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芳;刘丽娟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实验性兔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对心房颤动左房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肺静脉源性房颤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用苦参素进行干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IMP-1和PCⅢ、CⅣ的表达,并作网状纤维及HE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苦参素防治组的心肌胶原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苦参素防治组TIMP-1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苦参素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IMP-1、PCⅢ和CⅣ的合成而实现.
作者:宋慧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YKL-40又名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一项对新生骨蛋白的研究中发现在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体外培养中发现一种蛋白的大量分泌,因为其一条肽链氨基端的起始3个氨基酸:酪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的符号分别为Y、K和L,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而被称为YKL-40.1993年,报道公布了人类软骨糖蛋白的完整氨基酸序列及cDNA序列,YKL-40含38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序列与糖基水解酶相似,基于其氨基酸序列,发现YKL-40属于哺乳动物18糖基水解酶家族的成员.YKL-40结合不同长度的壳多糖的形式类似壳多糖酶18家族,但没有壳质酶活性.
作者:王敏;刘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复方替米沙坦片,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产品)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达标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收设计研究方案.共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药物清洗1~2周后,给予初始剂量复方替米沙坦片1片/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 mmHg)则增加替米沙坦80 mg继续服用2周;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氢氯噻嗪12.5 mg(即复方替米沙坦片2片/d),治疗8周试验结束.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1)复方替米沙坦片治疗1周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14.1/8.9 mmHg(P<0.01);8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7.8/15.7 mmHg(P<0.01).(2)在治疗的8周中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d为85例(70.8%);服用复方替米沙坦1片+替米沙坦80 mg/d为28例(23.3%),复方替米沙坦2片/d为7例(5.8%).(3)3例(2.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国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作者:蒋成榜;程德志;何志锋;刘瑜;姜晓芬;孙成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疾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连续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3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共死亡3例,病死率10%.主要并发症为永久性脑损伤6例(20%),暂时性脑损伤2例(7%),肾功能不全3例(10%).结论:重视术前重要脏器的检查及评估,选择适当的灌注方式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术后循环平稳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邹小明;刘鑫;李梅;王武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扣押和炎性介质对大鼠全肠道缺血再灌注(G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30 min和再灌注后(POR)3、6、24、48、72 h共6组(n=6),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GIR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各时相点(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毒素(LPS)水平的变化;(2)血浆和肺组织的磷脂酶A2(PLA2)和弹性蛋白酶(NE)活性的变化;(3)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4)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结果:成功复制了大鼠GIR模型,GIR损伤可引起(1)血浆PLA2活性和LPS水平的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均P<0.01);(2)再灌注后各时点血浆NE活性和TNF-α水平较缺血前明显增高(均P<0.01);(3)再灌注后各时点肺组织的MPO、PLA2和NE活性较缺血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4)再灌注后各时点肺W/D均显著高于缺血前水平(均P<0.01);(5)肺W/D的变化不仅与血浆LPS、TNF-α、NE密切相关,而且与肺组织中MPO、PLA2也密切相关.结论:大鼠GIR后,血浆LPS、TNF-α和NE大量释放及肺组织中PMN活化、扣押和PLA2的激活促发和加重了肺组织损伤.
作者:郄文斌;屠伟峰;戴建强;于东男;施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0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作者: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5例伴有颈动脉AP的TIA患者按服用辛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20 mg组(36例)及40 mg(39例)组;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及4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AP面积,检测血脂和CRP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2个月及4个月后,TC、LDL、TG均显著性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RP均显著性降低(P<0.05),2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个月后40 mg组IMT减少和斑块面积缩小有显著性意义(P<0.05),20 mg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能在短期内降低TIA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斑块面积,减少炎症反应.
作者:陈路明;徐斌;严家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艾洛松软膏外敷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101例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次数共计707例次.观察组在输液治疗时加艾洛松软膏外涂,对照组在输液治疗时不用洛松软膏外涂.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交共105例次,观察组发生静脉炎57例次.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洛松软膏有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作用.
