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玲;区小牧
目的 探讨互评模式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7月-12月实施的传统模式护理查房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6月实施的互评模式护理查房设为观察组.两组在实施过程中均每周1次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查房者病情掌握程度、专科业务考核成绩、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查房专科考核成绩、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评模式在临床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可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建立评判性思维,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提高护士长查房能力的同时提升护士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的预期效果与目标.
作者:赖玉娥;吴华敏;韦川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血栓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2013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抗凝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FDP和FIB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应用于下腔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栓相关指标,提高疗效,降低出血风险,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使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因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基础上加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重症肺炎能够会的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徐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采用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0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的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与压缩率相比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博;胡继平;崔亮;牛丽君;梁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内缝线固定法,矫正老年性下睑松弛症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松弛症患者,施行内+睑缘中部+外韧带微创切口,采用非吸收丝线做固定,共计115例,182只眼.结果 其手术效果肯定,成功率为100%.结论 在为老年性下睑松弛症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小切口内缝线固定法矫正的方法开展治疗,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无需住院,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韩立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采用边转运边治疗的模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5.88%,对照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先抢救后转运的抢救方式对急性左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明显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吴艳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PLIF术治疗邻近节段退变进行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我院2010年前采取传统开放式P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以及上、下邻近节段降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邻近节段退变采用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使用传统开放式PLIF治疗,建议在临床手术中使用.
作者:顾玉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常见白血病中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学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13日-2017年1月18日诊治的74例常见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均予以外周血细胞计数、形态学检查.观察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形态学检查结果.结果 不同类型常见白血病中,急性红白血病(AEL)、不伴成熟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均以白细胞计数为(10-50)×109/L为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白细胞计数≤4×109/L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组以>50×109/L为主;不同类型常见白血病中,各组白细胞计数有所差异,各组血涂片高于骨髓涂片白血病细胞数的白细胞计数相比各组总体白细胞计数水平数据更高,组内对比性强(P<0.05).结论 常见白血病诊断中,外周血细胞计数具有较佳临床价值.
作者:于书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分析病理科的日常工作流程,找出并消除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预防策略.通过多项举措,减少了病理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见,病理科医技人员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李瑶;肖静;曹书芬;田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急性牙髓炎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临床疗效分析发现,其相比常规的多次根管治疗而言,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培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在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临床分析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探究临床优势和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且成功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是0.00%,子宫复旧无异常,月经复潮时间无异常,1例患者因出现羊水栓塞而改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在6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吴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 选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8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19例,参照组患儿采取红霉素治疗,治疗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患儿确诊以后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可改善患儿各项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许贤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数据资料,了解患者疾病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损问题,包括足部、小腿等,且患者通常合并相关疾病.给予患者针对性药物治疗后,治愈例数达7例,治疗效果较为突出.结论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大多合并相关疾病,需要对患者进行肺部、血液等方面的系统检查,为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可采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刘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0年-2015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为传染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015年传染病上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2015年全院报告传染病18种,3,979例,其中甲类传染病0报告,乙类传染病1,478例,丙类传染病2,030例,其他传染病471例;上报传染病前5位的病种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细菌性痢疾、结核、水痘;各年龄组上报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0-岁组:手足口、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水痘、流行性腮腺炎;3-岁组:手足口、水痘、感染性腹泻、猩红热和流行性腮腺炎;6-岁组:水痘、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19-岁组: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TB、其他和梅毒.结论 2010年-2015年我院上报的传染病病种相对稳定;报告的主要传染病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儿科门诊是本院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监控科室;成人结核病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成人性安全教育应加强.
作者:许翠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血管性疾,也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发生后,如未能及时给予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可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治疗措施、措施实际应用研究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苏兴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从五脏剖析突发性耳聋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法,认为突发性耳聋病位在耳,其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总结归纳临床上关于突发性耳聋的辨证治疗经验,可为临证时灵活运用提供思路,以助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提高疗效.
作者:王明星;朱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人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90心脑血管疾病者分为3组,即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及心肌梗死组,每组30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研究,采集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在1 h内离心,并分离血清,测定其血清中的LP-PLA2,通过酶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心脑血管各组的LP-PLA2皆有升高现象,有明显区别(P<0.05);心脑血管各组的TC值比对照组高(P<0.05),但TG值各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对于心脑血管者采用LP-PLA2测定是有效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金红;李林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探讨干预措施及其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35例纳入研究,采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良反应分析结果,提出干预方案;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314例纳入研究,实施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干预前为12.73%,干预后为3.82%,干预后远低于干预前,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往期资料明确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提出对症干预措施并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疫苗接种质量.
作者:蔡维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凝血检验的患者5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中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对照组为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凝血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对于后期的治疗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王思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并血脂检验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4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凝血四项和血脂检验,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四项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TC)、高脂血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实施凝血四项并血脂检验,可以对异常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泽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