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田青;李晓东;查文清;何中倩;蒙好好

关键词:黄疸,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发生率, 高危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婴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黄疸出现至消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全年共分娩活产婴儿4 349例,失访213例.实际观察婴儿4 136例,生后出现黄疸的婴儿3 954例(95.60%);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95例(14.39%).(2)经多元回归分析,早产(OR值2.136,95% CI 1.281~5.123)、胎膜早破(OR值1.672,95%CI 1.025~6.369)、头颅血肿(OR值1.892,95% CI 0.636~5.657)、低出生体重(OR值1.985,95%CI 2.031~5.359)、剖宫产(OR值1.501,95% CI 1.698~5.236)、窒息(OR值1.867,95%CI 1.220~4.123)、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OR值1.723,95%CI 2.013~5.017)、母子血型不合(OR值2.823,95% CI 1.524~4.421)、同胞有高胆红素血症者(OR值2.378,95%CI 0.867~4.523)是新生几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95.60%的新生儿出现黄疸;14.39%的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科医生进驻产科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核黄疸的有效医疗预防干预措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海南黎族人群TAP1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研究海南黎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基因l(TAPl)多态性与肺结核痛(PTB)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205例海南黎族肺结患者及217例海南黎族健康人群TAP1-1/TAP1-2(即Codon333/637)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其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1)海南黎族人群TAP1-1/TAP1-2基因多态性位点具有多态性(A→G);(2)TAP1-1 Codon333多态性位点纯合型Val/VaL的基因频率病例组为4.88%,低于对照组5.33%,而病例组的杂合型lle/Val频率为44.39%,明显高于对照组26.73%,在两组人群中,野生型lle/lle与杂合型比较,P=0.008,OR=1.92(95%CI:1.19~3.12),差异有意义,而与纯合型比较,无差异(P>0.05);(3)TAPl-2Codon637多态性位点纯合型Gly/Gly、杂合型Asp/Gly的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其中野生型与杂合型比较OR=2.87(95%CI=1.75~4.71),与纯合型比较,OR=3.94,(95%CI=1.82~8.53).结论:TAP1基因Codon637位点多态性可能是海南黎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因素.

    作者:吉丽敏;王丹妹;莫燕娜;何佟;林峰;林容;林堂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65岁)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PO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PD组),紫杉醇6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 mg/m2,第2,9天,顺铂20 mg/m2,第1~3天,21~28 d为1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PO组和PD组有效率分别为37.0%(10/27)和39.3%(11/28),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8个月和4.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10.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3.3%(9例)和28.6%(8例).两组疗效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D组白细胞下降和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PO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PD组显著高于PO组(P<0.01),而外周神经肌肉毒性PO组显著高于PD组(P<0.01).PO组生存质量改善显著好于PD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但前者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守俊;曾红学;康昭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我院诊治的43例严重医源性榆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妇产科手术损伤34例,泌尿外科6例,普外科3例.37例行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术,23例(62.2%)获得治愈,其中有4例先后行了2次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术后获得治愈.7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5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及1例回肠代输尿管术均获得治愈.1例行患肾切除术.随访3~33个月(平均10.2个月).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熟悉局部解剖、细致规范手术是预防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关键:根据严重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时间和类型,分别采用输尿管镜下放置双J管、输尿管端端吻合、输尿管膀胱再植、输尿管膀胱瓣吻合、回肠代输尿管等方法处理,疗效满意.

    作者:姜少军;谢克基;蔡岳斌;邓向荣;王斌;韦兴华;钟惟德;胡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病变的稳定性和自然过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一个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并视为致心血管疾病

    作者:杨丽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食管癌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及多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中肋骨的假阳性率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作者:温琥玲;游金辉;谢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手足口病普通和重症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了解2010O年3-9月贵阳地区住院儿童临床诊断为普通和重症病例的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将住院的2609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中的103例普通病例和172例重症病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观察,并采集其粪便(肛试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进行RT-PCR鉴定.结果:重症病例年龄明显小于普通病例;其高热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空腹血糖也明显高于普通病例.重症病例EV71与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合并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CA16感染率在普通与重症通病例中无明显差异;普通病例非EV71、CA16的其他EV单独感染率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结论:2010年贵阳地区手足口病普通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是EV71、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EV,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EV71合并非EV71、CA16的其他EV;普通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是非EV71、CA16的其他EV.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磁共振成像在盆腔肿物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盆腔肿物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5例经B超检查发现有盆腔肿物的患者行MRI检查.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对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在175例MRI检查中65例诊断畸胎瘤,46例诊断卵巢巧囊,28例诊断卵巢良性囊肿,17例诊断卵巢癌,5例诊断盆腔脓肿和9例特殊部位肿瘤.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96%、100%、90%和100%.结论:MRI检查可为盆腔肿物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指导,值得妇科广泛应用.

