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宪章;张战锋;谢诗园;李朝霞;李林;陈炜烨;何敏;庄俊华
目的:评价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RDW)、红细胞脆性试验在产前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产前检查的经基因诊断确诊的地中海贫血患者88例,经基因诊断确诊正常对照30例,进行血常规MCV、RDW测定,红细胞脆性试验,分析各单项试验及联合试验检测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评价指标.结果: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对地中海贫血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3%、70.0%及81.8%、76.7%:MCV与红细胞脆性两项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6%、60.0%;三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4.8%、93.3%.与各单项试验比较,MCV与红细胞脆性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P<0.05)、三项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P<0.05).结论:MCV和脆性试验对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有较高价值,MCV、RBC脆性联合方法灵敏度高,而三项联合法的特异度高,并能初步与缺铁性贫血鉴别.
作者:司徒文慈;阙贵珍;胡映红;余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Daudi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CCK8法检测Daudi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凋亡率.结果:AFM显示紫杉醇可引起细胞形貌的改变,正常Daudi细胞呈圆形,表面较光滑:紫杉醇处理后,Daudi细胞坍塌,细胞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紫杉醇对Daudi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FCM检测示Daudi细胞凋亡率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紫杉醇可改变细胞膜超微结构,抑制Daudi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胡小毛;陈伟;高杨军;刘成成;何冬梅;张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d angiomyolipoma,HEAM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 HEAML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5例HEAM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4.2岁,3例位于肝左叶,2例位于肝右叶,肿瘤大小2~12 cm.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构成,弥漫、梁索状或器官样排列,细胞形态呈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状,并可见多核或奇异形核细胞.免疫组化示HMB45、Melan-A、Actin和s-100均有阳性表达.结论:肝脏的上皮样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其形态学表现较为多样,应与肝脏的其他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对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清华;刘芳;叶子茵;林原;薛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ROCCK信号在流体剪切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的细胞骨架改建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平行平板流室系统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成骨细胞加载12 dvn/cm2的流体剪切力1 h,实验组的细胞在加栽前使用ROCK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10 μmol/L)预处理细胞1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Y-27632对流体剪切力介导的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构的影响.结果:成骨细胞经流体剪切力加载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增强,应力纤维的排列趋向一致;事先使用Y-27632预处理细胞并进行加载处理,可抑制流体剪切力所致的成骨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聚合和重建.结论:RhoA-ROCK信号通路调控着流体剪切力介导的成骨细胞细胞骨架改建.
作者:贺佩兰;莫静;黄晓青;王劲;梁军;吕槐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保存牙医学的迅速发展,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日趋多见.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使老年人的牙列缺损还是以可摘局部义齿(RPD)为主要的修复方式.由于RPD体积较大,异物感明显,口腔舒适度差而使患者不易接受.尤其是下颌远中游离缺损伴牙弓前部缺牙时RPD又易产生较明显的活动度而使舒适度更差及咀嚼功能恢复不足.
作者:吕新元;唐强林;蔡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Narcotrend系统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颅脑肿瘤切除患者50例,随机分入A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B组(临床组),每组25例.术中分别根据NI值及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Ceo Prop)、HR、MAP,A组再记录Narcotrend Index(NI)值;记录苏醒时间和听从指令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N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呼之睁眼和听从指令时间明显缩短.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增加而下降,呈负相关,能较好地反映麻醉深度变化;Narcotrend用于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有利于对麻醉深度的调控,促进患者术后的尽早复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邓龙姣;康茵;王越洪;赵国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干细胞标记物ALDH1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58例乳腺癌患者ALDH1表达与肿瘤特点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31%ALDH1表达阳性,69%表达阴性;ALDH1表达与病理学分级相关;与ER、PR阴性表达相关;与其他诸如年龄、淋巴结数目、ki-67表达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ALDH1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高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细胞的一些特点具有相关性,但仍需要一些研究进一步阐明他们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利平;谢俊涛;杨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凋亡(apoptosis)是机体细胞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雪婷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检测哮喘患儿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相关性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哮喘及肺炎患儿,分为哮喘组(30例)及肺炎组(30例),并选取同时期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患儿运用布地奈德治疗7 d,检测各组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组血清VEGF水平(374.7±208.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肺炎组,经过布地奈德治疗,VEGF水平出现明显下降241.7 ±107.6,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哮喘组血清TGF-β1水平(5 510.7± 1 906.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肺炎组,经过布地奈德治疗,VEGF水平出现明显下降(3 998.5 ±107.6),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哮喘患儿VEGF与TGF-β1水平存在直线相关,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清VEGF及TGF-β1水平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儿血清VEGF及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
作者:邓娜;赵旸;董继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感染是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术后需入住ICU进行监护的患者更常见,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如若能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将会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动态监测术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发现hs-CRP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徐建国;赵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1].
