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胸腔镜辅助下早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9例早期肺癌手术临床资料,分为术中使用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凝钩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较电凝钩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超声刀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行胸腔镜辅助早期肺癌手术安全、可行,超声刀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渗出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胸腔镜外科非常重要的手术工具.
作者:聂广杰;吴祖培;叶伟红;宋长山;陈有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小切口下3种胆管探查方式:经胆囊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标准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经胆囊管组(46例)、一期缝合组(57例)及T管引流组(61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等.结果:除术后输液量低于一期缝合组外(P<0.05),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在其余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中类似(P>0.05),T管引流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或长于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P<0.05).术后总并发症20.1%(33/164),3组早期并发症无差异(P>0.05),T管引流组晚期并发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3种小切口下胆总管探查方式安全、有效.在一定适应证下,经胆囊管或一期缝合胆总管探查明显优于T管引流,可作为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
作者:郝立校;王坚;蔡珍福;皋岚雅;焦成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关于L-氨基酸转运体(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认为LAT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相关,是预测肿瘤不良预后的病理因素.目前国内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二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世莲;赵卫刚;王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135例骨科和神经外科褥疮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康复新治疗(A组,n=45),皮维碘治疗(B组n=44),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C组,n=46)观察至少1个月,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疗效.结果:C组的治疗效果为97.8%,明显高于A组的82.3%和B组的77.3%(P<0.01).结论: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疗效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娟;吴水群;樊秀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IS)与强的松(PRED)口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4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S组,予定量雾化吸入BIS 6 mg/d;PRED组,30 mg强的松片每日顿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 h后、第2天、第7天等不同时段临床指标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pred)、PEF(%pred)、FEF(25~75)%(%pre)以及SpO2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雾化BIS及口服PRED均能迅速改善病情;治疗4 h后以及第2天、第7天各时间段BIS及PRED组间临床评分、肺功能、SpO2改善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雾化BIS 6 mg/d与口服PRED 30 mg/d疗效相当.
作者:李兰英;王洪云;陈艳波;关向群;王虹;毛锐;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一般经历肿瘤细胞局部扩散、内渗入血管内(intravasation),在循环内存活下来,从血管内外渗,后在器官内植入[1].播散的细胞必须克服一些阻碍转移的天然障碍,每一个器官对肿瘤细胞的屏障作用和微环境不一定相同.肿瘤细胞有能力渗透到远隔器官,不一定意味着能在这些器官内栖居下来.许多基因,包括启动肿瘤基因、转移启动基因、转移进展基因和转移毒性基因,参与转移过程.
作者:徐克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及改进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50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儿,33例行腺样体加扁桃体切除术,9例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8例单纯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5例(90.0%);显效3例(6.0%),包括单纯行腺样体切除而有扁桃体肥大者1例,肥胖1例,鼻部阻塞1例;有效2例(4.0%),包括术后鼻腔粘连1例,Williams综合征1例;无效0 例.结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有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肥胖、鼻部疾病、颅面部畸形等其他并发症.对于未达到治愈标准的患儿要分析其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继续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陈嵘;冯卫文;傅敏仪;陈美珍;叶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癌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其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上个世纪的癌症生物学家们通过一个随机模型来解释癌症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一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群在发生基因突变后获得不可控的增殖能力.经过一定积累后,有增殖和生存优势的细胞克隆便形成肿瘤.这些肿瘤细胞不仅可以维持自身的生长,而且在异体移植后可以致瘤.随机理论主张,癌症是由一个细胞克隆或由一组有相似增殖能力的克隆组成,一个癌组织中细胞形态和特性都是一致的,而且每个癌细胞均可以启始和播种肿瘤.因此从理论上讲,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杀伤所有的肿瘤细胞.
作者:张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外伤导致的眼睑缺损病例逐年增多,其中大面积的下睑全层缺损亦不少见.眼睑不仅是保护眼球的第一道屏障,而且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眼睑缺损常导致角膜暴露和结膜炎症,严重时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因此,及时修复缺损眼睑在功能上和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永强;李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和早期特异性症状.方法:使用孤独症一般资料及发育情况问卷和婴幼儿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AT)收集524例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和早期症状.结果:起病月龄平均为57.31(7.6~46.5)个月,病程平均为36.6(0.4~152)个月;就诊时平均月龄为57.31(11~180)个月,母孕期阳性发现及分娩时合并症发生率较高,各发育指标普遍较正常儿童延迟;早期特异性症状为交会性注意.扮演性游戏以及对他人的情感反应缺陷.结论:重视特异性早期缺陷症状有可能2岁前能诊断干预.
