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miR-214表达水平及功能

袁海军;袁梅;汤永红;詹向阳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 中毒, 微小RNA-214, 生物信息学
摘要:目的:探讨miR-214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102例AOPP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miR-214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miR-214水平与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活力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4可能的靶基因,并对预测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AOPP患者血清miR-2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ChE活力呈负相关(r=-0.380,P<0.01),与P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0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14预测靶基因主要涉及核酸多种组分的合成与代谢、ATP能量的合成与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质氨基酸脱磷酸化、调节Ras和GTP介导的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以及多种磷酸酶活性、ATP与GTP酶活性调节、钙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结论:miR-214在AOPP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中毒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参与OPs中毒后病理损伤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212例,分为认知正常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和混合型痴呆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个人史及认知、影像资料,分析不同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212例患者中,认知正常患者61例(28.77%)、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74例(34.91%)、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26.42%)、混合性痴呆患者21例(9.9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额叶梗死增加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及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41.72和48.49);小脑梗死增加血管性痴呆及混合性痴呆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4.70和12.38);颞叶梗死则使得混合性痴呆发生风险显著增加(OR值56.98).结论:本组脑梗死急性期内患者中约有71.3%的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其中额叶、颞叶及小脑梗死将增加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关注并进行干预性治疗.

    作者:袁丹;李冬华;王海鹏;王英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PVRP-ST)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行PVRP-ST的1008例临床资料,入组8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根据护理技术特点与手术日期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血尿、排尿困难、尿失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满意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龄患者PVRP-ST的护理效果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率等.

    作者:陈芳;罗友华;许丹;余芳;杨晓丽;颜夕;陶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IL-17、RORγt在百草枯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A和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在百草枯(PQ)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8只.模型组予一次性腹腔注射20 mg/kg PQ建立染毒模型,对照组予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8 h后处死小鼠并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并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A的水平;免疫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RORγt mRNA及IL-1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及细胞凋亡显著增加;血清IL-17A含量明显增多(P<0.05);肺组织RORγt mRNA和IL-17蛋白的表达均增高.结论:Th17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PQ中毒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炎症过程,并在其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霞;张景鸿;陈威;李超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胶质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生成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抑制剂BGJ398对胶质瘤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方法:运用Western blot检测BGJ398处理后人胶质瘤细胞株U87MG和U251MG中磷酸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FGFR)的数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14(MMP2和MMP14)的表达量;在体外应用小管形成实验观察U87MG细胞形成小管的能力;用CD34/PAS免疫组化双染法计数皮下胶质瘤模型中VM的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下移植瘤中MMP2和MMP14的表达量.结果:Western blot显示BGJ398实验组中pFGFR的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MMP2和MMP14的表达明显下调;小管形成实验中实验组中胶质瘤细胞小管周长和交点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皮下瘤模型中实验组中VM的数量(13.85±3.96)较对照组(26.40±5.06)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内外实验证实BGJ398通过抑制FGFR的激活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形成VM,提示FGFR信号通路具有调节VM形成的作用.

    作者:李潇;王昀;陈韬亮;黄敏;柯以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骨瓣减压术后皮瓣塌陷综合征的原因及防治

    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皮瓣塌陷综合征(sinking skin flap syndrome,SSFS)就是大骨瓣减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虽不常见,但它不仅有碍美观和安全,常有头昏、头痛、焦躁不安、忧虑、恐惧等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表现和心理障碍,甚者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同时也给二期颅骨修补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对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SSFS的原因及防治仍有一些争议.笔者从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6例大骨瓣减压术后SSF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曾利元;黄洪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测量血压、身高及体质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血清尿酸等指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患者群中尿酸的平均值为6.3 mg/dL,男性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血清尿酸与体质量指数(r=0.137,P<0.001)、收缩压(r=0.053,P=0.025)和甘油三酯(r=0.188,P<0.001)有正相关关联,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46,P<0.001)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r=-0.340,P<0.001)有负相关关联,血清尿酸在男性、吸烟、饮酒、慢性CAD的患者中较高,运动时间>30 min的体内尿酸水平要比没有运动或运动时间<30 min的低.结论:血清尿酸的升高和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男性、吸烟、慢性CAD有关联.

    作者:李全亮;张园;刘韵;李锐;傅锐斌;邱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不同部位肾结石非靶区的影响及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不同部位肾结石非靶区的影响.方法:将6149例肾结石患者分为肾上盏结石组、肾中盏结石组和肾下盏结石组,对比分析不同部位肾结石非靶区的肾脏CT灌注图像参数、排石成功率及并发症率差异.结果: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均对结石患者术后肾结石非靶区均有所损伤,且体外冲击波能量大于11 kV时肾损伤程度迅速提升;E<9能量波碎石的排石成功率明显高于E≥9能量波碎石,E≥11能量波碎石的并发症率低于E<11能量波碎石.结论:当冲击波能量在9~11 kV区间时,不仅对患者非靶区损伤影响较低,而且排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冲击波能量选择在9~11 kV区间是肾结石患者治疗的优能量方案.

