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锋
目的 分析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性头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方式,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4.0%,对比差异显著,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方式在治疗脑血管性头痛上具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在临床治疗脑血管性头痛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行手术治疗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手术治疗的肾、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石建英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时,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选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TCI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后观察两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情况,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深度均满意,且患者的麻醉后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麻醉时,应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良好.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8年第88期
随着健康知识普及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妇产科工作性质特殊,常容易引发起一定的护理风险与护患纠纷等问题,影响了护理工作有效进展,以及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因此,在本文将深入研究妇产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风险以及相应护理措施,以此提升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
作者:赵佳佳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究CT在肺内亚厘米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肺内亚厘米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良性组、腺癌组、浸润前组患者分别为30例、40例、30例,比较三组患者CT征象和血管关系分型的不同.结果 良性组和腺癌组相比,只有分叶比例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腺癌组与浸润前组相比,在实性成分与病变大小以及分叶、混合型磨玻璃结节比例方面差异明显(P<0.05);腺癌组和浸润前组III型血管关系分型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结论 术前对肺内亚厘米磨玻璃结节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大的难度,但病灶的CT征象及其血管关系分形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刘超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对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单纯性收缩压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我院90例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单药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7例,总有效率为82.22%,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为(122.6±8.4)mmHg和(65.4±8.2)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为(137.3±10.5)mmHg和(72.5±8.4)mmHg,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改善血压水平.
作者:罗娴婷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过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进行治疗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氧疗时间、呼吸困难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氧疗时间、呼吸困难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 与机械通气法相比,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作者:赵天娇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对比不同体位的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侧俯卧位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效果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几率为3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侧俯卧位护理干预方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便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且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
作者:王国琴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对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100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总体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过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提升穿刺的成功率,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在癫痫的医治过程中使用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们医院临床确诊为癫痫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等份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脑深部电刺激进行医治,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抗癫痫西药进行医治.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者就不良反应的例数方面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93.33%vs70.00%),两组就临床效果的例数方面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脑深部电刺激会因为更好的疗效成为成为治疗癫痫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晓刚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并发症预防干预的时间间隔(2016年10月)为分组依据,分别于实施前(2016年2月~2016年9月)、实施后(2017年2月~2017年9月),各抽取4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以出血、切口感染、胆管损伤等为主.并发症预防干预的应用可有效降低L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肖鹏 刊期: 2018年第88期
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抽样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加强抽样检查,以此提高药品质量,充分发挥药品监督管理的作用,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可靠性,所以抽样工作质量与药品使用安全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抽样人员重视该项工作,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对药品抽样工作价值进行了概述,并对增强抽样工作质量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此规范药品抽样工作行为,促使该项工作质量不断获得改善与提高.
作者:王皓;孙艳杰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总结恙虫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重症恙虫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恙虫病患者,回顾分析重症恙虫病(A组,30例)与非重症恙虫病(B组,5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 恙虫病在临床症状方面以发热为主,同时涉及到多种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在体征表现方面,溃疡以及焦痂占比为87.5%;A组与B组在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恙虫病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发热、溃疡以及焦痂等症状体征,多种实验室指标可作为恙虫病的诊断依据,其中血小板计数以及白细胞计数可作为区分重症恙虫病与非重症恙虫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顾凤林;陆永安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4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BiPAP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预计值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通过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BiPAP治疗,有利于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具有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作者:张鹏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进行心脏搭桥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于两个医院心外科收治的需实施心脏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例63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观察时间集中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3例病例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31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术治疗,给予治疗组32例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冠心病患者手术后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CK-MB水平、cTnl水平、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冠心病患者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的心脏搭桥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术后恢复良好,促进预后.
作者:唐仕海;周洋;赵飞;彭华利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探讨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治疗的80例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取不同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收缩压指数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控制患者血压正常,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佳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骨凿劈冠法与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2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段内选择112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112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骨凿劈冠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超声骨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拔牙时间、面部肿胀程度以及术后2小时内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效果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下唇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常规组发生2例切口感染、3例下唇麻木、2例邻牙损伤、1例干槽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显著,更利于患者的康复,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大龙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通过对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120例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分别采用尿沉渣、尿干化学和尿液细菌培养的方式进行检测,并将尿培养检测的结果作为参考的标准,精准判定出尿沉渣法、尿干化学法以及尿沉渣法联合尿化干法诊断尿路感染的符合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等.结果 对照尿培养检测标准,终得出尿沉渣联合尿干化学法用于诊断尿路感染的符合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 在诊断尿路感染时,运用尿沉渣法联合尿干化学法的常规检测方式可提高疾病检出率,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永兴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主干高位结扎、抽剥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48例,按照不同方法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明显更好(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血栓性静脉炎,对照组出现1例皮下血肿以及1例淋巴肿胀.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采用主干高位结扎内翻剥脱结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外观美观、小腿无疤痕,疼痛轻,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全未勤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究急性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双源CT的临床价值及确诊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双源CT检查,诊断标准为血管造影结果,之后两种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双源CT诊断出50例,诊断准确率为94.34%,其中闭塞或者冠状动脉狭窄22例,壁间血肿2例,动脉瘤3例,胸主动脉夹层5例,肺动脉栓塞18例,和血管造影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双源CT,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和确诊率,同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靳文剑 刊期: 2018年第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