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谢永海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耐药
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均为服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 DNA降低后又升高),前24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后24周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共48周.治疗中检测患者ALT、HBV DNA、HBV-M的变化.结果:48周后ALT、HBV DNA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复方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产品)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达标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收设计研究方案.共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清洗1~2周后,给予初始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1片/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 mmHg)则增加替米沙坦80 mg继续服用2周;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氢氯噻嗪12.5 mg(即复方替米沙坦片2片/d),治疗8周试验结束.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1)复方替米沙坦片治疗1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14.1/8.9 mmHg(P<0.01);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7.8/15.7 mmHg(P<0.01).(2)在治疗的8周中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d为85例(70.8%);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替米沙坦80 mg/d为28例(23.3%),复方替米沙坦2片/d为7例(5.8%).(3)3例(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国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3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艾迪注射液50mL+5%葡萄糖500mL治疗14 d后加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 mL+5%葡萄糖盐水500mL,每天1次,共用28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B超、CT结果、实验室指标等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12例临床症状减轻,Kamofsky评分升高.B超、CT提示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有降低,但在正常范围,肝功能有改善,AFP略有降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有升高,而不良反应较轻.优于对照组.结论: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温小明;程惠安;招卫乾;张文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卵巢妊娠20例临床分析

    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卵巢妊娠极易误诊.卵巢血供丰富,且组织脆,容易发生早期破裂,内出血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对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卵巢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毓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1082例,以相关临床预测变量对其分别进行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同危险分层系统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痛变支数、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郭华;钟勇;江时森;宫剑滨;王立军;彭勇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组织中c-myc、ZHX2及AFP基因表达的变化

    目的:利用小鼠肝大部切除后肝再生动物模型,测定c-myc、ZHX2、AFP基因在肝再生过程不同阶段的表达,研究肝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病理学意义.方法:利用分叶顺次肝大部切除技术,建立小鼠肝再生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运用荧光定量PCR手段.检测再生肝脏组织中c-myc、ZHX2、AFP激活后的表达特征.结果:在肝再生的启动阶段,c-myc表达上调.在随后的肝脏再生的持续增殖阶段,ZHX2的表达首先下调,然后再恢复到正常水平.AFP的表达为持续上调.结论:c-myc、ZHX2、AFP基因在肝脏再生不同阶段的依次激活、不同表达趋势的内在联系,初步揭示了彼此之间协同作用的可能及潜在的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汤朝晖;周露婷;谢志芳;杨甲梅;胡以平;章卫平;吴孟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在麻醉诱导后5 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脂75 mg,B组在麻醉结束拔管后5 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脂75 mg,c组在麻醉结束拔管后5 min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 mL.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15 min、1 h、2 h、4 h、8 h各时段疼痛评分,同时记录3组拔管期间蹂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术后8 h内有无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4 h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在术后1 h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拔管期间躁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明显缓解腔镜手术患者的早期疼痛,降低拔管期间蹂动和呛咳的发生率.

    作者:秦钟;姚敏;艾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依托咪酯联合米索前列醇无痛人工流产术的研究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米索前列醇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浆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宫内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当时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人流综合征、疼痛等情况.结果: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手术前后均有变化,而联合用药组患者很快恢复至术前水平;联合用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静脉用药两组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宫颈松弛度优于对照和静脉用药两组,而因肌震颤及肢体活动影响手术例数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用药组;静脉用药、联合用药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测定血浆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用于人工流产术能有效松弛宫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郭庆枝;张磊磊;牟莹莹;赵智;代培培;于凤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苦参素对兔实验性左房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IMP-1和PCⅢ、CⅣ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素防治组的心肌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苦参素防治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PCⅢ和CⅣ的合成而实现.

