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道家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听张亚林教授谈道家认知疗法

关键词:
摘要:道家思想有许多处世养生之道,它能缓解精神应激、抚慰精神创伤.道家认知疗法则是把老子的思想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用道家处世养生法改变认知和行为,改变价值观,来达到治疗目的.道家认知疗法分为5个基本步骤,按每一步骤关键词的首字母,治疗程序可以简称为ABCDE技术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神奇”的心理治疗

    Q医生您好!我是一名正在读研三的学生,近一个多月以来,总是觉得什么都不想做,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发脾气,我听说过心理治疗,也想去尝试一下,可妈妈告诉我,只有精神病才去做治疗,我根本不够资格去,您能告诉我,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我该去做治疗吗?小娟

    作者:陈旭;孙渊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职妈妈关心出了个“小病人”

    嘉嘉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看上去非常瘦小,皮肤淡白透明,衣着非常干净整洁,他也不像这个年龄的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喜欢吵吵闹闹、蹦蹦跳跳.嘉嘉看上去异常安静乖巧,言行举止规矩的过分.除了没有穿裙子,嘉嘉的外表更像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

    作者:顾施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自恋的境界

    心理治疗师,特别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师,经常喜欢讲亲密关系,强调亲密关系对人有多重要,亲子关系问题、婚姻问题、自恋、边缘、反社会等,都是亲密关系出了问题.当然,还有另一个心理治疗师们特别喜欢讲的词,就是“链接”.其实我在想,总担心没有和人发生链接,不就是喜欢黏人吗?

    作者:张海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保高薪还是保清白

    Q老师您好!我和男友去年一起毕业,后来我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他却没有,于是,我们的房租要我来付,生活费要我来拿,真的感觉好累.但看见男友每天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机会,我的心里是没有怨言的,我相信他在不久之后会遇见伯乐.

    作者:文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抑郁成“胃癌”?

    许多情感障碍会伴有躯体不适,而且,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更多地关注躯体症状,而忽视精神症状.由于这样的状况,很多情感障碍的患者在临床就诊过程中会走许多弯路,且加重了精神心理负担以及精神症状.

    作者:王玮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绿萝之死

    每每坐在图书馆,看书疲乏之际,我都会望着盆栽的绿萝看一会儿.一天,我看着看着,想起了一段往事.曾经,我有过一个家,但不小心被我们弄碎了:他买了盆栽的绿萝来点缀新家,摆在向阳处,任凭它成长.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叶子泛黄,开始咨询花商,培植花肥,换了适合绿萝的花土,但还是无果.

    作者:吴俊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乱”不在“腹”而在“心”——认识功能性胃肠病

    刘阿姨这几个月一到吃饭时间就发愁,因为每次吃完饭后腹部就会莫名不适,常常感到暧气、反酸烧心、胀气难受,整个人都精神不振,瘦了很多.为此,她看了各大医院的消化内科,做过各种检查,吃了很多胃药,仍不见效.当刘阿姨看到病历上写着“功能性胃肠病”,且医生建议“保持好的心情,减少对胃肠的关注”时,刘阿姨对医生的建议一头雾水,称“我没有去注意啊,肚子就是不舒服,和心情有什么关系?”

    作者:潘伟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靠得住,才是真正的职场魔力

    好友胡亚上月被提升为他们单位的分公司总经理,我很是替她开心,也再次想起她经常说的一句话:职场不仅仅是办公室,更是一种状态.胡亚的职场先天条件并不太好,毕业于三流大学,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品牌服饰公司,走在很多商场都能看到他们的专卖店.胡亚当时能有幸被聘用,凭的就是她所说的“一种状态”.

    作者:王月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两周,助你找回丢失的控制感

    什么是控制感?控制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水平、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在影响和决定外部事件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的评估和判断,是个体持有的一种信念.比如当你决定考研时,你会上网查询,在论坛上询问学长学姐,然后根据前辈们的经验科学安排时间、努力学习,这时你自身就感知到考研这件事是可控的.

