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与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郭守俊;曾红学;康昭洵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紫杉醇, 奥沙利铂, 顺铂, 化疗
摘要: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65岁)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PO组)和紫杉醇联合顺铂(PD组),紫杉醇6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65 mg/m2,第2,9天,顺铂20 mg/m2,第1~3天,21~28 d为1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PO组和PD组有效率分别为37.0%(10/27)和39.3%(11/28),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8个月和4.6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10.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33.3%(9例)和28.6%(8例).两组疗效和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D组白细胞下降和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显著高于PO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PD组显著高于PO组(P<0.01),而外周神经肌肉毒性PO组显著高于PD组(P<0.01).PO组生存质量改善显著好于PD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但前者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频率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Thl7和Treg细胞频率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URSA患者外周血Thl7和Treg细胞频率;应用ELISA方法检测URSA患者外周血Thl7细胞因子(IL-17、IL-23)和Treg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URSA患者Thl7细胞在外周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中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早孕者(P<0.01);而URSA患者Treg细胞在外周淋巴细胞和CD4+T细胞中的频率显著低于正常早孕者(P<0.01).URSA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早孕者,而TGF-β1、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早孕者(P<0.01).结论:URSA的发生与外周血中Thl7和Treg细胞密切相关.

    作者:秦卫兵;杨宁;崔蓉;李正芬;苗竹林;庞韬;伍洁华;欧汝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心肌梗死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培养、鉴定及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脏的途径和剂量.方法:用电凝烧灼法制作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用悬滴法获得类胚体(embryoid body,EB),把EB分别接种在带栽玻片和无载玻片的24孔平皿中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法、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析法来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GFP1品系小鼠ES细胞培养后制成悬液.浓度为2×107/mL,取不同剂量经鼠尾静脉注射到心肌梗死3 d的鼠体内,观察小鼠的反应;分别于2周和4周取出心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结果:在类胚体中可见自发性收缩的细胞,且类胚体在载玻片上培养有节律性收缩的细胞团个数明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心肌肌钙蛋白阳性:肌球蛋白轻链(MLC)2a和MLC-2v明显表达,GFP1品系小鼠ES细胞经鼠尾静脉注射剂量为2×106个Es细胞(100μL)时鼠均能生存到2周和4周;4周后在心脏缺血区HE染色见心肌细胞结构损伤较重.肌原纤维消溶,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不同,但无明显心肌肌钙蛋白表达.结论:不添加任何化学诱导剂小鼠Es细胞在体外也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录像显微镜观察及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方法是鉴定ES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的好方法.胚胎干细胞可经静脉注射移植,推荐注射剂量是2×106个ES细胞(100μL).

    作者:逄彦华;葛凤霞;岳凤鸣;佐佐木克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及改进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50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儿,33例行腺样体加扁桃体切除术,9例单纯行腺样体切除术,8例单纯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5例(90.0%);显效3例(6.0%),包括单纯行腺样体切除而有扁桃体肥大者1例,肥胖1例,鼻部阻塞1例;有效2例(4.0%),包括术后鼻腔粘连1例,Williams综合征1例;无效0 例.结论: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之一,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有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肥胖、鼻部疾病、颅面部畸形等其他并发症.对于未达到治愈标准的患儿要分析其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继续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马永忠;黄桂球;陈嵘;冯卫文;傅敏仪;陈美珍;叶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吡咯列酮对糖耐量低减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糖代谢及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P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咯列酮及安慰荆干预治疗15周,测体质指数(BMI)、空腹及负荷后PG、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L-6、hs-CRP等.结果: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咯列酮组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 h血糖(2hPBG)、HbAlc、空腹胰岛索(Fins)、负荷后2 h胰岛素(2hlns)、IL-6、ha-CRP均明显下降,ISI明显回上升(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吡咯列酮可改善IGT并高胰岛素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分泌,同时可降低IL-6、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吴标良;王民登;韦华;何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颧部带蒂皮瓣联合口腔黏膜修复下睑全层缺损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交通的发展,外伤导致的眼睑缺损病例逐年增多,其中大面积的下睑全层缺损亦不少见.眼睑不仅是保护眼球的第一道屏障,而且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眼睑缺损常导致角膜暴露和结膜炎症,严重时引起角膜溃疡甚至失明.因此,及时修复缺损眼睑在功能上和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永强;李庆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肿瘤的抗转移治疗