作者:任冬冬;傅林;王怡栋;盛弘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治疗15 d后血脂、hs-CRP及肌酸激酶(CPK)等的变化.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15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对照组(50例),不接受任何调脂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分别接受10mg(50例)和20mg(50例)瑞舒伐他汀治疗15 d.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及ALT、CPK的变化.结果:治疗15 d后进行分析,瑞舒伐他汀组患者TC、LDL-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10 mg组TC、LDL-C和hs-CRP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 mg组的TC、LDL-C、hs-CRP水平降低较10 mg组明显(P<0.05).3组治疗前后ALI、CPK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cS患者15 d后,可明显控制血脂及血清炎症hs-CRP,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磊;邱春光;卢文杰;陈晓杰;韩战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胃癌血清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改变并探讨与胃癌相关的特征性小分子标记物.方法:利用GC/MS对30例胃癌和30例健康血清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分析获得11种脂肪酸和3种脂肪酸酰胺,利用OPLS-DA建模可以较好地区分胃癌组和对照组,并且发现4种脂肪酸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8种脂肪酸对两组患者的区分作用具有较大的贡献(VIP值>1).结论:本实验发现胃癌血清中脂肪酸和脂肪酸酰胺的代谢发生了紊乱,血清脂类对于该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
作者:宋虎;彭俊生;杜艳平;杨祖立;吴晓滨;向军;王华摄;刁德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研宄medis 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右冠状动脉分又病变介入治疗的佳投照角度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11月期间接受右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患者右冠脉病变的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进行三维靶血管重建,快速生成少短缩率或延长率的佳投照角度,选取两名10年以上介入经验的术者对其优越性进行评估,量化为-2至2五个等级.并对短缩率和所需投照次数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研究20例右冠状动脉的三维重建率为100%.生成的佳投射角度量化评分1.38±0.72,明显优于实际介入时的角度,P<0.01.佳投照角度下右冠状动脉主支三维长度与实际介入角度下二维测量无明显差异(32.54±5.68 mm Vs29.43±5.47 mm,P=0.72),侧支明显长于实际测量值(26.58±3.59mm vs 18.03±5.12mm.P<0.05),而主、侧支短缩率均明显小于实际介入时的投照角度的短缩率(1.48±1.88 vs 10.54±4.89,P<0.01:3.6± 2.35 vs 22.13±8.08,P<0.01),并能显著减少投照次数(2.10±0.31 vs 2.55±0.61).结论:medis 3D系统快速生成的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佳投照角度优于传统介入使用的投照角度,具有较少的短缩率,并能减少所需的x线投照次数.
