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幸福的“陷阱”

李靖

关键词:
摘要:“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只有我这么不幸呢?”你是不是也这样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如果你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么,你可能已经坠入了幸福的“陷阱”.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常态——这是继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后美国的第三波心理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ACT)的核心观点之一.人总是会遭受痛苦,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作斗争,而应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看到这里的读者,下面请根据我的要求不要想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一面是红色,红里透黄;一面是黄色,黄里带红.在它黄色的表皮上,有几个大小不一、星星点点的“雀斑”.对,千万别想这幅画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杨蕴萍:品味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及心理治疗技术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后来又经过了100年,经过许多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们的不断补充和发展,形成了现代精神分析的一系列理论和治疗技术.精神分析对于心理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时至今日,精神分析与认知行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家庭治疗一起,被称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四大流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暗恋的花朵

    暗恋是青春时一种羞涩的花,只开在自己的心里,别人无从知晓.爱上一介人,明明心里欢喜着,却还要故意躲躲闪闪,甚至做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不是不爱,是懵懂的心不知爱到底是什么,不是不爱,是豆蔻年华的心还有着满满的羞涩,是怕爱了得不到,反倒不如把爱深藏在心底,像收藏一本书,一个人的时候细细品味.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人淡如菊

    向阮新买了一只蓝瓷瓶,蓝宝石一样的,莹润剔透.瓶身丰满,瓶颈却细而长,宛如穿着大裙摆的小姑娘,在引颈起舞.阮说,春天你可以插枝桃花,夏天可以插枝荷,秋天可以插枝金桂,冬天可以插枝腊梅.阮是开花店的.因喜欢花草,我经常光顾一些花店,由此结识了不少花店老板,每每有了新品种,他们总不忘给我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其中,就有阮.阮不过30出头,是这些花店老板中年轻的,长相斯文,举止温和.他的花店,开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远离闹市.一小间平房,摆满各种花草,却取名:陶言瓷语.

    作者:丁立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流浪在外的女孩

    23岁的晓薇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外面流浪了多久、跑了多少路,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跑,逃离这个地方……”总之,她就是不愿回家,她觉得离家越远就越安全,因为家中的那两个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和亲生父母长得一模一样,但其实并非自己真正的父母,他们都是坏人,同属于某个犯罪集团的人,他们动用手段,不过是想谋夺自己的家产,将亲生父母绑架了,然后假冒自己的父母而已.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师,我不想成为“拖拉机”!

    同学小A就是“拖拉”族中的一员.“上个周末学校放月假.我带了数学作业回家做.周六上午8点开始写,写了半个小时,好友小陈过来找我玩.他是我初中时好的朋友,现在来找我,我没有理由不陪他.中午吃过饭后,小陈回家,我感觉有点累,就睡了一觉.谁知3点半才醒.醒了以后,又看了一会儿电视.到了晚上,我重新坐到书桌前,提笔刚想写作业,又想,算了,不做了,明天再说吧!结果第二天,我又只做了一点点,心想,等晚上到了学校上自习的时候再抄别的同学的吧.老师,您看,我这一年制定的学习计划考虑得很细致,可就是做不到.”

    作者:孙开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寂寞之美丽

    新秋之风轻柔地掠过,她,轻盈地打了一个旋儿,婀娜的身体悄然匍匐在我的脚前.孤零零的,只有她.她的姐妹,还都在枝头青葱着,欢笑着.只有她,在青石小径上,轻轻抖颤着……寂寞?是的,寂寞.一股寂寞之感随着这一片秋叶涌上心来.寂寞,形容词,冷清孤单;清静.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记得上师范时,心理学教师曾就寂寞和孤独给我们开过讲座.还依稀记得他说: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灵,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当个人离开群体过久后,人性就会以一种手段惩罚个人.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职场“草莓族”要不得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踌躇满志,但面对工作压力或遇到挫折,不少人便如草莓般经不起磕碰,一碰就烂,一压就扁.“同学们都羡慕我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收入稳定.可这几个月下来,我大的感受就是‘鸭梨山大’啊!”一说起工作,就职于一家国企的周韵难掩焦虑.周韵今年研究生刚毕业,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份旁人艳羡的工作,她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大学念的是英语专业,和现在的工作根本联系不到一起,做工资报表、安排培训什么的,全部都要从头学,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错”,周韵如是说.

    作者:张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再婚夫妻的“性福”生活

    离婚或丧偶后,重新找到人生伴侣本是一大幸事,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再婚夫妻却因无法建立那种同吃同睡、同时同入的默契而再次各奔东西.究其原因,除了个性不和、子女不支持外,再婚夫妻无法为外人道出的性隐痛,或叫性爱尴尬也是一大重要原因.请再给我一次温柔这是一个名叫艾丽的少妇的心路历程.艾丽的前夫是大学教师,一副学者的儒雅让她在亲朋好友面前挣足了面子.婚后,在丈夫慢条斯理的呵护与抚爱之下,艾丽随性所欲地享受性爱的甜蜜、美妙、缠绵……经年累月的夫妻生活逐渐使他们的性欲望趋于同步,而且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彼此都能获得满足.

    作者:李荣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接纳痛苦,真的不难

    接纳是什么接纳是相对于回避的另外一种选择,接纳意味着某个人乐意“全身心且没有防御”地体验他所体验着的事物,是对过去经历和此时此刻经验的一种积极而非评判性的容纳,是以一种主动的、开放的、灵活的和不带任何判断的态度自觉自愿地接受当下的体验.我们也用接纳这一词指代行为的意愿.意愿是接纳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说,意愿把你带到不期望的经历面前,而接纳则是关于你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经历.

