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蒋善福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 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作者:史家欣;刘克喜;陈雪峰;王言理;刘素霞;徐慧玲;李小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30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人工材料修补.其中23例采用单层聚丙烯网片修补.7例采用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20.0%)患者术后早期有轻度腹壁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掌握正确的人工材料修补方法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关键.
作者:邓海军;黄祥成;韩述岭;李国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博路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36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用博路定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每2个月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其中1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所改善.结论:博路定能提高对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宇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使用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6例(344条肢体)行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正确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消除患肢肿胀及减轻疼痛,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286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个月~2年,未见静脉曲张复发病例.结论:对使用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疾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若;董咏梅;汤聚雅;艾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黑色素瘤好发于中年和老年人,多发生在下肢,常见于足部.本病恶性程度和病死率极高,笔者1998-2007共收治该病患者15例,现将诊治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大为;杨良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和炎性介质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后(POR)3、6、24、48、72 h共6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2)血浆和肺组织的磷脂酶A2(PLA2)和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变化;(3)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4)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血浆PLA2活性和LPS水平的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均P<0.01);(2)再灌注后各时点血浆NE活性和TNF-α水平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3)再灌注后各时点肺组织的MPO、PLA2和NE活性较缺血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4)再灌注后各时点肺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5)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LPS、TNF-α、NE密切相关,而且与肺组织中MPO、PLA2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血浆LPS、TNF-α和NE大量释放及肺组织中PMN活化、扣押和PLA2的激活促发和加重了肺组织损伤.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戴建强;于东男;施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的变化.方法:3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全麻,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循环和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出量、心率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少,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低于术前水平,对照组SVR升高且拔管时显著高于研究组.胸腔诱体指数(TFI)、每搏输出量、射血速率指数(EVI)、EVI/TFI组间无差异,全麻药用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毕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较少.
作者:陶敏;黄红辉;王文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得失.结果:16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康复指导后,效果满意,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早期离床,早期功能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郭芝芳;刘丽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异体移植后不同时期胶原亚型的变化.方法:移植脱细胞真皮基质于大鼠背部皮肌下,分别于术后1、2、3、4、8、16、24周切取标本,切片常规HE染色,并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分析Ⅰ/Ⅲ型胶原比例.结果:HE染色,2周,成纤维细胞(FB)增多,新生胶原增加;4周,见不到典型的FB;8周,胶原纤维排列平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见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支架具有明显的层次感.0点、1、2、3、4、8、16、24周Ⅰ/Ⅲ型胶原比例分别为2.88±0.15、2.81±0.27、2.22±0.28、1.96±0.17、1.85±0.23、2.02±0.22、2.43±0.27、2.73±0.25(F=16.84).2、3、4和8周数值与0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可观测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动态变化;脱细胞真皮基质胶原亚型不同时期呈现规律性升降.
作者:刘道峰;左金华;强艳丽;邹亚楠;武目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研究观察体外慢性高糖和游离脂肪酸(FFA)对培养的胰岛INS-1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及细胞内ATP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FFA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组)(含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组)(含16.7 mmol/L葡萄糖)、高脂组(PA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高脂联合组(HG+PA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FFA中作用48 h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NS-1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用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HG组、PA组和HG+PA组INS-1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HG组、PA组和HG+PA组明显降低细胞内ATP含量(均P<0.05).结论:在胰岛INS-1细胞中,高糖及FFA可能通过损伤线粒体呼吸链功能,产生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作用.
作者:毛睿睿;薛耀明;沙建平;林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男,40岁,因操作车床不慎,导致双手于腕部离断.家属携离断手,于伤后2 h护送患者来到我院.手外科医生征求家属意见后,立即进手术室准备行双手再植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神志清醒,测足背动脉处血压为125/75 mmHg,心率107次/min.经研究采用颈部硬膜外麻醉,患者右侧卧位,头部垫一薄枕,尽量使胸椎与颈椎保持水平一致,患者下颌尽量贴近胸骨,以便使颈椎棘突间隙触摸清楚,易于定位,选择C7~T1间隙.
作者:秦建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有黏液血便等痢疾症状.人群普遍易感,性别无差异,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儿,环境卫生差,发病机会较多[1].
作者:李梅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45例,合并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例为观察组,其余无右束支传导阻滞者22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和血肌钙蛋白Ⅰ(TnⅠ)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5%、59%,较对照组22%、8%均显著增加.TnⅠ高峰浓度观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71±31.7)ng/mL vs (4.9±19.3)ng/mL],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前降支病变,观察组多支病变发生率77%,显著高于对照组26%.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新发生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提示冠脉病变弥漫,心肌损伤面积大,并发症增加,预后不良.
作者:邵琦;鲁国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0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计门诊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不同的注射方法.方法:对3~10周岁手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以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实验组共283例,双日为对照组共298例.观察静脉输液的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和护士腰背酸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率、输液操作的时间、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体位改变的输液方法,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护士劳动强度.
作者:方藕环;方立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4岁.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3例,Ⅱ度25,Ⅲ度4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17例.观察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的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参照NaKai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SUK标准,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得融合.所有病例无一例出现滑脱复发,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cage移位、塌陷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获得满意复位,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减少复位丢失,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发症少,是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健;肖斌;赵洪普;高梁斌;范震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卵巢妊娠极易误诊.卵巢血供丰富,且组织脆,容易发生早期破裂,内出血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对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卵巢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毓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i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患儿治疗过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在提示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SOJIA病例,分析治疗早期及联合治疗后多项炎症指标、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儿中10例病情反复难治者,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9例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降低,8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4例发现异形淋巴细胞,4例有吞噬现象).及时采用强联合治疗方案后,8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进展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结论:SOJIA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指标非特异性指向,治疗中同时警惕NK cells CD16+56+比率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等变化,及早采用个体化强联合治疗方案,是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姚翠婵;曾华松;韦茹;王蓓;熊小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男,45岁,农民.双下肢无力、剧痛6 h就诊.缘于6 h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双下肢无力、疼痛现象,无呕吐、腹泻现象.小便正常:CT检查腰椎,提示椎间盘突出.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外伤手术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2℃,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70 mmHg,坐位,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颜面无水肿,咽部不充血,扁桃腺不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胸廓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听诊正常,叩诊清音;心率80次/min,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肠形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活动障碍、不能行走、轻度紫绀、皮肤温度低、双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股动脉微弱搏动.
作者:李忠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钟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