    作者:孙雨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笑背后的死亡阴影

    本来,“抑郁症”对于我来说,很遥远,很陌生.直到有一天,母亲跟我说前排楼刘阿姨家的儿媳妇跳楼自杀了.“跳楼自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追问:“您说的是小芹?不会吧?怎么可能?!”我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位三十岁出头、爱笑的女人.虽然我和小芹接触不多,但每次见面,她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微笑着打招呼,还嘘寒问暖的.

    作者: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第一期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培训课程

    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Psychology Popularizer League of China,PPLC,以下简称“联盟”)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于2017年10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心理普及工作者是联盟的重要人才队伍,为保障心理普及工作者更好地面向公众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贴心、贴身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学普及推广工作,联盟(PPLC)开设了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培训课程,以满足其在实际心理普及工作不同阶段中职业能力提升、就业机会提供、创业支持辅导这三大根本需求.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学习是人生应尽的礼仪

    朋友是一家工厂的厂长.前些天,我过去找他办事,正赶上他们工厂在进行一场技术比武,我有幸从头至尾看完了这场比赛.落在后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看了他的表现,许多人都摇头叹气,他也羞愧得无地自容.原来,他从技校毕业十年了,在这十年里,专业方面的书籍他一点都没有读过,业余时间都用来打麻将喝酒了.天哪,生命中黄金的十年,而他竟然如此荒废了,比赛的时候会落在后,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吃药好,还是打针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患病率约为1%,中国患病率约为655/10万人.精神分裂症多于青壮年期首次发病,呈慢性、隐匿起病,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患者常表现为敏感多疑、思维紊乱、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行为怪诞以及执行能力、注意力、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下降.

    作者:黄满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压力管理的八个“招式”

    小李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临近年底,客户为了上市融资,要求尽快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小李所在的审计团队加班加点周末无休,已经连续一个月满负荷运转,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差……

    作者:尚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胎家庭,你知道吗?

    1 先弄清楚孩子为谁而生?很多家长会问老大:“你想要小弟弟/小妹妹吗?”如果孩子说“是”,就似乎和他达成了共识,他就要对他说的“是”负责,以后就要欢天喜地地喜爱老二,不能有欺负或不喜欢老二的行为;如果老大说“不”,似乎家长再要老二就对不起老大,因为他并不欢迎弟弟或妹妹,家长的心里就会充满内疚和自责:“我们太自私了,要老二给老大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呀.”

    作者:郭书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成功举办

    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和交流,激励北京市心理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满足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继续教育学习的需要,在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于2017年10月28日举办题为“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并借此表彰一批为北京心理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作者:北京心理卫生协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5招教你应对电话恐惧

    很多人用短信、微信、邮件,甚至面谈交流时都能及时回复他人,而且十分健谈,唯独对电话交流感到恐惧.明朗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平时的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甚至培训与开发等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只有一个工作——打电话总是让他难以应对.每当需要给应聘人员打电话,他能拖就拖,实在拖无可拖的时候就盼着电话里传出“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敢问路在何方?

    “每次独自问路就会结巴,我说的结巴和你们心里认为的结巴不一样,我是说话的时候并不会打磕巴,而是无缘无故丢字儿,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总是说不完整,甚至是丢掉句子里的关键词,每次一张嘴就会把想问的问题搞得特别混乱.比如,有一次我问某小区的几号楼怎么走,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几号楼,而是反反复复地将单元号脱口而出,搞得被问路的人都蒙圈了,特别尴尬.

    作者:李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乡愁意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随着年轮的增加,月凉如水的夜晚,席慕蓉的《乡愁》常常拨动心灵深处的琴弦,打开关于故乡蚌村的影像.蚌村没有河流,却有两口清澈的水井.每到清晨或黄昏,挑水的人们来来往往.嘎吱嘎吱的担水声、欢笑声,以及水桶撞击水面的声音,像清亮的井水一样,干净而又悦人心海.挑水的人,带着期望而来,满载希望而归,去浇灌生活的花朵.

    作者:刘海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让心理普及工作汇成一束光,带给你我心理的力量——热烈庆祝“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成立!

    成立背景十九大提出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途径.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四化”进程,即经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活数字化,亟待加强心理建设.我国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科普队伍、内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