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刘瑾;钟春秀;万铁林;陈金军;丁彦青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谷丙转氨酶, 拉米夫定, 临床耐药
摘要: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评价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1082例,以相关临床预测变量对其分别进行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同危险分层系统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GRACE和TIMI危险评分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及狭窄的程度呈增加的趋势.结论:GRACE和TIMI危险评分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痛变支数、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郭华;钟勇;江时森;宫剑滨;王立军;彭勇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优化设计的解剖学参数测量

    目的:为研制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提供中下颈椎体、椎间盘解剖学数据.方法:志愿者76人,其中男性32人(21~44岁,平均年龄29.31岁),女性44人(19~45岁,平均年龄32.20岁),测量各椎体与椎间隙前缘、中份及后缘的高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椎体前缘、中份、后缘高度(mm),男性分别为:17.58~19.97,15.68~17.69,18.17~19.77;女性分别为:15.13~17.80,13.34~15.05,15.57~17.06.椎间隙前缘、中份、后缘高度(mm):男性分别为5.81~7.23,7.59~9.19,4.65~5.54;女性分别为;4.88~5.37,6.82~7.89,4.03~4.47.各测量结果在性别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得到了中下颈椎体及椎间盘的解剖学参数,这可以为人工颈椎复合关节系统假体设计、制造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雄;雷伟;吴子祥;韩宝君;严亚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卵巢妊娠20例临床分析

    卵巢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卵巢妊娠极易误诊.卵巢血供丰富,且组织脆,容易发生早期破裂,内出血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现对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子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卵巢妊娠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毓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符合条件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入研究,早期ALT升高定义为治疗前4周HBV DNA下降而ALT较基线升高.结果:所有158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HBV DNA均较基线下降,31.6%(50/158)患者ALT水平较基线升高.与ALT持续下降组比较,早期ALT升高组患者累积ALT正常化比例低(96.3% vs 86.0%,P=0.035),ALT首次正常发生时间晚(治疗后平均14周 vs 23周,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eAg转阴率较低(23/89 vs 5/46,P=0.023),但转阴发生时间差别不明显(P=0.097);发生HBV临床耐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 vs 32.0%,P=0.063).基线HBV DNA负荷高和ALT水平低是发生治疗早期ALT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早期ALT升高是常见临床现象,总的来讲不是良性临床事件.

    作者:王燕军;徐旭雯;梁敏锋;刘瑾;钟春秀;万铁林;陈金军;丁彦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在麻醉诱导后5 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脂75 mg,B组在麻醉结束拔管后5 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脂75 mg,c组在麻醉结束拔管后5 min静脉注入生理盐水10 mL.观察记录3组患者术后15 min、1 h、2 h、4 h、8 h各时段疼痛评分,同时记录3组拔管期间蹂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术后8 h内有无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4 h内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在术后1 h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拔管期间躁动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明显缓解腔镜手术患者的早期疼痛,降低拔管期间蹂动和呛咳的发生率.

    作者:秦钟;姚敏;艾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3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艾迪注射液50mL+5%葡萄糖500mL治疗14 d后加用0.1%亚砷酸注射液10 mL+5%葡萄糖盐水500mL,每天1次,共用28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B超、CT结果、实验室指标等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其中12例临床症状减轻,Kamofsky评分升高.B超、CT提示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有降低,但在正常范围,肝功能有改善,AFP略有降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有升高,而不良反应较轻.优于对照组.结论:亚砷酸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温小明;程惠安;招卫乾;张文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胚胎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宫腔镜表现与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不孕症患者着床窗口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整合素αVβ3、组织学诊断关系的研究,探讨宫腔镜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不孕症患者于排卵后第7日行宫腔镜检查,根据宫腔镜的表现分为:第Ⅰ组,腺体杯状开口、血管丰富;第Ⅱ组,腺体点状或斑状开口、血管分布欠佳.取内膜行组织学检查及整合素αVβ3的测定.结果:第Ⅰ组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高于第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Ⅰ组的内膜组织学日与生物学日符合率高于第Ⅱ组.结论:胚胎着床窗口期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的形态可能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一定价值.

    作者:魏静;王蕊;李春霞;罗晓燕;梁竹巍;姚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以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肺叶切除的成年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管,先双肺通气,OLV开始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15)OLV期间采用VCV模式通气,B组(n=15)OLV期间使用PCV模式通气.比较两组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aw)、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间各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OLV期间的Ppeak分别为(28±5)cmH2O和(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Qa/Qt比B组高[(41.3±9.5)% vs (35.3±8.4)%,P<0.05].PaO2分别为(27.6±14.5)kPa和(31.1±13.3)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科手术OLV期间采用PCV模式在降低气道压,减少肺内分流,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等方面优于VCV模式.

    作者:李晶;徐向辉;邹小华;常业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COPD伴Ⅱ型呼衰的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炎、平喘基础上,观察组给予Esprit型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气压力10~20 cm H2O,呼气压力3~6 cm H2O,吸氧浓度3 L/min,每天早晚共4 h,同时通气过程中予舒利迭(50μg/250μg剂型)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照组予Esprit型呼吸机辅助呼吸,每天早晚共4 h;治疗72 h,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者的的RR、HR、PaO2、PaCO2、pH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BiPAP对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较单用BiPAP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观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鞘内泵人布托啡诺对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NO产量和NOS、AchE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鞘内泵入布托啡诺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一氧化氮(NO)产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术后第4天开始用药,每日1次,连续7 d.B组不实施任何手术,但实施同种基础麻醉;C组CCI及鞘内置管后鞘内泵入生理盐水10μL/d;TS组CCI及鞘内置管后鞘内泵入布托啡诺12μg/d;TB组CCI及鞘内置管后鞘内泵入布托啡诺24ttg/d.1周后断头处死测NO产量、NOS和AchE活性.结果:C、TS、TB 3组脊髓NO产量、NOS活性均明显高于B组(P<0.05),但TS、TB两组脊髓NO产量、NOS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TS、TB两组间脊髓NO产量、NOS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B、TS、TB 3组脊髓AchE活性均明显低于C组(P<0.05),B、TS,TB 3组间脊髓AchE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鞘内泵入布托啡诺能够抑制CCI大鼠脊髓NO产量和NOS、AchE活性升高,是其脊髓水平抗伤害性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成明;于金玲;赵恒珂;任占杰;张增臻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及MRI分析

