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鹏;周子懿;向军;陈依萍;罗恩丽;蔡定芳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 ~ 3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熊果酸30 mg/(kg·d)灌胃,对照组不予熊果酸干预.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每条静脉标本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切片共10张,5张用于PCNA染色,5张用于TUNEL检测.计算增殖细胞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将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0mg/(kg·d)的熊果酸在静脉桥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抑制内膜细胞增殖和诱导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盛华;王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ED患者随机分为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研究组(n=45)和十一酸睾酮胶丸组(n=41),6个月后比较组内和组间治疗前后ⅡEF-5评分、性激素(TT、TSI、FT、E2、E2/TT、SHBG)、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对血尿常规、PSA、IPPS、肝肾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十一酸睾酮组ⅡEF-5评分、TF、FT、TSI、SHBG、HDL、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G、LDL、FBG、FIns、HOMA-IR、E2、E2/TT不同程度降低(P< 0.001或P<0.0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十一酸睾酮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合并ED能明显改善患者雄激素水平,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治疗的副作用,为MS伴ED患者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王平;曾祥文;张蜀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异常性疼痛(allodynia)[1].相关研究[2]显示,一般人群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高达8.0%,据此估计,我国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数量已超过9 000万.神经病理性疼痛不仅造成了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必要时辅以微创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作为从中药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及治疗作用的组分,中药有效成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防治方面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本文就近年来采用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72岁,主因“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1个月余”于2013年9月28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出现会阴部隐痛,夜间及久坐、站立时疼痛明显,可放射至双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及腹泻、黑便.患者同时逐渐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尿线细、尿滴沥,伴尿频、尿急,排尿间隔约30 min,夜尿约5~7次/晚.无肉眼血尿,无血精、逆行射精.有乏力症状,无腰痛、发热、盗汗、消瘦症状.
作者:彭伟彬;王志勇;李俊鹏;于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颈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约占颈椎病40%,也是治疗为有利的时机[1].传统推拿治疗颈椎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2].近年来我科引进智能美式脊椎矫正枪技术替代传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华;区大明;冼晓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小动脉重构、肺血管阻力增加,终导致右心室衰竭直至死亡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存[1].我国2007年首次公布的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后参考2009年欧洲、美国更新后的肺动脉高压和肺高压指南或专家共识及自身特色于2010年对我国关于肺动脉高压和肺高压的指南文件进行了修订和更新[2],将PAH重新定义为: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PAH的研究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对肺PAH形成的分子信号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炎症因子信号通路、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一氧化氮信号通路等[3],本文将对其中一氧化氮相关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分子在PA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42岁,主因左侧小腹、臀部疼痛7d于2014年4月15日入院.既往乙肝病毒携带病史10年.患者于7d前无诱因出现左侧小腹疼痛,坠胀不适,大便稀软,量不多,每日2~3次,无黏液及脓性分泌物、无肉眼血便,伴左侧臀髋部疼痛.无里急后重,无发热,小便正常.于2014年4月14日门诊查粪便常规:稀便,白细胞大量,红细胞少量.大便细菌涂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未见,肠镜:直肠黏膜溃疡,炎性病变.病理:直肠炎性病变,腺体增生簇集,杯状细胞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偶见中性粒细胞.
作者:李卫民;李泊宁;杨广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照组(H2组)、内毒素损伤组(LPS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组(LPS+H2组),1或2h后检测肺湿干重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的湿干重比显著增加(P<0.01),TNF-α mRNA表达量持续增加(P< 0.01),IL-10mRNA表达量在2h时才增加(P<0.05).与LPS组同一时间相比,LPS+H2组湿干重比降低(P<0.05),TNF-α mRNA表达量先降低(P<0.01),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诱导的ALI早期,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早期表达,从而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作者:毛蕾蕾;罗燮;罗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动态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加用丹参酮ⅡA的实验组及单独内科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于入院时及发病后2、7、14 d检测患者血清中IL-6及MMP-9的含量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脑出血患者其两者表达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对比其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脑出血患者在2d时血清MMP-9和IL-6水平均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在7、14 d血清MMP-9和IL-6下降明显(P<0.05),而对照组则维持较高水平.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MMP-9含量较未加用丹参酮ⅡA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显著降低,前者临床疗效也优于后者.
作者:向飞;邓民强;汪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在行全膝表面置换手术中,需要良好的止血带效果.因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1].右美托咪定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以及减弱应激反应等多种效用,并且不引起呼吸抑制[2],近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3]表明围术期用于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旨在评估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行全膝表面置换术中阻止止血带反应的效果.
作者:全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X连锁智力低下中常见的疾病,已证实由FMR-1基因突变引起.为指导FXS的治疗,美国国家脆性X基金会(National fragile X foundation,NFXF)组织脆性X临床与研究协会(fragile X clinical&research consortium,FXCRC)的专家出版了一系列的共识性文件[1].其中,由Gudrun Aubertin教授牵头撰写的脆性X综合征药物治疗指南(medications for individuals with fragile X syndrome,以下简称该指南)[2],建议在行为干预、言语和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及个性化教育支持等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对有需要的FXS患者应用一些精神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作者:段现来;李啬夫;易咏红;廖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改良性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镇静和肌肉完全松弛状态下应用多参数监测技术进行电休克治疗.临床上常用依托咪酯、琥珀胆碱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但其安全有效剂量尚无规范的用药指南.本实验使用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进行麻醉诱导,探求依托咪酯在MECT中理想有效的安全剂量.
