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年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张春莉;杜雄;尹香利

关键词:神经鞘瘤,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幼年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外科手术切除的幼年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进行临床特征、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幼年性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在组织学上具有巢状分布、异型性明显、伴黏液变性、囊性变及凋亡活跃等特点.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S-100、Vim阳性;NF标记弱阳性;EMA、Ker、CgA、Syn、Desmin、Myoglobin、Actin、CD99、CD68均呈阴性表达.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多发于30~50岁的成人,发生于幼年者罕见,其诊断除依赖病理形态学特点外,还需要结合肿瘤与神经的关系、免疫组化表型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胱抑素C和简化MDRD公式在评价肿瘤化疗患者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和简化MDRD公式在诊断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及CysC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3-6月住院已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171例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检测血清中CysC、肌酐(Cr)及尿素(Urea),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eGFR,比较CysC与其他指标评估GFR的价值.结果:CysC与GFR的相关性高于Cr及Urea,AUCROC按面积大小排列为CysC>Cr>Urea.结论:CysC能敏感提示肿瘤化疗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可根据简化MDRD公式计算eGFR水平初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

    作者:张建;黄艳春;穆朝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吡咯列酮对糖耐量低减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糖代谢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P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咯列酮及安慰荆干预治疗15周,测体质指数(BMI)、空腹及负荷后PG、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L-6、hs-CRP等.结果: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咯列酮组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 h血糖(2hPBG)、HbAlc、空腹胰岛索(Fins)、负荷后2 h胰岛素(2hlns)、IL-6、ha-CRP均明显下降,ISI明显回上升(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吡咯列酮可改善IGT并高胰岛素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分泌,同时可降低IL-6、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吴标良;王民登;韦华;何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临床体会

    孤立性蝶窦病变时指原发于蝶窦并且局限于蝶窦腔内的疾病,没有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临床上由于蝶窦位置深在,发生病变后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且其周围与重要结构相毗邻,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现将其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辉;袁宏伟;彭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手术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胸腺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经胸骨正中劈开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0例.麻醉诱导:TCI丙泊酚(采用血浆靶控,浓度为4μg/mL)和舒芬太尼(采用效应室靶控,浓度为0.4 ns/mL)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无肌松药,通过BIS维持在40~60之间调节丙泊酚的浓度;通过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的±20%~30%调节舒芬太尼的浓度.记录诱导插管的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切皮时患者是否有体动反应.及苏醒、拔管、和出室时间、术毕拔管情况、术后48 h内再插管情况及麻醉诱导期间和术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切皮时无一例患者发生体动反应.无肌松药下TCI丙泊酚及舒芬太尼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清醒时间(2.47±1.58)min,拔管时间(5.44±3.22)min及出室时间为(11.44±3.93)min.术毕拔管率为100%.术后再插管率为2.5%.结论:MG患者在不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TCI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完成胸腺切除手术.

    作者:石好;左明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磁共振成像在盆腔肿物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盆腔肿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5例经B超检查发现有盆腔肿物的患者行MRI检查.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对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在175例MRI检查中65例诊断畸胎瘤,46例诊断卵巢巧囊,28例诊断卵巢良性囊肿,17例诊断卵巢癌,5例诊断盆腔脓肿和9例特殊部位肿瘤.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96%、100%、90%和100%.结论:MRI检查可为盆腔肿物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指导,值得妇科广泛应用.

    作者:姜萍;许卫;梅其在;林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清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l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l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l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

    目的:总结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方法: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患者组(72例)及男性患者组(173例).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组≥60岁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糖尿病、冠心痛、高脂血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入院后首次诊断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收缩压及入院高舒张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5),女性组治疗后平均脉压差低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舒张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患者多采用联合药物降压,选用静脉用降压药物比例及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数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降压药物选择的比例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荆和α1+β受体阻滞剂.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逐渐增高,但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因此对女性患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血压较难控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合理选用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以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孙呜宇;王效增;荆全民;王祖禄;韩雅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价凯力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凯力康注射液组和依达拉奉组,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用药14 d,总观察时间为90 d.于用药后第14天及90天进行评价.主要疗效指标采用NIHSS评估;采用Bartha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1)凯力康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第90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依达拉奉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第90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凯力康组的Bra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5).依达拉奉组的Ban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凯力康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依达拉奉组有效率为7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90d 1型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低于3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患者用药后出现1例不良反应,考虑系因用药前8 h曾用卡托普利所致.结论:凯力康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疗效.尤其对 1型脑梗死远期疗效显著,其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拱忠影;臧大维;卢轶;宋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MACC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OVCAR-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l)小发卡RNA(small hair 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卵巢癌细胞OVCAR-3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MACC1特异性shRNA序列,插入栽体p-super-EGFP-1中.重组栽体转染OVCAR-3,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MACC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MACC1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ACC1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瑞涛;史惠蓉;陈志敏;黄好亮;刘惠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肌缺血后适应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尽管近30年来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有很大进步,即通过及时再灌注的心肌拯救机制,它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酶的释放及更好地恢复心功能,但冠脉阻塞后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对缺血心肌突然恢复血流可能会矛盾性地导致损伤的扩大,这种损伤在缺血末期并不存在且可被再灌注时的干预措施所改善,再灌注损伤大多发生在再灌注的早期,引发后期的一些级联反应,终导致缺血范围的扩大、心室扩张、心室壁变薄且心肌失去收缩及舒张功能[1].

