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何多姣;李双霞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 外膜蛋白, 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 Haemophilus influenzae, 荚膜型, 荚膜多糖疫苗, 血清型, 侵袭力, 菌株, 感染
摘要: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根据有无荚膜分为荚膜型和无荚膜型(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两类,荚膜型又可分为a~f六个血清型.以往认为只有荚膜型菌株可以致病,以b型(Hib)侵袭力强,但近来研究显示,随着Hib荚膜多糖疫苗的应用,目前在Hi引起的感染中多见的是NTHi.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癌肉瘤化疗诱发糖尿病的临床思考

    子宫癌肉瘤是极具侵袭力的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4%,多发于绝经后妇女,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化疗导致血糖异常并不少见,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的病例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

    作者:包慧琼;左约维;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晚期NSCLC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与化疗耐受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CAl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早被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患者,监测它们主要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且两者联合其他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其对疗效的具体影响目前还不清楚.为此我们研究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及其与化疗耐受次数的关系,从化疗耐受的角度初步探讨其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观察274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CA125水平、化疗耐受次数和其中110例患者血清CEA水平,计算患者CA125和CEA阳性率,并将化疗耐受次数与化疗前血清CA125、CEA水平用SPAA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部分晚期NSCLC患者CA125、CEA水平升高,且CA125阳性率(62.4%)高于CEA阳性率(40%);化疗前CA125水平对NSCLC化疗的耐受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晚期NSCLC患者,CA125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且其化疗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患者的化疗耐受,监测CA125比CEA更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化疗耐受评估,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手段.

    作者:张秀萍;熊新华;瞿少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

    目的:总结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方法: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患者组(72例)及男性患者组(173例).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组≥60岁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糖尿病、冠心痛、高脂血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入院后首次诊断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收缩压及入院高舒张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5),女性组治疗后平均脉压差低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舒张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患者多采用联合药物降压,选用静脉用降压药物比例及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数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降压药物选择的比例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荆和α1+β受体阻滞剂.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逐渐增高,但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因此对女性患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血压较难控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合理选用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以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孙呜宇;王效增;荆全民;王祖禄;韩雅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例不同原因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只有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感染.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并发症少的胃造瘘方法.

    作者:江家赞;程宏辉;梁晓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2010O年3-9月贵阳地区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住院的2609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中的103例普通病例和172例重症病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观察,并采集其粪便(肛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重症病例年龄明显小于普通病例;其高热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也明显高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EV71与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CA16感染率在普通与重症通病例中无明显差异;普通病例非EV71、CA16的其他EV单独感染率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结论:2010年贵阳地区手足口病普通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EV,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EV71合并非EV71、CA16的其他EV;普通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非EV71、CA16的其他EV.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SP600125-JNK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JNK抑制剂SP600 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 min、24 h和72 h 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预定时间点,测定海马CAI区存活锥体细胞数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可见海马CAI区凋亡细胞数目增加,存活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IR组比较,SP组存活细胞数目较多(P<0.05);与IR组比较,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增加较多(P<0.05),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增加较少(P<0.05).结论:SP600125能够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这种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影响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实现的.