    作者:崔云龙;祝卓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那年4月,我想跳楼

    那年4月,院里窗前的玉兰开得正烈,芬芳馥郁,可我的心情却沉闷到了极点.我与父母一再争吵,我讨厌枯燥的功课,要求他们让我随意选择,我只想辍学回家,哪怕是找份简单的工作呢.学习成了一种重负,成绩让我很自卑,对我来说,学起来真的太难,我不想再被人嘲笑和轻视,我必须离开学校.可父亲却劝我说继续努力复习,为中考冲刺,或许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我觉得他们都不理解我的困境,我不仅是学不下去,而且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我告诉父亲,如果再让我继续读书,那就只有死给他们看.

    作者:王月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一点爱的厚度

    那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突然一声响亮的啼哭急急地传来.循声望去,一个小女孩“哇哇”哭着扑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心疼地捂着小女孩的腿.原来,小女孩在花丛里玩耍,不小心划破了腿,鲜血流了出来.我走过去,急忙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创可贴,递给小姑娘的妈妈.小女孩的妈妈向我说了一声“谢谢”,小姑娘则甜甜地喊了我一声“叔叔”.我心想,幸亏刚才路过药店时买了一点常用药.

    作者:董国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机遇总是青睐有所准备的人

    那一年,我来到深圳打工,每天的工作是负责全公司的清洁和茶水.早晨,我必须在公司职员上班前将公司里里外外清扫一遍,将茶水烧开.上班后,我挨个部门送开水,每天上下午各送一次.其余时间,除了保洁,搞好公司院内的绿化护理外,我就主动到食堂帮忙.我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管分内分外,都尽力去做好.

    作者:姚淑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把长假的倦怠“压干”

    整天在紧张、忙碌、压力中工作的上班族们,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终于等到了“十一一”长假,自由自在地与朋友出游、唱歌、跳舞、爬山……但似乎是转瞬间,长假便呼啸而过,留下的是无端的烦躁、焦虑、倦怠甚至恐慌,以致上班后好久都调整不过来.这种长假后遗症宛如流行性感冒一样,侵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因此,特别提醒上班族们,在假期结束前后,要把倦怠“压干”,以免日益堆积,影响以后的正常工作.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

    1这是一位身材魁伟的父亲.来到咨询室,他一直期期艾艾地开不了口,似乎即将要说的话非常难以启齿.下定决心般调整一下坐姿,说出来的话还是:“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担心得不行啊.”“愿意说说吗?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您这样担心.”“就是,就是我这一段时间通过悄悄观察,发现了孩子一些非常不好的行为.”他约咨询时,只说自己的儿子15岁,正上初三,很不听话,想咨询一下心理咨询师,看该怎么办.我问他:“是准备和孩子一起过来吗?”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和孩子聊天,你学会了吗?

    做父母的都懂得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可却很少有人知道该怎么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实,这并不难.只要你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孩子好的朋友,做到相互理解,良好的亲子关系自然不成问题.其实,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可以从聊天开始.怎样的聊天才算是会聊天呢?下面就以幼儿园的孩子为例,介绍一下亲子聊天术.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让家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确实是这样.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一个小生命诞生后,需要的是家长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孩子从这里感受到父母的爱,与父母产生情感的连接.现在家庭中常见的有这样两类家长:1专制型家长:无论何时,家长都是家庭的高统治者,是有话语权的权威人物,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得言听计从,否则就会遭到家长的谩骂与暴打.在专制型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要么固执逆反,缺少人际沟通的能力;要么性格软弱,逆来顺受.

    作者:寇明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感悟:精神科是医学的哲学

    同样作为资深的“安医人”,87岁的田祖恩教授是安定医院发展史上的另一名见证者.从1955年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安定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至今,田教授对各种精神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与此同时,田教授对精神病人的疾苦也是深有感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把日子过成怒放的花儿

    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片:秋天里,金黄色的银杏叶落了一地.清洁人员将树叶扫成了心形的图案,自己拿一把扫把,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瞅着那银杏叶组成的心形,笑成了一尊迷人的雕像.突然就感觉一阵暖,一股热气经由内心缓缓升腾起来,温润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我想,他在制作这个心形时,一定是满心的快乐,满心的柔情,想着作品完成时,那么多人看见,该会怎样的惊讶,怎样的好奇,怎样地停下来,细细欣赏,然后念叨这个心形背后的主人.

    作者:赵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幸福的“陷阱”

    “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只有我这么不幸呢?”你是不是也这样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如果你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么,你可能已经坠入了幸福的“陷阱”.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常态——这是继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后美国的第三波心理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ACT)的核心观点之一.人总是会遭受痛苦,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作斗争,而应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看到这里的读者,下面请根据我的要求不要想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一面是红色,红里透黄;一面是黄色,黄里带红.在它黄色的表皮上,有几个大小不一、星星点点的“雀斑”.对,千万别想这幅画面!

    作者:李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的长发你的眷恋

    春天的梦幻刚到医院上班的那年春天,由于性格孤僻,每每值夜班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看书或是听收音机.很偶然的,我发现每晚8点,市电台有个“佳作欣赏”栏目,主持人青青用他那浑厚而有磁性的嗓音朗诵一篇又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把作者与主人公的心声读出来,让听众感同身受.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即使不值班,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每晚8点,我都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听青青的声音,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依赖,一种迷恋.

    作者:梁秋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