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胡杨;赵鸣;丁洁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 拉坦前列素, 噻吗心安, 视野缺损
摘要:目的 研究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心安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给予噻吗心安治疗的对照组,检测视野缺损情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并观察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上方视野(4.9±0.8) dB、下方视野(5.1±0.9)dB、颞侧视野(7.2±1.3)dB、鼻侧视野缺损(6.9± 1.1) d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上方视野(92.3±13.2)μm、下方视野(90.8± 12.1) μm、颞侧视野(74.2±10.3)μm、鼻侧视野RNFL厚度(70.8±12.3)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助于改善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且保证相当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建立手术室优质护理长效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长期有效的支持措施.方法 从手术室环境、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士专业技术等方面展开并进行实施.对照组的患者和医生按常规护理和配合;调查组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高效的医护配合,对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采取绩效管理.两组采用问卷调查及对护士采用个案护理考核形式进行评估分析和总结.结果 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照组90%,调查组100%;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照组84%,调查组100%.结论 给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需要和谐默契的医护团队和不断提高的专业技术,而给护士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效的绩效激励,是对护士工作的肯定,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正向发展.

    作者:甄巧芳;洪燕;冯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治疗性沟通对改善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改善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治疗性沟通.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SDS得分分别为(57.95±6.07)分和(58.50±5.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得分降为(38.58±5.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30±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可以改善产褥期产妇的抑郁心理,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欢;钟思敏;陈玉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抚触与自拟中药外喷治疗婴儿红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抚触与自拟中药外喷治疗婴儿红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红臀小儿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鱼肝油外涂治疗,观察组采用抚触与白拟中药外喷,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结论 抚触与白拟中药外喷治疗婴儿红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无毒副作用,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海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对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60例脓毒症并DIC新生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都按常规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DIC指标.结果 用药一周期后研究组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DIC各指标差别不明显,治疗后以研究组更具优势.结论 低分子肝素副作用少,能有效的提高对新生儿脓毒血症并DIC的治疗效果,并促进DIC各指标的恢复.

    作者:林春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表现的胆囊结石异位致肠梗阻1例

    77岁男性患者,因恶心、呕吐3天,发现肾功能异常1天为主诉入院.腹部CT发现空回肠移行段腔内见一直径约20 mm同心圆样密影,胆总管、肝内胆管见多发积气,终确诊为胆囊十二指肠瘘,胆石性肠梗阻,肾前性肾衰竭.予行肠段切除肠吻合术解除梗阻,术后恢复良好,肾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峻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基层卫生院门诊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在基层卫生院,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门诊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102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门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平均每组510例,对照组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8.6%,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5.5%;对照组对知识知晓率为34.1%,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为2.3%,对照组为20.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基层卫生院对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广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诊胃镜下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活动性出血12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下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活动性出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活动性出血患者,全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活动性出血患者均采用我院急诊胃镜下结扎治疗,术后三周左右对患者进行胃镜复查,观察急诊胃镜下结扎治疗的效果.结果 108患者在接受结扎手术之后出血症状均控制住,在内镜下可见食管腔内的视野清晰.有1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活动性出血患者尚不能确定出血的部位,有3例患者于一天之内休克死亡.结论 对于初次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首选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

    作者:唐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脉络膜脱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脉络膜脱离患者14例(14眼).观察注射曲安奈德后眼底脉络膜复位情况,眼压、前房玻璃体炎症反应及有无视网膜出血等.结果 14眼术后眼压都不同程度提高,10眼(71.43%)脉络膜完全复位,3眼脉络膜脱离好转,1眼(糖尿病病人)注射后出现眼内炎.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治疗脉络膜脱离,适合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术前脉络膜脱离的治疗,在糖尿病病人中应用需要注意注射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洁梅;张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防护对策浅析

    目的 分析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化疗的相关危害,浅析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依据临床工作经验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危害,并根据肿瘤科护理人员危害途径制定相关的护理防护措施.结果 化疗的危害主要有:人体免疫系统损伤骨髓抑制、生殖系统危害、脱发、皮肤的毒害作用及心理损伤,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危害途径主要有配置化疗药液、化疗药物输注及肿瘤患者的排泄物,笔者认为可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及护理人员心态管理实现有效的防护.结论 化疗药物是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常接触的药物,给护理人员身心造成了极大危害,良好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及关心关爱护理人员是减少化疗药物伤害的关键.

    作者:李丽华;洪湘粤;张朝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个案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个案管理组各60例.对照组按医院现有诊疗护理常规,出院后接受定期随访和返院复查.个案管理组以个案管理师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实施入院时管理、住院期间管理、出院前管理及出院后跟踪管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肺功能、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个案管理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COPD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各项指标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等.

