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艳波;李志婷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PS)基因在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与可溶性P选择素(souble P-selectin,sPs)血清水平和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116例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病例组)及1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sPs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进行PS基因2123 C/G、1817T/C、Thr715Pro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病例组sPs血清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42.4±8.2)μg/mL vs (36.3±8.4)μg/mL,P<0.001].病例和对照组PS基因2123C/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7,P=0.009),181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384,P=0.169).sPS血清水平与2123C/G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GG基因型者的sPs血清水平显著高于GC+CC基因型(P<0.05),与1817T/C位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检测出Thr715Pro基因多态性.结论:PS基因多态性与循环sPs水平或血栓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
作者:曾国良;彭健;张忠栋;陈良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作者: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刘瑾;钟春秀;万铁林;陈金军;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德国Rush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一种新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我们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ICU及急诊科应用此法做了20例手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千;施正雄;李江华;谢映翠;蓝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时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7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失血量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38.3%,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4).实验组术后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42).实验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6%,对照组为6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8).实验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4%,对照组为46.8%,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32).结论:术后早期行辅助TACE能预防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
作者:余正平;徐正铿;周为中;胡文豪;余昶;曾其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的表达变化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39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胎盘组织,分别运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子痫前期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抵抗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滋养细胞下调抵抗素基因的转录,降低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能在于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颖;吴超英;孙永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4岁.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3例,Ⅱ度25,Ⅲ度4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17例.观察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的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参照NaKai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SUK标准,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得融合.所有病例无一例出现滑脱复发,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cage移位、塌陷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获得满意复位,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减少复位丢失,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发症少,是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健;肖斌;赵洪普;高梁斌;范震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能不全3例(10%).结论:重视术前重要脏器的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术后循环平稳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小明;刘鑫;李梅;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在体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2只日本雄性大白兔据Eppinger法建立肺IR模型.随机分4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组),开胸游离肺门未行IR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游离肺门并阻断45 min,开放灌注60及120 min.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吸入1个肺泡低有效浓度(1 MAC)七氟醚30 min后阻断肺门45 min.开放灌注60及120 min.七氟醚组(Sev-S组),吸入1 MAC七氟醚30 min后,开胸游离肺门未行IR处理.各组分别在缺血45 min(T1)、再灌注60 min(T2)及120min(T3)处死6只动物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含量.结果:IR组和Sev-IR组再灌注期间肺组织中W/D和TNF-α、IL-6、ICAM-1mRN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七氟醚预先给药减弱了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通过抑制肺IR过程中TNF-α和IL-6的释放和ICAM-1 mRNA的表达,对肺IR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陈玲阳;胡明品;连庆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32例CP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7例,用抗生素、α-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除常规治疗外,还辅以心理治疗.结果:132例CP患者,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5项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我国常模对照比较,P均<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观察组平均症状评分9.7±5.1,与对照组12.9±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P患者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抑郁、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等心理改变,心理干预对CP的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对C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辅以积极的心理治疗.
作者:霍山;蒋善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术中面神经肌电图参数与术后短期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后颅窝手术的患者22例,在四导联面神经肌电图监护下行显微外科手术,颅内手术操作结束后立即测定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同等电流诱发电位波幅,并计算其比值,对该比值与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近端与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振幅的比值>0.60时面神经功能良好(H-B Ⅰ或Ⅱ级),近端与远端CMAP波幅的比值和术后8 d的面神经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9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面神经近端/远端CMAP振幅比率是预测术后面神经近期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杨程;张军;梁伟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肺癌已成为各种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吸烟已被证实为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2007年美国肺癌新发病例213 380人,由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人数160 390人[1].分别占美国男性、女性癌症死亡率的31%、26%.2008年美国预计肺癌新发病例215 020人,161 840人死于肺癌相关疾病[2].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83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其中肺癌占3.1%[3].肺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的首位,致癌机制复杂而多样化,本文对近年来肺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新研究成果作一概括,以期为肺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瑞娜;郝元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T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h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 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作者:夏耘;罗智勇;郑启昌;龚建平;吴亚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丙戊酸钠、普萘洛尔对偏头痛发作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双丙戊酸钠组(42例,A组)、普萘洛尔组(41例,B组),治疗2个月后对上述两组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及68.30%,预防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A组副作用更少.结论:双丙戊酸钠、普萘洛尔对偏头痛发作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双丙戊酸钠应用更安全.
作者:黄建欧;贺顺龙;侯昊明;谢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1例CAVSD患者,年龄3个月~28岁,Rastelli分型中A型6例,B型2例,C型1例,过渡型2例,房室瓣轻度返流2例,中度返流7例,重度返流2例,肺动脉高压重度2例,中度6例,轻度3例,双片法修补7例,单片法修补2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例.结果:1例3个月患儿早期死亡,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早期病死率9.1%,10例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MI)轻度5例,中度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3)中度6例.随访1~6年,1例术后MI轻度患者渐发展为MI中度,心功能Ⅱ级,1例术后TI中度患者发展为TI重度.需口服药物维持,心功能Ⅲ级,其余8例患者瓣膜功能保持稳定,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2例.结论:CAVSD应尽量采用双片法矫治,利于患者术后MI的改善.术后MI和TI都是影响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伟新;李刚;王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不孕症患者着床窗口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整合素αVβ3、组织学诊断关系的研究,探讨宫腔镜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不孕症患者于排卵后第7日行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的表现分为:第Ⅰ组,腺体杯状开口、血管丰富;第Ⅱ组,腺体点状或斑状开口、血管分布欠佳.取内膜行组织学检查及整合素αVβ3的测定.结果:第Ⅰ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高于第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Ⅰ组的内膜组织学日与生物学日符合率高于第Ⅱ组.结论:胚胎着床窗口期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的形态可能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结构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穴位敷贴组,每组10只.采用雌激素诱导法制作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用中药穴位敷贴,并与正常组、模型组、乳癣消组比较.结果:各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乳房直径和乳头高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模型组增长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乳癖消组、穴位敷贴组的增长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镜下,穴位敷贴组乳腺导管上皮排列基本规则,腺泡数量以及腔内分泌物未见明显增多,腺泡、导管管腔未见明显扩大.与模型组比,导管上皮层数明显减少,排列较为规则,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叶腺泡数明显减少,穴位敷贴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脏器系数,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均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脾脏系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穴位敷贴组和乳癣消组则显著增加(P<0.01),穴位敷贴组比乳癖消组效果更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腺系数显著减少(P<0.01),穴位敷贴组和乳癖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穴位敷贴组与乳癖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中药物穴位敷贴治疗后大鼠乳腺增生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作者:白东艳;李艳慧;易玮;官坤祥;唐纯志;庄礼兴;江钢辉;廖穆熙;靳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男,45岁,农民.双下肢无力、剧痛6 h就诊.缘于6 h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下肢无力、疼痛现象,无呕吐、腹泻现象.小便正常:CT检查腰椎,提示椎间盘突出.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手术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0 mmHg,坐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颜面无水肿,咽部不充血,扁桃腺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胸廓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听诊正常,叩诊清音;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活动障碍、不能行走、轻度紫绀、皮肤温度低、双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股动脉微弱搏动.
作者:李忠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钟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20.0%)患者术后早期有轻度腹壁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掌握正确的人工材料修补方法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关键.
作者:邓海军;黄祥成;韩述岭;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计门诊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不同的注射方法.方法:对3~10周岁手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以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实验组共283例,双日为对照组共298例.观察静脉输液的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护士腰背酸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体位改变的输液方法,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护士劳动强度.
作者:方藕环;方立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