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肝感染状况的初步观察

王雅芳

关键词:成人健康体检, 乙肝感染, 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健康体检人群中乙肝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本中心于2016年2月~2017年10月的118例成年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行乙肝五项(HbeAg、HbsAg、抗-HBc、抗-HBs、抗-HBe)检查,检查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结果 乙肝五项阴性者比例为63.56%,阳性为36.44%,单项HBsAg阳性率相比HBsAg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健康体检采用乙肝五项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联合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共20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10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的方案,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为57%(57例患者输卵管再通);实验组患者输卵管再通者共95例,再通率为95%.两组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使用腹腔镜进行输卵管再通手术而言,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有保障,更有效地通畅输卵管,进而达到妊娠目的.

    作者:李新星;陈杨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与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且将CT扫描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20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均为急性阑尾炎病症,根据阑尾炎病症的CT表现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阑尾结构完整可辨别型、阑尾结构难辨别型、阑尾结构不清晰型与团块型,分型手术病理结构比较,数据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病症的检查诊断效果较强,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对阑尾炎病症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提高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华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多元化优质护理对白血病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多元化护理对白血病病人的应用效果,分析多元化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组间一致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患者,前者采用多元化护理,后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感染发生率较低,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对比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提高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程度,降低感染率,可采用多元化优质护理,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留仙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技术辅助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组织病理活检、细胞学检查、手术等明确诊断病情,并在就诊期间应用超声诊断仪,总结二维模式和彩色多普勒模式下的声像图表现,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系统分析超声与病理诊断的差异,客观评价超声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64例入选者38例诊断为慢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5例表现为肿块回声,10例表现为乳腺增生样,23例表现为大片状异常且回声不均匀.52例血流明显,44例可获得频谱血流.经超声诊断仪明确诊断54例,占比84.38%,7例误诊为乳腺癌,3例误诊为增生性/陈旧性积乳结节.结论 超声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通过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声像图差异可鉴别、诊断疾病并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永红;漆秀英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改进

    微生物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种类比较繁多,部分泛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会阻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严密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同时制定有效的改进对策,能推动临床医学的稳定发展.

    作者:张漫华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腕横纹以远手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远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14)与参考组(n=14),观察组采用腕部神经组织麻醉方式,参考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麻醉治疗,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舒适评分(BCS)、麻醉后恢复评分(PAS)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麻醉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雷洪霞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蒙药治疗银屑病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蒙药治疗银屑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6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蒙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 对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显效和有效人数共计56例,总有效率为93.4%.对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出现血脂提升、肝功能异常、口干患者分别是1例、1例和1例.结论 对银屑病患者采用蒙药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桂荣;刘秀英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评价

    目的 对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Gamma钉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分为给予PFNA的观察组与给予Gamma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对比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100%)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PFNA治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优良率.

    作者:张劲享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方法 通过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样本,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治疗效果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 在对选取的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后,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以及残留关节面不平整等因素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临床方面,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年龄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以及残留关节面不平整等因素会产生相关的影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实现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林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7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通过目标性检测方法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目标性检测可知,70例患者中,58例医院感染,占比为82.85%,有61例次,占比为87.14%.感染位置:23例下呼吸道感染;14例泌尿道感染;7例颅内感染,占比为11.48%.结论 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在此期间,医务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避免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

    作者:苗贺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研究在控制感染当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在控制感染当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8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范畴,对照组未实施微生物检验,仅给予常规抗生素处理,观察组则在微生物检验后给予抗生素处理;此后观察两种感染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重度感染0.0%占比低于对照组的17.5%,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控制感染当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传刚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 研究与分析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120例患者(2016年5月~2018年5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与血液灌流组,每组各6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血液灌流组患者采取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血液灌流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晕迷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师桂芳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中医骨病中痹痿证的病因病机及相关探讨

    其实在相关的中医的点击中已经有了相关的对于痹痿证病因还有病机相关的记载,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变化,产生痹痿证的病因和病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对于中医来讲就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包含智能治疗的科学性.对于痹痿证的探讨研究进行年来也在逐渐的增加.我将要从痹痿证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的一些措施来进行分析.

    作者:孙玉东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在治疗小儿脑瘫过程中应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治疗的5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6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88%)明显更好,运动发育指数和治疗发育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能够有助于脑瘫患者的提高运动能力,增加脑部智力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武必芬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两组治疗成效予以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 给予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梁建华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中医体针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体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效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挑选糖尿病前期患者30例并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健康教育与常规基础治疗方法,另一组除常规治疗外使用体针进行干预,持续治疗12周.结果 经过研究,体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在空腹血糖测定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两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其余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结论 中医体针的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郝瑞利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针刀配合臭氧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作探讨.方法 此次研究中选择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针刀+臭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比对照组60.0%高,P<0.05.结论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选择针刀、臭氧共同治疗的效果更佳.

    作者:吴诗海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探讨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观察组各36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77.8%),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王玉珍;樊令红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10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研究组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手术治疗成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浅前房率、前房出血渗出率、高眼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下降率及脉络膜脱离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 应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可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黄玫 刊期: 2018年第77期

  •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RCOML分型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我科收治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RCOML分型,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01月~2017年10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完善术前准备,视局部肿胀情况择期手术治疗.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情况,进行RCOML分型.术后6月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并统计优良率.结果 15例患者RCOML分型:5例RⅠCⅠL型;3例RⅡCⅡOL型;1例RⅡCⅡOLM型;1例RⅡCⅢL型;3例RⅡCⅢOLM型;2例RⅡCⅤOL型.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0%.结论 RCOML分型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较为系统、客观的分型方法,有助于临床治疗及经验交流,值得推广.

    作者:许江峰;吉威;谢健;周正宇;蒋伟 刊期: 2018年第77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