    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一般经历肿瘤细胞局部扩散、内渗入血管内(intravasation),在循环内存活下来,从血管内外渗,后在器官内植入[1].播散的细胞必须克服一些阻碍转移的天然障碍,每一个器官对肿瘤细胞的屏障作用和微环境不一定相同.肿瘤细胞有能力渗透到远隔器官,不一定意味着能在这些器官内栖居下来.许多基因,包括启动肿瘤基因、转移启动基因、转移进展基因和转移毒性基因,参与转移过程.

    作者:徐克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STAT3、p-STAT3、HIF-1α、VEGF蛋白表达与肺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在肺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TAT3、p-STAT3、HIF-1α、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TAT3、p-STAT3、HIF-1α、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组织中它们之间的表达两两比较(秩和检验方法)均呈正相关,且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但与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无关.结论:STAT3、p-STAT3、HIF-1α、VEGF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STAT3信号通路可望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

    作者:冉凤明;魏万里;胡红艳;王小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右美托咪啶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诱导和插管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作用.方法:30例择期行颅内肿瘤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组于诱导前给予DEX(1μg/kg)静脉泵注,15min内完成,然后行麻醉诱导.C组诱导前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麻醉方法同D组.分别记录,泵注DEX或生理盐水前(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1 min(T4)、3 min(T5)、5 min(T6)7个时点的SBP、DBP、MAP和HR以及To和T1的OAA/S镇静评分.结果:T3时点,与C组相比,D组HR显著降低(P<0.05),MAP显著降低(P<0.01).其余各时点两组MAP和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AA/S镇静评分,与T0相比,C组T1时不变,D组T1时显著下降(P<0.05);D组T1时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使用DEX具备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

    作者:周南;周锦;刘晓江;吴特热格勒;张铁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大鼠心肌β-微管蛋白的表达及缬沙坦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痛心肌损伤对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缬沙坦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耱尿病组(DM组,n=20)和缬沙坦治疗组(VAL组,n=20),其中DM组和VAL组分别再分为12、24周两亚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茵素50 mg/kg制造糖尿病模型,VAL组于成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20mg/(kg·d).分别于成模后12周和24周经颈动脉插管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形态和β-微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其表达量和心功能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缬沙坦治疗后与同时间DM组相比,大鼠心功能明显提高(P<0.05),心肌β-微管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形态上.DM组心肌纵切面可见粗大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甚至有肌纤维断裂,VAL组心肌组织纤维分布较同期DM组均匀、纤细.结论:心肌β-微管蛋白表达增多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密切相关,缬沙坦可以通过降低β-微管蛋白的表达来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从而对糖尿病心肌起到保护性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文重远;李又空;宁尚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观察、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40例,各组患儿性别、发病时间、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A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 mL/kg、实验组B应用茵桅黄口服液1.5 mL/kg,均每天2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天、第7天检测血清T-BILI、间接胆红素(I-BILI)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指标、治疗效果的差异,观察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儿经治疗后T-BILI、I-BILI水平均明显下降,至治疗第7天下降明显,其中治疗第4、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A、B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血清T-BILI、I-BILI水平实验组B与实验组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B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桅黄口服液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良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不高,症状轻,停药后可恢复.

    作者:陈丽萍;谭小华;张费通;李于凡;吴惠晴;崔其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青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与长期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12月于我院心脏中心接受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高血压组99例,中老年高血压组127例.入选的患者均在心脏中心进行规律就诊,随访至2010年12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血管危险因素、24 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的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提示,青年高血压组阳性家族史和不良个人习惯较多,体质指数较高(P<0.05),甘油三酯和血尿酸较高(P<0.05).舒张压高于中老年高血压组.基线及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两组无差异(P>0.05).但中老年高血压组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高于青年高血压组(P<0.05).青年高血压组72例患者随访至终点,随访率72.7%.中老年高血压组97例患者随访至终点,随访率76.4%,平均随访时间(37.8 ±4.9)个月;青年组降压达标率74.8%,中老年组降压达标率71.2%(P>0.05);两组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3.8%、21.6%(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较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长期随访靶器官损害较中老年组发生率低.

