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并上皮植入1例

郑建华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术后, 外伤, 角膜瓣移位, 左眼, 医院就诊, 视物模糊, 视力, 军事训练, 结膜充血, 解放军, 光反射, LASIK, 灼痛, 住院, 重叠, 右眼, 眼底, 瞳孔, 水肿
摘要:患者男,19岁,2007年11月在外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同年入伍.2008年2月2日16时军事训练中被他人用脚击中左眼后,出现左眼剧烈灼痛,伴视物模糊,畏光、流泪、不能睁眼,遂于次日转来解放军第174医院就诊,以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瓣移位收住院.入院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左眼结膜充血,角膜可见角膜瓣重叠、皱褶,角膜瓣轻度水肿,前房深浅适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左眼底窥不进.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主动脉栓塞1例

    患者男,45岁,农民.双下肢无力、剧痛6 h就诊.缘于6 h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下肢无力、疼痛现象,无呕吐、腹泻现象.小便正常:CT检查腰椎,提示椎间盘突出.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手术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0 mmHg,坐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颜面无水肿,咽部不充血,扁桃腺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胸廓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听诊正常,叩诊清音;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活动障碍、不能行走、轻度紫绀、皮肤温度低、双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股动脉微弱搏动.

    作者:李忠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激性溃疡相关肽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不良情绪、人格以及重大的生活事件等均会引发SU.目前人们已发现数十种肽类物质均与SU相关,它们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褪黑素、神经降压素、热休克蛋白、白细胞介素、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胃动素相关肽及P物质等,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褪黑素、神经降压素、热休克蛋白和白细胞介素是研究多的几种.现就以上几种肽类物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魏以召;王烁;杨拯;陈志雄;林争;张晓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广州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例AMI合并MODS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33例)及存活组(20例)的治疗策略差异,并用logistic分析死亡相关的治疗策略.结果:总病死率为62.3%.各组入院时临床特征及合并脏器衰竭情况无显著差异.存活组治疗措施包括双联抗血小板20例(100%)、机械通气17例(85.0%)、接受了PCI治疗16例(80.0%)及强化血糖控制17例(85.0%).而死亡组患者以上措施的采用率分别为78.8%(26/33)、54.5%(18)、48.5%(16/33)及36.4%(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抗凝、早期液体复苏、高通量血滤、白蛋白/血浆、ACEI/ARB及乌司他丁等治疗措施与死亡无相关性.结论:AMI合并MODS病死率高,双联抗血小板、接受了PCI、机械通气、强化血糖控制等治疗策略可明显减少病死率.

    作者:熊日成;赖添顺;俞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基因在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souble P-selectin,sPs)血清水平和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116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病例组)及1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sPs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进行PS基因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病例组sPs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42.4±8.2)μg/mL vs (36.3±8.4)μg/mL,P<0.001].病例和对照组PS基因2123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7,P=0.009),181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384,P=0.169).sPS血清水平与2123C/G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GG基因型者的sPs血清水平显著高于GC+CC基因型(P<0.05),与1817T/C位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检测出Thr715Pro基因多态性.结论:PS基因多态性与循环sPs水平或血栓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作者:曾国良;彭健;张忠栋;陈良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正规人胰岛素(诺和灵R).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与传统方法多次皮下注射(MDⅠ组)控制血糖,监测治疗后每日不同时间点的血搪、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Ⅱ组治疗后,孕妇血糖迅速达到预期强化控制水平且明显低于MDⅠ组(P<0.01);孕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CSⅡ组低于MDⅠ组(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能迅速平稳地控制血糖,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汪凌霄;任延巍;孔园珍;周雅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后颅窝术中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术中面神经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后颅窝手术的患者22例,在四导联面神经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外科手术,颅内手术操作结束后立即测定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同等电流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其比值,对该比值与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的比值>0.60时面神经功能良好(H-B Ⅰ或Ⅱ级),近端与远端CMAP波幅的比值和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9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面神经近端/远端CMAP振幅比率是预测术后面神经近期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杨程;张军;梁伟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胎盘人白细胞抗原G蛋白的表达与第8外显子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足月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第8外显子14 bp插入/删除位点(14+bp/14-bp)多态性的分布,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44例足月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第8外显子,确定14bp是否缺失的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足月胎盘HLA-G蛋白在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特异表达,阴性占18.2%(8/44),弱阳性占25.0%(11/44),阳性占31.8%(14/44),强阳性占25.0%(11/44).三种基因型分布为14-bp/14-bp纯合子占52.3%(23/44)、14+bp/14-bp杂合子占43.2%(19/44)、14+bp/14+bp纯合子占4.5%(2/44);14+bp/14-bp杂合子组及14+bp/14+bp组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15/21),14-bp/14-bp纯合子组为91.3%(2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结论:足月胎盘绒毛外滋养层细胞表达HLA-G蛋白,HLA-G第8外显子多态性与HLA-G蛋白表达有关,14-bp/14-bp纯合子的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

