致.本文对58例发生在注射后的昏厥做了回顾性分析,认为由于各种病因的不同,昏厥在处理上亦有不同,护理上也应有所侧重.现将几种常见的昏厥与护理加以讨论.
作者:冯巧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1].
作者:蒋延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人工流产综合征是计划生育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常规是在无镇痛措施下进行.孕妇在术中容易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胸闷,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恶心呕吐;昏厥,抽搐或血压下降等症状,称为人工流产综合征.通过对本院近五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颜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旅途精神病概念旅途精神病是一种急性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使之发病前有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刺激、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等),在旅行途中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片段的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病程短暂,停止旅行和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可自行缓解.临床症状分4类,第1类地点定向障碍,伤人,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无法有效交谈,焦虑;第2类是眼神迷茫,无目的行为,其他妄想,幻嗅,毁物;第3类是被害妄想,恐怖,跳车,幻听,胡言乱语,错觉,遗忘,痴笑,理解困难,言语零乱;第4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
作者:吕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对我市高速服务区餐饮业、服务区超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强调要改变目前高速服务区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状况,必须对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上门体检服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吕建伟;王亚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管微创技术应用于终止早早孕(50天以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确诊为宫内早早孕(50天以内)并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00例,按病人意愿分两组:观察组施行微管微创技术手术86例,对照组施行传统人工流产术114例.了解手术时间、疼痛情况、完全流产率、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征、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等.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3-10分,出血量3-10ml;对照组手术时间3-12分,出血量5-40ml,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手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2、观察组出现较重疼痛为9.3%,对照组出现较重疼痛为66.66%,两组手术疼痛有显著差异;3、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3.5%,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18例,发生率为15.7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微管微创技术在终止早早孕手术中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艳;魏新燕;刘青玲;黄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纳络酮联合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疗法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纳络酮0.8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1次/天,14天一个疗程,同时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输出功率2.5mW,1小时/次,1次/天,14天1个疗程;对照组用胞磷胆碱500-100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天,14天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病人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减少,观察组治疗后减少65.2%,对照组治疗后减少5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纳络酮联合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疗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偏瘫、感觉障碍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的新疗法.
作者:贾学海;张玉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年来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相当部分发展为重症性胰腺炎(SAP),病死率达20%.因此SAP的治疗引起全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
作者:仲伟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亦称精神卫生.包括心理障碍的防治和心理健康的增进.心理障碍的防治是一种消极的、狭义的心理卫生观,它强调心理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从而降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患病率及致残率,提高心理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的增进则是积极的、广义的心理卫生观,其目标为保持增进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使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生活和适应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减少心理疾病,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对人类作出贡献.
作者:王颜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院前急救创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严重创伤院前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我院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部位、伤患类型、呼救时间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内共出诊抢救创伤患者2780例,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男性,20-40岁患者占多,创伤部位以颅脑外伤多见(28.13%),其后依次为四肢损伤(24.14%),口腔颌面部创伤(19.11%)结论本地区应高度重视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工作,大力发展创伤医学,重视颅脑外科的建设,加强对创伤急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提高创伤外科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作者:陈卓堃;许松青;卢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病程较长,病情虚实挟杂,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几年来,综观病情分析,采用健脾养阴兼以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贵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掌握洪泽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县2001-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前五位的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窒息、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结论 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是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仍需加强围产期和新生儿期保健质量,积极推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先天性畸形的早期诊断水平,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使意外事故及危重病例及时获得救治.
作者:陈万梅;韩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3年1月至今,我院采用垂体后叶素加参附注射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carisolv技术与传统车针祛腐处治接近露髓或已有露髓点的深龋年轻恒牙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个深龋年轻恒牙,其中35个采用Carisolv技术祛腐(治疗组);35个采用车针祛腐(对照组),两组祛腐后均采用盖髓术,玻璃离子水门汀一次性充填,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Carisolv技术治疗组的化学微创祛腐可以彻底去除患牙腐质,而震荡和污染牙髓很小.具有微创性,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对穿随点和粘膜(软组织)无刺激性和毒副作用.术后一年随诊观察,发现活髓保存成功31例,成功率88%;传统车针祛腐,活髓保存成功28例,成功率80%.结论 1.Carisolv技术祛腐保髓成功率明显高于车针祛腐保髓成功率;2.化学机械微创祛腐在治疗中无痛,微创,祛腐干净,对粘膜无刺激;3.Carisolv更利于保存活髓,使年轻恒牙继续生长发育.
作者:欧洪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咳嗽是小儿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见,有时虽经多种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但咳嗽仍久治不愈,长期咳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作者对咳嗽持续1个月以上的患儿,单用平喘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7年8-9月间我市肖家坊、金坑、吴家塘连续发生3起食用野菇中毒事件,食用者共8人,中毒8人,死亡6人,其中在医院治疗中死亡4人,因年龄大、病情重强烈要求放弃治疗回家后死亡2人,具体情况调查如下:
作者:朱星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淮安市楚州区是消化道肿瘤高发的地方.为了解全淮安市农村居民死亡及原因,特别是肿瘤的死亡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确立卫生干预重点领域提供参考材料.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以国际疾病分类-10的方法对淮安市抽样农村居民死亡情况及原因进行监测研究.结果 1997~2006年淮安市抽样的人口年平均116240人.占全市人口约1050万的1.1%;抽样人口年平均死亡率为412/10万;其中首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占41.28%;余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6类疾病共死亡4560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5.12%;死亡人口中男性为462/10万,女性为361/10万,男女死亡率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x2=74.77,p
作者:薛同明;刘淮柱;薛士银;吴良文;张以祥;叶隆昌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