作者:周珊珊;郝培远;陈爱华;宋旭东;魏向龙;何非;涂圣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阿霉素(ADR)肾病鼠肾小球P-cadherin、β-catenin和Desmin表达的影响,探讨BMP-7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s诱导肾病模型.将诱导成功的24只模型鼠随机分两组:阿霉素肾病组(AN,n=12);AN+BMP-7处理组(AB组,n=12).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NC,n=10).第10周末,检测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醛固酮(ALD)、心房利钠肤(ANP)、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24 h尿蛋白(24 h UP)及尿液足细胞(UPC).RT-PCR和Western boltting 检测肾小球P-cadherin、β-catenin、Desm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AN组HCY、ALD、Ang Ⅱ、24 h UP水平均显著升高,ANP明显降低,UPC无显著差异.AB组HCY、ALD、AngⅡ、24 h UP较AN组下降,ANP明显升高,UPC无显著差异.AN组较NC组P-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下调,β-catenin和Desm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上调.BMP-7维持阿霉素肾病鼠肾小球P-cadherin的表达,抑制β-catenin和Desmin的表达.结论:BMP-7减轻阿霉素肾病危险因素;上调P-cadher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下调β-catenin和Desmin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抑制肾小球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田浩;余健;邹敏书;聂国明;杨新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伴肝转移的根治切除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根治切除13例与肝转移灶未切除行插管化疗、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等治疗29例进行1、3、5年的生存率比较.结果:早期诊断肝转移灶并得到根治性切除的13例1、3、5年生存率为69.23%(9/13)、53.84%(7/13)和23.08%(3/13),较未行切除术的29例1、3、5年生存率31.03%(9/29)、13.79%(4/29)和0明显增高.结论: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以早期诊断与手术根治性切除肝转移灶治疗效果好.
作者:温健;赵胜雷;张新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我们医院较常见,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有86例,现临床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入选者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选择发病72 h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3岁;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1岁.
作者:赵淑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补片盆底修补手术前后应用雌激素的近期效应.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因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接受补片(Mesh或Promlift)行全盆底修补术共99例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OP-Q 盆底器官脱垂分度及是否有雌激素使用禁忌证分为4组:Ⅱ度实验组(43例),Ⅱ度对照组(21例),Ⅲ度实验组(22例),Ⅲ度对照组(13例),雌激素实验组手术前后均使用雌激素,对照组不使用雌激素.结果:平均手术时间,Ⅱ度实验组(70.3±19.2)min短于对照组(97.4±21.6)min(P<0.05),Ⅲ度实验组(88.6±14.7)min短于对照组(127.3±25.5)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Ⅱ度实验组(177.6±42.4)mL少于对照组(275.4±77.4)mL(P<0.01),Ⅲ度实验组(148.5±36.8)mL少于对照组(328.3±84.5)mL(P<0.01).平均住院时间,Ⅱ度实验组(15.3±2.4)d少于对照组(20.5±3.1)d(P<0.05),Ⅲ度实验组(19.3±4.6)d少于对照组(23.2±5.8)d(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术前准备时间,其II度实验组、对照组和Ⅲ度实验组、对照组的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7.4±1.8)d、(11.0±1.4)d(P<0.05)和(10.3±5.1)d、(14.7±3.2)d(P<0.05).网片侵蚀例数,Ⅱ、Ⅲ度合计统计比较,实验组(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严重与应用雌激素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雌激素可以减轻网片盆底修补术对盆底组织的创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程艳香;王琴;胡敏;周利梅;洪莉;许学先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构建含有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2(CDK2)的胞外分泌型pPICZαA-CDK2重组质粒,利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表达CDK2蛋白.方法:从人白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CDK2基因,并将其插入pPICZαA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JM109进行克隆.重组质粒pPICZαA-CDK2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甲醇诱导酵母细胞进行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及抗原性.结果:PCR电泳及DNA测序证实CDK2基因已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入酵母菌GS115,酵母经甲醇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检测发现在34 000左右有条带,Western-Blot检测发现有与CDK2单抗结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初步判断CDK2全长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成功且抗原性良好.
作者:黄宪章;张战锋;谢诗园;李朝霞;李林;陈炜烨;何敏;庄俊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TM8区段在谷氨酸转运体GLT-1转运底物过程中所负功能.方法:将GLT-1的TM8区段的氨基酸残基(Thr460-Val483)分别突变为半胱氨酸,然后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突变体转运活性,巯基试剂MTSET对突变体转运活性的影响以及底物、抑制剂对MTSET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1463C、V467C及A468C对MTSET非常敏感;L465C、L466、V469C及W471C对MTSET敏感性稍弱.底物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7C、A468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而抑制剂TBOA则增强了MTSET的抑制效应;L-glu及KCl对MTSET作用于V469C、W471C的抑制效应具有保护作用,但TBOA对MTSET的抑制效应没有影响.结论:在GLT-1转运底物的过程中,TM8参与了底物转运通道的组成,TM8对底物的结合与转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瞿少刚;张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