    作者:纵雪梅;曹磊;许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大鼠心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及缬沙坦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痛心肌损伤对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耱尿病组(DM组,n=20)和缬沙坦治疗组(VAL组,n=20),其中DM组和VAL组分别再分为12、24周两亚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茵素50 mg/kg制造糖尿病模型,VAL组于成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20mg/(kg·d).分别于成模后12周和24周经颈动脉插管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形态和β-微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其表达量和心功能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缬沙坦治疗后与同时间DM组相比,大鼠心功能明显提高(P<0.05),心肌β-微管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形态上.DM组心肌纵切面可见粗大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甚至有肌纤维断裂,VAL组心肌组织纤维分布较同期DM组均匀、纤细.结论: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增多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密切相关,缬沙坦可以通过降低β-微管蛋白的表达来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从而对糖尿病心肌起到保护性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文重远;李又空;宁尚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儿科院内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儿科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并监测其耐药性.方法:收集惠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K-B法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238株痛原菌,以克雷伯菌属为多123株(51.7%).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50株(21.0%);123株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的菌株96株(78.0%);1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菌株12株(63.2%).产ESBLs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相应细菌.检出41株(80.2%)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a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未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a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全部耐药.结论:儿科的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茵以克雷伯菌属多见,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多,两类痛原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作者:孙丽媛;赵云冬;张亚文;李明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内毒素和IL-18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X)及IL-18水平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76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SBP)组22例和无菌性腹水(SA)组54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AO,评估其肠黏膜屏障功能;分光光度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ETX和IL-18,偏相关分析DAO、ETX及IL-18间的关系.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SBP组和SA组患者血清DAO、ETX及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SBP组患者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SA组患者(P<0.01);肝硬化腹水患者血DAO与ETX、ETX与IL-18均呈正相关(r=0.437,P<0.01;r=0.686.P<0.01).结论: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发生的关键环节之一,合并SBP可加重肠黏膜损伤和内毒素血症,IL18与肝硬化腹水及SBP的发生有关,联合监测血DAO、ETX与IL-18有助于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病情,对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杜兰霞;褚燕君;贾百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65岁)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PO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PD组),紫杉醇6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 mg/m2,第2,9天,顺铂20 mg/m2,第1~3天,21~28 d为1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PO组和PD组有效率分别为37.0%(10/27)和39.3%(11/28),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8个月和4.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10.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3.3%(9例)和28.6%(8例).两组疗效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D组白细胞下降和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PO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PD组显著高于PO组(P<0.01),而外周神经肌肉毒性PO组显著高于PD组(P<0.01).PO组生存质量改善显著好于PD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但前者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守俊;曾红学;康昭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杉醇致罕见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60岁,因左耳周围区域麻木1周,于2009年5月1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6/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 mmHg,一般状态好.PET/CT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伴颅脑、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胸椎多发转移.血液常规分析、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作者:吕东来;胡宗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与强的松口服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IS)与强的松(PRED)口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4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S组,予定量雾化吸入BIS 6 mg/d;PRED组,30 mg强的松片每日顿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 h后、第2天、第7天等不同时段临床指标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pred)、PEF(%pred)、FEF(25~75)%(%pre)以及SpO2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雾化BIS及口服PRED均能迅速改善病情;治疗4 h后以及第2天、第7天各时间段BIS及PRED组间临床评分、肺功能、SpO2改善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雾化BIS 6 mg/d与口服PRED 30 mg/d疗效相当.

    作者:李兰英;王洪云;陈艳波;关向群;王虹;毛锐;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与肺腺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

    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是单层立方肺泡上皮的灶性轻至中度非典型增生,病灶通常不超过5 mm,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类型.WHO在1999年将AAH正式列为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近10年来,肺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可能与AAH相关的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多种致癌因素增多有关[1].应用

    作者:肖维华;陈国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放疗加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乳腺癌性溃疡1例

    患者女性,78岁,因右乳腺包块逐渐增大10年,溃烂5个月入院.包块大小12 cm×10 cm×8 cm,质地较硬,红肿疼痛,中央有10 cm×8 cm大小溃疡,表面脓苔附着伴恶臭,渗血渗液多:右乳腺包块穿刺活检涂片发现腺癌细胞.检查:白细胞(WBC)9.8×109/L,中性比例0.672,血红蛋白(Hb)93g/L,血小板(PLT)242×109/L,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正常,腹部超声、胸片检查未发现转移病灶.

    作者:吴雷;李万平;付尚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年龄65~81岁,平均(71.6±8.3)岁.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6)和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TIMI3级血流获得率、术后1 h内ST段回落比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蔡林;于翔;卢成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酮胶囊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0例

    丹参酮是中药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和性激素调节作用,临床广泛应用其治疗寻常痤疮.近2年我科共收治10例丹参酮所致多形红斑型药疹,先报告如下.