作者:欧益金;张春平;邓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和总体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187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手术组95例,开放手术组92例,比较两组手术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总生存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微创手术组术后第1、2天疼痛明显减轻(POD1:3.1±0.8 vs 3.9±0.9,P=0.03;POD2:2.7±0.6vs 3.5±0.5,P=0.018),术后3d胸管引流总量减少(410±160vs 710±208,P=0.01)、胸管留置时间缩短(5.2±1.5 vs 7.5±1.0,P=0.02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减少(22.5%vs 51%,P=0.01).随访6~ 48个月,微创手术组总生存率略优于开放手术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0%vs 75.6%,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前者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达到同样淋巴结清扫效果,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获益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忠民;蓝斌;杨彦龙;李锐雄;王沐廷;朱天翔;陈恕;马陈声;邱旭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个月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48 h血糖>16.7 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组)和甘珀酸治疗组(G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月龄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G组于注射STZ后28 d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滞剂甘珀酸25 μg,1次/d,连续7d;而D组大鼠则鞘内注射相同容量的甘珀酸溶剂.分别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7、14、21、28、35 d时(T2~ T6)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于T6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组织检测Cx4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组、G组T4~T6时PWT降低(P<0.05),T6时脊髓Cx43的表达增加(P<0.05);与D组比较,G组T1~T5时PWT无显著变化(P>0.05),T6时PWT升高(P<0.05),脊髓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可能参与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作者:赵伟成;李晓芸;张文璇;廖美娟;杨承祥;罗刚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寡转移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NSCLC肺寡转移病例共21例,分两组,A组为手术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55岁;B组为化疗组,共10例,男6例,女4例,中位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以及A组患者中原发灶TNM、pN分期、转移模式、结节数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两组MST分别为37个月和11.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8.2%和9.1%(P<0.05);A组中单发、异时性转移、原发灶为pN0、Ⅰ和Ⅱ期的患者总生存期高于多发、同时性转移、原发灶为pN1-2、Ⅲ和Ⅳ期者(P<0.05).结论:局部手术治疗能明显延长NSCLC肺寡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作者:何锦园;李昀;刘立宝;黄邵洪;张军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为注意功能重要组分之一的警觉,是维持认知功能的基础.自1990年Posner首次提出注意网络由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3个功能子网络组成以来,注意网络的研究已逐渐深入至其子网络.根据目标刺激出现前有无暗示信号的提示,警觉可以细分为位相性警觉(phasic alertness)和固有警觉(intrinsic alertness)[1].前者是短暂提高的准备就绪的能力,而后者是一般的觉醒状态.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浓度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检查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6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合格者72例为对照组B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并对比三组患者血清中RF与抗-CCP抗体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RF含量[(57.69±22.13)U/mL]、血清RF阳性率(82.7%)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而对照A组和对照B纽的血清FR含量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抗-CCP抗体浓度[(21.89±10.67)RU/mL]、阳性率(66.39%)均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基层医疗条件较差的环境下,血清中RF和抗-CCP抗体浓度测定可用于RA疾病的临床诊断,如将RF与抗-CCR抗体指标联合检测就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作者:张杨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某院2013年第4季度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暴发感染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CARB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抗菌药物累计敏感性及使用情况分析.结果:CRAB感染患者存在高龄、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入住ICU以及多重感染等多种高危因素.33.33%的工作人员手卫生超标.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发现CRAB前患者100%用过广谱抗菌药物,70%用量不足;发现CRAB后主要治疗用药100.00%用量不足.结论:CARB感染暴发可能原因:(1)患者存在多种高危因素;(2)CRAB可能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3)广谱抗菌药物用量不足,可能诱导CRAB.
作者:谢奕丹;杨秀琼;游海敏;吴雪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对预测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9例胰腺癌患者的术前血清NGF水平,影像学均提示不能手术切除并经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癌,术前和术后6个月CT测量肿瘤病灶短径,按RECIST标准评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病变稳定(SD)均为治疗有效,病变进展(PD)为治疗无效.以NG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诊断能力.结果:39例患者中11例(占28.20%)经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有效,28例治疗无效(占71.79%).有效组患者血清NGF的平均水平为(534.52±133.71)pg/mL,无效组的为(875.76±235.98) pg/mL,结果差异有显著性.NG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标准差0.04,95%的可信区间为0.86~ 1.00,取曲线的左上方截断点,NGF值为648.50 pg/mL,敏感度89.30%,特异度81.8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9/12)和92.59% (25/27).结论:术前血清NGF水平可作为预测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作者:许建彪;罗开元;杨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多数学者[1-2]报道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高压氧治疗(HBOT)疗效显著,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同时伴有无自主呼吸、肺部感染、多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胃肠道出血、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并且由于高压氧舱内环境的特殊性,如何保证安全有效地进行HBOT非常重要.现对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医护陪舱治疗的138例危重患者的情况和在HBOT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隽;翁其彪;陈雪林;王晓雯;张晓菁;尹娜;陈玲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