作者:赵桃月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组织C-erbB-4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erbB-4的阳性率为81.25%,正常食管组织中C-erbB-4的阳性表达很低(6.2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活检组织与术后切除食管鳞癌组织间C-erbB-4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erbB-4蛋白在低分化、高中分化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100.00%、7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食管鳞癌中C-erbB-4的阳性率为68.97%,低于进展期食管鳞癌中C-erbB-4的阳性率100.00%(P<0.01);C-erbB-4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C-erbB-4在食管鳞癌中呈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孙作永;毛志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研究将上颌前牙整体快速内收的可行性.方法:成年犬9只,拔除上颌双侧尖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实施手术减阻后安装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B组实施减阻手术后安装特制加力装置,加力速度0.75 mm/d,连续加力8 d.C组作为对照组未施行手术直接用Ni-Ti拉簧,力量100 g,连续加力4周后结扎丝固定.并分别于手术8d及3、5周后,进行标本测量并拍摄X光检查.结果:手术5周后A组前牙平均后退0.65 mm,后牙支抗丧失0.28 mm;B组前牙平均后退4.46 mm,后牙支抗丧失1.46 mm;C组前牙平均后退0.35 mm,后牙支抗丧失0.26mm.且未见明显牙齿松动、骨坏死等不良并发症.结论:通过牙支持式牵引装置配合牙槽手术建立起了快速内收前牙的动物模型,证明该手术方法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速度.
作者:刘楚峰;章锦才;柳大烈;刘从华;徐平平;叶炳坤;盘荣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双向注气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单对比钡剂小肠造影未见异常,但有腹部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辅以高、低张药物,口服产气粉胶囊及硫酸钡加经肛门逆行注入空气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68例小肠造影患者中,62例成功地用该方法进行了造影检查,造影失败6例.62例中发现病变21例,阳性率34%,病理及临床资料证实17例,阳性符合率81%.结论:(1)本项检查简便易行,对小肠黏膜形态及病变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传统口服钡剂造影.(2)对小肠腔内及肠壁受累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但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方能做出诊断.(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用此法检查受到限制.
作者:韦雄;宋庆云;王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作者: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刘瑾;钟春秀;万铁林;陈金军;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低温热塑板外固定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colles骨折患者,愿意接受低温热塑板固定的为治疗组,共32例,愿意接受普通石膏固定的为对照组,共2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7%,对照组为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2.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温热塑板外固定法安全、有效、轻便、干净、经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阳伟舒;曾池风;刘海燕;付代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阿米巴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有黏液血便等痢疾症状.人群普遍易感,性别无差异,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儿,环境卫生差,发病机会较多[1].
作者:李梅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不孕症患者着床窗口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整合素αVβ3、组织学诊断关系的研究,探讨宫腔镜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不孕症患者于排卵后第7日行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的表现分为:第Ⅰ组,腺体杯状开口、血管丰富;第Ⅱ组,腺体点状或斑状开口、血管分布欠佳.取内膜行组织学检查及整合素αVβ3的测定.结果:第Ⅰ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高于第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Ⅰ组的内膜组织学日与生物学日符合率高于第Ⅱ组.结论:胚胎着床窗口期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的形态可能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 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作者:史家欣;刘克喜;陈雪峰;王言理;刘素霞;徐慧玲;李小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肺癌已成为各种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吸烟已被证实为肺癌发病的主要因素.2007年美国肺癌新发病例213 380人,由肺癌导致的相关死亡人数160 390人[1].分别占美国男性、女性癌症死亡率的31%、26%.2008年美国预计肺癌新发病例215 020人,161 840人死于肺癌相关疾病[2].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83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其中肺癌占3.1%[3].肺癌死亡居癌症死因的首位,致癌机制复杂而多样化,本文对近年来肺癌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新研究成果作一概括,以期为肺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李瑞娜;郝元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使用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86例(344条肢体)行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正确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治疗仪消除患肢肿胀及减轻疼痛,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286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个月~2年,未见静脉曲张复发病例.结论:对使用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疾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若;董咏梅;汤聚雅;艾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