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倍它乐克用于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的随访研究

王继荣;曹黎明

关键词: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肺动脉瓣狭窄, 倍它乐克
摘要:目的:随访、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辩成形术(PBPV)后疗效不明显的患儿口服倍它乐克后的效果.方法:对2000-2010年经皮球囊扩张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下降不明显32例患儿长期服用倍它乐克并进行疗效分析、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儿术后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即刻压力阶差(△P)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服用倍它乐克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有28例显著下降(P<0.01):术后3个月与术服用倍它乐克6个月比较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术后短期服用倍它乐克可以促进部分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右室收缩压及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进一步下降,应作为PBPV术后疗效不明显患儿的常规治疗方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由中耳黏膜分泌障碍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是一种以中耳腔积液和负压为主要变化的常见临床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运用鼓膜双穿孔灌注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术后感染患者中的早期预警价值

    感染是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术后需入住ICU进行监护的患者更常见,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如若能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将会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动态监测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发现hs-CRP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徐建国;赵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ABCG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primary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CC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ABCG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HCC、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ABCG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是78.67%(118/150)、40.00%(20/50)、60.00%(30/50)和30.00%(3/10),四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5,P<0.05).ABCG2mRNA在HCC、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33%(104/150)、36.00%(18/50)、50.00%(25/50)和20.0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P<0.05).结论:ABCG2在肝癌和肝炎组表达率增高,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表达率降低且ABCG2蛋白与有无转移有关,推测ABCG2参与肿瘤耐药,可能成为治疗HCC临床耐药的分子靶点.

    作者:康凯夫;张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与N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CCD)患者外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探讨尾加压素在CC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90例CCD患者和健康时照组20人.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即刻抽静脉血行常规检查以及分离血浆待检UⅡ及NT-pmBNP,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浆UⅡ、NT-proBNP以及LVEF在CCD中的变化和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CCD患者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P<0.01),血浆U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NT-proBNP、UⅡ浓度以及LVEF三者间明显相关(P<0.01).结论:UⅡ可以反映CCD的严重程度.

    作者:谢文珠;胡春旭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维库溴铵对支气管/喉痉挛的影响

    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缺氧和CO2蓄积,甚至窒息死亡[1],因此,预防尤为重要.近来有研究提出,采用肌松剂的麻醉和控制呼吸可以减少术中去氧饱和[2-3],那么,此方法能预防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的发生吗?本文总结我院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肌松剂与不使用肌松剂对支气管痉挛或喉痉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曾焱;成黎明;李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将47例CVA患儿,按抽签法随机分I组22例和Ⅱ组25例.I组早晚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早晚各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共12周后停药;Ⅱ组早晚亦吸入沙丁胺醇,至症状消失后停药,同时每晚嚼服孟鲁斯特钠共12周后停药.两组用药12周后随访12个月观察咳嗽症状恶化数和转化成典型哮喘的比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均给予FEV1测定,比较惠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CVA症状、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症状恶化、降低CVA转变为典型哮喘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组内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及预防CV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叶成海;张燕钦;黄惠仪;杜雄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内镜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14例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耐受性及有效性.方法:1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局部进展性或合并小范围肝转移)接受EUS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2×102),每周1次,连续4周.同时患者给予吉西他滨静脉化疗(静脉注射,1 000 mg/m2)每周1次,共3次,休息1周,整个疗程为4周.结果:14例患者完成了内镜下瘤内注射tad-p53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2例患者病情稳定,注射后肿瘤进展的中住时间平均为6周,3例患者在6月后随访时病情稳定,11例患者仍存活,治疗总有效率达64.3%,未出现新鲜转移灶.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4月后死亡.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Karnofsky评分明显提高,糖类抗原CA199下降(P<0.05),治疗后疼.结论:EUS引导下瘤内注射rAd-p53合并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临床耐受性和有效性.