    作者:姚锦容;韩伟华;林永霞;谭丽然;张励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子宫癌肉瘤化疗诱发糖尿病的临床思考

    子宫癌肉瘤是极具侵袭力的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4%,多发于绝经后妇女,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化疗导致血糖异常并不少见,酮症酸中毒、昏迷、死亡的病例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

    作者:包慧琼;左约维;李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L-氨基酸转运体与肿瘤的关系

    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关于L-氨基酸转运体(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报道,认为LAT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血管生成相关,是预测肿瘤不良预后的病理因素.目前国内LAT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二者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世莲;赵卫刚;王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

    目的:总结女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方法: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入住沈阳军区总医院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患者组(72例)及男性患者组(173例).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特征及降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组≥60岁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糖尿病、冠心痛、高脂血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心功能不全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入院后首次诊断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收缩压及入院高舒张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5),女性组治疗后平均脉压差低于男性组(P<0.05).≥60岁患者中,女性组入院高舒张压高于男性组(P<0.05).两组患者多采用联合药物降压,选用静脉用降压药物比例及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数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组降压药物选择的比例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荆和α1+β受体阻滞剂.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逐渐增高,但对疾病的知晓率较低,因此对女性患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血压较难控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需合理选用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以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孙呜宇;王效增;荆全民;王祖禄;韩雅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MACC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OVCAR-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l)小发卡RNA(small hair RNA,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卵巢癌细胞OVCAR-3中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MACC1特异性shRNA序列,插入栽体p-super-EGFP-1中.重组栽体转染OVCAR-3,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MACC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OVCAR-3细胞中MACCl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MACC1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ACC1参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瑞涛;史惠蓉;陈志敏;黄好亮;刘惠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诊治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6例分析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临床比较少见,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以腹胀、腹痛、呕吐为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又因发病年龄小,易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本院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崩腹腔镜技术诊治小儿胆道穿孔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华;邓庆强;冯亮;陶强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胃底贲门癌根治术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探讨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不同入路在胃底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手术近期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138例贲门癌手术治疗患者,其中左前外胸小切口76例(经胸组)、上腹正中切口62例(经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食管切除长度、胃食管吻合情况、术中清除淋巴结例数、上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手术后住院时间、切除率、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术清除淋巴结例数、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手术后住院时间、切除率、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管切除长度、上切缘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中的肺部感染有差异(P<0.05).结论: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治疗责门癌经左前胸小切口患者应该注意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经上腹正中切口要注意病例的选择,注意术中上切缘情况,应用术中冰冻活检,预防上切缘阳性.

    作者:林艇;蓝斌;谢春发;黄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与强的松口服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BIS)与强的松(PRED)口服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4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IS组,予定量雾化吸入BIS 6 mg/d;PRED组,30 mg强的松片每日顿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 h后、第2天、第7天等不同时段临床指标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pred)、PEF(%pred)、FEF(25~75)%(%pre)以及SpO2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雾化BIS及口服PRED均能迅速改善病情;治疗4 h后以及第2天、第7天各时间段BIS及PRED组间临床评分、肺功能、SpO2改善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雾化BIS 6 mg/d与口服PRED 30 mg/d疗效相当.

    作者:李兰英;王洪云;陈艳波;关向群;王虹;毛锐;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结合珠蛋白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是血清α2球蛋白组分中的一种酸性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的血清及其他体液中,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血红蛋白(heamoglobin,Hb)并将其运至肝中代谢,从而避免Hb和铁从肾脏丢失以及对肾脏的损伤.

    作者:黄光琳;郑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呼吸困难患者B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探讨全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ICU病房对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因呼吸困难收入ICU救治的患者43例作回顾性分析,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20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浓度为(2433.69±1 276.23)pg/mL,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患者BNP浓度为(560.60±518.96)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BNP水平较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BNP浓度的检测在ICU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