    作者:宋慧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后颅窝术中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术中面神经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后颅窝手术的患者22例,在四导联面神经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外科手术,颅内手术操作结束后立即测定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同等电流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其比值,对该比值与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的比值>0.60时面神经功能良好(H-B Ⅰ或Ⅱ级),近端与远端CMAP波幅的比值和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9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面神经近端/远端CMAP振幅比率是预测术后面神经近期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杨程;张军;梁伟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质子泵抑制剂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性再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不同干预疗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18例患者分为3组:A组服用PPI 2~3个月后停服,B组应用PPI>12个月并拟继续应用,C组同时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疗程同B组.比较3组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高低.结果:A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33.0%(10/30),B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8.0%(4/53),C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约为6.0%(2/35),B组及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1),而B组患者与C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PI干预疗程(<3个月)不能减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长期干预治疗(疗程>1年)可明显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率.是否合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会松;叶国良;程德希;盛红;谢韵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主动脉栓塞1例

    患者男,45岁,农民.双下肢无力、剧痛6 h就诊.缘于6 h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下肢无力、疼痛现象,无呕吐、腹泻现象.小便正常:CT检查腰椎,提示椎间盘突出.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手术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0 mmHg,坐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颜面无水肿,咽部不充血,扁桃腺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胸廓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听诊正常,叩诊清音;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活动障碍、不能行走、轻度紫绀、皮肤温度低、双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股动脉微弱搏动.

    作者:李忠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失.结果:1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指导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郭芝芳;刘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YKL-40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YKL-40又名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一项对新生骨蛋白的研究中发现在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体外培养中发现一种蛋白的大量分泌,因为其一条肽链氨基端的起始3个氨基酸:酪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的符号分别为Y、K和L,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而被称为YKL-40.1993年,报道公布了人类软骨糖蛋白的完整氨基酸序列及cDNA序列,YKL-40含38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与糖基水解酶相似,基于其氨基酸序列,发现YKL-40属于哺乳动物18糖基水解酶家族的成员.YKL-40结合不同长度的壳多糖的形式类似壳多糖酶18家族,但没有壳质酶活性.

    作者:王敏;刘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前牙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度0.75 mm/d,连续加力8 d.C组作为对照组未施行手术直接用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并分别于手术8d及3、5周后,进行标本测量并拍摄X光检查.结果:手术5周后A组前牙平均后退0.65 mm,后牙支抗丧失0.28 mm;B组前牙平均后退4.46 mm,后牙支抗丧失1.46 mm;C组前牙平均后退0.35 mm,后牙支抗丧失0.26mm.且未见明显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起了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手术方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作者:刘楚峰;章锦才;柳大烈;刘从华;徐平平;叶炳坤;盘荣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MRI分析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钟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术后效果.结果:4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无一例因术前准备或术中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或出现并发症,术后2~5 d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用物准备,设备及仪器完好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江明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改变的探讨

    目的:探计门诊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不同的注射方法.方法:对3~10周岁手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以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实验组共283例,双日为对照组共298例.观察静脉输液的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护士腰背酸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体位改变的输液方法,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护士劳动强度.

    作者:方藕环;方立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理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32例CP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7例,用抗生素、α-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除常规治疗外,还辅以心理治疗.结果:132例CP患者,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我国常模对照比较,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观察组平均症状评分9.7±5.1,与对照组12.9±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患者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等心理改变,心理干预对CP的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对C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辅以积极的心理治疗.

    作者:霍山;蒋善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膈疝误诊为肠梗阻1例

    患者男,66岁,主因间断性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2 d于2008年3月6 日入院.患者于2 d前进食少量黏食出现间断性上腹痛,餐后加重,呈隐痛,无阵发性加重,无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无胆汁样物,呕吐后腹痛稍缓解,同时停止排便、排气.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立位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灌肠处理,灌肠后停止排便、排气症状无改善,故入院.既往30年前曾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年前因贲门癌在市某医院行贲门癌根治术.

    作者:莫艳波;李志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高敏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确诊且未经治疗并排除其他疾病的OSAS患者96例为OSAS组,52例PSG监测正常者且排除其他疾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RP(hs-CRP)、ET-1、NO水平.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hs-CRP、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P<0.05),且OSAS越严重,血清hs-CRP、ET-1升高越明显,NO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OSAS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hs-CRP、ET-1水平升高时,NO水平降低,且血清hs-CRP、ET-1、NO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许继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