    作者:姜萍;许卫;梅其在;林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激素水平与情绪障碍相关分析

    目的:检测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睾酮(T),分析其对情绪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入组的146例围绝经期妇女,分别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留取血样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抑郁组的E2和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焦虑组的E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T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抑郁焦虑共病组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LH、E2、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发生与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施凤;任慕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OD及PON1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对氧磷酯酶1(PON1)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控制饮食,给予基本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1次/d;连续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PON1、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OD、PON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则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减轻DN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作者:贾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将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脑梗死组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动物模型.对照组手术步骤同脑梗死组,但不插入线栓.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缺血脑组织含水率测定鉴定模型的成功.测定术前、术后2 h内的大鼠血清IM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含水率测定均证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术前血清IM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术前术后的血清IMA水平分剐为(0.190±0.013)和(0.314±0.011)ABSU(P<0.01).对照组术后血清IMA水平比术前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术后血清IM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IMA在急性脑梗死大鼠血中增高,提示血清IMA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张珊珊;张兆辉;汪宁;李慧;黄刚;刘美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肾移植患者麻醉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非去极化肌松药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肾移植患者麻醉中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30 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接受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A组(2倍ED95组)、B组(3倍ED95组),30例肾功能正常接受其他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组(2倍ED95组)、D组(3倍ED95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诱导前后生命体征(MAP、HR)的变化、肌肉松弛作用达大插管条件和肌松效应.肌肉松弛监测采用4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TOF).肌肉松弛效应观察指标包括,起效时间、T125%恢复时间、T195%恢复时间、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T125%恢复到75%的时间).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插管条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起效时间较短,T195%恢复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较长,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起效时间较短,T195%恢复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较长,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可以安全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麻醉,3倍ED95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比2倍ED95剂量起效更快.

    作者:李斌飞;张志刚;程周;廖小卒;邹雪霞;文静;苏圣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临床体会

    孤立性蝶窦病变时指原发于蝶窦并且局限于蝶窦腔内的疾病,没有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临床上由于蝶窦位置深在,发生病变后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且其周围与重要结构相毗邻,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孤立性蝶窦病变24例,现将其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辉;袁宏伟;彭江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诊治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6例分析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临床比较少见,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以腹胀、腹痛、呕吐为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又因发病年龄小,易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本院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崩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胆道穿孔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华;邓庆强;冯亮;陶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杉醇致罕见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60岁,因左耳周围区域麻木1周,于2009年5月1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86/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 mmHg,一般状态好.PET/CT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伴颅脑、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胸椎多发转移.血液常规分析、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作者:吕东来;胡宗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和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5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法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定.以病灶/本底摄取比值(L/B)>2.0判定为恶性,反之判定为良性病变.结果:35例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22例、导管内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10例.25例乳腺癌患者中,视觉分析法诊断正确24例;10例良性病变患者中,视觉分析诊断正确10例.18F-FDG显像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0%、100%和96.O%.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L/B比值分别为2.87±0.141和1.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不仅能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定性以外,而且还能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进行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作者:朱旭生;邹德环;余立群;李镜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生理盐水袋在巨型脐膨出关腹困难中的应用

    先天性脐膨出是指腹壁的发育缺损,腹腔内脏通过脐部缺损突入脐带基底部,外面覆盖一层囊膜.巨型脐膨出是指脐周腹壁缺损直径超过5 cm的脐膨出[1],除胃、肠道外,常伴有肝脏等实质性脏器脱出体外.

    作者:董琦;林海;李权;彭小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IVU)在对位不清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中的效果和碎石疗效.方法:选取ESWL治疗中对位不清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造影剂联合速尿行IVU对结石进行定位,对照组采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逆行尿路造影(RGP)对结石进行定位.观察两组结石定位情况和ESWL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碎石操作时间、并发症、结石排净时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更接受治疗组治疗方法,接受程度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医疗费用更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IVU对对位不清输尿管结石定位准确,ESWL效果好,其碎石效果与输尿管插管RGP对位碎石效果相同,但费用较低,患者更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舟;郑土康;田焕书;叶木石;黄兴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心肌缺血后适应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尽管近30年来在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及管理方面有很大进步,即通过及时再灌注的心肌拯救机制,它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酶的释放及更好地恢复心功能,但冠脉阻塞后急性心肌梗死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对缺血心肌突然恢复血流可能会矛盾性地导致损伤的扩大,这种损伤在缺血末期并不存在且可被再灌注时的干预措施所改善,再灌注损伤大多发生在再灌注的早期,引发后期的一些级联反应,终导致缺血范围的扩大、心室扩张、心室壁变薄且心肌失去收缩及舒张功能[1].

    作者:项海燕;唐燕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阵发性房颤(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阵发性AF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螺内酯20 mg/d,对照组(48例)不予螺内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螺内酯12个月后Al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明显减少,左房内径(LAD)、左房大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BS)均减小,左房射血分数(LAEF)增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抑制阵发性AF患者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

    作者:王艳霞;刘微微;李波;沃金善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颧部带蒂皮瓣联合口腔黏膜修复下睑全层缺损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外伤导致的眼睑缺损病例逐年增多,其中大面积的下睑全层缺损亦不少见.眼睑不仅是保护眼球的第一道屏障,而且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眼睑缺损常导致角膜暴露和结膜炎症,严重时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因此,及时修复缺损眼睑在功能上和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永强;李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