    作者:夏敏;占强;郭继中;陈涛;王含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7抑制大鼠肾小球上皮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阿霉素(ADR)肾病鼠肾小球P-cadherin、β-catenin和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BMP-7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s诱导肾病模型.将诱导成功的24只模型鼠随机分两组:阿霉素肾病组(AN,n=12);AN+BMP-7处理组(AB组,n=12).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NC,n=10).第10周末,检测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醛固酮(ALD)、心房利钠肤(AN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24 h尿蛋白(24 h UP)及尿液足细胞(UPC).RT-PCR和Western boltting 检测肾小球P-cadherin、β-catenin、Desm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AN组HCY、ALD、Ang Ⅱ、24 h UP水平均显著升高,ANP明显降低,UPC无显著差异.AB组HCY、ALD、AngⅡ、24 h UP较AN组下降,ANP明显升高,UPC无显著差异.AN组较NC组P-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下调,β-catenin和Desm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上调.BMP-7维持阿霉素肾病鼠肾小球P-cadherin的表达,抑制β-catenin和Desmin的表达.结论:BMP-7减轻阿霉素肾病危险因素;上调P-cadher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下调β-catenin和Desm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抑制肾小球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田浩;余健;邹敏书;聂国明;杨新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TM8区段在底物转运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TM8区段在谷氨酸转运体GLT-1转运底物过程中所负功能.方法:将GLT-1的TM8区段的氨基酸残基(Thr460-Val483)分别突变为半胱氨酸,然后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突变体转运活性,巯基试剂MTSET对突变体转运活性的影响以及底物、抑制剂对MTSET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1463C、V467C及A468C对MTSET非常敏感;L465C、L466、V469C及W471C对MTSET敏感性稍弱.底物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7C、A468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而抑制剂TBOA则增强了MTSET的抑制效应;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9C、W471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但TBOA对MTSET的抑制效应没有影响.结论:在GLT-1转运底物的过程中,TM8参与了底物转运通道的组成,TM8对底物的结合与转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瞿少刚;张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MCV、RDW和RBC脆性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RDW)、红细胞脆性试验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产前检查的经基因诊断确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88例,经基因诊断确诊正常对照30例,进行血常规MCV、RDW测定,红细胞脆性试验,分析各单项试验及联合试验检测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结果: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对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3%、70.0%及81.8%、76.7%:MCV与红细胞脆性两项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6%、60.0%;三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4.8%、93.3%.与各单项试验比较,MCV与红细胞脆性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P<0.05)、三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P<0.05).结论:MCV和脆性试验对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有较高价值,MCV、RBC脆性联合方法灵敏度高,而三项联合法的特异度高,并能初步与缺铁性贫血鉴别.

    作者:司徒文慈;阙贵珍;胡映红;余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行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延长(P<0.05),E/A下降(P<0.05),E峰减速时间延长(P<0.05);两组受检者左室内径(LVSD、LVDD)、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等指标无显著意义.结论:COPD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林敏;魏立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胆囊管嵌顿结石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胆囊管嵌顿结石的腹腔镜手术处理方法与技巧.方法:对我院129例胆囊管嵌顿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B超、CT、MRCP等术前检查,诊断为胆囊管嵌顿结石的58例,术前未清楚地诊断出结石嵌顿于胆囊管,而于术中发现的7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未发现结石遗留及胆道损伤.结论:术前B超、CT、MRCP等辅助检查及术中结合胆囊张力等情况仔细探查,诊断出胆囊管嵌顿结石,以及术中的正确操作,是防止结石遗留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余武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pPICZαA-CDK2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构建含有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的胞外分泌型pPICZαA-CDK2重组质粒,利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表达CDK2蛋白.方法:从人白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CDK2基因,并将其插入pPICZαA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JM109进行克隆.重组质粒pPICZαA-CDK2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甲醇诱导酵母细胞进行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及抗原性.结果:PCR电泳及DNA测序证实CDK2基因已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入酵母菌GS115,酵母经甲醇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34 000左右有条带,Western-Blot检测发现有与CDK2单抗结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初步判断CDK2全长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成功且抗原性良好.