    作者:陈敏玲;方群;罗艳敏;何志明;谭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细菌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 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作者:史家欣;刘克喜;陈雪峰;王言理;刘素霞;徐慧玲;李小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穴位敷贴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穴位敷贴组,每组10只.采用雌激素诱导法制作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用中药穴位敷贴,并与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比较.结果: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模型组增长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癖消组、穴位敷贴组的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镜下,穴位敷贴组乳腺导管上皮排列基本规则,腺泡数量以及腔内分泌物未见明显增多,腺泡、导管管腔未见明显扩大.与模型组比,导管上皮层数明显减少,排列较为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穴位敷贴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脏器系数,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均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系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癣消组则显著增加(P<0.01),穴位敷贴组比乳癖消组效果更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腺系数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中药物穴位敷贴治疗后大鼠乳腺增生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者:白东艳;李艳慧;易玮;官坤祥;唐纯志;庄礼兴;江钢辉;廖穆熙;靳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复方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产品)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达标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收设计研究方案.共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清洗1~2周后,给予初始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1片/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 mmHg)则增加替米沙坦80 mg继续服用2周;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氢氯噻嗪12.5 mg(即复方替米沙坦片2片/d),治疗8周试验结束.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1)复方替米沙坦片治疗1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14.1/8.9 mmHg(P<0.01);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7.8/15.7 mmHg(P<0.01).(2)在治疗的8周中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d为85例(70.8%);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替米沙坦80 mg/d为28例(23.3%),复方替米沙坦2片/d为7例(5.8%).(3)3例(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国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博路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36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用博路定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每2个月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其中1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所改善.结论:博路定能提高对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宇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部硬膜外麻醉用于双手再植术1例

    患者男,40岁,因操作车床不慎,导致双手于腕部离断.家属携离断手,于伤后2 h护送患者来到我院.手外科医生征求家属意见后,立即进手术室准备行双手再植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神志清醒,测足背动脉处血压为125/75 mmHg,心率107次/min.经研究采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患者右侧卧位,头部垫一薄枕,尽量使胸椎与颈椎保持水平一致,患者下颌尽量贴近胸骨,以便使颈椎棘突间隙触摸清楚,易于定位,选择C7~T1间隙.

    作者:秦建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均为服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 DNA降低后又升高),前24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后24周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共48周.治疗中检测患者ALT、HBV DNA、HBV-M的变化.结果:48周后ALT、HBV DNA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作者:谢永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高敏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OSAS患者96例为OSAS组,52例PSG监测正常者且排除其他疾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RP(hs-CRP)、ET-1、NO水平.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hs-CRP、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P<0.05),且OSAS越严重,血清hs-CRP、ET-1升高越明显,NO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OSAS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hs-CRP、ET-1水平升高时,NO水平降低,且血清hs-CRP、ET-1、NO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许继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颅耳沟微创切口下颌角截骨手术的临床疗效,并与其他常用术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对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的具体手术方法、可能损伤的结构、以后的应用前景加以详细阐述.结果:颅耳沟微创切口术后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颅耳沟微创切口手术容易掌握、切口隐蔽、术后恢复快、手术相对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珍珍;宋建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阿司匹林抵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6例,阿司匹林部分抵抗(ASR)组18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56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100 mg/d)1周后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前3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3组患者PAG及TXB2检测指标显著低于用药前(均P<0.01);而6-k-PGF1a检测指标显著高于用药前(均P<0.01).用药1周后,TXB2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AR组血TXB2浓度均显著高于ASR组(均P<0.01).6-k-PGF1a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AG和TXB2,并提高6-k-PGF1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危险.

    作者:李辰佳;冯梅;张庆元;叶玲莉;杨君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脑脊液中NF2000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变化

    目的:试图通过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aclerosis,ALS)患者脑脊液中神经丝蛋白(NF2000)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及表达变化来探讨ALS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了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了30例ALS患者和30例健康人脑脊液中的NF2000及BDNF含量的变化及表达情况,其中根据病情程度不同又分别选取了轻度、中度及重度ALS患者,并比较了它们的不同.结果:ALS患者脑脊液中NF2000含量明显增多,免疫染色也看到明显的阳性细胞表达,且随病情的加重程度而增多;相反,BDNF表达明显减少,含量也明显降低,病情不同其下降程度也不同.通过相关分析发现,NF2000与BDNF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在ALS患者中存在NF2000的蓄积,其导致运动神经元的破坏可能是通过减少BDN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NF2000及BDNF参与了ALS的发病过程.

    作者:李麒麟;高聪;罗永胜;谢富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1年12至2006年11月间2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解部型钢板进行急诊或延期手术治疗.其中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20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7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结果: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手术关节进行功能评估,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2例,皮肤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高能量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进显;王昆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移植瘤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T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h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 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作者:夏耘;罗智勇;郑启昌;龚建平;吴亚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