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目的 探讨分别选择妈富隆以及补佳乐药物对青春期功血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青春期功血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补佳乐;观察组:妈富隆;对比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结局.结果 在药物治疗结局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青春期功血患者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春期功血患者的基本表现加以明确后,选择妈富隆药物进行治疗,同补佳乐药物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发现,可以将患者的控制出血时间以及完全止血时间显著缩短,并且可以将用药不良反应显著降低,凸显选择妈富隆药物对青春期功血疾病患者加以治疗后表现出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春红;李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2010年08月14日卫生部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资格三段式考试制度正式提上日程,这说明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本文从阐述我国执业医师考试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相应变化,对医学院校为适应改革应该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病率约为8/1000,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包皮堆积在阴茎头上方,且多伴有阴茎弯曲,导致不能站立排尿,痛性勃起及成年后不能生育等,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通过手术能够将包皮转移,进而松解阴茎,使其恢复自然状态,同时行尿道成形,使患儿能够站立排尿,而且生殖器外观与正常人非常接近,成年后能正常性生活的目的.手术方式繁多,效果各异,临床诊疗涉及小儿外科、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对于重度尿道下裂,普遍认为一期手术即可彻底矫正.Greenfield分析了大量文献,认为分期手术仍是治疗大部分近段型伴严重下弯尿道下裂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成功率低,是以分期完成或一期完成,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现本文就近年来对重度尿道下裂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苏字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43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样进行血脂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值均大于对照组的对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验指标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临床指标,即血脂检验于诊断糖尿病病症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药物流产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妇240例女,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只用米索前列腺治疗,观察组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一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流产成功率91.67%,对照组成功率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胚胎排出时间比对照组多,阴道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腺药物流产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很好,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
作者:祖傲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越婢加术汤治疗风湿热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风湿热痹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中西医风湿热痹的的诊断标准,均采用越婢加术汤治疗.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在发热、关节肿痛以及苔脉方面的单项疗效.结果5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结论 越婢加术汤在风湿热痹治疗中的有效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作者:佟国莲;赵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人体血清学包虫病抗体检测技术引进与应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塔乡东村村民.采集1000只家犬的粪便进行传统方法检测包虫抗原,作为对照组;采集家犬粪便包虫抗原阳性的户主人血样标本,进行人体血清学包虫抗体检测,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B超检查佐证.分析两组方法血清学包虫抗体检测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4.60%与B超检查结果4.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体血清学包虫病抗体检测技术引进在实际应用中检出结果准确,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师秀娟;宁剑;韩永达;常玉凤;闫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铁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在肥厚性硬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肥厚性硬膜炎患者2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入我院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抽取脑脊液检测其脑脊液铁蛋白的含量且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RP含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脑脊液铁蛋白水平显著性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性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铁蛋白和血清CRP在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体内具有较高水平,对该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春光;苏强;闫俊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L-10、IL-17检测在结核病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选取确诊为结核病的肺结核患者70例作为结核组.全部患者均用酵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足血液标本中的IL-10、IL-17.比较全部患者血清中的IL-10、IL-17水平.结果 结核组血清中IL-10、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患者外周血IL-17及IL-10水平均增高,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旅客列车餐具消毒效果检测.方法 选取2014年8月~10月辖区当中30个列车班组餐饮样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空调列车当中餐饮用具消毒的合格率为93%,而在非空调列车中,餐具消毒合格率仅为77%.结论 餐饮安全是我国列车运行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把握重点,以科学方式的应用提升列车餐饮安全水平.
作者:张希泉;徐东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和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正常新生儿47例为对照组,选取出现窒息症状的新生儿45例作为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实施Apgar评分,并采集胎儿脐动脉血送检实施血气分析.结果经脐动脉血气分析,观察组的脐动脉血S/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脐动脉血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Apgar评分,两组新生儿之间的评分结果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临床评估中,实施脐动脉血气分析联合Apgar评分可以获得理想的评估效果.
作者:罗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对脑梗死患者68例,经彩色超声检查,设定为对照组,均采用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可有效判定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赖荔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诱导,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较对照组的78.87%高,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智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优质临床护理对促进老年股骨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质临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74.19%,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93.55%,两组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使用优质临床护理能促进其伤口愈合,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丽荣;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骨科康复护理中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参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行路径式功能锻炼,对两组康复情况进行评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康复护理中应用路径式功能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作者:卢薇;李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中医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乙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乙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取得的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郭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于药物代谢相关的心血管用药安全进行关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280例,对其用药安全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对相关的不规范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对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方案.结果 所参与的280例患者中,发生不规范的存在15项,其中药物代谢的因素有3项,占比20%,此外还有护理因素、医院因素等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结论 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用药反应,其中的不规范因素来源于患者的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以及医院的因素.对心血管用药安全多加关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洁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出院患者1000例,将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绘制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51.2%,其中预防性使用31.3%,联合使用率55.6%,用药频率高的是头孢类,其次为青霉素类.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药物费用的25%,新型抗菌药物花费较高.存在问题: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遴选不合理.结论 研究发现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我国处于中间水平,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是医护人员工作的重点.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病进行临床观察,从而对其用药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急性药物性肝病入院诊治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对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配合舒肝宁联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以一个月作为一个治疗周期,在一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一个周期的用药后,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时,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Fg、AT-Ⅲ、P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验价值.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39例作为研究组,再将同期健康体检者39名作为参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凝血功能(Fg、AT-Ⅲ、PT)指标,并观察急性期进展型与完全型脑梗死的这几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和参照组的Cys C、Fg、AT-Ⅲ、P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 C、Fg、AT-Ⅲ、PT对诊断急性脑梗死以及鉴别进展型和完全型脑梗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