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癌腹水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万璟;李小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腹水, 细胞学检查, 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类型, 侵犯深度, 临床分期, 发病率, 癌预后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且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肌层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羚羊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羚羊角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手足口病患儿23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热毒宁或痰热清、维生素C液体输入:治疗组除应用上述药物外加用羚羊角口服液治疗.结果: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开始热退时间及完全热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羚羊角口服液对手足口病性发热有确实疗效.特别是合并肢体不自主抖动患儿,与西药合用可缩短病程,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董加秀;周广慧;赵新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同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不同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广州市4家三甲医院的445例机械通气患者,比较国内标准、CPIS积分标准、Johanson标准,以及按照美国胸科学会指南推荐的联合标准,观察各种方法VAP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以及VAP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国内标准与CPIS积分标准、Johanson标准诊断的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14.6%、19.6%、13.9%(P>0.05),各标准间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无差异,联合标准(国内标准/CPIS积分)方法阳性栓出率20.2%(P<0.05),Kappa值检验提示联合标准与国内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797,P<0.01).与国内标准比较,联合标准敏感性高.结论:联和标准(国内标准/CPIS积分)优于单一标准,敏感性高,假阴性率低,减少漏诊.

    作者:谢长江;陈劲龙;马洪明;农凌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清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l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l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l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组腺病毒r-caspase3的靶向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构建靶向性反向半胱氨酸蛋白酶3(r-caspase3)重组腺病毒对AFP表达阳性肝癌细胞凋亡诱导的效果和特异性.方法:采用AFP表达强阳性细胞HepG2、表达弱阳性细胞7721、正常肝细胞L-02以及AFP表达阴性乳腺癌细胞 MDA-MB-231,分别感染构建之重组腺病毒Ad-r-caspase3、Ad-E(AFP)P(ALB)/r-caspase3及Ad-P(ALB)/r-caspase3,SRB染色测定O.D值,计算细胞死亡率和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epG2、7721细胞对各腺病毒敏感程度为Ad-E(AFP)P(ALB)/r-caspase3>Ad-PALB/r-caspase3>Ad-r-caspase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Ad-E(AFP)P(ALB)/r-caspase3具有极强的凋亡选择性,AFP表达越强,凋亡指数越高.结论:靶向性 Ad-E(AFP)-P(ALB)/r-caspase3重组腺病毒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凋亡选择性,同AFP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王炜;沈浩元;刘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甲状旁腺激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入选维持性血透患者(MHD)90例,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将患者分成两组,PTH≥300 pg/mL (54例) 和PTH<300pg/mL(36例),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90例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存在年龄、营养、透析前舒张压的差异,对数转换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如 lnSDANN、lnRMSSD、lnPNN50在两组患者中有差异.所有患者lnPTH和lnPNN50、lnTRIA、lnSDANN、lnRMSSD的相关有统计学差异.同样lnPTH和lnPNN50、lnTRIA、lnSDANN、lnRMSSD的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拟合曲线存在3次模型关系.但决定系数较弱.结论: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恶化了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TH可能同时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与总的张力水平产生影响.

    作者:王伟;丁光明;方静;卢小琼;董俊邑;梁江红;黄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我院诊治的43例严重医源性榆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妇产科手术损伤34例,泌尿外科6例,普外科3例.37例行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术,23例(62.2%)获得治愈,其中有4例先后行了2次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术后获得治愈.7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及1例回肠代输尿管术均获得治愈.1例行患肾切除术.随访3~33个月(平均10.2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熟悉局部解剖、细致规范手术是预防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关键:根据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时间和类型,分别采用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输尿管膀胱瓣吻合、回肠代输尿管等方法处理,疗效满意.