    目的:观察长程同步录像脑电监测(VEEG)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部分性癫痫诊治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的VEEG、头颅MRI检查结果.探讨痫性放电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101例复杂部分性癫痫患者中,VEEG记录到76例(75.2%)发作间期痫样放电,43例(42.6%)发作期放电;头颅MRI检查51例(50.5%)发现结构性异常.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部位与头颅MRI检查所显示病灶有更高的符合率,同时发现痫样放电更多地出现在病灶同侧.脑电图为单侧局灶性痫样放电时,其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病变的几率高.结论:对于复杂部分发作的患者VEEG是了解癫痫起源灶、指导治疗的重要监测技术,而头颅MRI检查则是其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痫样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构性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魏统国;石玉良;张志益;钟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循环稳态和应激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的变化.方法:3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全凭静脉全麻,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循环和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出量、心率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少,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低于术前水平,对照组SVR升高且拔管时显著高于研究组.胸腔诱体指数(TFI)、每搏输出量、射血速率指数(EVI)、EVI/TFI组间无差异,全麻药用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术毕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术前.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较少.

    作者:陶敏;黄红辉;王文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6例(均为服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 DNA降低后又升高),前24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后24周单独阿德福韦酯治疗,共48周.治疗中检测患者ALT、HBV DNA、HBV-M的变化.结果:48周后ALT、HBV DNA显著降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作者:谢永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博路定)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影响.方法:36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用博路定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每2个月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其中1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结果:在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部分患者肝组织病理有所改善.结论:博路定能提高对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的疗效.

    作者:朱宇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低温热塑板与普通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低温热塑板外固定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colles骨折患者,愿意接受低温热塑板固定的为治疗组,共32例,愿意接受普通石膏固定的为对照组,共2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7%,对照组为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2.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温热塑板外固定法安全、有效、轻便、干净、经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阳伟舒;曾池风;刘海燕;付代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线粒体融合素-2对裸鼠移植瘤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vivo-jetPETTM/pEGFP Mfn2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增殖的影响.方法:质粒pEGFPMfn2的构建及检测,将MCF-7细胞异种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用vivo-jetPEITM试剂制备vivo-jetPEITM/DNA复合物,实验共分为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瘤内多点注射,RT-PCR检测肿瘤组织线粒体融合素-2(Mfh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EGFP Mfn2构建成功并测序证实,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值为(1.12±0.05)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6±0.05)和空白对照组(0.17±0.07)(P<0.05),Ki-67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25±0.06)高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1±0.02)和空白对照组(0.12±0.03)(P<0.05),而VEGF在实验组的相对平均吸光度为(0.09±0.01)低于空载体对照组的(0.14±0.08)和空白对照组的(0.13±0.03)(P<0.05).结论:vivo-jetPEITM试剂能成功将Mfn2基因转染进瘤体细胞,Mfn2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成瘤后的Ki-67和VEGF有影响.

    作者:夏耘;罗智勇;郑启昌;龚建平;吴亚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双瓣膜置换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于体外循环(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影响.方法:40例行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其中20例使用乌司他丁,检测TNF-α与A-aDO2.结果: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 TNF-α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两组CPB开始后2 h和24 hA-aDO2均有明显升高,非乌司他丁组较乌司他丁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少CPB下双瓣膜置换患者TNF-α的产生,降低患者的A-aDO2,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损伤.

    作者:蒋成榜;程德志;何志锋;刘瑜;姜晓芬;孙成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胎盘人白细胞抗原G蛋白的表达与第8外显子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足月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第8外显子14 bp插入/删除位点(14+bp/14-bp)多态性的分布,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44例足月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第8外显子,确定14bp是否缺失的三种基因型的分布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足月胎盘HLA-G蛋白在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特异表达,阴性占18.2%(8/44),弱阳性占25.0%(11/44),阳性占31.8%(14/44),强阳性占25.0%(11/44).三种基因型分布为14-bp/14-bp纯合子占52.3%(23/44)、14+bp/14-bp杂合子占43.2%(19/44)、14+bp/14+bp纯合子占4.5%(2/44);14+bp/14-bp杂合子组及14+bp/14+bp组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15/21),14-bp/14-bp纯合子组为91.3%(2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结论:足月胎盘绒毛外滋养层细胞表达HLA-G蛋白,HLA-G第8外显子多态性与HLA-G蛋白表达有关,14-bp/14-bp纯合子的HLA-G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

    作者:陈敏玲;方群;罗艳敏;何志明;谭金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脑梗死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

    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有关因素,探讨可能机制.方法: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0 d,抽取静脉血,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做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大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患者中AR发生率4.67%,阿司匹林半敏感(ASR)者占20.33%,其中阿司匹林抵抗与女性、高LDL血症和糖尿病有相关性.结论:AR在脑梗死患者中确实存在.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血管病患者应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明确是否达到治疗目的,如有抵抗应调换其他药物.

    作者:池丽芬;易兴阳;张顺开;周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