    作者:袁定芬;白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脏的途径和剂量.方法:用电凝烧灼法制作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用悬滴法获得类胚体(embryoid body,EB),把EB分别接种在带栽玻片和无载玻片的24孔平皿中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法、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法来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GFP1品系小鼠ES细胞培养后制成悬液.浓度为2×107/mL,取不同剂量经鼠尾静脉注射到心肌梗死3 d的鼠体内,观察小鼠的反应;分别于2周和4周取出心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结果:在类胚体中可见自发性收缩的细胞,且类胚体在载玻片上培养有节律性收缩的细胞团个数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心肌肌钙蛋白阳性:肌球蛋白轻链(MLC)2a和MLC-2v明显表达,GFP1品系小鼠ES细胞经鼠尾静脉注射剂量为2×106个Es细胞(100μL)时鼠均能生存到2周和4周;4周后在心脏缺血区HE染色见心肌细胞结构损伤较重.肌原纤维消溶,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不同,但无明显心肌肌钙蛋白表达.结论:不添加任何化学诱导剂小鼠Es细胞在体外也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方法是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好方法.胚胎干细胞可经静脉注射移植,推荐注射剂量是2×106个ES细胞(100μL).

    作者:逄彦华;葛凤霞;岳凤鸣;佐佐木克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清抗体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检测84例LN患者(其中51例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LN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LN的病理分型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系.结果:抗Clq抗体阳性组LN患者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C3、c4显著降低(P<0.01),SLEDAI活动性评分、ESR、CRP显著升高(P<0.05),抗dsDNA抗体、Anu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抗SSB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变活动性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脏病变慢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在抗Clq抗体阳性组,血清中抗Clq抗体与肾脏组织中Clq和C3的阳性率明显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与狼疮疾病活动和肾脏损伤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血清中抗Clq抗体对判断LN患者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有重要价值.

    作者:左正才;王贵红;陆带果;吴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国海南黎族人群TA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基因l(TAPl)多态性与肺结核痛(PTB)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205例海南黎族肺结患者及217例海南黎族健康人群TAP1-1/TAP1-2(即Codon333/637)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1)海南黎族人群TAP1-1/TAP1-2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多态性(A→G);(2)TAP1-1 Codon333多态性位点纯合型Val/VaL的基因频率病例组为4.88%,低于对照组5.33%,而病例组的杂合型lle/Val频率为44.39%,明显高于对照组26.73%,在两组人群中,野生型lle/lle与杂合型比较,P=0.008,OR=1.92(95%CI:1.19~3.12),差异有意义,而与纯合型比较,无差异(P>0.05);(3)TAPl-2Codon637多态性位点纯合型Gly/Gly、杂合型Asp/Gly的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野生型与杂合型比较OR=2.87(95%CI=1.75~4.71),与纯合型比较,OR=3.94,(95%CI=1.82~8.53).结论:TAP1基因Codon637位点多态性可能是海南黎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因素.

    作者:吉丽敏;王丹妹;莫燕娜;何佟;林峰;林容;林堂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房纤颤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病理学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心房纤颤、左房血栓及心房肌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这3个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心房纤颤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方法:2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资料,按照房颤持续时间、左房血栓大小、心肌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整理成三组等级资料.运用SPSS软件,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求出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假设检验.结果:心房纤颤持续时间与左房血栓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416(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心房纤颤持续时间与左房心肌病理改变的相关系数为0.517(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左房血栓大小与左房心肌病理改变的相关系数为0.593(P<0.0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心房纤颤持续时间、心腔血栓大小、心肌病理学改变严重程度是三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三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心房肌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排列走形紊乱程度、Aschott细胞数量、间质水肿程度、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等方面都进一步加重,心腔血栓的发生率及血栓重量也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锐雄;蓝斌;马陈声;王少洪;朱天翔;杨彦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