作者:殷青云;陈劲梅;张荣花;罗学荣;李雪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基因l(TAPl)多态性与肺结核痛(PTB)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205例海南黎族肺结患者及217例海南黎族健康人群TAP1-1/TAP1-2(即Codon333/637)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1)海南黎族人群TAP1-1/TAP1-2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多态性(A→G);(2)TAP1-1 Codon333多态性位点纯合型Val/VaL的基因频率病例组为4.88%,低于对照组5.33%,而病例组的杂合型lle/Val频率为44.39%,明显高于对照组26.73%,在两组人群中,野生型lle/lle与杂合型比较,P=0.008,OR=1.92(95%CI:1.19~3.12),差异有意义,而与纯合型比较,无差异(P>0.05);(3)TAPl-2Codon637多态性位点纯合型Gly/Gly、杂合型Asp/Gly的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野生型与杂合型比较OR=2.87(95%CI=1.75~4.71),与纯合型比较,OR=3.94,(95%CI=1.82~8.53).结论:TAP1基因Codon637位点多态性可能是海南黎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因素.
作者:吉丽敏;王丹妹;莫燕娜;何佟;林峰;林容;林堂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P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咯列酮及安慰荆干预治疗15周,测体质指数(BMI)、空腹及负荷后PG、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L-6、hs-CRP等.结果: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咯列酮组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 h血糖(2hPBG)、HbAlc、空腹胰岛索(Fins)、负荷后2 h胰岛素(2hlns)、IL-6、ha-CRP均明显下降,ISI明显回上升(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吡咯列酮可改善IGT并高胰岛素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分泌,同时可降低IL-6、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吴标良;王民登;韦华;何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构建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l)小发卡RNA(small hair 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卵巢癌细胞OVCAR-3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MACC1特异性shRNA序列,插入栽体p-super-EGFP-1中.重组栽体转染OVCAR-3,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MACC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MACC1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ACC1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瑞涛;史惠蓉;陈志敏;黄好亮;刘惠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根据有无荚膜分为荚膜型和无荚膜型(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两类,荚膜型又可分为a~f六个血清型.以往认为只有荚膜型菌株可以致病,以b型(Hib)侵袭力强,但近来研究显示,随着Hib荚膜多糖疫苗的应用,目前在Hi引起的感染中多见的是NTHi.
作者:何多姣;李双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诱导和插管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方法:3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组于诱导前给予DEX(1μg/kg)静脉泵注,15min内完成,然后行麻醉诱导.C组诱导前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麻醉方法同D组.分别记录,泵注DEX或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1 min(T4)、3 min(T5)、5 min(T6)7个时点的SBP、DBP、MAP和HR以及To和T1的OAA/S镇静评分.结果:T3时点,与C组相比,D组HR显著降低(P<0.05),MAP显著降低(P<0.01).其余各时点两组MAP和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AA/S镇静评分,与T0相比,C组T1时不变,D组T1时显著下降(P<0.05);D组T1时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使用DEX具备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
作者:周南;周锦;刘晓江;吴特热格勒;张铁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入选维持性血透患者(MHD)90例,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将患者分成两组,PTH≥300 pg/mL (54例) 和PTH<300pg/mL(36例),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90例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存在年龄、营养、透析前舒张压的差异,对数转换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如 lnSDANN、lnRMSSD、lnPNN50在两组患者中有差异.所有患者lnPTH和lnPNN50、lnTRIA、lnSDANN、lnRMSSD的相关有统计学差异.同样lnPTH和lnPNN50、lnTRIA、lnSDANN、lnRMSSD的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拟合曲线存在3次模型关系.但决定系数较弱.结论: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恶化了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TH可能同时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与总的张力水平产生影响.
作者:王伟;丁光明;方静;卢小琼;董俊邑;梁江红;黄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肌层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
作者:万璟;李小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中肋骨的假阳性率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作者:温琥玲;游金辉;谢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两种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25例(A组),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ASD、VSD修补术133例(B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住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技术均是治疗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勇;刘健;黄击修;林小彬;付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Gefitinib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口服Gefitinib 250 mg/d治疗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30 d,复查CT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68例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至少曾经使用过一种以上化疗方案,可评价疗效67例,其中CR 2例(3.0%),PR 24例(35.8%),SD 18例(26.7%),PD 24例(35.8%).有效率(CR+PR)26例(38.8%),疾病控制率(CR+PR+SD)44例(65.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9 M,总生存期为3.3~50.7M(中住生存时间9.5M),19例生存时间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28.4%.5例生存时间超过2年,2年生存率为7.5%,长1例存活超过4年,达50.7个月.Gefitinib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四肢关节疼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及腹痛,只有1例原有慢性肺部纤维化疾病,服用后严重间质性肺炎导致死亡.无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改变.结论:Gefitinib对晚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可以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并且可以作为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作者:黄雪琴;张为民;谢波;郑积华;徐志勇;王仙赐;林金容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