    作者:黄宪章;张战锋;谢诗园;李朝霞;李林;陈炜烨;何敏;庄俊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质指数与深吸气量、用力肺活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指数(BMI)与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为临床COPD的综合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10月COPD患者94例,按BMI分成两组:低BMI组49例、正常BMI组45例,测定IC与FVC,并分析BMI与IC FVC的相关性.结果:低BMI组COPD患者IC及FVC较正常BMI组下降,IC有显著意义(P<0.01),BMI分别与IC(pearson相关系数r=0.346,P=0.01)、FVC(Pearson 相关系数r=0.317,P=0.032)显著相关.结论:BMI是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IC、FVC与BMI呈正相关,提高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曾伟光;曾艳芳;邱桂凤;荆维丽;杨茂祥;李有霞;李国帆;伍火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早期治疗ACS对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治疗15 d后血脂、hs-CRP及肌酸激酶(CPK)等的变化.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15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50例),不接受任何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50例)和20mg(50例)瑞舒伐他汀治疗15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及ALT、CPK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进行分析,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10 mg组TC、LDL-C和hs-CR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 mg组的TC、LDL-C、hs-CRP水平降低较10 mg组明显(P<0.05).3组治疗前后ALI、CPK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cS患者15 d后,可明显控制血脂及血清炎症hs-CRP,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磊;邱春光;卢文杰;陈晓杰;韩战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细胞角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

    细胞角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中间丝蛋白家族中大、复杂的亚类,已成为临床上对肿瘤的辅助诊断、评价药物疗效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角蛋白可从其增殖或凋亡的细胞中释放,释放出的角蛋白清楚反映了移行细胞的活性,更重要的是:仅上皮细胞可释放角蛋白,正常血循环中没有可表达角蛋白的细胞类型,骨髓分裂和化疗敏感的细胞也不能表达.因此,角蛋白可作为协助上皮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工具.细胞角蛋白作为肿瘤标志物,可在传统方法(影像、病理及传统的血清学肿瘤标记物检测等辅助检查)之前较准确地预测疾病状况,为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简单、非侵入性、经济、可靠的工具.

    作者:银新;贺永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Cortactin及CD16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导Cortactin及CD166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rtactin和CD166在结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各变量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69例结肠腺癌及正常组织,40例结肠腺瘤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ortactin在正常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腺瘤组织中少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10/40),而在癌组织中大部分呈中等强度以上阳性表达(50/69).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D166在结肠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腺瘤及癌组织中部分表达,但癌组织中表达较腺瘤明显增高(P=0.003).Cortactin及CD166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与结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Cortactin及CD166表达从正常组织一腺瘤组织一腺癌组织逐渐增高,Cortacfin及CD166在结肠癌的发生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翔;梅广林;王鼎;朱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骨保护素基因G1181C多态性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基因启动子区G1181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MALDI-TOF MS技术检测110例长沙地区MHD患者和OPG基因G1181C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湖南长沙地区汉族MHD人群OPG基因G1181C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G1181C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在不同性别、原发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3)湖南长沙地区MHD患者OPG基因G1181C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发生频率高(53.5%),基因型GC频率次之(30.4%),CC基因型频率低(16.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欧洲人群有一定差异,与日本及上海地区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南长沙地区MHD患者OPG基因G1181C多态性频率分布可能存在性别、原发病及种族特异性.

    作者:肖海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彩超与造影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及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差异.方法:对27例DF患者进行DSA及彩超检查,并将检查得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F下肢动脉病变广泛,呈对称性、多节段性改变,尤以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为主.彩超与DSA总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彩超检查的血管分级和病变程度不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同.结论:彩超可作为DF筛查、评估下肢血管病变的手段之一,但DSA因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仍是重要的指标.

    作者:林芳;申红霞;李勇胜;曹艺;唐振媚;潘玮;邱建刚;高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关于高校管理SCI收录论文的一些思考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目前世界上文献检索系统中著名的一种,涵盖了数千种国际性权威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引文的数据信息,是覆盖学科面广、并且能查找引用情况的唯一大型文献数据库,并且SCI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和考核的指标之一[1].论文发表统计工作是科技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在论文管理工作中,SCI论文作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一直备受各高校的青睐,因此,各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指标,对发表SCI论文的教师给予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重奖,以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投入科研事业工作中,撰写SCI论文,以此提高SCI论文发表量及被引用的次数,从而提高本单位科研学术整体水平与知名度.

    作者:曹蓓;李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