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海汉、藏、回族女性宫颈癌中Merlin蛋白的表达意义

杨杏;魏春梅;张建青;张曼

关键词:子宫颈鳞癌, Merlin蛋白, 免疫组化, 不同民族
摘要:目的:探讨Merlin蛋白在青海汉、藏、回族女性正常宫颈与宫颈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青海108例宫颈癌(汉族40例、藏族38例、回族30例)及107例正常宫颈(汉族40例、藏族37例、回族30例)中Merl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40例汉、37例藏、30例回族正常宫颈中Merlin阳性表达率为90.0%、91.9%、86.7%;Merlin在40例汉、38例藏、30例回族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7.5%、18.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民族间宫颈癌Merlin阳性表达率无差异(P>0.05);(2)三民族间宫颈癌Merlin表达均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淋巴转移及细胞分化无关(P>0.05).结论:(1)青海各民族女性宫颈癌Merlin蛋白表达下降、缺失促进了宫颈癌的发生,Merlin在宫颈癌中发挥抑癌功能;(2)Merlin表达不影响民族间宫颈癌的发生;(3)Merlin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无关,提示其可能未直接参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miR-214表达水平及功能

    目的:探讨miR-214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102例AOPP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miR-214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miR-214水平与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活力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4可能的靶基因,并对预测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AOPP患者血清miR-2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ChE活力呈负相关(r=-0.380,P<0.01),与P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0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14预测靶基因主要涉及核酸多种组分的合成与代谢、ATP能量的合成与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质氨基酸脱磷酸化、调节Ras和GTP介导的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以及多种磷酸酶活性、ATP与GTP酶活性调节、钙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结论:miR-214在AOPP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中毒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参与OPs中毒后病理损伤过程.

    作者:袁海军;袁梅;汤永红;詹向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11 mg/(kg·d),E组予白藜芦醇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14 d.第0、7、14天测疼痛行为,血MIF、TNF-α浓度;第14天测坐骨神经中MIF、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及14天,D、E组疼痛阈值较前明显改善,血清MIF、TNF-α水平下降,坐骨神经MIF及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血清MIF、TNF-α已降至正常,第14天大鼠疼痛阈值也降至正常,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CRPS1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下调MIF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通过抑制MIF/ERK信号通路干预CRPS1大鼠的疼痛行为.

    作者:郭春燕;石小乐;李倩雨;刘玉珠;吴锐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的原因及防治

    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皮瓣塌陷综合征(sinking skin flap syndrome,SSFS)就是大骨瓣减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虽不常见,但它不仅有碍美观和安全,常有头昏、头痛、焦躁不安、忧虑、恐惧等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表现和心理障碍,甚者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同时也给二期颅骨修补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对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SSFS的原因及防治仍有一些争议.笔者从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6例大骨瓣减压术后SSF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曾利元;黄洪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的疗效

    目的:探究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的疗效,以为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8例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方式,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痊愈率达到60%以上,总有效率达到82%以上.同时,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方式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水肿、红斑、肿胀以及暂时性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经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另外,在治疗中,未出现瘢痕及感染患者.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增加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作者:叶莉华;李长荣;范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非塞拉利昂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的短程治疗疗效

    目的:探讨西非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的短程高效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8-12月在塞拉利昂第34军医院和中塞两军热带传染病防控中心诊疗的无并发症恶性疟疾1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B和对照组,观察组A患者口服复方蒿甲醚片3d疗程,观察组B口服双氢青高蒿哌喹片2d疗程,对照组口服双氢青高蒿哌喹片7d疗程.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再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A、B及对照组患者在第一用药疗程结束后,治愈率分别是93.6%、95.2%、9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再燃率观察组A为7.9%,高于观察组B和对照组,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肝功异常发生率相对较多,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的轻度升高.结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和复方蒿甲醚片短程治疗西非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姜天俊;JosephEdwinKanu;李波;袁月;秦玉玲;宋兵;黄辉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滇黔桂交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调查滇黔桂交界区域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单位健康的体检人员29547人,其中公务员6644人,医务人员1484人,工人5839人,教师5542人,学生10038人,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系统随机抽取3363人,其中公务员756人,医务人员215人,工人689人,教师654人,学生1049人;民族分布:壮族1515人,汉族897人,苗族234人,瑶族282人,仡佬族147人,布依族134人,其他民族154人,年龄7~65岁不等,用ELISA试剂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及居住地的相关性.结果:本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总阳性率为47.2%,人群分布情况,不同民族间,壮族阳性率高为52.7%,仡佬族阳性率低为31.3%;女性的感染率为41.5%,男性为53.3%;不同年龄层间,50~5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高为55.3%,18岁以下组人群感染率低为19.6%;不同职业之间,公务员阳性率高为57.9%;学生阳性率低为35.9%;地区分布情况,百色市感染率高为51.4%,黔西南州感染率低为33.9%.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地域之间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滇黔桂交界区域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及居住地存在相关.