    作者:姜少军;谢克基;蔡岳斌;邓向荣;王斌;韦兴华;钟惟德;胡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国海南黎族人群TA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基因l(TAPl)多态性与肺结核痛(PTB)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205例海南黎族肺结患者及217例海南黎族健康人群TAP1-1/TAP1-2(即Codon333/637)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1)海南黎族人群TAP1-1/TAP1-2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多态性(A→G);(2)TAP1-1 Codon333多态性位点纯合型Val/VaL的基因频率病例组为4.88%,低于对照组5.33%,而病例组的杂合型lle/Val频率为44.39%,明显高于对照组26.73%,在两组人群中,野生型lle/lle与杂合型比较,P=0.008,OR=1.92(95%CI:1.19~3.12),差异有意义,而与纯合型比较,无差异(P>0.05);(3)TAPl-2Codon637多态性位点纯合型Gly/Gly、杂合型Asp/Gly的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野生型与杂合型比较OR=2.87(95%CI=1.75~4.71),与纯合型比较,OR=3.94,(95%CI=1.82~8.53).结论:TAP1基因Codon637位点多态性可能是海南黎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因素.

    作者:吉丽敏;王丹妹;莫燕娜;何佟;林峰;林容;林堂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子宫癌肉瘤化疗诱发糖尿病的临床思考

    子宫癌肉瘤是极具侵袭力的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4%,多发于绝经后妇女,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化疗导致血糖异常并不少见,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的病例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

    作者:包慧琼;左约维;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孤独症的婴幼儿早期症状

    目的:了解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和早期特异性症状.方法:使用孤独症一般资料及发育情况问卷和婴幼儿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AT)收集524例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和早期症状.结果:起病月龄平均为57.31(7.6~46.5)个月,病程平均为36.6(0.4~152)个月;就诊时平均月龄为57.31(11~180)个月,母孕期阳性发现及分娩时合并症发生率较高,各发育指标普遍较正常儿童延迟;早期特异性症状为交会性注意.扮演性游戏以及对他人的情感反应缺陷.结论:重视特异性早期缺陷症状有可能2岁前能诊断干预.

    作者:殷青云;陈劲梅;张荣花;罗学荣;李雪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复合顺铂珊瑚人工骨对骨巨细胞瘤作用的体内实验

    目的:建立骨巨细胞瘤肿瘤模型并进一步评价自制复合珊瑚人工骨对骨巨细胞瘤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采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细胞,建立骨巨细胞瘤肿瘤模型,对肿瘤模型进行进一步鉴定确定为骨巨细胞瘤肿瘤模型后,将复合顺铂珊瑚人工骨(composite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CHA)植入肿瘤模型内,评价其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安全性能.结果:原代培养的骨巨细胞瘤在裸鼠体内可成瘤,骨巨细胞瘤成瘤率较低且瘤结节生长较慢,瘤结节植入CCHA后,瘤结节出现明显缩小并逐渐包括局部小块皮肤干性发黑坏死,对照组植入(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后瘤结节无明显变化,两组裸鼠重要脏器未见组织细胞损伤.结论:复合人工骨在体内对骨巨细胞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且对机体无明显损伤.

    作者:杨进城;林骏;张余;尹庆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与肺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是单层立方肺泡上皮的灶性轻至中度非典型增生,病灶通常不超过5 mm,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类型.WHO在1999年将AAH正式列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近10年来,肺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AAH相关的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多种致癌因素增多有关[1].应用

    作者:肖维华;陈国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切口下三种胆总管探查方式的临床对比

    目的:比较小切口下3种胆管探查方式:经胆囊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胆道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符合标准的1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经胆囊管组(46例)、一期缝合组(57例)及T管引流组(61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等.结果:除术后输液量低于一期缝合组外(P<0.05),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在其余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中类似(P>0.05),T管引流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或长于经胆囊管组和一期缝合组(P<0.05).术后总并发症20.1%(33/164),3组早期并发症无差异(P>0.05),T管引流组晚期并发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3种小切口下胆总管探查方式安全、有效.在一定适应证下,经胆囊管或一期缝合胆总管探查明显优于T管引流,可作为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

