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腺病毒r-caspase3的靶向性实验研究

王炜;沈浩元;刘猛

关键词:癌, 肝细胞, 腺病毒, 反向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 靶向性
摘要:目的:观察构建靶向性反向半胱氨酸蛋白酶3(r-caspase3)重组腺病毒对AFP表达阳性肝癌细胞凋亡诱导的效果和特异性.方法:采用AFP表达强阳性细胞HepG2、表达弱阳性细胞7721、正常肝细胞L-02以及AFP表达阴性乳腺癌细胞 MDA-MB-231,分别感染构建之重组腺病毒Ad-r-caspase3、Ad-E(AFP)P(ALB)/r-caspase3及Ad-P(ALB)/r-caspase3,SRB染色测定O.D值,计算细胞死亡率和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epG2、7721细胞对各腺病毒敏感程度为Ad-E(AFP)P(ALB)/r-caspase3>Ad-PALB/r-caspase3>Ad-r-caspase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Ad-E(AFP)P(ALB)/r-caspase3具有极强的凋亡选择性,AFP表达越强,凋亡指数越高.结论:靶向性 Ad-E(AFP)-P(ALB)/r-caspase3重组腺病毒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凋亡选择性,同AFP表达呈正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同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不同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广州市4家三甲医院的445例机械通气患者,比较国内标准、CPIS积分标准、Johanson标准,以及按照美国胸科学会指南推荐的联合标准,观察各种方法VAP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以及VAP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国内标准与CPIS积分标准、Johanson标准诊断的阳性率(发病率)分别为14.6%、19.6%、13.9%(P>0.05),各标准间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无差异,联合标准(国内标准/CPIS积分)方法阳性栓出率20.2%(P<0.05),Kappa值检验提示联合标准与国内标准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797,P<0.01).与国内标准比较,联合标准敏感性高.结论:联和标准(国内标准/CPIS积分)优于单一标准,敏感性高,假阴性率低,减少漏诊.

    作者:谢长江;陈劲龙;马洪明;农凌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A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 mL/kg、实验组B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5 mL/kg,均每天2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检测血清T-BILI、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儿经治疗后T-BILI、I-BILI水平均明显下降,至治疗第7天下降明显,其中治疗第4、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A、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B与实验组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B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不高,症状轻,停药后可恢复.

    作者:陈丽萍;谭小华;张费通;李于凡;吴惠晴;崔其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清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l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l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l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肿瘤干细胞及其治疗对策

    癌症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其多样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上个世纪的癌症生物学家们通过一个随机模型来解释癌症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一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群在发生基因突变后获得不可控的增殖能力.经过一定积累后,有增殖和生存优势的细胞克隆便形成肿瘤.这些肿瘤细胞不仅可以维持自身的生长,而且在异体移植后可以致瘤.随机理论主张,癌症是由一个细胞克隆或由一组有相似增殖能力的克隆组成,一个癌组织中细胞形态和特性都是一致的,而且每个癌细胞均可以启始和播种肿瘤.因此从理论上讲,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杀伤所有的肿瘤细胞.

    作者:张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气胸新生儿14例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的护理