    作者:曹聪;周喜汉;胡高裕;覃小珊;李广志;黄赞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孔钽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 ONFH)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发病隐匿、致残率高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因该疾病早期不易发现,一旦发病未给予及时有效干预,可短期内恶化,导致股骨头坏死塌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尽管传统的多孔金属在ONFH治疗中能够实现较为稳定的生物固定和结构支撑,但也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例如钛金属及其合金弹性模量高、剪切强度和摩擦系数低,其腐蚀产物可导致局部和全身性炎症,甚至导致植入失败[1].金属假体植入治疗ONFH的治疗选择多种多样,但均未达到理想的疗效.

    作者:孙福斋;王少华;李琪佳;孙林林;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监护麻醉下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D组和DS组(每组均为48例).当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达到3分时,于钻孔处行局部浸润麻醉.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需要实施补救药物的人数、初次使用补救药物的时间、术中患者体动次数、术后恢复时间、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降低(13.68±3.13 vs.11.82±2.43 min,P=0.002).D组患者需要更多咪达唑仑来达到术前设定的镇静标准(31.25%15/48 vs.12.50%6/48,P=0.023),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需要芬太尼补救者(10.42%5/48 vs.27.08%13/48,P=0.036)和总需要量(89.48±23.27 vs.125.28±33.52μg,P=0.000)明显减低,芬太尼初次使用时间(18.34±4.45 vs.14.34±3.63 min,P=0.000)明显延长.与此同时,D组患者体动次数明显多于DS组(35.42%17/48 vs.16.67%8/48,P=0.036),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DS组(17.54±5.92 vs.12.57±5.28 min,P=0.000),且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DS组(P<0.05).D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37.50%18/48 vs.18.75%9/48,P=0.041)和低血压(37.50%18/48 vs.14.58%79/48,P=0.011)的发生率较DS组高.结论:对于监护麻醉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较单纯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中患者体动和药物补救措施及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伟;任春光;徐广军;赵勇;刘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细胞肺癌脊髓内转移6例

    脊髓内转移肿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metastases ,ISCM)是伴或不伴有软脑膜受累及的脊髓实质受侵袭的肿瘤病变.ISCM罕见,尸检发现率低于2%[1],原发肿瘤以肺癌多见,但以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为常见.SCLC一旦出现脊髓内转移,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极差.国内、外对SCLC脊髓内转移报道极少.

    作者:刘长虎;赵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倾斜种植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牙合)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种植体倾斜植入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牙合)患者,且即刻修复至终修复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伴有牙槽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牙合)患者10例,各植入4枚种植体,其中双侧后牙区种植体倾斜植入.术后48 h内戴入种植支持式临时树脂固定桥,采用螺丝固位,行即刻功能性负载;3~4个月后永久固定修复.结果:共40枚种植体中,初期扭矩均达到35(N·cm)以上,在术后随访1年以上,种植体存活率达到100%.结论:在下颌无牙(牙合)伴严重萎缩的病例中使用种植体倾斜植入的种植固定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中短期效果.

    作者:杨烁;郭泳彤;张祥成;吴婧漪;周震;王亚敏;何武林;周磊;徐淑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创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自创颈椎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0例予自创颈椎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予普通颈椎操[1]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康复训练9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表面肌电图(sEMG)、经干预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经干预9个月后复发的人数及复发率等的变化.结果:颈椎操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表面肌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肌电图改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操康复训练干预9个月后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创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有肯定康复作用,并且优于普通颈椎操.

    作者:秦标;王宁;杨丽艳;孟金鹏;杨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171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出率及流行特征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腹泻A组轮状病毒(RV-A)和腺病毒(Ad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2015年1-12月来我院就诊217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及分析.结果:2171例腹泻患儿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17.96%,腺病毒阳性率8.66%,A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阳性率3.45%.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和12月,阳性率分别为40.78%、32.61%和39.24%.以1月为高;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和7月,阳性率分别为15.79%、15.89%;A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月和12月,阳性率分别是7.01%和7.29%.>1岁龄~3岁儿童是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结论:A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感染是本地区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并且它们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作者:何艳明;梁秉绍;姚淑雯;梁卓夫;龚四堂;周珍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动脉瘤夹闭后脑脊液引流对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动脉瘤夹闭术后,行脑脊液引流对脑血流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动脉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均接受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后接受脑脊液引流,对照组术后直接缝合硬脑膜.对比2组术前、术后7d时术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收缩期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峰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7 d,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夹闭后脑脊液引流有助于降低脑血管血流速度,这可能是其对术后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机制之一.