    作者:符红霞;魏展州;黎国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Wnt1蛋白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Wnt1蛋白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人角膜上皮细胞经复苏、培养,连续传代2次后共培养12个T25细胞培养瓶,4个培养瓶一组,共3组,分别加入25 ng/mL的重组人Wnt1蛋白和50 ng/mL的重组人Wnt1蛋白,一组不加入重组人Wnt1蛋白作为对照,于不同时间点(6、24、48和72 h)各取一个T25培养瓶的细胞,计算各组角膜上皮细胞总数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在0~4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在48 h达到低状态,在72 h有所提高.加入Wnt1后6 h,25 ng/mL组未检测到Cyclin D1蛋白表达,50 ng/mL组Cyclin D1蛋白表达有所提高.在24,48和72 h时间点,25 ng/mL组和50 ng/mL组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提高,48 h达到高峰,72 h有所回落.添加Wnt1后与对照组比较,25 ng/mL组及50 ng/mL组角膜上皮细胞生长速度均加快,但在6、24及48 h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在72 h差异有显著性.结论:Wnt1蛋白的刺激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强人角膜上皮细胞Cy-clin D1的表达,且与Wnt1蛋白量呈正相关.Cyclin D1的表达强弱,在角膜上皮损伤修复及其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梨萍;李科;郑振优;宋绪华;李雷;赵楠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miR-214表达水平及功能

    目的:探讨miR-214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102例AOPP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的血清miR-214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miR-214水平与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活力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4可能的靶基因,并对预测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结果:AOPP患者血清miR-21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ChE活力呈负相关(r=-0.380,P<0.01),与P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2,P=0.00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14预测靶基因主要涉及核酸多种组分的合成与代谢、ATP能量的合成与代谢、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质氨基酸脱磷酸化、调节Ras和GTP介导的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以及多种磷酸酶活性、ATP与GTP酶活性调节、钙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于胰岛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结论:miR-214在AOPP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中毒病情程度相关,可能参与OPs中毒后病理损伤过程.

    作者:袁海军;袁梅;汤永红;詹向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倾斜种植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牙合)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种植体倾斜植入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牙合)患者,且即刻修复至终修复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伴有牙槽骨严重萎缩的下颌无牙(牙合)患者10例,各植入4枚种植体,其中双侧后牙区种植体倾斜植入.术后48 h内戴入种植支持式临时树脂固定桥,采用螺丝固位,行即刻功能性负载;3~4个月后永久固定修复.结果:共40枚种植体中,初期扭矩均达到35(N·cm)以上,在术后随访1年以上,种植体存活率达到100%.结论:在下颌无牙(牙合)伴严重萎缩的病例中使用种植体倾斜植入的种植固定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中短期效果.

    作者:杨烁;郭泳彤;张祥成;吴婧漪;周震;王亚敏;何武林;周磊;徐淑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171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出率及流行特征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腹泻A组轮状病毒(RV-A)和腺病毒(Ad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2015年1-12月来我院就诊217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及分析.结果:2171例腹泻患儿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17.96%,腺病毒阳性率8.66%,A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阳性率3.45%.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2月和12月,阳性率分别为40.78%、32.61%和39.24%.以1月为高;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是5月和7月,阳性率分别为15.79%、15.89%;A组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感染的高发月份是1月和12月,阳性率分别是7.01%和7.29%.>1岁龄~3岁儿童是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结论:A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感染是本地区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并且它们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作者:何艳明;梁秉绍;姚淑雯;梁卓夫;龚四堂;周珍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细胞肺癌脊髓内转移6例

    脊髓内转移肿瘤(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metastases ,ISCM)是伴或不伴有软脑膜受累及的脊髓实质受侵袭的肿瘤病变.ISCM罕见,尸检发现率低于2%[1],原发肿瘤以肺癌多见,但以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为常见.SCLC一旦出现脊髓内转移,病情迅速恶化,预后极差.国内、外对SCLC脊髓内转移报道极少.

    作者:刘长虎;赵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通过增加脂联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肾脏损伤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保护高脂饮食致肾脏损伤的新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及辛伐他汀治疗组,高脂饮食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先予高脂饮食20周,后者在高脂饮食的同时予辛伐他汀[10 mg/(kg·d)]灌胃治疗8周.分析大鼠血脂和肾脏的病理学变化、肾脏中脂联素、脂联素受体R1,R2,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转录因子GADD153(CHOP)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质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明显下调,AMPKα磷酸化降低,PPARα表达降低,GRP78和CHOP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辛伐他汀治疗组上述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升高肾脏脂联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减少内质网应激来改善高脂诱导的大鼠肾脏损伤.