    作者:黄艳萍;周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护人员眼部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眼部职业暴露的原因,拟制定防护措施.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院感管理科职业暴露人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30例发生眼部职业伤害,30例医护人员中,以手术科的人员为主共28例,专业技术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26例,构成比为86.7%,人员类别以护理人员为主19例,构成比为63.3%,造成眼部职业暴露的物质以血液为主12例,构成比40%,伤害的环节以剖宫产手术为主11例,构成比36.7%.结论 预防眼部职业暴露的措施是:重点加强年轻的术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知识教育,提高操作技术及防护意识,医院提供适合的护眼用品,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作者:李建梅;李翠平;陈丽婷;罗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DWI结合常规MR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DWI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MR表现,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在常规MRI序列及DWI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及其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 病变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及基底节、丘脑.36例病例中有18例DWI显示病变范围及信号强化对比优于T2WI序列,平均发病时间约8.2天;有14例T2WI序列显示优于DWI序列,发病时间约12.6天;有4例病变在DWI及T2WI序列上显示大致相仿,发病时间约7.8天.结论 常规MRI及DWI对其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显示优势各不相同,两种检查技术互补有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准确诊断.

    作者:林斯宏;郑少燕;周琇;吴先衡;曾向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 通过比对受到社区健康教育与没有接受相关教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病情上的控制状况,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带来的有利影响.方法 选取206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3人.两组患者在都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另外展开健康教育培训,在三个月的时间后对比两组血压控制状况.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状况更好,主动复查率高.在药物治疗状况下,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观察组血压降低更为明显;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3.2%,两者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能够让高血压患者更清楚的了解自身病情在各方面的控制要点,对于病情缓解帮助较大.

    作者:唐红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加强呼吸道管理在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6例胸外科择期手术住院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出院时间.结果 术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在在胸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呼吸道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了住院时间,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应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90)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n=185)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h标准评估术后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时的腰痛情况,ODI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不适和日常生活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5.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乐锦波;杜远立;梁杰;向选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方式超前镇痛对儿童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超前镇痛对儿童腹腔镜术后多模式镇痛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儿90例,年龄5~ 1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组(A组)、布托啡诺喷鼻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A组患儿全身麻醉后予对乙酰氨基酚栓40 mg/kg塞肛;B组患儿予布托啡诺20μg/kg喷鼻;C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监测三组患儿术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拔管时间和在PACU停留时间.记录患儿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B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也高于C组(P<0.05).术后1、4hA组、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8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1、4、8hB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早于A组和B组(P<0.01),且按压总次数明显多于A组和B组(P< 0.01).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和布托啡诺喷鼻均可为儿童腹腔镜手术提供同样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效果,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较适合在基层中推广使用.

    作者:黄俊伟;曾彩红;伍淑韫;梁秀兰;关柏锐;黄丹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00例,使用PICC途径的为A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为B组.A组采用PICC技术置管的护理方法;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置管时间等情况.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0例(90%),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23.8±6.6)min,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2例(92%),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5.5±2.8)min.主要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等,A组6例(6%)出现并发症,B组13例(13%)出现并发症.A组留管时间为(12±1.5)天,B组留管时间为(5±1.0)天.结论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置管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苏惠敏;陈广雪;梁梅英;欧才好;梁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形式健康宣教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口腔感染预防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多形式健康宣教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口腔感染预防的影响,为其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33例和观察组(多形式健康宣教)3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口腔感染发生率及宣教前后的口腔感染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口腔感染总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15%;宣教后观察组的口腔知识感染掌握优良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形式健康宣教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口腔感染预防的影响相对较大,更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 研究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心安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给予噻吗心安治疗的对照组,检测视野缺损情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并观察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上方视野(4.9±0.8) dB、下方视野(5.1±0.9)dB、颞侧视野(7.2±1.3)dB、鼻侧视野缺损(6.9± 1.1) d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上方视野(92.3±13.2)μm、下方视野(90.8± 12.1) μm、颞侧视野(74.2±10.3)μm、鼻侧视野RNFL厚度(70.8±12.3)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助于改善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且保证相当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杨;赵鸣;丁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脑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及其临床控制对策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感染的发生及其临床控制对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136例,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阐明相关干预措施.结果 入院后共有21例脑出血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5.44%;患者感染的发生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口腔、胃肠道和手术切口处;其中,呼吸道感染率为8.09%,构成比为52.38%,泌尿道感染率为2.21%,构成比为14.29%,皮肤软组织感染率为1.47%,构成比为9.52%,口腔感染率为0.74%,构成比为4.76%,胃肠道感染率为1.47%,构成比为9.52%,手术切口处感染率为0.74%,构成比为4.76%,静脉炎感染率为0.74%,构成比为4.76%.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吸烟和侵入性操作与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和伴随疾病与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意识状态、吸烟和侵入性操作均为脑出血患者伴发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吸烟和侵入性操作均为脑出血患者伴发院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个体化护理,做好相关细菌学检测,开展疾病教育,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做好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兆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