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结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陈小艳

关键词:护理带教, PBL教学模式,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选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的58名实习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29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对该组护士采用传统教学,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29名实习护士作为观察组,对该组护士采用循证护理+PBL教学,比较分析两组护士考核结果及操作水平.通过观察组护士考核结果评分及操作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分析循证护理结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咳嗽变异型哮喘误诊为支气管炎36例分析重点探寻

    目的 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降低临床误诊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呼吸科2016年1月~2018年4月误诊为支气管炎的36例CV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1周之后,24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另有12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继续治疗30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症状消失或改善后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布地奈德气雾剂行吸入治疗数月后均未复发.结论 针对CVA疑似病例应该采取常规肺功能检查,必要情况下可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支气管粘膜活检,通过标本病理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以降低误诊率,防止患者病情延误.

    作者:封红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体会

    目的 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44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45%、77.2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5%、31.8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蔡丹宇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含量

    目的 建立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取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约1.0 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水(60:40)50 ml溶解后,使用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为滴定液,滴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分子中的甲磺酸基团,通过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本品的含量.结果 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取样量在0.5g~1.5g的范围内,取样量和消耗滴定液体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0).结论 此法操作步骤简单,测试时间短并相对减少了可能的误差,适用于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含量.

    作者:管岚;花传政;蔡学艳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预防探讨

    目的 对比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为观察组,一组采用氨茶碱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为16%(4例),症状消失时间为(11.4±1.6)d,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例),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例),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洪杰旋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时,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5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疝修补术);分别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 观察组出血少、手术用时短且恢复快,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0%低于对照组的4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郑红丽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糖尿病足136例临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与下至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其主要表现为足部的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2015年-2018年,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36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知下.

    作者:李俊清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延续护理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接受抑郁症治疗的3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延续性护理,比对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优势,可以依据不同的医院科室条件进行适当地推广应用.

    作者:岳琳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018年本院工作的53例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随机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27例,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26例,则给予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评分.结果 两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管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给予分层次管理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提高操作技能,又能提高护理理论知识.

    作者:冬吉玛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替吉奥胶囊单药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为晚期胃癌患者实施口服替吉奥胶囊单药联合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3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19例,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单纯性放疗治疗处置,针对研究组在实施放疗治疗处置基础上,联合开展口服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为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放疗治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单药口服治疗,能够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葛伟;武云;薛荣梅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血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血糖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本社区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随访管理,病例数40例)、观察组(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病例数40例).对比2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蔡萍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P<0.05.结论 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利于改善其各种症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宏伟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浅述

    目的 分析妇科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妇科患者106例,将10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3例)与对照组(n=53例),研究组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中无意义(P>0.05).结论 妇科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杜春艳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通过影像学转归浅谈稳定性肺TB行抗结核治疗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稳定型肺TB行抗结核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抗结核治疗的稳定型肺TB,总结其影像学转归.结果 1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因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胃肠道绞痛,自行于服药一个月后停药,一年后转化为纤维空洞型肺TB,三年后并发大量气胸及右心衰而死亡.19例进行抗结核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复查证实病变好转.结论 稳定型肺TB,有必要进行抗结核治疗.

    作者:胡敏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室内质控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及仪器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目的 分析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室内质量控制研究过程当中常见的故障,探讨有效排除故障的方法.方法 针对贝克曼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常见问题提出排除方法.结果 实验分析准备工作、仪器控制、检测的结果以及仪器本身均存在误差,需要做好各环节的质控工作.结论 针对于室内质量控制研究过程当中的故障,工作人员需及时做好预防与排除工作,以保证检验质量.

    作者:穆拉提·麦提图尔荪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应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析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采取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经诊断确诊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70例纳为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参照组与干预组,前者治疗时给予氨氯地平;后者则给予替米沙坦.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血糖与血压改善的优劣.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的血压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行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价值高,可使患者血压以及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

    作者:于青华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图(EEG)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 收取我院90例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的时间段在2014年3月~2018年3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脑电图(EEG)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组间差异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EEG)变化情况也更理想.结论 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并且帮助患者改善脑电图情况,有益于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刘婧茜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均值、红细胞数(RBC)及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和贫血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以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的Hb、RBC及S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较对照组的61%更高(P<0.05);治疗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竟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7例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准确率.结果 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共29例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检出率为78.38%,核磁共振技术检查结果显示共36例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检出率为97.30%,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关节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玲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GC-MS同时测定药品及其包装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目的 探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来测定药品和包装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方法 选取在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药物,用正己烷对药物及其包装进行处理,提取处理后的溶液,采取GS-MS方法进行分析,与标准品图谱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否存在预定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结果 本研究建立起的方法其线性范围是25-520ng/ml(r=0.999),定量限是50ng/ml,检测限是10.3 ng/ml,平均回收率是98.7%-102.4%,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符合规定<2.0%.结论 该方法可以测定出药品及其包装中的16种PAEs,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作者:蔡学艳;卢琴;管岚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对比

    目的 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之后以术后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估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在检出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检出率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诊断,P<0.05.结论 相比于DSA检查检查来说,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孟飞剑 刊期: 2018年第9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