    作者:朱致祥;李朝飞;陈勇;章秋;鲁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纳米医学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

    纳米医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为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因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及联合治疗中.产前诊断凭借纳米医学技术的早期、快速及高效检测的特点不仅降低了新生儿患遗传病率,而且保障了孕妇的健康;纳米技术靶向性、稳定性及高效性的特点为妇科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纳米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疗中的优点、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作者:孔玉方;杨毅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抵抗素介导AMPK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抵抗素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的关系.方法:50 ng/mL抵抗素及0.5 mmol/L的棕榈酸作用HepG2细胞,利用siRNA技术抑制HepG2细胞AMPKα2亚基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AMPK蛋白磷酸化(P-AMPK-Thr172)水平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蛋白磷酸化(P-ACC-Ser79)水平,尼罗红(Nile Red)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脂质含量.结果:在基础及胰岛素刺激条件下,抵抗素增加ACC2 mRNA的表达水平及胞内脂质含量(P<0.05),降低AMPKα2及肝脂肪酶(HL)mRNA的表达、AMPK及ACC磷酸化水平(P<0.05),对ACC1 mRNA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抵抗素可通过AMPK途径影响脂质代谢:脂肪酸合成增加、抑制三酰甘油分解,导致HepG2肝细胞胞内脂质积聚.

    作者:罗招凡;李芳萍;程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预后的分析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I≥1.6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预后.结果:术前APRI值同术前AST、PLT、HBsAg阳性率、肝脏纤维化、门脉癌栓密切相关.低APRI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50%)显著高于高APRI组(31%)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PRI值、肿瘤大横径、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肿瘤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APRI值同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陈昭光;任辉;张佳斌;李志杰;王洪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炎症性肠病高凝状态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1].近年来的研究[2]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3.6倍.虽然临床观察发现IBD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1%~8%,但尸检报告指出其发生率高达39%~41%.血栓栓塞的高发驱使更多人探索IBD和高凝状态之间的关联.本文就IBD患者不同凝血阶段凝血参数异常和相关机制展开综述.

    作者:时敏;汪良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07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首先利用SPECT显像仪开展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对发现异常的放射性浓聚灶进一步开展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于半年后再次开展全身骨平面显像及SPECT/CT骨断层显像诊断.上述诊断中骨显像剂均选择99mTc-MDP.根据临床及影像随访诊断结果诊断骨转移病灶,并以其为标准计算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全身骨平面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骨转移诊断结果的相异部分差异明显(优势性x2=23.000,P<0.001);SPECT/CT对骨转移的诊断特异度100.0%,诊断符合率98.1%,分别明显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诊断特异度65.0%、诊断符合率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CT/CT显像诊断,共发现性质待定病灶193个,诊断准确的骨转移病灶83个.骨转移灶主要为骨盆病灶(占50.6%).结论:全身骨平面显像能够有效确定性质待定病灶,进一步开展SPECT/CT断层显像则能够显著提高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峰;焦举;谢良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监护麻醉下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D组和DS组(每组均为48例).当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达到3分时,于钻孔处行局部浸润麻醉.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需要实施补救药物的人数、初次使用补救药物的时间、术中患者体动次数、术后恢复时间、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降低(13.68±3.13 vs.11.82±2.43 min,P=0.002).D组患者需要更多咪达唑仑来达到术前设定的镇静标准(31.25%15/48 vs.12.50%6/48,P=0.023),与D组相比,DS组患者需要芬太尼补救者(10.42%5/48 vs.27.08%13/48,P=0.036)和总需要量(89.48±23.27 vs.125.28±33.52μg,P=0.000)明显减低,芬太尼初次使用时间(18.34±4.45 vs.14.34±3.63 min,P=0.000)明显延长.与此同时,D组患者体动次数明显多于DS组(35.42%17/48 vs.16.67%8/48,P=0.036),术后恢复时间明显长于DS组(17.54±5.92 vs.12.57±5.28 min,P=0.000),且患者和外科医师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DS组(P<0.05).D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37.50%18/48 vs.18.75%9/48,P=0.041)和低血压(37.50%18/48 vs.14.58%79/48,P=0.011)的发生率较DS组高.结论:对于监护麻醉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较单纯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术中患者体动和药物补救措施及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伟;任春光;徐广军;赵勇;刘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自创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自创颈椎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0例予自创颈椎操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予普通颈椎操[1]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康复训练9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表面肌电图(sEMG)、经干预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经干预9个月后复发的人数及复发率等的变化.结果:颈椎操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表面肌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肌电图改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操康复训练干预9个月后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创颈椎操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有肯定康复作用,并且优于普通颈椎操.

    作者:秦标;王宁;杨丽艳;孟金鹏;杨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