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沈浩元;刘猛
目的:构建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l)小发卡RNA(small hair 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卵巢癌细胞OVCAR-3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MACC1特异性shRNA序列,插入栽体p-super-EGFP-1中.重组栽体转染OVCAR-3,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MACC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MACC1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ACC1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瑞涛;史惠蓉;陈志敏;黄好亮;刘惠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135例骨科和神经外科褥疮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康复新治疗(A组,n=45),皮维碘治疗(B组n=44),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C组,n=46)观察至少1个月,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评定疗效.结果:C组的治疗效果为97.8%,明显高于A组的82.3%和B组的77.3%(P<0.01).结论:康复新联合皮维碘治疗褥疮的疗效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娟;吴水群;樊秀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根据有无荚膜分为荚膜型和无荚膜型(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两类,荚膜型又可分为a~f六个血清型.以往认为只有荚膜型菌株可以致病,以b型(Hib)侵袭力强,但近来研究显示,随着Hib荚膜多糖疫苗的应用,目前在Hi引起的感染中多见的是NTHi.
作者:何多姣;李双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患者,女,60岁,因左耳周围区域麻木1周,于2009年5月1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6/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 mmHg,一般状态好.PET/CT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伴颅脑、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胸椎多发转移.血液常规分析、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作者:吕东来;胡宗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偏头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神经疾病之一,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缺乏完整诠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我们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三磷酸腺苷氯化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丽;周艳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中肋骨的假阳性率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作者:温琥玲;游金辉;谢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不同入路在胃底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手术近期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138例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左前外胸小切口76例(经胸组)、上腹正中切口62例(经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食管切除长度、胃食管吻合情况、术中清除淋巴结例数、上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手术后住院时间、切除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术清除淋巴结例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手术后住院时间、切除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切除长度、上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中的肺部感染有差异(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治疗责门癌经左前胸小切口患者应该注意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经上腹正中切口要注意病例的选择,注意术中上切缘情况,应用术中冰冻活检,预防上切缘阳性.
作者:林艇;蓝斌;谢春发;黄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并视为致心血管疾病
作者:杨丽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我院诊治的43例严重医源性榆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妇产科手术损伤34例,泌尿外科6例,普外科3例.37例行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术,23例(62.2%)获得治愈,其中有4例先后行了2次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术后获得治愈.7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及1例回肠代输尿管术均获得治愈.1例行患肾切除术.随访3~33个月(平均10.2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熟悉局部解剖、细致规范手术是预防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关键:根据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时间和类型,分别采用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输尿管膀胱瓣吻合、回肠代输尿管等方法处理,疗效满意.
作者:姜少军;谢克基;蔡岳斌;邓向荣;王斌;韦兴华;钟惟德;胡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l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l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l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孤立性蝶窦病变时指原发于蝶窦并且局限于蝶窦腔内的疾病,没有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临床上由于蝶窦位置深在,发生病变后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且其周围与重要结构相毗邻,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现将其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辉;袁宏伟;彭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方法: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患者组(72例)及男性患者组(173例).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组≥60岁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糖尿病、冠心痛、高脂血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入院后首次诊断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收缩压及入院高舒张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5),女性组治疗后平均脉压差低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舒张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患者多采用联合药物降压,选用静脉用降压药物比例及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数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降压药物选择的比例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荆和α1+β受体阻滞剂.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逐渐增高,但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因此对女性患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血压较难控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合理选用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以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孙呜宇;王效增;荆全民;王祖禄;韩雅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和性激素调节作用,临床广泛应用其治疗寻常痤疮.近2年我科共收治10例丹参酮所致多形红斑型药疹,先报告如下.
作者:袁定芬;白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激素(PTH)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的影响.方法:入选维持性血透患者(MHD)90例,根据全段甲状旁腺素浓度将患者分成两组,PTH≥300 pg/mL (54例) 和PTH<300pg/mL(36例),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 90例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存在年龄、营养、透析前舒张压的差异,对数转换的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如 lnSDANN、lnRMSSD、lnPNN50在两组患者中有差异.所有患者lnPTH和lnPNN50、lnTRIA、lnSDANN、lnRMSSD的相关有统计学差异.同样lnPTH和lnPNN50、lnTRIA、lnSDANN、lnRMSSD的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拟合曲线存在3次模型关系.但决定系数较弱.结论: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恶化了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PTH可能同时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与总的张力水平产生影响.
作者:王伟;丁光明;方静;卢小琼;董俊邑;梁江红;黄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胸腔镜辅助下早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9例早期肺癌手术临床资料,分为术中使用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凝钩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较电凝钩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超声刀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行胸腔镜辅助早期肺癌手术安全、可行,超声刀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渗出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胸腔镜外科非常重要的手术工具.
作者:聂广杰;吴祖培;叶伟红;宋长山;陈有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改良Roux-en-Y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对1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改良式Roux-en-Y进行消化道重建,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治疗方式、发病时间,随访术后治疗变化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例,有10例(71.4%)患者术后血糖逐渐转为正常并停用降糖药,达到治愈标准,余4例(28.6%)明显改善,3例由术前口服降糖药由两种药降为一种药,单种药量无增加,且血糖由术前7~13mmol/L不等均降至正常范围,饭量也无严格控制.1例血糖也在基本正常范围内,但服药不规则,多采用升高后服用降低后停药.结论:对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改良Roux-en-Y消化道重建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糖尿病糖代谢.
作者:陈培臻;黄国平;蔡铭智;洪建明;蔡丽生;蔡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移植后复发的发生率、发生时间、部位、类型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13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5例复发,占10.8%,尤以ALL为主(11/15).复发均在移植后1年内,中位时间+6m(+2m~+12m).死亡率为73%(11/15).单纯髓内复发占3.6%(5/139):单纯髓外复发的占5.8%(8/139),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为主;髓内外均复发的占1.4%(2/139).结论:对移植后复发高危患者应尽快撤去免疫抑制荆;髓外软组织肿瘤予局部放疗、全身化疗;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腰穿注药结果正常后予头颅放射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吴穗晶;杜欣;翁建宇;陆泽生;罗成伟;凌伟;林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两种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25例(A组),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ASD、VSD修补术133例(B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住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技术均是治疗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勇;刘健;黄击修;林小彬;付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哮喘是因接触刺激物引起的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可逆性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作者:王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IVU)在对位不清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中的效果和碎石疗效.方法:选取ESWL治疗中对位不清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造影剂联合速尿行IVU对结石进行定位,对照组采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逆行尿路造影(RGP)对结石进行定位.观察两组结石定位情况和ESWL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碎石操作时间、并发症、结石排净时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更接受治疗组治疗方法,接受程度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医疗费用更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IVU对对位不清输尿管结石定位准确,ESWL效果好,其碎石效果与输尿管插管RGP对位碎石效果相同,但费用较低,患者更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舟;郑土康;田焕书;叶木石;黄兴端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