    新生儿因胎粪吸入、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等原因(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产生气胸,临床上以呼吸窘迫,三凹征,青紫,胸廓不对称,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少,呼吸音减低等特点[1].新生儿气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作者:童春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探讨全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ICU病房对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因呼吸困难收入ICU救治的患者43例作回顾性分析,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20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浓度为(2433.69±1 276.23)pg/mL,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浓度为(560.60±518.96)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BNP水平较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BNP浓度的检测在ICU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移植后复发的发生率、发生时间、部位、类型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13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5例复发,占10.8%,尤以ALL为主(11/15).复发均在移植后1年内,中位时间+6m(+2m~+12m).死亡率为73%(11/15).单纯髓内复发占3.6%(5/139):单纯髓外复发的占5.8%(8/139),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为主;髓内外均复发的占1.4%(2/139).结论:对移植后复发高危患者应尽快撤去免疫抑制荆;髓外软组织肿瘤予局部放疗、全身化疗;单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腰穿注药结果正常后予头颅放射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吴穗晶;杜欣;翁建宇;陆泽生;罗成伟;凌伟;林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脏的途径和剂量.方法:用电凝烧灼法制作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用悬滴法获得类胚体(embryoid body,EB),把EB分别接种在带栽玻片和无载玻片的24孔平皿中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法、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法来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GFP1品系小鼠ES细胞培养后制成悬液.浓度为2×107/mL,取不同剂量经鼠尾静脉注射到心肌梗死3 d的鼠体内,观察小鼠的反应;分别于2周和4周取出心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结果:在类胚体中可见自发性收缩的细胞,且类胚体在载玻片上培养有节律性收缩的细胞团个数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心肌肌钙蛋白阳性:肌球蛋白轻链(MLC)2a和MLC-2v明显表达,GFP1品系小鼠ES细胞经鼠尾静脉注射剂量为2×106个Es细胞(100μL)时鼠均能生存到2周和4周;4周后在心脏缺血区HE染色见心肌细胞结构损伤较重.肌原纤维消溶,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不同,但无明显心肌肌钙蛋白表达.结论:不添加任何化学诱导剂小鼠Es细胞在体外也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方法是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好方法.胚胎干细胞可经静脉注射移植,推荐注射剂量是2×106个ES细胞(100μL).

    作者:逄彦华;葛凤霞;岳凤鸣;佐佐木克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奥扎格雷联合镁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偏头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神经疾病之一,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缺乏完整诠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我们采用奥扎格雷联合三磷酸腺苷氯化镁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丽;周艳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与阿德福韦酯组,每组35例.干扰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阿德福韦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肝功能复常率、HBsAg、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阿德福韦酯组的ALT、AST及TBIL值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阿德福韦酯组ALT及TBIL复常率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与干扰素组接近(P>0.05);阿德福韦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扰素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与干扰素相当,但阿德福韦酯的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钟石英;曾伟强;邓小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组腺病毒r-caspase3的靶向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构建靶向性反向半胱氨酸蛋白酶3(r-caspase3)重组腺病毒对AFP表达阳性肝癌细胞凋亡诱导的效果和特异性.方法:采用AFP表达强阳性细胞HepG2、表达弱阳性细胞7721、正常肝细胞L-02以及AFP表达阴性乳腺癌细胞 MDA-MB-231,分别感染构建之重组腺病毒Ad-r-caspase3、Ad-E(AFP)P(ALB)/r-caspase3及Ad-P(ALB)/r-caspase3,SRB染色测定O.D值,计算细胞死亡率和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epG2、7721细胞对各腺病毒敏感程度为Ad-E(AFP)P(ALB)/r-caspase3>Ad-PALB/r-caspase3>Ad-r-caspase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Ad-E(AFP)P(ALB)/r-caspase3具有极强的凋亡选择性,AFP表达越强,凋亡指数越高.结论:靶向性 Ad-E(AFP)-P(ALB)/r-caspase3重组腺病毒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凋亡选择性,同AFP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王炜;沈浩元;刘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儿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儿科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并监测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惠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238株痛原菌,以克雷伯菌属为多123株(51.7%).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50株(21.0%);123株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的菌株96株(78.0%);1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菌株12株(63.2%).产ESBLs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相应细菌.检出41株(80.2%)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a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未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a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结论:儿科的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茵以克雷伯菌属多见,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两类痛原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作者:孙丽媛;赵云冬;张亚文;李明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肿瘤的抗转移治疗

    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一般经历肿瘤细胞局部扩散、内渗入血管内(intravasation),在循环内存活下来,从血管内外渗,后在器官内植入[1].播散的细胞必须克服一些阻碍转移的天然障碍,每一个器官对肿瘤细胞的屏障作用和微环境不一定相同.肿瘤细胞有能力渗透到远隔器官,不一定意味着能在这些器官内栖居下来.许多基因,包括启动肿瘤基因、转移启动基因、转移进展基因和转移毒性基因,参与转移过程.