    作者:项海燕;唐燕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肿瘤的抗转移治疗

    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一般经历肿瘤细胞局部扩散、内渗入血管内(intravasation),在循环内存活下来,从血管内外渗,后在器官内植入[1].播散的细胞必须克服一些阻碍转移的天然障碍,每一个器官对肿瘤细胞的屏障作用和微环境不一定相同.肿瘤细胞有能力渗透到远隔器官,不一定意味着能在这些器官内栖居下来.许多基因,包括启动肿瘤基因、转移启动基因、转移进展基因和转移毒性基因,参与转移过程.

    作者:徐克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PKC-α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PKC-α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PKC-α、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KC-α和E-cadherin 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PKC-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KC-α均为阴性,56例鼻咽癌标本PKC-α的阳性表达率为78.6%,在角化性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非角化型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0.0%和85.7%,不同组织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Ⅰ~Ⅱ期和Ⅲ~Ⅳ期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C-α表达与E-cadherin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KC-α 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C-α过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与肿瘤的侵袭、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郝华;崔锦珠;王进声;叶星江;张锡流;吴萍;蔡蕾;叶笃筠;欧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结合珠蛋白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血清α2球蛋白组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的血清及其他体液中,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血红蛋白(heamoglobin,Hb)并将其运至肝中代谢,从而避免Hb和铁从肾脏丢失以及对肾脏的损伤.

    作者:黄光琳;郑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2010O年3-9月贵阳地区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住院的2609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中的103例普通病例和172例重症病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观察,并采集其粪便(肛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重症病例年龄明显小于普通病例;其高热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也明显高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EV71与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CA16感染率在普通与重症通病例中无明显差异;普通病例非EV71、CA16的其他EV单独感染率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结论:2010年贵阳地区手足口病普通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EV,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EV71合并非EV71、CA16的其他EV;普通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非EV71、CA16的其他EV.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激素水平与情绪障碍相关分析

    目的: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睾酮(T),分析其对情绪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入组的146例围绝经期妇女,分别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留取血样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抑郁组的E2和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焦虑组的E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T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抑郁焦虑共病组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E2、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发生与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施凤;任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IVU)在对位不清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中的效果和碎石疗效.方法:选取ESWL治疗中对位不清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造影剂联合速尿行IVU对结石进行定位,对照组采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逆行尿路造影(RGP)对结石进行定位.观察两组结石定位情况和ESWL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碎石操作时间、并发症、结石排净时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更接受治疗组治疗方法,接受程度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医疗费用更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IVU对对位不清输尿管结石定位准确,ESWL效果好,其碎石效果与输尿管插管RGP对位碎石效果相同,但费用较低,患者更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舟;郑土康;田焕书;叶木石;黄兴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脑梗死组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对照组手术步骤同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脑组织含水率测定鉴定模型的成功.测定术前、术后2 h内的大鼠血清IM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含水率测定均证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清IM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术前术后的血清IMA水平分剐为(0.190±0.013)和(0.314±0.011)ABSU(P<0.01).对照组术后血清IMA水平比术前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术后血清IM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IMA在急性脑梗死大鼠血中增高,提示血清IMA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张珊珊;张兆辉;汪宁;李慧;黄刚;刘美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诊治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6例分析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临床比较少见,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以腹胀、腹痛、呕吐为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又因发病年龄小,易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本院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崩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胆道穿孔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华;邓庆强;冯亮;陶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孟鲁司特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孟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4例CV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口服酮替芬,B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连续治疗8周,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3.4%,A组总有效率67.2%;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FVC)明显上升,肺功能改善(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有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例不同原因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只有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感染.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并发症少的胃造瘘方法.

    作者:江家赞;程宏辉;梁晓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