    作者:刘振波;杨群福;冯利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PVRP-ST)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行PVRP-ST的1008例临床资料,入组8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根据护理技术特点与手术日期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血尿、排尿困难、尿失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满意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龄患者PVRP-ST的护理效果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率等.

    作者:陈芳;罗友华;许丹;余芳;杨晓丽;颜夕;陶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不同部位肾结石非靶区的影响及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不同部位肾结石非靶区的影响.方法:将6149例肾结石患者分为肾上盏结石组、肾中盏结石组和肾下盏结石组,对比分析不同部位肾结石非靶区的肾脏CT灌注图像参数、排石成功率及并发症率差异.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均对结石患者术后肾结石非靶区均有所损伤,且体外冲击波能量大于11 kV时肾损伤程度迅速提升;E<9能量波碎石的排石成功率明显高于E≥9能量波碎石,E≥11能量波碎石的并发症率低于E<11能量波碎石.结论:当冲击波能量在9~11 kV区间时,不仅对患者非靶区损伤影响较低,而且排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冲击波能量选择在9~11 kV区间是肾结石患者治疗的优能量方案.

    作者:符红霞;魏展州;黎国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炎症性肠病高凝状态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1].近年来的研究[2]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3.6倍.虽然临床观察发现IBD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1%~8%,但尸检报告指出其发生率高达39%~41%.血栓栓塞的高发驱使更多人探索IBD和高凝状态之间的关联.本文就IBD患者不同凝血阶段凝血参数异常和相关机制展开综述.

    作者:时敏;汪良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1例

    患者,男,67岁,全身骨痛伴皮肤瘙痒2年,因慢性肾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8年.术前PTH>1900 pg/mL.术前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胸骨后缘上腔静脉前上水平一放射性核素聚集影,大小约1.5 cm × 1.5 cm(图1).术中静滴亚甲蓝后,相继于左上、左下、右上发现3个经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之后于上纵隔发现异位的被胸腺脂肪组织包绕的甲状旁腺(图2),切除此肿物(图3).病理:(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组织):符合甲状旁腺腺瘤改变.

    作者:孔喆;李鸿;王贝贝;余卓锦;杨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疆汉族食管鳞癌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与分析

    目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食管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了6对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通过靶基因预测,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Pathway进一步分析lncRNA的功能.结果:差异表达(2倍以上变化且P<0.05)lncRNA共680个,其中161个lncRNA表达上调,519个lncRNA表达下调;差异表达mRNA共1472个,其中653个mRNA上调,819个mRNA下调.GO和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11条可能与食管鳞癌相关的通路,包括翻译后蛋白修饰调节,粘蛋白O型聚糖的生物合成和鞘糖脂代谢途径等通路,主要涉及分子功能、细胞成分和生物过程的改变.通过顺式和反式调控分析发现共有11个lncRNA有cis-调控的靶基因,1个lncRNA有trans-调控的靶基因,3个lncRNA同时有cis-和trans-调控的靶基因.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新疆汉族食管癌组织中lncRNA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变,差异表达的lncRNA可能通过某些信号通路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对进一步寻找食管鳞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新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光华;郑勇;史贵军;方春晓;程丽云;齐翠花;陈卫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212例,分为认知正常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混合型痴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及认知、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212例患者中,认知正常患者61例(28.77%)、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4例(34.91%)、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26.42%)、混合性痴呆患者21例(9.9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额叶梗死增加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及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41.72和48.49);小脑梗死增加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4.70和12.38);颞叶梗死则使得混合性痴呆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值56.98).结论:本组脑梗死急性期内患者中约有71.3%的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其中额叶、颞叶及小脑梗死将增加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关注并进行干预性治疗.

    作者:袁丹;李冬华;王海鹏;王英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生成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BGJ398对胶质瘤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BGJ398处理后人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U251MG中磷酸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FGFR)的数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14(MMP2和MMP14)的表达量;在体外应用小管形成实验观察U87MG细胞形成小管的能力;用CD34/PAS免疫组化双染法计数皮下胶质瘤模型中VM的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下移植瘤中MMP2和MMP14的表达量.结果:Western blot显示BGJ398实验组中pFGFR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MMP2和MMP14的表达明显下调;小管形成实验中实验组中胶质瘤细胞小管周长和交点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皮下瘤模型中实验组中VM的数量(13.85±3.96)较对照组(26.40±5.06)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外实验证实BGJ398通过抑制FGFR的激活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形成VM,提示FGFR信号通路具有调节VM形成的作用.

    作者:李潇;王昀;陈韬亮;黄敏;柯以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