    作者:徐克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脑梗死组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对照组手术步骤同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脑组织含水率测定鉴定模型的成功.测定术前、术后2 h内的大鼠血清IM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含水率测定均证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清IM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术前术后的血清IMA水平分剐为(0.190±0.013)和(0.314±0.011)ABSU(P<0.01).对照组术后血清IMA水平比术前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术后血清IM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IMA在急性脑梗死大鼠血中增高,提示血清IMA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张珊珊;张兆辉;汪宁;李慧;黄刚;刘美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孟鲁司特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孟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4例CV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口服酮替芬,B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连续治疗8周,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3.4%,A组总有效率67.2%;B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FVC)明显上升,肺功能改善(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有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PKC-α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PKC-α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标本中PKC-α、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KC-α和E-cadherin 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PKC-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KC-α均为阴性,56例鼻咽癌标本PKC-α的阳性表达率为78.6%,在角化性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非角化型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0.0%和85.7%,不同组织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Ⅰ~Ⅱ期和Ⅲ~Ⅳ期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和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C-α表达与E-cadherin异常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PKC-α 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C-α过表达促进癌细胞增殖,与肿瘤的侵袭、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郝华;崔锦珠;王进声;叶星江;张锡流;吴萍;蔡蕾;叶笃筠;欧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MACC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OVCAR-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l)小发卡RNA(small hair 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卵巢癌细胞OVCAR-3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MACC1特异性shRNA序列,插入栽体p-super-EGFP-1中.重组栽体转染OVCAR-3,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MACC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MACC1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ACC1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瑞涛;史惠蓉;陈志敏;黄好亮;刘惠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改良Roux-en-Y消化道重建改善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糖代谢

    目的:探讨改良Roux-en-Y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对1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手术患者采用改良式Roux-en-Y进行消化道重建,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治疗方式、发病时间,随访术后治疗变化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4例,有10例(71.4%)患者术后血糖逐渐转为正常并停用降糖药,达到治愈标准,余4例(28.6%)明显改善,3例由术前口服降糖药由两种药降为一种药,单种药量无增加,且血糖由术前7~13mmol/L不等均降至正常范围,饭量也无严格控制.1例血糖也在基本正常范围内,但服药不规则,多采用升高后服用降低后停药.结论:对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改良Roux-en-Y消化道重建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糖尿病糖代谢.

    作者:陈培臻;黄国平;蔡铭智;洪建明;蔡丽生;蔡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大鼠心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及缬沙坦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痛心肌损伤对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耱尿病组(DM组,n=20)和缬沙坦治疗组(VAL组,n=20),其中DM组和VAL组分别再分为12、24周两亚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茵素50 mg/kg制造糖尿病模型,VAL组于成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20mg/(kg·d).分别于成模后12周和24周经颈动脉插管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形态和β-微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其表达量和心功能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缬沙坦治疗后与同时间DM组相比,大鼠心功能明显提高(P<0.05),心肌β-微管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形态上.DM组心肌纵切面可见粗大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甚至有肌纤维断裂,VAL组心肌组织纤维分布较同期DM组均匀、纤细.结论: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增多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密切相关,缬沙坦可以通过降低β-微管蛋白的表达来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从而对糖尿病心肌起到保护性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文重远;李又空;宁尚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胸微创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

    目的:对外科微创封堵术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或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两种技术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方法:我科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25例(A组),2001年11月至2010年6月体外循环直视ASD、VSD修补术133例(B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住ICU时间、切口长度等.结果: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ASD、VSD封堵术各项指标均好于传统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技术均是治疗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经胸微创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优于体外循环直视修补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勇;刘健;黄击修;林小彬;付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