    作者:郝立校;王坚;蔡珍福;皋岚雅;焦成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2010O年3-9月贵阳地区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住院的2609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中的103例普通病例和172例重症病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观察,并采集其粪便(肛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重症病例年龄明显小于普通病例;其高热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也明显高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EV71与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CA16感染率在普通与重症通病例中无明显差异;普通病例非EV71、CA16的其他EV单独感染率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结论:2010年贵阳地区手足口病普通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EV,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EV71合并非EV71、CA16的其他EV;普通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非EV71、CA16的其他EV.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L-氨基酸转运体与肿瘤的关系

    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关于L-氨基酸转运体(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认为LAT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相关,是预测肿瘤不良预后的病理因素.目前国内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二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世莲;赵卫刚;王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PKC-α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PKC-α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PKC-α、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KC-α和E-cadherin 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PKC-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KC-α均为阴性,56例鼻咽癌标本PKC-α的阳性表达率为78.6%,在角化性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非角化型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0.0%和85.7%,不同组织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Ⅰ~Ⅱ期和Ⅲ~Ⅳ期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C-α表达与E-cadherin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KC-α 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C-α过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与肿瘤的侵袭、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郝华;崔锦珠;王进声;叶星江;张锡流;吴萍;蔡蕾;叶笃筠;欧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脑梗死组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对照组手术步骤同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脑组织含水率测定鉴定模型的成功.测定术前、术后2 h内的大鼠血清IM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含水率测定均证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清IM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术前术后的血清IMA水平分剐为(0.190±0.013)和(0.314±0.011)ABSU(P<0.01).对照组术后血清IMA水平比术前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术后血清IM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IMA在急性脑梗死大鼠血中增高,提示血清IMA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张珊珊;张兆辉;汪宁;李慧;黄刚;刘美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A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 mL/kg、实验组B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5 mL/kg,均每天2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检测血清T-BILI、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儿经治疗后T-BILI、I-BILI水平均明显下降,至治疗第7天下降明显,其中治疗第4、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A、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B与实验组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B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不高,症状轻,停药后可恢复.

    作者:陈丽萍;谭小华;张费通;李于凡;吴惠晴;崔其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效果

    目的:了解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135例骨科和神经外科褥疮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康复新治疗(A组,n=45),皮维碘治疗(B组n=44),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C组,n=46)观察至少1个月,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疗效.结果:C组的治疗效果为97.8%,明显高于A组的82.3%和B组的77.3%(P<0.01).结论: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疗效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娟;吴水群;樊秀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并视为致心血管疾病

    作者:杨丽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脏的途径和剂量.方法:用电凝烧灼法制作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用悬滴法获得类胚体(embryoid body,EB),把EB分别接种在带栽玻片和无载玻片的24孔平皿中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法、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法来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GFP1品系小鼠ES细胞培养后制成悬液.浓度为2×107/mL,取不同剂量经鼠尾静脉注射到心肌梗死3 d的鼠体内,观察小鼠的反应;分别于2周和4周取出心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结果:在类胚体中可见自发性收缩的细胞,且类胚体在载玻片上培养有节律性收缩的细胞团个数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心肌肌钙蛋白阳性:肌球蛋白轻链(MLC)2a和MLC-2v明显表达,GFP1品系小鼠ES细胞经鼠尾静脉注射剂量为2×106个Es细胞(100μL)时鼠均能生存到2周和4周;4周后在心脏缺血区HE染色见心肌细胞结构损伤较重.肌原纤维消溶,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不同,但无明显心肌肌钙蛋白表达.结论:不添加任何化学诱导剂小鼠Es细胞在体外也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方法是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好方法.胚胎干细胞可经静脉注射移植,推荐注射剂量是2×106个ES细胞(100μL).

    作者:逄彦华;葛凤霞;岳凤鸣;佐佐木克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